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探索

2022-02-05 09:26靳海涛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财务管理

靳海涛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基于控制论原理,对资金使用、运行等活动进行监督控制的行为与过程。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则是确保资金不脱离企业规划设计的方向、范围或形式,基于内部控制的约束力实现财务资金受控、可控。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愈发不稳定、市场变化愈发不确定的新形势下,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已成为左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求,是企业加快管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要务。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

(一)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

新时期背景下,各行各业面临的环境冲击和市场挑战前所未有。相对不利的大环境下,企业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最直接的目标、最显著的价值,当属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比如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规划不仅有助于企业结合项目、任务提前分配、设计好资金投入量,也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掌握超预算控制的形式及内容,进而及时干预、管控、制止。这是将潜在风险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的重要渠道、途径。而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不仅是财务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能的组成,更是左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同时,这也是企业迫切需要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和价值之一。

(二)提高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企业财务数据造假、资金信息不真实不可靠的报道或传闻屡屡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究其原因,除了企业缺乏对财务数据披露的公开透明度外,也由于部分企业长期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位、失灵,造成企业财务数据失真失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企业加快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又一重要价值,就是提高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一方面,只有基于更加全面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才能确保各类资金使用、运行始终为企业所知晓、所掌握,才能及时发现有所异动的资金数量、应用形式等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处置、纠正这些异动的情况。

另一方面,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有助于企业不断提高管控的前瞻性,通过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隐患蔓延或扩大化。这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也是在不断提高企业资金运行的性价比与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和运行的安全水平。而安全的资金使用又可以促进企业循序渐进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形成更加良性的生产经营模式。这不仅为企业应对愈发严峻市场竞争挑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也有助于企业向外界展示更加健康、合理、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是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常见问题

(一)重视程度相对有限

从整体上讲,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实现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措施之一。然而部分企业受到陈旧意识束缚,对于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依然存在不够重视、不够关注的问题。

这些不重视、不关注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既有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迟缓滞后的情况,也有形式有余而实质不足的现象,即部分企业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有形无实的情况。尽管系统框架相对完备,也制定了较为详尽周全的规则制度,然而这些框架或制度仅仅停留在文字方案层面,实践中没有真正落实和执行。显然,有形无实的体系与不构建体系并无二致,都是管理思想、工作实践不到位的体现。

(二)形式刻板、内容单一

除了重视程度不足外,部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还存在形式刻板、内容单一的问题。

比如只对流动资金、存货进行重点管理,而对固定资产、投融资等相对忽略。刻板单一的问题不仅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构建的缺陷,更是造成管理漏洞、控制盲区的根源。

构建体系的出发点之一,就是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这需要企业不断丰富财务内部控制的形式、内容,也需要企业结合时代发展、市场变动、企业需求保持动态优化,从而不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实效性。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

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是制度先行,也就是管理制度全面、充分、完备,能够为管理体系构建提供详尽的指导、指引。因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首先需要的是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

就当前不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而言,体系构建虽然早已起步,也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市场竞争冲击与磨砺,但部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始终不同程度存在缺陷、漏洞或盲区。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制度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现实要求。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很多原则性内容,细化程度不足,即企业针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则、章程、流程或操作方法始终停留在原则层面,过于笼统而难以切实落到生产经营的具体项目,导致财务内部控制规则条例时常因人而异,因为不同岗位、不同目的的解释或需求而存在差异、歧义。这就给主观曲解内控制度留下了操作空间,也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面对不同情况、不同状态下的管理事务时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显然,过于原则性的条款本身就给控制失灵埋下了伏笔。一旦存在主观释义的不确定性、不唯一性,则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就会名存实亡,就会由于不同成员之间的差异性理解而流于文字游戏层面,最终必然会造成内控管理不了了之。

又如,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责任存在交叉或重叠的问题。表面上,交叉或重叠的现象表明有更多内部机构、更多人员在为加强内部控制负责。但在实质上,人人负责等于无人负责。这是由于一旦出现控制失灵而需追究责任时,非唯一的责任方之间势必相互推诿指责对方失职失责。显然,多责任人、交叉或重叠的责任设置,其实是制度设计的巨大漏洞与缺失,是为不负责、推卸责任提供了制度便利。

因此,企业在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过程中当格外重视总结经验教训。要结合历史实践过程中遭遇过的痛点及堵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要将过于原则性、粗放化、随意性的制度设计推翻重来,要着眼于可操作、有针对性、具实效性的管理规则、条款重新审议、制定并落实。尤其是对现有规则中存在显性或隐性盲区、空白的内容及时予以修正、弥补、优化,使制度供给既要环环相扣、面面俱到,又要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二)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责任制

现代管理专业针对企业探索科学管理提出过一项建议,那就是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度。所谓预算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坚持“无预算不执行”的制度,即一切资金使用分配均需事先制定预算规划方案,企业应严格按照预算方案的框架、范围约束资金使用、运行的方向、形式、内容,确保资金始终按照预算规划的轨迹前进。倘若有不在预算规划内或超出预算计划规定范围的资金使用申请,除非得到了所有主管单位、人员的批示同意,否则一律废止不得通过。不仅如此,企业需要针对非预算执行、超预算执行的资金进行严格考核评价,既要明确出非预算和超预算的背景、原因,又要得到情有可原、合法合规合理的解释。简而言之,就是要形成预算管理的闭环模式,要以有始有终、善始善终的预算规划、考核、结算等一系列形式和手段,保障资金使用科学、理性、客观、安全。这既是推行全面预算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最大贡献,也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应当达到的境界与目标。

