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雨,孙琳琼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强调,“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的命运: 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由一个增加至三个,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变化,深刻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新发展,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对时代发展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这一变化,集中体现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统一整体,内蕴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政治逻辑。
重大时代课题是构建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主线,推动思想逻辑的演进。“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人类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洞察,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化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整体把握和科学认识时代发展进程基础上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三个重大时代课题”在不同环节、不同层级、不同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统一整体,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层级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又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创新,跃升到理论发展的新高度。当前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空前的重大跃迁,人类自身发展也在面临重重考验,“人类向何处去”成为了世界发展的重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发展的立场,保持纵观人类生存现状的全局性视角,科学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如何向前发展,如何在世界视域中立足的时代之问。同样,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立场上坚持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科学回答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重大时代问题。展望21 世纪中叶,擘画发展蓝图,我国十几亿人口将迈入现代化,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在根本遵循上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核心,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生命体以及日益成熟稳定的理论框架,集中展示了时代课题的核心要义。
“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提出,立足理论,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认识思考,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高度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戮力同心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向前发展的宏伟华章。因此,作为理论逻辑起点就是实践进程的中国社会的总特征,作为理论逻辑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的整体布局,作为理论逻辑目标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根本任务所在。理论逻辑起点、逻辑过程和逻辑目标三者共同构成“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理论逻辑的主要层级和动态构成。“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理论逻辑内涵丰富,集中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容和目标追求以及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总格局。在这一总格局下,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下,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面貌,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高度上,聚焦人类文明的时代性课题,将其作为“生长点”和“立足点”,洞悉时代精神,反思时代难题,不断迎来新提高、新创造、新飞跃。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极具洞察力地向我们阐述了“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2]。这一转变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性变革和新的飞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使命和任务。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党实现了“我们的时代”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性第三次飞跃,这次的飞跃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守正的同时,深刻总结、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经验,凝聚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维度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逻辑清晰。这五个维度的提出帮助我们开拓视野,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成为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宝库、智慧宝库和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开拓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图景,开启了回答时代课题之问的历史逻辑进程。纵观《决议》,对党的百年建设历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高度的宏观概括,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上下,带领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深刻洞察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变幻,从我国的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以改革实际和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提出针对时代性的发展课题,认真回答了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发展需要等一系列时代难题,在思想上有升华、有创新、有飞跃。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历史成就,我们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姿态,从容应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来的一系列风险挑战,大踏步赶上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以兼济天下的胸怀回答了现代化发展变革方向等一系列时代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离伟大复兴的时代发展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国家离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近,这是西强东弱向东升西降的历史性转变。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尽收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域。新时代新思想并不是一种自说自话、闭门造车的新主义,而是对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阐释,是社会主义发展新样态的展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出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实际发展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基础上对新时代新方位的丰富概括和深刻理解,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时代课题。同样,这三个课题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发展,影响重大。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初心使命,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值得感叹的是,长期蒙辱受难、文明蒙尘的中国仅用几十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工业化、现代化之路,目前朝气蓬勃的新中国更是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给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中国道路的参考范式。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人民民主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在中国得到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和包容在中国得以充分彰显。此外,新思想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华文明5000 年从未间断,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确实承担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担,延续着中华文明。总体来看,一百年来我党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从未间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我们随处可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从近到远,自新时代以来,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以来,中华民族敢于在进取中奋进,从经验教训中提高,完成了历史性新飞跃。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值得我们深思。
