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华
医院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具体指通过对医院材料及会计等多角度的分析,依据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要求明确审计管理、成本控制及预算管理目标。在新医改政策不断得到深化及落实的背景下,医疗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在维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增加经济收益,医院需要增强经济管理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化经济管理的规范性。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新医改变化内容的分析,结合新医改对医院的最新要求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
1.取消医疗药品加成,医院不再收取差价。
新医改政策中,药品零加成是重要的变化点之一,通过落实此项政策,能够改变传统医疗体系中“以药养医”的情况,具体指医院不能在自身收入来源中继续引入药品差价,给医院的收入及结余等环节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在部分地区的医院经营管理中,财政资金匮乏,在物价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医院出现收支失衡等问题,给稳定有序经营发展带来一定阻碍,需要医院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应用措施。
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新医改政策包含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要求医院严格按照结构调整及总量控制的原则落实相关工作,利用提高护理、中医、手术及诊疗等医疗服务的价格,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达到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的目的,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个人价值。同时,采用降低检验、检查及治疗等服务费用的方式,有效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避免出现盲目推荐检查项目的情况。通过降低耗材及药品的费用比例,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减轻经济负担,有效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调整医院服务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收入结构,医院需要加速由“以药养医”向“以技术和服务养医”的转变。
3.变革医保支付制度,约束医院的收费行为。
人们的医疗保障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基数变得庞大,前往医院就医的患者中,多数为拥有医保的患者,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及落实的过程中,医保支付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很多地区的医院中,采用按病种付费及按人头付费的方式,或者按照总额预付的规定进行付费,如果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出现违规行为,产生的经济损失需要自行承担,严重的情况会面临医保机构的巨额罚款。除此之外,在医保支付中总额控制的影响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变化,医院需要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合理控制自身的运行成本,确保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高内部经济运行的成效。
在新医改不断得到深化及落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重视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使得新医改涉及到的范围得到拓展,且取得显著运行成效,为人们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新医改的实行有助于强化医院的发展实力,同时提高行业竞争能力,由于新医改的执行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各科室及岗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让医院能够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让医院在新经济常态下的社会地位得到巩固。通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能够强化对患者的吸引力,带动医院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还能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其次,新医改的实行背景下,能够强化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让医院的检查、治疗等服务内容的收费更加透明,减少患者的疑虑,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还有利于减少各地区的医患纠纷。
为了提升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从而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应熟练掌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合理选择经济管理方式,引导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监督和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保证工作按时按量完成。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经济活动开展专业的分析及核算工作,保证医疗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高医疗设施的利用率。立足于医院的角度,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实现对内部医疗及资源配置等工作的协调及优化,为医院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提供保障。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有协调处理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能够在自身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员工拥有工作依据和参照标准,且在参与各项经济活动中,行为举止得到约束,有利于节约资源投入、提供工作效率。
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经济管理滞后性强。
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避免不了会面对一些风险,给未来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医院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一旦发生经营风险,不仅会影响医院的稳定发展,还涉及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阻碍医院的正常运行,给患者的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新时期的市场变化幅度较大,很容易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突发性事件,如果医院没有相关的防控措施,很难及时制定应急预案,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虽然部分医院将工作核心及重点放在医疗服务方面,能够提升医疗保障能力,强化患者的满意度,但久而久之会在经济管理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滞后性,无法保持与时俱进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2.缺少明确的管理目标,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医院的经济来源构成中,公益收支及经营收支是主要的构成部分。针对公益收支而言,此种经济来源需要保证公开明确,并且在管理及使用过程中要有清晰的明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备高综合素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需要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为了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及综合发展能力,医院应该提高对经营收支与公益收支之间关系的重视,加强研究和分析,达到理顺关系的目的。在部分医院中,财务管理工作缺少明确的目标,内部的很多工作内容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如预支付及报销等,主要原因是医院缺少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缺少科学的依据。
3.缺少全面的成本管理项,资源配置处于失衡状态。
部分医院因为缺少成本管理项,导致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使得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得不到提高,无法体现实际意义和价值。开展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缺乏统筹管理意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管理及战略部署能力,经济管理工作难以获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部分医院的领导人员过于重视日常盈利,缺少对财务管理工作地位和重要性的明确,致使其他科室及部门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及配合,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开展和落实。此外,虽然很多医院得到政府部门资金及经营收益等方面的支持,拥有充足的运行资金和资源,但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规划及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不仅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还造成资源闲置及浪费的情况。
