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夕 谢洪忠 郑薇 闻郴
(1.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2.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2;3.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中心 云南昆明 650000)
会展行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和“活力源泉”,它主要是举行各项会议、展览等活动将国内与国际之间的贸易互通平台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货物商品进行有效连结,进而更加有效的凸显出城市建设的相关成果。因此,通过会展的发展来促进国内国际之间贸易的交流合作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为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企业之间经济合作,因而在对外贸易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因为受到疫情相关影响,会展行业相关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相较2019年有明显的下降。由于会展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极高,所以外来冲击等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新冠疫情的持续,除了对交通运输业影响巨大,对于会展行业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此番打击之沉重,致使许多会展活动需要延期举办,更有甚者直接被取消。2020年4月3日,我国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会展服务模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动能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给会展行业的新挑战,创新升级,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云展览”,积极探索并开展线上会展新形式,拓宽会展业态。
双线会展融合发展的模式是疫情下会展行业突破困境的有效方法,双线会展打破了传统会展的地域性、时效性的限制,抹平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产业发展差异,进而创建了会展产业的均衡竞争和良性发展新格局。双线会展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及技术,同样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的基本要求,即使疫情消退,也仍是现代会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空间,技术创新支撑下的线上会展生命力依然旺盛。但也应看到,疫情终将过去,线上会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旅游、酒店和实体会展场所实质性的贡献,还是比不上线下会展。将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更好地融合并协同发展,突出各自优势,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效益。
“双线会展”不是将线下会展与线上会展看做两条平行线,而是二者相互融合后的结合体。当前,线上会展更多的是为线下会展进行辅助和延伸,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传统会展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功能、信息导向功能、经济辐射功能及教育功能,这些在线上会展中同样可以体现出来。因此,线上会展同样不仅能够为会展行业提供巨大的经济价值,还能够为其他行业赋能。随着“双线会展”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已基本实现了线上线下会展行业的“双线融合”新格局,开拓了新天地、拓展了新业态、构建了新模式,更新了观众的观念,让观众不用走出家门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游览不同主题的会展。当前,在我国举办的双线会展,其主要是融合了以下两种会展形式:
线上会展最开始在国内被称为网络展览,早在10年前就已经有所研究,这一时期的网络会展以开发自己的网站为基础,但其只能通过静态形式的网页网站为媒介,与当时的桌面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应用水平相吻合。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会展活动停滞、遭遇瓶颈,但人们购物需求并未减少,线上展览因此应运而生,它不仅起到刺激消费作用,还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合理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庾文、刘梦迪(2010)认为双线会展是一个“永不落幕”的网络会展,网络科技的发展将会为线上会展带来充足的发展空间,但当前我国对网络会展的认识度还不够,创新力度不够,致使双线会展当前的发展暂时遇到了瓶颈。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我国会展行业不断突破,力求发展,但在当前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由于会展行业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与要求;另一面则是会展行业其整体的竞争力相较于其他行业显得格外薄弱。从会展企业的角度看,各个企业因为自身的能力不同,对互联网+的应用程度也不同,一部分企业仅仅做了简单的网页页面设计,而另一些能力较强的企业则添加了虚拟会展的链接、服务等功能。从智慧化会展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会展行业商业模式创新重新定义了参展商、观众等会展行业沟通与交易的场景。
线下会展是通过众多的事件来驱动其发展,而线上会展则是通过线上数据来驱动相关业务,这是线上会展和线下会展的本质区别。线上会展拥有不同的产品展示方式和会展运营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数字经济模式,在数字经济赋能下线上会展呈现出以下几个优点。
3.1.1 时效性强