因此,企业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应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比如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预算监督与控制。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满足于期末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归纳、分析、评价,而是要从预算规划起直至最终结算的每个步骤与环节加强管控。尤其是事前与事中控制格外重要,强化事前控制既是指持续优化预算方案设计,也是指各类预算标准的制定与各岗位、职务、任务之间关联紧密又恰如其分。同时,既要避免预算方案标准过于严苛给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又不能过于宽松以免滋生消极怠工的不良思想。

强化事中控制是指,财务内部控制要时刻基于预算规划监督、管控资金使用的每个过程;要最大限度保障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随时被企业全面了解;要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偏离正确轨道的苗头隐患并予以纠正,同时通知相关责任方调整工作形式、手段、内容等。

事后控制不能满足于简单归纳总结,而应做好提炼、分析、判断。特别是执行预算过程中遭遇的挫折或障碍需要重点分析,要通过回溯数据源头找到引发障碍的缘由,再基于源头治理进一步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从而不断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管控有效性。

要达到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落实责任制必不可少,即预算规划方案中的条款、内容,分别与现实中生产经营或管理的具体岗位、职务间一一对应,既要确保唯一责任人,又有足够清晰和准确的责任范围划定和责任内容说明。这种唯一性和精确性不仅有助于全面预算方案理论联系实践,也有利于提升预算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各种推卸责任的风险隐患。

同时,唯一且精确的责任划分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氛围,也就是帮助企业全员树立更加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观念,纠正长期以来存在的认知偏见或误解。这同样有利于企业加快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企业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得力助手,这是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极其突出的显著优势。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各种财务数据、资金信息的光速传输,这会在最大程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基于平台化操作的财务管理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人为疏忽引发的各种缺失、错误或漏洞,这将帮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大幅度提高管理品质。更为积极的是,充分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助于企业将有限的财务人员投入更多创造性工作领域。特别是在制定各种战略决策过程中,财务人员将为企业提供更加实用的财务信息,使各类财务数据发挥更加显著的参谋助手作用。

因此,新时期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体系构建的又一重要措施,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方面,企业应当尽快打通财务和业务管理的数据通道,即必须将相对分散、割裂的财务平台与业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由于企业普遍对业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优于财务管理,造成不少企业很早开始构建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所用技术、资金、资源也往往优于、多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这种明显的不均衡状态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人为造成财务信息化管理局部化和片面化,而且在主客观层面导致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之间的信息壁垒问题。

只有尽快打通财务和业务管理的数据通道,确保所有业务层面、财务层面的数据信息能够被平台全面获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才能基于更加全面、翔实的数据实现一步到位的监督与管控。这不仅是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也是为外部投资者、债权方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数据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另一方面,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也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特性,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智能水平,进而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真正实现全链条和闭环式管理。

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类信息技术,都可充分应用在平台体系中。这些前沿技术有助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涵盖从预算规划到考核评价在内的所有环节、流程,既可以充分压缩各管控步骤的操作时限,最大限度接近实时化管理目标,又可借助机器算力得到多个辅助建议,以供管理者综合分析研究。从这个角度看,利用信息化管理已经在实质上加快推动了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而管理会计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核心因素。因此,借助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更快的价值回报,这也是从一个侧面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

(四)构建联动机制,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加快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资金使用安全水平、降低或防范财务风险隐患程度。而这就需要企业形成一套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风险预警体系。不过,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性并不仅仅依赖财务环节,还会受到包括生产经营业务、其他管理活动在内的多环节、流程的综合影响。因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还需要构建联动机制,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比如,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服务与外部信息反馈的综合研判等。联动机制的构建不仅有助于企业避免内部控制出现局部性、片面化的问题,也有利于企业从多维度审视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这是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更加全面可靠的重要措施。

又如,基于联动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风险预警的前瞻性、有效性。财务风险预警既要包括及时发现和通报轨迹异常的资金、物资数据,也要结合历史数据提供优化改进的处置意见建议。而管理人员则要结合系统报告和实践经验,进行最符合实际又具执行力的判断,并基于反馈保持对平台的优化与调整。

四、结语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这一体系构建与企业所处行业密切相关。不同行业中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各不相同。因此,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需要格外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企业需要积极探索个性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形式、架构与内容,而不能盲目抄袭或照搬成功企业的经验模式。另一方面,不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仅是众多财务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更是管理思想和观念在现实中的体现与落实。因此,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高低、品质优劣又与管理意识的先进性、时代化息息相关,不能仅仅依赖先进技术手段的堆砌或简单叠加。从这一角度讲,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构建,其实是管理理念与时俱进、自我革新的过程与结果。由此可见,企业做好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既要重视技术,又要勇于超越传统管理思想的钳制。只有敢于刀刃向内、苦练内功,企业才能尽快跳出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固化、僵化的套路、模式,才能使内部控制管理切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并满足企业成长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可能因为牵涉各种既得利益而遭遇阻挠或掣肘。但企业只有坚持不懈地破旧立新,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在外部环境持续不利的局面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这既是新时期企业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现代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基于财务管理主动转型实现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财务财务管理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
物流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思考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