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中共勃利县委党校 黑龙江七台河 154500)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本质,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精准平衡,实现绿水青山生态价值充分完整、科学合理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在我国生态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1.1.1 生成于对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的历史性回顾与反思
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和平相处逐渐走向相互对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集中出现。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特征,立足实践,对我国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历史性思考,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题,以环保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将生态资源优势与经济效益增长相融合,契合时代发展,有力回应历史发展赋予的时代任务,以理论创新回应和指导了实践发展。
1.1.2 源自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与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声音,汲取各方智慧。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五下长汀,进村入户、走访座谈,深入了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推动长汀实现了荒山变绿洲、绿洲变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调研,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出的一剂良方,顺应了时代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2.1 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离不开经济发展,更离不开舒适的生活环境。秉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支撑、互融互促的思维方式,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助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
1.2.2 是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久之策
统筹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生态环境形势依旧严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长久之策,更是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
1.2.3 是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习近平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以时代为己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方面的实践,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化解全球生态危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为世界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保护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虽然已经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过程中,全民在生态意识方面往往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
最大限度地挖掘生态的最大价值,可切实有效地形成绿色联动大战略。在挖掘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转换中,不能有效地将生态环境、生态产品、生态产业高效有机地融合发展,缺乏统一的谋划,造成资源和资产、生态优势难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换过程中,筑牢绿色发展成为生态之本、民生之本的思想之基。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换过程中,单一性地将污染性产业向绿色生态产业转型,虽然可以看到一定的成效,但也会出现产业集中在观赏农业、乡村旅游等有限的产业范畴,产业形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1.1 加强顶层设计,衔接生态规划配套措施
优质生态产品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加强顶层设计,衔接生态规划配套措施是生态价值转换中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1)努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效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积极探索,努力作为,介绍典型经验,借用职能优势,进一步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学习借鉴,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2)稳步开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探索。政府在政策范围内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比如,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见效”;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推动绿色生态、本地资源与富民产业相结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
3.1.2 推动政企合作,畅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因此,推动政企合作,畅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至关重要。
(1)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督和制约。政府积极引导,有效行使监督和制约职能,并制定相应的配套落实政策和监管制度。
(2)企业积极作为,找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企业要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要相信发展与保护能够取得双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最大限度地调动地区政府、企业和民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培育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市场,进一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更多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杠杆治理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有效机制,畅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要实现绿水青山生态价值转换,就要在转换方式上做文章。生态价值转换不能只限于农业产品、文创产品、生态旅游这样的传统方式,还要扩展思维模式,创新转换方式,发挥出生态价值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2.1 以市场化交易促进生态价值转换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促进“绿水青山”生态价值高效转换的有效方式。
(1)明晰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促使生态价值转换
