◎翟孟冬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的快速增长和混乱,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不足,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稀缺(如水资源短缺、能源枯竭、土地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而环境问题(全球波动、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肯定会显著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开始研究和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立长期模式。近十年来,人类逐渐宣扬循环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理念。循环经济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式,已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和实践,我国也将循环经济视为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目前,我国不少工业企业为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还比较低。中国是一个拥有千年农业文明的农业大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现有的线性增长模型是物质流“资源-产品-废物”的片面模型,闭环经济模型是按照“资源-产品-可再生”的反应循环模型发展而来的。循环经济是在严格遵守某些环境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潜力,将经济系统融入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经济再利用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利用循环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且循环经济模式必须尊重“减量化、先回收、再利用”的原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一种循环农业经济,有助于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
循环经济学理论具有特定的理论基础,通常包括三个理论基础:可持续性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潜力理论。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不变的,因此我们努力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人类经济活动应与自然生态保持有机协调、和谐联系。为了平衡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自组织功能,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在自然环境的范围内。
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不断改善资源和环境为目标,包括经济特征、生态特征和社会特征。从经济特征来看,循环经济对于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双循环非常重要。在消费方面,循环经济需要持续消费和重度消费。在环境绩效方面,循环经济应全面控制与资源环境相关的过程,改善环境条件应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的主要标志。从社会特征来看,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系统改革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发展”,而人类发展则是自我实现。
推进循环经济新模式是创建生态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机农业也专注于可持续农业,换言之,有机农业的性质和特点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吻合。循环经济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发展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当前经济封闭式农业的主要方向。循环经济使农业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总体战略。构建循环经济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和环境,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农业系统可以高效、系统和循环地运行,以优化农业生产系统。要在流程的各个方面达到要求的有机农业标准,就需要仔细监测废物和有害物质流入农业流通系统的情况。循环经济可以将有机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许多农民是有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创始人和企业家,但这一群体总体素质偏低,学习新事物能力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往往是出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农业单边行动的动机。尤其是目前我国农民群体仍是小农养殖的主要引擎,他们对市场竞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市场需求不了解,生产和衔接的盲目性更大。农民群体没有从市场的角度建立完善、科学的营销机制,产品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程度不高,经营风险难以分散。此外,农民更注重增收,不考虑农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导致农业生态和环境恶化,不利于农业生物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有机农业的概念最近才被引入,并已在试验中使用了更长时间,但尚未达到传播和采用的阶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与有机农业产业化相关的政治体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理想的有机农业产业化体制。此外,有机农业的产业化??没有促进在国家层面建立全面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很少有法律法规不针对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时规章制度因内容不一致而变得模糊,从而导致与农业有机产业化发展的矛盾难以管理。此外,生态农业产业化标准缺乏达成共识的相应法律体系,遗漏了影响生态农业产业化整体发展的各项制度和原则。
生态农业的实践存在着几个风险:投资大、时间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确。因此,当农民选择推广有机农业时,他们往往偏爱经济副产品。经过多年的试点,有机农业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为特色,但发展个体农户的有机农业也存在诸多风险,存在技术壁垒、经济壁垒、市场壁垒等。总的来说,有机农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企业投资和政府补贴来刺激发展。
生态农业课程通过环境意识、环境技能和环境思维指导农业生产,可持续地利用资源,使资源适应当地和时间条件,并培养减少土地退化、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技能。在农业方面,多使用受污染或受污染程度较低的原材料,例如化肥和杀虫剂,了解植物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谁拥有政府的许多资源,过程中资源使用率低或空闲。土地、森林和牧场等公共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非常便宜或免费地使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和资源的低效利用,这也是由于生产设施缺乏热量以及获得环境技能的某些困难。同时,传统农业生产的长期惯性给生产技术转型带来了障碍和风险。因此,发展过程没有以发展为重点,限制了有机农业产业的选定目标以及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观察,存在资源利用不当、资源浪费、二次污染等问题。
针对喀斯特山区大白菜肥料需求不同及合理施肥,通过栽培2+X施肥进行试验,探索裸地大白菜氮肥的施肥方法及数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不同,缺磷、钾肥或钾肥施用过多会影响大白菜的产量,氮、磷肥过多不会提高产量,反而增加成本。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山区修正和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促进大白菜高产优质栽培种植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