4.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绩效考核制度待完善。
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及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给各部门及岗位提供便利。为了保持与时俱进,医院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确保资金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但部分医院缺乏信息化建设意识,依然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式,即使应用了信息技术也仅局限在文件的储存及发送等层面,没有开展信息化监督、分析及决策等工作。此外,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由于缺乏信息化应用意识,致使绩效考核难度有所增加,成效不够显著,无法与新医改的发展要求保持一致。
1.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与时俱进加强经济管理先进性建设。
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需要提高对风险防控的重视,不仅要求医院的管理人员及领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各科室及岗位的普通员工也要加强对经营风险的关注,从多角度出发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主要包含培训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及科学采购医疗设备等,形成全面性的风险防御体系。从决策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由于购买医疗设备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避免出现盲目投资及随意管理的情况,应保证各项资金在财务监管范畴内,从而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高效的经济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新医改体现出较强的紧迫性及关键性,医院应该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弱化自身的盈利性,从而体现出更强的社会效益。
2.明确经济管理目标,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及流程。
医院为强化自身经济管理的成熟性,应合理明确成本管理目标,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和基本需求制定短期及长期的经济管理规划,从资金储备量及各科室现存医疗设备数量等角度出发,做好调查分析,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需要在考虑医院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增强监督核算机制的构建意识,依据实际暴露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及时处理,不断完善及优化经济管理流程,做好适当的简化,加强与医药卫生改革的融合,构建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作用,能够让医院的成本分析及财政预算等工作得到充分落实,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责任机制,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能及义务,并监督实际履行情况。通过以上工作机制的实行,能够强化经济管理的规范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岗位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达到标准化经济管理的目的。
3.有序开展经济预算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由于部分医院缺乏经济管理意识,没有针对日常经营中的每一项开支开展预算工作,并且对预算工作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缺少较强的统筹性及科学性,需要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实际发展需求。预算人员需要做好市场调查,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强化预支付及报销等流程的处理力度,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强化相关工作的全面性,做好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贡献力量。预算人员应立足于资金合理利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预算工作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目的。与此同时,应该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实力,组建一支复合型经济管理队伍,为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4.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合理调整及优化绩效考核机制。
新医改的不断落实对医院的要求逐渐提高,部分医院的经营管理方式滞后性强,在一定程度上给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新时期的发展环境下,需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及可靠性,顺应现代化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系统及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报销及付款等环节的自动化结算,一旦出现余额不足的情况,可以及时予以预警和提醒,避免出现延误治疗的情况。加强绩效考核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医院筛选人才,同时,能够帮助医院改变和调整发展模式,提升成本核算水平,使得医院的绩效考核内容更加科学及多元化。在医院经济管理中融入现代化管理理念能够转变工作人员思想观念,为医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推力。
1.合理运用新医院会计制度,强化医院管理实效性。
在新医改背景下,为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医院需要建立及合理运用新医院会计制度,通过与新时期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达到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确保新会计财务、会计制度得到深度落实。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权责发生制,并将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强化成本控制成效,合理控制医院的不合理收入和支出,剔除资金配置体系中的修购基金,针对医院内部现存的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加强成本核算的规范化、全面性建设,强化资产负债的清晰性,有助于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了解实际资产状况。此外,构建健全的财务报告审计制度,通过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能够强化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及真实性,让会计科目的适用性更强,避免医院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
2.强化采购领域的经济管理,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医院需要提高对试剂、耗材及其他材料的重视,增强采购环节管控意识,及时弥补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应建立完善的采购、入库、出库及管理等相关的制度,在医院内部形成闭环管理系统,强化对采购流程的监督,在院内重要的位置,如门诊大厅及住院部等区域内,公示耗材的采购价格,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监管工作。在医院内实行收费及非收费耗材的分开管理机制,实时了解和掌握不同科室收费耗材所占比例及医技科室耗材试剂所占比例等情况,并做好相关信息的公示工作。医院需要重视开源节流,结合各科室的实际需求配置医疗资源,合理管控医院的水暖电气费,科学调整各类设施的维护检修费用,在此基础上减少对库存的占用,做好医院存货管理。此外,加大问责力度,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寻根溯源,避免因责任界限不清晰或者问责力度不够引发互相推诿的情况,及时明确责任主体做好处理。积极采用比较分析法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减少医院在自身管理中的资金投入。
影响医院综合发展及行业竞争力的因素较多,如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设备先进性及经济管理能力等。本文针对经济管理方面展开讨论,从新医改政策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发生的变化,通过医疗行业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达到长远发展的目标,医院需要依据新医改的要求及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增强创新意识,掌握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制定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及综合素质,让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落实得到有力保障,从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更加贴合新时期发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