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明 邱秀芳 庞青
(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10;2.京东教育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510)
随着全国大城市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渠道下沉已是大势所趋,各大电子商务巨头为了实现自身的业务拓展和战略发展,纷纷转向还未完全开发的占地面积广、人口占比大的农村市场。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商业模式,已广泛渗透到农村,成为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2020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9%,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37.7%。《 2021—2027年中国农村电商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颁布,淘宝村数量随之增多,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淘宝村数量为5425个,比2019年新增1115个。由此可见,农村电商发展形势良好,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购物习惯,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以人才汇聚和保障乡村振兴”,同时将“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纳入“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可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战略的支持,实现了农村电商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农村电商的布局步伐,许多农村电商企业在这波发展热潮中不断壮大,必然导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上涨,但当前农村电商人才短缺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是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的重要路径,加大对高职电商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数量并提高培养质量,对缓解人才缺口与行业发展不匹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分析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开设上侧重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专业等,但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电商,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农村电商专业的院校却屈指可数,也有部分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培养方向来设立。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往往忽略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和特点,缺乏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方案。区别于电子商务,农村电商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要具备电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要针对农村市场特有的现代化“三农”——农村消费品电商、农资电商和农产品电商开展教学,仅依靠几门课程的学习无法培养出行业所需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相关专业虽然每年都会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但更多局限于学校内部,通过会议交流探讨的形式完成修订工作,很容易脱离实际。另外,不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对农村电商行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和素养目标认识不充分,同时未明确岗位标准,无法形成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因此,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操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都需要调整。
农村电商的教学资源缺乏一直是困扰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有关农村电商的精品教材和数字资源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国家级教材仅有少量。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与农村电商相关课程仅有一门——《农村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如此匮乏的课程资源无法支撑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给农村电商的人才培养造成较大影响,不管是在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还是留守农村的中青年,想要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农村电商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而与农村电商有关的实践类课程开设较少,也存在没有按照农村电商的相关环节设计课程安排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农村电商的实操技能。比如,《1+X农产品电商运营》这门课将1+X与农村电商相结合,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支持学生考取1+X证书,但很少有院校开设。另外,不少高职院校的电商老师存在职业倦怠,不愿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造成课程设置一成不变、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课程案例和技术技能与时代脱轨的情况,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是当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农村电商作为电商行业的后起之秀,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发展快速,具有实践性强、技术新的特点。因此,对农村电商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实操训练来掌握相关的农村电商运营技巧和流程。例如,农村电商的店铺开设、产品上架、交易管理、营销推广及售后处理等,均需学生通过真实平台进行学习与体验,增加对农村电商运营实操的认识。但相较国内综合类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农村电商平台的资源较少,不足以支撑高职院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学校与农村电商企业衔接不紧密,使得学校无法获取企业平台信息用于授课与学生实操。即使企业提供平台用于教学,受到实际工作影响,也仅允许用于展示介绍与辅助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但学生仍然无法进行实操训练,无法真正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技能的习得非常局限,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和缺乏动手能力。
对大部分高职院校参与授课的教师而言,即使是从教电子商务多年,对电商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或是专业科班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或许受过部分农村电商的实操与理论教学培训,但由于本身缺少与农村电商有关的工作经历和在行业内的经验积累,造成教学内容的理论化和形式化,脱离实际而仅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使得讲授过程枯燥生硬,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尤其涉及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农村电商平台的认知,没有实战经验,技能水平跟不上教学要求,同时对各大平台的运营规则和技巧知之甚少,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操实训和技能养成上并未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农村电商在近几年才实现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或聘请企业人员进行授课时,几乎没有来自农村电商的相关企业,自然也无法通过企业途径弥补这部分缺失。
