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君
(乌鲁木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在当前的银行发展过程中,开展的主要业务就是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为了解决银行与其上游供应商或下游经销商之间的融资问题,要保证在真实贸易的过程中高效且低成本保证企业完成融资业务。可以定义为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供应商及经销商提供的一种促进物资及信息交换的产品或服务,换句话说就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以整个行业的发展为依托,通过对供应商及经销商信息的掌握情况,在保障风险的同时,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配套的资金流或融资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可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为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等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是能够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能实现银企多赢,更方便中小企业融资。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今天,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鼓励银行及金融机构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积极便利的融资渠道,这就说明,在我国已经将供应链金融的地位进行了提高,也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该意见的提出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开展线下工作,并且以纸质工作为主,人员的工作流程及工作效率都比较低。第二,在传统模式下,清算及结算的过程是非可视,对风险的把控不是很有效,急需相关清结算制度的支持。所以说,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在金融科技的带动下,已经逐步向新的方向发展。第三,供应链金融在金融的快速迭代中,能否持续占据有利地位,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一切都未可知,毕竟市场瞬息万变,上一秒的最优选在下一秒可能就被淘汰。所以,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看政策导向,还要看市场形势,最重要的是有银行品牌优势和适者生存的改革态度。
当前,我国的税收有50%以上是由中小型企业贡献的,并且在GDP、专业发明、就业率等方面都是由中小企业带动的。所以,一旦这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其他方面的金融问题,会给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打击。同时,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给全球的经济稳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因此,我国对中小型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改革更加刻不容缓。国家已经多次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其作为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展,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频繁发生金融事件,特别是2019年出现的某金融服务企业遭遇合同造假的金融风波,被骗资金高达34亿元,还有某证券公司的资管产品出现问题,造成2.4亿元的亏损。当然,近几年出现的金融风波并不只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还包括2011年某钢铁公司利用虚假单据质押,骗取银行贷款,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造成了数百亿坏账。另外,在2014年某地区的大宗商品融资通过同一质押物骗取不同家银行,质押贷款高达160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1)在贷款前的这个阶段中,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面对的客户通常是一些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属于资质较低,资金需求较小且比较分散,公司规模也都处于发展阶段,这样一来,银行或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就会增加一定的运行成本,不仅在尽职调查中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还在对优质客户的识别上具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从行业角度来看,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所依靠的数据必须是基于真实业务产生的,通过相关数据对企业的经营、信用及交易风险进行把控。但在实际工作中,第三方中心化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无法证明其是由真实业务产生的,也会限制银行或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业务数据真实性的依据。并且,很多企业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在相关业务数据对外输出时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导致很多时候在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环节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数据过于分散,每个企业提供的数据都是独立的,并且信息还存在着不对称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银行或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开展。
(2)在贷款中的这一阶段,以传统模式下应收账款融资为例,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企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是与一级供应商为合作方来订立相关合同,而不参与一级供应商与其二级供应商之间合同的订立。另外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通常是以纸质票据进行业务之间的传递,但是纸质票据在流通上比较差,还不能进行拆分。因此,在传递的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只能传递给其一级供应商,而与其相关的其他供应商则无法通过企业的授权进行融资。所以说,在传统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下,上游企业无法为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全部供应商提供信用,供应商无法利用上游企业的信用来实现低成本的融资。而且,由于业务的传递依靠的是纸质票据,而纸质票据又容易出现造假的现象,导致银行或金融机构很难对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供应商进行拆分,也很难掌握其业务的流转状态,进一步导致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
(3)在贷款后的这一阶段中,银行及金融机构要对风险进行及时把控和防范,在放贷后要严格执行检查制度。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其负责的企业进行贷后的跟踪检查,时刻关注其贷款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反馈与报告,并就该风险客户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减少贷款损失,但是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大了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人力及物力成本。除此之外,就是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涉及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较多,而且会横跨很多级,人为对资金的操控还会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给银行工作人员贷款后的检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与此同时,银行清算与结算系统的不自动化,也会导致许多供应商及分销商的不确定性增加。所以说,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下,仅是简单地依靠合同来对供应商进行约束,对资金使用及还款情况的把控还不够严谨,很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后无法收回资金的现象出现。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无法解决在贷款前、中、后阶段出现的弊端,导致了许多银行及金融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出现不敢贷、不想贷及不愿贷的现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银行及金融机构逐步向数字化靠近,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可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来实现业务的智能化,使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步从虚向实转变。虽然数字化是一种方便的举措,但是也要意识到,在数字化普遍推进的背景下,相关的数据问题虽然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数据在保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仍然不小,这是导致各方数据分布零散的主要原因。银行方面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无法收回,也会影响银行其他资金的周转,企业与银行都会遭受沉重的打击,供应链金融也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因此,只有解决最深层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贷款阶段的业务弊端,促进供应链金融的顺利发展。
