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亚经济与政治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22)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切实把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启动实施了广西新时代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并抢抓机遇向国家层面为边境地区发展争取到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防城港市层面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各类投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防城港市陆地边界线长100.48公里,下辖东兴市和防城区2个边境县,属于边境0~20公里范围内的行政村(社区)114个(其中东兴市42个,防城区72个);属陆地边境0~3公里边民生活补助范围的有67个行政村(社区),其中东兴市32个,防城区35个,共有700个村民小组(屯),人口17.2万。与越南接壤的边境乡镇共5个,防城区峒中镇、那良镇,东兴市东兴镇、江平镇、马路镇,分别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平辽县、海河县接壤。作为全国两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之一,防城港市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为戍边守疆作出了重大贡献,各族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防城港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健增长,全市GDP年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均GDP保持全区前列,规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区第四,形成了以钢铁、有色金属、粮油加工、能源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湾物流园区分别获批自治区级高新区、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海洋渔业等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建成广西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2020年,防城港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32.8亿元,年均增长6.7%,是2015年的1.5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均GDP率先在广西突破1万美元。
沿边公路路网初步形成,崇左经上思至防城港、防城至东兴等高速公路及S516上思至东兴3条省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高速公路直达口岸。沿边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作为我国与越南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防东高铁建设进度已经过半,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民用航空建设取得新突破,防城港市支线机场已纳入国家“十三五”民用机场建设规划,目前进入实施阶段。边境农村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沿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建成通车一批主干路网,村屯道路逐步实现硬化。峒中——横模口岸大桥建成并通过验收,马峒公路实现全线通车,G219(峒中至东兴段)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行政村以上已实现通电话通网络通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全覆盖。
防城港市3400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2个贫困村出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国首批社会保险标准化先行城市创建通过验收,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成三甲综合医院。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北部湾高中、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民生项目竣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京族民歌、独弦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国内外舞台,荣获广西特色文艺之乡称号。体育馆、游泳馆建成使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共享的需求。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入推进平安防城建设,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开展,“全国整治聚集式传销重点城市”成功摘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全区前列。
近年来,防城港市立足本地实际,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加大传统产业现代化升级。防城港市防城区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机遇,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完成156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的创建,获批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获得有机认证企业13家,有机证书20张,有机种植金花茶、肉桂、八角、水果、蔬菜、山茶油面积1600公顷,“红妈妈莲雾”“农潮火龙果”“那旺红衣花生”特色农业品牌通过富硒产品认证。东兴市不断创新惠边模式,大力推进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营造了产业兴、边境稳、边民富的良好局面,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边境旅游试验区加快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防城港及东兴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东兴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沿边金融改革创造多项全国全区第一,防城港市改革热度指数多次排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第一。
推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整个边境线阻拦设施、巡逻路、监控设施一体化全覆盖。防城区坚持“打防结合、源头防控”的工作思路,2019年成功侦办“10·04”偷渡案件,获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肯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东兴市荣获“2018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被列为2018年全国“国门利剑”行动典范予以推广,还荣获“2017—2018年度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县(市、区)”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近5年来,防城港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33.4%,城镇化率达61.5%,排全区第三位。全海景生态海湾绿道、园博园及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使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更加舒心。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排全区前列,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成功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和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高。东兴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村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2.3%,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防城港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地区,近年来扎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兴边富民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边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但边境地区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
(1)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滞后。边境地区公路等级低,目前沿边各口岸、互市集疏运的通道为三级公路,等级低、承载能力差,现有公路路网已不适应沿边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口岸及互市点基础设施陈旧、互市点各块功能配套不齐全,检验检疫等通关体系较为薄弱。
(2)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层次低。当前,防城港市的边境互市点较少,带动能力有限,边民互市商品贸易仍以通道式为主,结构单一,进出口以农副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尚未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由于边境地区缺乏大工业产业和大型企业支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口岸经济的潜力有待挖掘。
(3)稳边固边难度加大。边境管控警力不足,打击走私任务艰巨,疫情防控压力激增,致使边境基层治理压力大,治理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防城港市边境地区外出务工人数不断上升,部分村屯已成为只有老弱病残留守的“空心村”
(4)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不够完善。边境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硬件条件和专业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教育卫生人才“招聘难”“留不住”等问题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提高边境居民的幸福感。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防城港市作为广西边疆民族地区,要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
针对新发展阶段边境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防城港市要积极推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全面贯彻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边境地区创新发展,紧紧围绕防城港市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加快构建边海国际大通道、建设开放开发先行区、建成产业集群新高地、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的“四个努力方向”,乘势而上、拼搏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防城港新篇章。
加快防城港—东兴高速铁路、防城港支线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改造G219东兴至峒中一级公路、国门大道和马峒公路建设,推动防城—东兴—芒街—下龙—海防—河内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建设。加快边境地区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建设,构建高等级航运网络。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改扩建互市区卡口,积极引入 H986、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及移动单兵查验终端等科技检验设备,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和疏运能力。
以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为载体,建立制造企业与保税物流融合发展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聚集区、跨境物流节点和配送中心,着力培育壮大边境商贸物流业。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建设中国-东盟加工产业制造基地、东兴互市贸易综合市场等一批特色商品交易市场。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加快边境加工产业园区和边贸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边贸产品落地加工。全力推进防城港市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边境旅游与文化、边贸、特色农业等融合发展,深挖防城港市特色民族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红色文化,做大“海边山”特色文章,打造文旅融合新典范,进一步加快发展边境旅游业。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水果、粮食、金花茶、玉桂八角、牛大力等特色农业。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发展壮大瑶医、壮药、京药等民族医药。依托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和追求,探索推行“两国双园”等加工产业模式,创新推进跨境电商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加边境地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继续加大对边境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建设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与发达学校的差距,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幼儿在园比例,加快补齐边境地区医疗卫生短板、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打造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边境民族风情小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进一步提升环境污染防治水平,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全力促进边境地区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系列文件精神,扎实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推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守边固防的强大合力。强化抵边村屯治理,不断壮大守边兴边“红色力量”,大力培养和发展抵边村屯党员,着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社区)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反恐、反偷渡等活动,清除不稳定因素,提高边境地区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