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财务报告准则在各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逐步走向统一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机构监管方对原部分准则条款表示难以应用和解释。同时,准则中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更是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引为利润调节的工具。在此背景下,IASB研究制定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九号-金融工具》(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旨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稳定全球的金融资本市场。新准则的基本逻辑是以反映商业模式及其现金流特征的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方法为基础,针对所有需要考虑减值问题的金融资产采用单一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式。秉持财务与业务链条紧密啮合的原则,新准则对套期保值会计也进行了改进,使企业的会计处理更能体现其风险管理活动。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化解风险的中坚力量,积极响应财政部对提前适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号召,其中信达资产和华融资产已于2018年1月1日正式适用新准则,长城资产也于2019年1月1日完成新准则的期初上线。新旧金融工具准则的转换对各公司盈利的波动及后续会计计量带来巨大影响,本文从金融资产分类和减值等方面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应对措施。
原金融工具准则中,金融资产根据业务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业务模式的选择更依赖于管理者的决策。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多取决于合同的实质。例如对于现金流的判断,如合同中约定的现金流仅为本金和以本金为基础计算的利息,同时利率也是固定的,或者虽然非固定,但是与同期市场风险相匹配,那么对于现金流的预计则具备一定的确定性,即可以通过现金流测试。如合同约定的利率与对方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对产品划分了不同的层级,优先级的产品设置为固定的利率,而劣后级或者次级产品设置为与业绩挂钩的浮动利率,存在“明债实股”的可能性,则无法通过现金流测试。
另一项资产分类依据则是管理的业务模式,与原准则类似的是同样需要判断购入资产的目的是长期持有还是短期出售获取差价,业务模式的安排同样会影响现金流测试,如以出售为目的,则合同的现金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判断业务模式不仅需要根据合同的内容,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可获取的证据,对资产的出售概率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的概率极低,而且金额不具备重大影响,则依然有可能被纳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科目核算。
对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因其业务活动的特殊性,与一般银行业、证券业等经营模式不同,资产根据管理者意图和资产来源分类为传统型收购处置类资产,附条件重组类资产及其他权益类资产。
收购处置类资产顾名思义即政策性或商业化收购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持有的符合监管行业认定的不良资产,并对此类不良债权进行诉讼追偿、出售、债转股等处置,最终实现现金回收或其他方式回收的业务活动。该类资产收购后的主要意图为择机处置。虽然债权金额和利息基本确定,但是由于债权资产已被金融机构划入不良资产,债务人偿付金额及偿付概率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故不满足现金流测试。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购入债权的目的也不满足业务模式中的持有条件,故在新准则中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旧准则相比,该类资产无论是初始购入还是后续计量内未发生较大变化,不会对会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
收购重组类资产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不良债权时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其他协议,对未来的债权清偿在利率、时间、方式上做出明确规定。该类收购更多来源于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收购。主要收益体现为债权的资金占用费或财务顾问费,在原准则中以应收款项类金融资产科目核算,新准则下,由于该类资产满足约定了固定的回收现金流日期及金额条件,故转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但在计量方式上未发生变化,同样不会对会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
其他权益类资产主要指政策性处置不良贷款时期完成的债转股形成股权资产或后续经营中购入的股权类资产。这类资产具有持有时间长、回收金额不确定的特点。部分权益类资产因投资主体已完成上市,价值相较于未上市资产更加清晰,但因缺乏明确的还款协议,往来计入收购处置类资产。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以上两类资产的分类不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于原账面上的非交易性权益类资产,无论是上市类股权还是非上市类股权,其分类结果都会对当期利润带来较大波动,包括前期政策性处置遗留下的债转股资产等。为了降低因新准则分类对账面利润的影响,新准则规定,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将该类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预期损失或者收益部分直接转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以后期间除股利收入可以计入损益表,其他任何处置损益都直接计入留存收益,不对当期利润表产生影响。同时,该指定权一旦行使,不得撤销。
原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测算主要利用已发生减值模型。新准则下,采用“三阶段”法划分资产风险等级,运用预期减值模型测算减值。纳入分类的资产包括除传统型收购类债权资产以外的商业化债权资产、专项资管业务资产及其他以信用风险为主要风险特征的表内外资产。资产风险分类的标准主要考虑偿债主体的资产担保、逾期天数、抵质押物的足值情况等。在三阶段法下,一阶段的正常等级需至少满足以下条件:(1)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情况正常,现金流较为稳定。(2)到期债务能够实现足额偿付或者虽然已经逾期,但逾期天数未超过30天。(3)不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合同约定的回款。由此可见,资产的风险分类标准更加严格。