就目前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明确了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金融业务中要借助机器进行学习,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及结合,利用相关技术手段,简化不同企业间的交易环节,通过降低资金的融资成本,促进不同企业间的合作,以便推动银行或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下对业务的开展,信贷关系及其扩展渠道方面不断进行改善,逐步提高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为整个金融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只有将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整体流程结合到一起,才能保证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稳步发展。在整个转型过程中,可以从贷款前、贷款中及贷款后三个方面进行转型,下面以应收账款为例简单进行说明。
(1)在贷款前,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对相关的客户进行筛选。在系统中,用户通过相关的密钥或利用人脸识别系统来建立属于本企业的区块,并由系统自动进行分配,企业在该区块内可以进行记账及对账。另外,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同时建立一个私人对公密钥,以便之后对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数字签名时使用。在这之后银行就可以利用该系统在线邀请企业进行业务的开展。与此同时,在系统中注册的企业互相可以发起关联,自行建立多级供应关系,形成明确的供应关系链或关系网。
(2)在贷款中,利用金融科技实现资金的融资。在保证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真实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区块的技术手段可以将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应收账款转换为可拆分、可流转等模式,并将这些应收账款连接到区块凭证中,并将凭证中的相关数据及时连接到银行系统。同时,为保证在后续过程中能够及时收回贷款,在这个阶段中,要制定相关条款,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就要明确付款方在何时能够支付购买方多少货款等具体条款,在系统中设置好这些,等到预定的时间一到,系统将会自动执行设置好的条款,从而实现交易的完成。并且,在区块的连接过程中,会通过隐私保护对企业的账本进行保护,同时要保证交易完成后的数据只能看,不能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算法的评估,用来实现对供应链整个网络中各个主体信用的全面刻画,使得整个供应链中的风险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在贷款审批通过后,在系统上签订相关的协议,同时将协议信息在系统上进行公布,通过不同的风控手段来保证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放款。
(3)在放款后,利用金融科技对用户的还款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系统中的传感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等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中每个环节质押物的现状运用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的还款能力,保证在放款后能够对企业进行检查,从而实现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另外,在贷款前,系统已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进行了公布,合同中的关键交易也已经预先设置,同时提高了供应商的信用度,也能使其下级供应商对其合同的信任度增加。当贷款到期后,系统将自动提示企业付款信息,企业按时进行支付,系统也会自动支付给供应商,这样一来整个供应流程就处于十分顺畅的状态,最终实现了整个交易的完成。最后就是还款信息将及时传送给银行,银行在还款信息上加盖时间戳,为之后的监管提供便利。并且,监管部门也在整个流程中进行了参与,既可以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又增加了整个供应链上业务数据的真实性。
通过在银行系统中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将各个企业都放在相应的生产链中,相关联的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在系统中的高速流转。在大数据的快速运转下,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对融资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以便更好地帮助银行及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筛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人员的操作难度及运营成本,提高了线上工作效率,同时为企业的融资加快了速度。与此同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关注,并对相关的质押物进行管理,使得整个交易流程更加公开透明。另外,就利用金融科技来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银行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对企业进行审核,使得银行在开展工作时节省了大量时间且降低了工作的强度。并且,对企业的贷后还款也能进行有限的监督管理。
通过系统对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记录,可以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干扰,进一步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并且,每个用户都是唯一的登陆身份,同时结合自己的密码及签名技术,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数据的流转。在动产质押的融资模式中,利用相关系统可以对质押物的流转进行及时的跟踪、监控,使得整个系统的操作更加智能化。而且在智能化过程中,能够对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更加有效地帮助银行监管相关质押物的状态,从不同环节对贷款风险进行把控,从而避免一方承担过多的风险造成损失。另外,将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融合,可使银行在不获取企业具体数据时对企业是否符合风控标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系统能够在保证数据安全隐秘的情况下,使得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获取相关的数据,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保证银行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由于涉及的供应商及分销商数量较多,并且业务背景相对复杂,银行为了保证其本身的风控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在业务的开展上就很难做到对金额较小的业务提供金融服务。但是,在大数据的分析下,系统可以自动为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同时按照区块链接技术,对数据准确度和真实性进行有效的保证,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服务效率,也减少了银行大量的背景调查工作和运行成本,也就能为小额融资企业实现线上融资的需求。因此,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能够获取大量的小微企业客户,通过不断挖掘潜在的优质客户,从而将银行的业务由一级供应商不断向下扩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一些供应商是信用等级不够标准的,但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对相应的客户进行锁定,通过提高一定的利率对其进行制约,从而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把控。
通过大量的供应商数据及其相关的交易数据,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相关的人工智能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降低营运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客户的融资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评估客户的风险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对客户开展不同的金融服务。另外,也可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功能来对现有产品进行有效升级,从不同的渠道来获取客户资源,保障各环节的服务能力。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之后的银行业领域中,将会实现统一的行业标准及相关的监管框架,在智能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不断结合的情况下,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融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顺利进行交易,真正实现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积极响应了国家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本文从银行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弊端,并从不同阶段提出了对数字化改革的解决措施,通过将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深度结合,有效地改善传统供应链模式下带来的信息传递不完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流转率,从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来提高银行的效率,并且有效降低了各方承担的风险。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的有效结合,必将促进银行业的发展,也能促进银行与企业间的业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