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通过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联结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是提高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分析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困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一个核心,两个主体,四个重点”的校企协同视域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在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时,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改变,为适应当代大学生培养和教师自身发展需求,构建校企协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的课程体系、合理的师资队伍构建及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共同打造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电商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岗位需求,同时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行业应用,旨在实现学生对农村电商系统化、全方位、高水平的能力养成。同时,这一体系的搭建能为教师适应农村电商发展并运用新技术和实践经验在教学工作中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为教师开展农村电商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不少电商企业意识到农村电商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寻求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学校也应积极“走出去”寻找合作机会。深度开展高职院校与农村电商企业合作,统筹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办学资源与企业工作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教学阵地和企业实践基地的人才培养双主体作用。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农村电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农村电商校内与校外实训双基地,打造“一中心双基地”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阵地。同时,这一育人阵地可作为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积极培训现代农村电商产业人才,主动向区域开放学校资源,实现校地共享培训基地。通过这一育人阵地的实施,充分发挥专业办学的辐射功能,能够深化社会服务能力,辐射区域内的广大农村地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的电商技能,实现农村电商与农村经济的有效结合,缓解农村人口就业压力的同时,积极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村电商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实施成效
高职院校应面向农村电商人才需求培养电商学生从事农村电商,制定符合农业特点及农村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认真梳理行业所需人才的核心能力、职业素养和岗位标准,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懂理论、强实战、高素质”的农村电商人才为目标,打造“校企双驱,岗位导向,课程创新,能力本位”的校企协同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通过院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的农村电商联合培养项目,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校企共建课程将实践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形成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培养行业所需的专业农村电商人才。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农村电商相结合,融入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水平。另外,可将学生参与农村电商企业实践项目、创业项目、比赛成果等认定为学分,以灵活多样化的育人方法培养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农村电商人才。
3.3.2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通识教育为辅。高校开展农村电商教学的课程体系优化需要企业参与,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项目,能够准确获取行业未来发展信息,同时结合当前农村电商课程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校企协同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进行重构与修订,具体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评价标准、教学目标等。打造一个信息化共享平台,以学校、企业为主,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参与,共同建设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优质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同时,积极探索对接农村电商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上除了包含电商店铺开设、商品上架流程、数据分析与诊断等内容,建议融入农村电商平台操作、农村电商调研、农产品选择与爆款打造等针对农村电商的教学内容。企业能为教学提供真实案例、实践项目及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实现技能的提高,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建立体化、多元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3.3.3 外引内建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由于新技术应用的深入和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处在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及时关注最新动态,了解农村电商最新咨询,通过与优质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一方面,可通过“外引”企业实践平台开展学生实训。企业的工作平台建设往往紧随着行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更新,而且企业有着无法比拟的真实的交易数据,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让学生通过真实企业项目进行锻炼,能够充分了解未来农村电商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提前上岗操作,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另一方面,可在学校“内建”实训平台,满足大量学生同时学习的需求。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不少高校出于安全考虑针对学生离校严格把控,而且企业实训项目无法满足大规模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可以考虑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用于满足多人同时在线且不需要到农村市场的情况,在保证教学实施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我校自主开发的“农产品电商虚拟仿真系统”,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感强,多维互动效果好的特点,通过农产品调研、农产品平台选择及农产品网店运营等内容的实操训练,相较理论授课的灌输式教学,虚拟仿真系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农产品电商相关知识,达到以往实训所不具备且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3.3.4 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能力
当前,农村电商教师队伍普遍来自已有的电子商务专任教师,因此对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和实操实践已有基础,但是缺乏农村电商相关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因此,打造农村电商“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农村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教师发展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创建教师“兼职”岗位,充分利用行业人员培训系统、企业丰富的资源优势及真实工作内容,实施校企协同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同时,组织新教师到合作农村电商企业参考学习、交流访问和顶岗锻炼,打造真正有农村电商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学队伍,进一步提升授课教师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只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才能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石。另外,高职院校还要时刻关注教师发展,为电商教师成长搭建明确、清晰的培养通道,包括岗位晋升、职称评定等,充分调动电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而且,要通过制度约束和纪律要求,打破教师的职业倦怠,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例如,在制度上要求教师定期更新教学教案,所授课程要2~3年一轮换,一定年限内要参与企业实践等。
农村电商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不仅有利于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还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持,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提升了其幸福指数。加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把握好此次发展契机,校企协同建立健全稳定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旨在培养符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农村电商人才,为农村市场输送专业人才,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