新准则对于资产减值计提同样更加严格审慎。新旧准则转换时,部分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重新利用新减值模型测算减值,如资产分类为非正常类的资产占比过高,则需补提较大比例的拨备。但部分公司采取的政策是补提减值不影响当期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实现新旧准则的平滑过渡。
除了对存量金融资产期初转换补提减值产生的影响外,新准则实施对于后续业务中增量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要求也更为严格。以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例,旧准则下对于正常类资产减值计提比例约为1.5%,关注类资产计提减值比例约为3%。新准则下,正常类资产减值计提比例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关注类资产计提比例从3%陡升至14%以上,若回款期限较长,甚至达到20%以上,次级类资产计提比例增加更多。一旦某一会计期间因项目暂时性逾期或者突发风险事件,如债务人突发重大诉讼案件,则应启动减值测试,资产分类发生较大变化,减值计提比例突升,对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业绩及经济资本占用都会带来较大影响。虽然因新准则实施带来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计提减值的压力增大,但报表呈现的拨备覆盖情况会更加真实客观,并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第一,对前期政策性处置遗留及后期收购中的股权类资产进行分析判断,由于新准则取消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的分类,故对于该类资产的初始分类具有可选择的空间,可自行判断该类股权是否属于优质资产,在后期持有或者处置期是否能产生较大的投资收益。如符合上述条件并且资产在业务模式和现金流测试中符合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标准,则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科目对未来的收益贡献较大。若该股权资产已预计产生亏损,处置难度大,并且资产符合行使指定权的基本条件,则建议计入行使指定权,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预期损失部分直接转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以后期间其损益部分也不可再计入利润,降低后续因处置该类资产对利润表的冲击。
第二,加强资产分类管理。提高资产风险分类的准确性,严格划分风险等级。分类时,以评估偿债主体的还款能力为基础,充分考虑资产担保措施的风险缓释作用。分类的依据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偿债主体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人民银行的征信信息、是否存在已逾期债务及偿债主体的还款意愿。提升资产分类的准确性既可以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有助于降低非预期情况下补提减值对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
第一,加快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处置进度,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资产的周转次数直接反映企业资金流动性的高低。目前大部分收购处置类资产从行业角度来说有大概三年的回收期,但是三年期间资金成本及诉讼追偿难度的加大都会大幅侵蚀资产的真实处置损益。因此提高存量资产的周转次数,无论是对于资产流动性管理还是资产的回报率都会有较大提升。
第二,提高资产估值管理水平,随着资产管理公司主业回归步伐的加速,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占比逐步加大。在对这类资产的计量方面,由于很少存在公开的市场化信息,从而很难精准判断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及折现率,对这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测算难度极大。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减少风险敞口、客观反映市场价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直接反映报表的真实性,精确的估值结果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提高资产估值管理水平尤为重要。
随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推广使用,我国对照新准则建立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的会计体系,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非金融机构,都面临财务报表信息的大幅调整。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交易结构也呈现多元化,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在实操中必然面临更多问题。对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而言,对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必然更高。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我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的排头兵,资产负债表中的非标类产品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可能占比更大,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资产的计量需采用混合模式。表内资产占比较大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仍会面临如何估值的选择,目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多数外聘评估公司或下属子评估公司根据现金流折现法进行估值测试,但该类资产本身即存在现金流回收不稳定的特点。未来行业的监管者是否会考虑将成本因素也作为估值判断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资产收购业务在初始环节即面临资产打折入账的情况,后续的估值在完全以预估现金流作为估值基础的情况下,有可能成为公司利润调节的一种手段,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而在考虑成本的因素下,资产估值难以大幅增加。即使资产的处置产生较大的收益,这种利润也能够以现金流为基础,反映更加真实。
未来我国的会计准则仍处于持续修订完善的阶段,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也会不断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财务报表列报真实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