同线下会展相比,线上会展有其特有的优势与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其时效性强。通常线上会展平台具有共享、交流互动、保存、回放等功能,让人与人之间能更及时通畅的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展示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信息,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会展开展的效率,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好的参展体验。
3.1.2 覆盖面广
线上会展相比于线下会展,其模糊了时空以及语言等方面的界限。线上会展打破了时间的束缚,由于网页和数据可以上传保存,因此可以是全天开展的,24小时无间断运作;而在空间上,虚拟网络能被无限放大,从而使各项展览品被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让参展观众用户拥有同线下参展一样的体验感,还能通过旋转、放大、缩小等功能,让观众更加了解产品的细节特征。
3.1.3 成本较低
线上会展除了缴纳一些管理费用外,其他相关支出较少。线上会展通过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来构建虚拟的会展场景,参展商只要在会展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就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洽谈。在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后,会展行业中的企业都可以发挥自身才智,展现自己的能力,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会展,实现共建、共享、良性发展。
3.1.4 匹配度高
通过采用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线上会展由此便能快速准确的收集到会展活动开展的总流量等一系列观展数据,并能对观众的需求和展商的供应进行精准的匹配,以实现精准化对接服务。此外,线上会展可根据自身的会展主题,利用大数据技术选取对此主题较为感兴趣的观众,匹配供需关系,将供需关系相互匹配的观众和企业对接起来,举办1对1的展示、推介、洽谈活动,为供需双方都节约了时间,也减少了由于反复筛选而产生的成本,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3.2.1 线上体验感急需提升
线下会展虽在科技应用方面有所不足,但其为用户提供的真实感与体验感是线上会展拥有的虚拟现实技术等无法比拟的。一件展览品的出现,其主要依托于线下会展能够很好的将其真实性展现出来,而线上会展则只能通过线上的照片或是视频来呈现,所以很难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展览品的真是材质与品质,因此那些想要通过展览品提供给参展观众的细节冲击难以实现。
3.2.2 情感交流表达亟须提升
线下会展为参展商和参展观众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参展商可以根据参展观众提出的问题作出直接反馈,从而使参展观众获得快准狠的解答。虽然线上会展也可以实现实时沟通与讨论,但受到网络交互延时和设备人数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观展体验大打折扣,线上沟通交流的实效更是无法同线下会展相比。
3.2.3 会展平台功能有待完善
新冠疫情背景下,会展平台的功能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无论是提供的网络界面信息完整度还是其操作的便利程度,都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因此要从完善平台功能入手,提升其便利性、加强反馈机制的运作,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3.2.4 线上会展辐射经济拉动力不足
线下会展具有1∶9的带动效应,除了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参展商品之外,还能依靠交流沟通等动作方式来促进餐饮、酒店、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线下会展相比,线上会展在经济辐射带动方面则略显不足。
智慧展馆通过大数据、云处理等新型科技手段,来科学精准地预判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提升客户满意度,再通过用户与商务之间信息的不断积淀,实现会展经济的二次发酵,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无限动力,从而实现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短是所有传统会展的一大痛点。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会展变得尤其重要。而在众多会展中,只有极少数特色会展拥有自己的官网,其余很多小型会展只能在相关咨询报道上查到相关信息。因此,线上会展要避免出现此类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举办前充分利用大数据抓取等功能,匹配供需,提高交易量。
依靠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深度融合,依靠双线会展,对目标群体进行深度剖析,从而使参展商能够精确了解到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对会展的供需情况和库存情况进行线上匹配,让供需相匹配,从而提升会展的有效交易量,并以大数据为手段,实现客户关系的智能化管理。
构建会展跨界新生业态的时代即将到来,会展行业需要从原来的重视数量增长转向提升会展从业人员素质和培养跨界技能。线上会展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会展产业人才培养亟须在学历教育基础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借助新兴技术和会展相融合实现“会展+”跨界交融从业人才的培养。
新冠疫情背景下,科技变革与产业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会展产业的危机越来越突出。会展产业需要通过转型创新来渡过难关,因此需要促进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的深度融合,开展双线会展来赋能。会展行业挺过新冠疫情时期的重要抓手是打出双线融合展会的“组合拳”,也是后疫情时代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通过推动双线会展的技术应用来不断创新和完善双线会展实践,总结双线会展服务经验,才能带来更大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