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传播系统的发展仍然滞后,科技水平不发达。常见的问题包括:农业改造技术落后,农业生态技术开发和系统创新不完善,创新拓展体系不完善。因此,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中有机、绿色产品仍然很少,许多产品只有经过初步加工才能进入市场,缺乏集约化耕作技术,无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急剧下降,有机农业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此外,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技术进步与变革体系不足,缺乏适应性与针对性的有效创新相结合,不适应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此外,农业科技进步持续缺乏良好的服务体系,降低了农业科技进步的转化率。
缺乏科学、简单、易懂的发展模式,农民很难在生态发展过程中“振作起来”。因此,在“自由选择”发展模式下,大多数农业机构根据“经济原则”而非“环境和社会原则”做出决策,从而实现“更绿色”的产业发展。
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严格的制度规则和强有力的执法体系,制度创新是为了确保组织或行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将有机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的创新和改进整合到整个农业部门势在必行。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定位是围绕农民的基础农业,以更灵活的机制发展农业生产和管理生态系统,并为农民提供获得有机农业和制造活动的自由。了解农民的关切,着眼农业的主导作用,促进有机农业制度化。有限的资金和技能、现有资源等发展体系是有机农业的良好保障。为了完善所考虑的系统,还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交付系统,目前主要关注国家政策实施的制定。为了制定一个好的政策,需要对相应的有机农业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规范,促进系统实施标准化。根据国家有关有机农业实际情况的法律政策,制定适合各地区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和目标,落实部门职责,纳入有机农业,避免人为干预,同时对其实施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反馈,快速调整和应对新出现的问题,确保相关制度高效、灵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监管者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并继续进行监管。
开发用于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补贴政策,为生物开发提供补贴。模型分析表明,动机越高,合作周期越长,企业间的合作行为越高,合作概率越高,合作稳定性越高。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在环境合作领域制定适当的创新政策,加强企业间的密切合作机制,制定利润分配和管理机制,企业共同开展环境技术领域的研究,努力确保共享所有技术合作。合作范围越广,相互信任程度越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和企业整体的合作发展。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并在一定时期内为绿色税收提供激励措施。落实农业环境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开发,落实农业环境发展扶持政策,生态增长和发展的额外激励措施将显著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进程。
创建企业服务监控组织,促进企业技术共享,鼓励共享创新技术,保障创新企业在特定时限内的专有权。创建绿色技术业务中心,以促进商业创新技术的支付分配,并确保创新受益者的权利合法化、商业化和最大化,改善协作和创新能力。协作效应是指企业之间协作的协调程度、协作的互补程度、协作的效果。当企业之间存在技术互补性时,可以建立强大的合作交流机制,提高合作有效性。此外,加强自身创新潜力的开发也是合作合理化的基础。显然,没有创新机会,就没有互补性和合作机会。在创造强大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附加的技术优势进行联合性创新,必将提升合作社的发展利益。
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本质上是公益性产业,具有强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因此,必须严格发挥公共部门在宏观政策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引导。特别是,政府应认真考虑和制定支持和刺激有机农业产业化的政策,为其提供所需的经济支持和优惠的财政政策,提供激励机制,审查和制定环境政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控和协调政策方面,要制定并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使有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较为完善的政治法律体系,为农业生态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
发展合作收入分配机制。第一,要建立一个公平分配利润的合作社。政府在签订合作协议前设立合作组织,必须公平公正,保证合作社利益的公平分配。第二,为合作社建立商业核算和管理机制,会出现相应的公共部门。
有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营销的发展路径,否则有机农业的高经济效益是看不到的。因此,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有望引领市场向主导方向发展,打造有机农业大产业,大力扶持大型或大型有机农业企业,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系统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户开拓市场观念,促进农业生态产业化。当然,以市场为主导的有机农业的产业化需鼓励农民努力创造营养食品,包括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污染食品、有机食品等等;还要积极推广健康食品,增加农村效益,培育发展农业品牌,实现产业创新,提升有机农业水平。
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当前有机农业的发展,需要利用全渠道模式加大广告投放,替代农业生产者现有的农业发展模式,树立有机农业发展的新理念,促进有机农业循环产业化。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简单化现象的同时,关注有机农业其他环节的连接和互联,关注后差异化成本的降低,并及时捕捉各方面信息,及时了解边境政策和思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扩大生态农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整合相关发展资源,提高发展水平。模式的选择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适当的发展模式会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型的选择应基于大型农业生产者、经济和公共部门利益的最平衡方面。已经实施并表现良好的有机农业模式包括农民主导的主导模式、农民主导的模式以及农畜结合模式。对很多人来说,选择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应该着眼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减少消耗,该模式的选择旨在促进有机农业的长远发展。
当前互联网经济和信息平台的发展呈现出日益一体化的状态,获取信息管理和利用信息平台开发是各行业发展的核心,有机农业也不例外。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循环经济过程中有机农业在线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通过积极开发了在线管理系统,为有机农业各环节的整合与发展提供管理工具。此外,该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生态农业发展发展中的不对称、模糊和信息缺失,实现生态农业发展的巨大效益,进一步降低有机农业的成本。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引入和完善,对预防农业发展的传统问题具有明显的影响。总体而言,循环经济中有机农业的发展应着眼于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的管理和信息支持。
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产业整体发展的意识。科学不应盲目追随趋势,而应瞄准重点行业并适应生态农业模式,应该建立在一个社会化的地方服务体系之上。因此,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构建农村社会安全网,提供农业信息、技术信息和金融信息。结合物资、人才和采购服务,实施集约化模式,将农业转为特色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服务,赋能农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改善农业经营,为农村提供综合性社会服务,促进全球利益,改善包容性农业竞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基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有机农业产业化,顺应了“低碳农业、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要做好规模经济和分工合作,兼顾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顺应全球发展趋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