自然资源作为自然产物,其产权主体不具备清晰性,但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开发利用的收益与保护修复的责任就无法准确落实。明确的自然资源产权是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统一调查、评价、核算及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和确权登记制度,并严格组织落实,更好更快培育形成多元化生态产品市场,发展生态产品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加快培育全资源环境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提高生态资源市场化程度,实现生态价值更合理优化地转换。
(2)鼓励产业产品生态转型,扩大生态市场优势
生态产品为“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搭建了理论桥梁,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起平衡提供了一种实现路径,而生态产业则是推动产业产品生态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3)探索生态指标评价标准,平衡生态价值尺度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资源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
根据我省生态资源的特点,加强森林、草原、耕地等生态监测能力建设,以提高生态产品质量和产出能力为基础,完善测算方法,制定符合各领域、各生态资源特点的补偿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制定和完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培育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机构,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有效的市场调节价格机制。
3.2.2 以生态补偿形式实现生态价值转换
制定生态环境污染损害检测、评估、修复与生态恢复评估等方面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生态补偿实现生态价值转换。
(1)明确补偿对象,确保补偿资金准确落实
要进行生态补偿就要确定好补偿对象,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按实际作出牺牲者作为补偿对象,不能以政府或集体的名义代替老百姓直接受益。一是要加强调研,确保生态责任和生态评估精准明确。二是加强管理,确保生态补偿精准落实到位。
(2)丰富补偿形式,创新补偿资金使用方式
要建立并完善跨区域、跨领域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当前,我国在生态补偿实践中已探索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政策补偿和智力补偿等方式,但在运用过程中,更多运用资金补偿的方式,而资金补偿往往受到预算及资金水平的限制,因而不能及时充分地完成补偿任务。在实践中,应加大其他补偿方式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创新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不仅以资金落实资金、提供资金的使用方式或使用方向,重视产业扶持、技术援助、人才支持等补偿手段,让生态补偿以灵活、实用、高效的形式落到实处。
3.2.3 以社会回馈模式创新生态价值转换
(1)增强产品信心,提高生态价值支付意愿
一方面,要保证产品的生长、生产、加工各环节都做到真绿色,让消费者放心。另一方面,要提高绿色产品的品质,让高品质赢得消费者的心。此外,还要进一步转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让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通过产品和消费者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力,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从而实现生态价值转换。
(2)树立生态理念,自觉参与社会绿色行动
在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必要措施。一是结合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营造生态理念的学习氛围,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主动自觉选择。二是倡导形成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氛围,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从而通过绿色行动创造生态价值,通过绿色消费形成生态价值的绿色转换。
要在三产融合发展中融入生态因素,采取措施增加生态价值,通过提高生态产品品质,打响生态价值的品牌效应。
主动脉弓后无名静脉漏诊原因:⑴超声扫查速度过快,图像判读敏感性低,尤其是左无名静脉认识不足者,把其他血管误判正常走行左无名静脉。⑵主动脉弓后无名静脉较细小,受胎位影响,未探及正常走行左无名静脉,而又未能扫查出弓后左无名静脉,造成超声工作者的困惑。⑶目前有关于主动脉弓后左无名静脉相关书籍及文献报道较少,普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3.3.1 优化生态产业结构,以实现生态价值为主要目标
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以绿色、环保、循环为依托,找到三产融合的关键点和结合点,在各产业间穿起生态链,促进产业整合,优化发展,以生态种植和养殖业促进工业的生产转型,并通过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带动生态服务业发展。
(2)提高生态产业科技含量。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校,壮大绿色产业规模。以高新科技为依托,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提高生态产业科技含量,以高新科技打通三产绿色融合的连接点。
(3)加大政府扶持和指导。政府利用合理的政策约束和引导行业改造升级。在提高污染环境违法成本的同时,采用税收减免等手段鼓励发展环保产业。政府还要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在生态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生态化结构的优化,强化政府在三产融合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生态产品具有高度的形状相似性、品质相似性、地域相似性,要体现出生态产品的特点,实现生态价值,必须加强品牌建设。
(1)提高生态产品质量,提高品牌效应。不同品牌代表了产品的不同特性、质量、档次和信誉,着力提高生态产品的质量,制定产品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打响品牌效应,进而扩大产品市场。
(2)提升产品文化含量,强化产品记忆。品牌是用来识别和记忆产品的基本标志,给予品牌文化背景,附有文化、情感内涵,才会具有更高的消费记忆,并提高品牌信任度。
3.4.1 完善交通设施,实现价值转换的道路互联互通
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的重点在于优势转化,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通两山之间关系的关键,也是前提,开发建设生态农业工业的前提就是带动经济发展,更是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的地区也是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要在发现独特生态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生态价值转换上的一种交通上的互联互通。
3.4.2 完善信息设施,提高转换的速度及效率
生态价值转换是生态价值在社会生产发展中通过一定方式表现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为满足当前生态发展需求的新发展理念,通过数字化的生产布局,配套信息基础设备,使生态农业实现数字化生产,以实现优势价值转换,具有提高发展效率、加快发展速度的显著优势。
在人工智能、云、5G等新兴技术加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经济数字化,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能变革引擎。在生态价值转换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可对土壤、森林、空气、水质等要素实现数字化覆盖,就能加快完善生态价值的量化指标体系构建,能够更为精准地测度生态价值转换的过程,使我们的生态资源利用得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