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基本逻辑与政策建议

2022-02-05 07:34李奇泽张雅婷李艳
商展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循环消费理论

李奇泽 张雅婷 李艳

(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2)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过去500年的国家更迭史,当世界强国出现更迭时,两者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发展,经济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发展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质量飞速发展。然而,当今国际形势波云诡谲,各国间贸易方方面面的冲突逐步加剧,有关国际贸易分工及利益分配的矛盾逐渐显现,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现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难以为继。在此基础上,我国顺势提出了“形成经济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逐步降低对外的依赖程度,转而以国内市场为主,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历史、理论基础、基本逻辑等进行探讨,并识别、分析经济双循环发 展新格局面临的风险,为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有效实施提出建议。

1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内外双循环的提出,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相关研究如下:郭晴(2020)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与实现路径中分析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主要包括:对国际大循环依赖过大导致的风险增加等。王新城、霍忻(2021)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罗重谱、李晓华(2021)认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超大规模市场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国内学者有关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论述较为丰富。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把握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思想,本文从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适用的经济理论、基本逻辑、实践价值、外部冲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四个方面。有关经济发展理论,大致可分为亚当斯密及马歇尔经济学范式、现代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亚当斯密论述了社会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益,专业化的分工充分利用了企业及国家的比较优势和自然禀赋,提高了社会效率;马歇尔强调规模经济对经济效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具有规模较大的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及产品的供给能力,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则是产品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大国具有较强的风险应对、抗击风险及外部冲击的能力。新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带来的正外部性效应,使得市场规模报酬边际递增,且内需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比较重要,消费成为我国内循环的首要环节。对经济增长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的增长能够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则认为当一国从成熟的推进阶段过渡到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时,奢侈品的成交量将会上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对外依赖程度会逐步减弱,继而转向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的发展模式。有关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学说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比较优势学说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认为世界各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基本原则,出口对本国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本国生产劣势的产品,使得世界各国效用最大化。商品生命周期理论则认为新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是先进入国内市场,当国际市场产生与国内市场需求相似时再进入国际市场。新经济地理学原理由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实施国内经济大循环能够引发国内市场效应,维护国内经济稳定的同时,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使得国内相关企业在国际上具 有一定的价格优势,由此通过国内循环促进国际循环,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2 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政策建议

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17世纪算起,世界上曾经的强国,如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均是通过贸易而成为世界强国的,这是历史上世界各国通过国内贸易及国际贸易促进本国发展的历史道路。同时,从我国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我国同样经历了双循环的发展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内外交困的环境导致内循环工业化;到中美建交后,以内循环为主和有限经济外循环的经济双循环;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城乡内循环的良性互动;最后加入WTO以后的以外循环为主、内循环为辅的经济双循环发展模式。过去依靠对外贸易产生的不确定性逐步加大。现如今,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国外循环为辅的新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促进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方面。尽管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我国净出口规模不降反升,得益于我国疫情控制较好,政策实施较为有效,在较短时间内逐步恢复了产品生产和消费,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生产、生活步入正轨。对净出口而言,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低附加值、高能耗产品为代表的对外出口贸易只能“锦上添花”,不应再作为重心考量。而由于国内基建技术水平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得较为完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的道路难以为继,增加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促进国内投资增长配套的场所、交易工具等“硬性设施”,制度、规章等“软性设施”均需逐步完善和推进。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4亿的人口,有约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成长速度较快的市场。所以,在投资和净出口均难以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内循环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拉动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是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重点。而经济内循环的重心应在消费上,消费得到释放的途径则是解决阻碍国内消费的贫困、住房等问题。

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可支配收入较低,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对消费贡献极大。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基本原理及恩格尔系数,每个人每天的必要消费是比较稳定的。比如,给一个月1000元收入的人,每个月增加1000元,那么其很可能把钱用来改善生活,但如果一个月收入10万元的人每个月增加10万元,几乎新增的钱都会拿去理财而不是消费,因为其收入足以满足日常的必须开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差距明显,所以本文认为刺激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消费,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平衡是内循环的重要部分。通过政府投放消费券或消费补贴,扶贫政策的落实及乡村振兴政策的逐步实施,均是拉动低产值、低消费地区内需的佐证。相应的配套产业、制度等也在扶贫攻坚过程中逐渐建立,为未来促进低产值地区居民的消费、提高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等的综合提高创造了必须的条件。可以预见,未来国家会在低产值地区的农村、偏远地区等加大投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从微观主体的角度讲,房子的问题解决不了,居民用来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自然而然地会被挤出,更倾向于储蓄或投资,而不是用来消费。所以,房价也成为经济内循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房产价格过高会吸引资本向房产流动,不利于国内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房贷对刚需还贷压力增大,挤出了消费;而房价暴跌会导致房企违约或破产,从而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辩证地看,调控房价的核心在于抑制继而消除房子的投资属性,既不能让房价继续飞涨也不能让房价大跌,应不断推动促进廉租、长租房等租赁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对房地产进行合理征税,以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流动,从而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以刚需为代表的居民不再因为房价等问题占用大量储蓄,从而促进消费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诚然,阻碍居民消费释放的还有生活中常见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问题,国家同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

从产品的供给端看,我国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的较低端,近年来海外收购国外核心资产技术难以持续,受限于核心技术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因而通过产业升级以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国内循环,是供给端必须进行的重要环节。由于地理位置、发展轨迹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日本国货供给升级的原因分析我国国货供给升级路径。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货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与美国产生了贸易摩擦,日本国内民族情绪爆发,促进了国货的消费;日本完成经济转型,居民消费趋于理性;日本的产业链逐渐成熟,自身逐渐形成一定的闭环。在上述三类原因的影响下,日本逐渐出现了类似于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国货品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并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诸多领域依旧存在不足与差距,如手机芯片、智能操作系统等,国货升级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如果国内产业端仅进行品牌升级,而不升级产业技术并不可取,在供给端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才是国货供给升级的重中之重。在国际大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产品升级的核心要务就是科技创新的突破,然而科技创新并非一日之功,更要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平和心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挑战。

对政府而言,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主体,在内外双循环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政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金融改革促进金融支持创新,近年来科创板等的推出以鼓励资本更多流向科技创新企业,同时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北交所的上市等,均表明国家对金融改革的力度之大。可以预见的是,我国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将逐步得到完善,企业在主板、旧三板、新三板各板块间逐步产生流动。同时,注册制改革也提上议程,为后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等的融资打通更宽敞的渠道,为创投资本、风险资金提供更加便捷的变现通道,也为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打通融资路径,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科研改革—产学研融合,国家善于集中精力对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提供资金、人才支持引导,企业则擅长将政策落实并 灵活应变市场状况,通过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充分地结合,以促进未来我国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及科技创新。

3 结语

综上,“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特征在于以国内循环主导带动国际循环。由此,未来我国生产商品依旧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以国内循环发展带动国外循环发展。在国内循环中,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及供给端产品升级较为重要,消费端通过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促进低产值、低消费水平地区的发展,从而释放该地区居民消费,同时推动房价的管制,避免房价过高对居民消费造成不利影响。在供给端,将进一步奠定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满足本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进行产业升级。政府则在经济双循环过程中起到弥补市场“看不见的手”机制不足的作用,通过政府综合调控对国内资源进行合理组合及调配,推动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从而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逐步推进。

猜你喜欢
双循环消费理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坚持理论创新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国内消费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