实践是理论之源。聚焦“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立足实践,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新增加的两个重大时代课题,究其根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意义重大。引领新时代创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和政治自觉发展需要的新样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基本描述了社会发展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构想、路径选择、战略安排和实现目标的基础上,锻造了属于新时代新思想的“四梁八柱”。“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实践逻辑,归根结底可以说是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时代新增课题的行动指南,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进程,积累了丰厚的、科学的历史经验。由近及远地说,这一理论体系是从改革开放40 多年的实践中发展的,是从新中国成立70 多年以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百年经验总结中走出来的,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180 多年历史经验中走出来的。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助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摸索前进中形成的重要理论体系,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精准研判,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建设的深刻总结,基于对人民期盼和切身需要的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幕由此拉开。
纵览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通篇,特色鲜明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重点,用较长的篇幅深刻总结党自成立以来的原创性思想理论、实践性变革发展、标志性科学成果。不能不说,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这是人类进步史上的一个奇迹。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党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深刻认识和认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局性纲领,拼尽全力将夺取新时代伟大胜利,贯彻“主义”这一理论根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伟大的荣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更深刻的讨论和认识,也为中国下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本构想,可以说这一道路的选择意义深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巧妙化解了以往西方呈现的现代化道路中难以解决的关隘,拓宽了当今世界认识和推进现代化的新途径,给世界上既希望加速发展进程,还希望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国家、民族、地区提供了发展动力和发展范式。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新国情、新党情、新社情自己走出来的,更具包容性,是一条正当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的突出表现是“人口规模巨大”[3]。我国人口基数大,发展难度高,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不是空洞的口号和空泛的概念,真正要确保14 亿人全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条现代化道路在逐步发展中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观点,把人民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上,建立新型国家制度,将现代化成果转化为人民共享。在这一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不能为了发展而放弃对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的重点关切。新时代的现代化要站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谋划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制造业、科学技术、大数据网络领域做到领先发展,更要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必须要指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伟大梦想,这种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与精神感召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的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党注入了强大的真理力量。总言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也要充分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推动着全人类的发展进步。
这些谋略规划以及重要思想的提出,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关于建设社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了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为现代化建设做出的特别贡献,深刻地回答了如何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并将其作为引领全人类时代性发展问题的参考范式。现代化发展必须保证国家和政府的主动权、自主权,不受国际资本和其他国家的政治要求裹挟,以免陷入被动境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巨轮行稳致远。我国的现代化发展逻辑充分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没有和人类文明脱钩,也没有模仿依附他人。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开始较早,伴随着殖民和侵略日益加剧,后现代化表现出社会分裂、贫富差距大等弊病,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并不适应所有国家,因此生搬硬套到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必定水土不服。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特色鲜明,更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提出新理论,唯一不变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核心要义。新时代新思想最为关注的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不变色、不变味。19 世纪40 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在政党建设中明确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列宁强调先进理论的重要性,作为执政党,形成了完备的建党学说,有利于团结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员的素质,团结党的队伍建设等重要方面。在我国,正确认识并认真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经过百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变革,我们党成为了领导人民长期执政的党,成为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的执政党。作为一个革命党、一个执政党,在全国执政70 多年的历程中,国家事业取得巨大进步,新时代新思想催生了独具中国特色和完备的党建理论体系。新时代以来,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伟大复兴,需要党的领导作最核心的保障。事实证明,只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才能在思想上不断创新,才能在实践上取得一系列攻坚克难的伟大历史性成就。
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阶段关系着党的建设推进程度。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建设中对党的领导规律、执政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控,才能保障我党的主心骨地位和领导核心作用。回望百年党史,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迈进的征程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化对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正当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三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解决时代性发展课题需要的核心所在就是如何建设一个能够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深入研判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科学总结实践经验,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主动性,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是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内涵,拓展了人类文明新样态。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作为面对重大发展、重大挑战、重大飞跃的根本性、现实性保障。作为一个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凸显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威,深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领袖力量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意义深远。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教训时强调,巴黎公社最终没有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列宁在指导俄国社会主义改革,重新恢复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时特别指出,将党的领导力量作为政治遵循,事关重大。确立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最坚实的基础、最深沉的力量。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力量的政治行动就是无意义的,在实践过程中更是步履艰难。同样,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正是依靠党的领导,未来成就的保证关键也依然要靠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当前,中华民族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正在大踏步迈向新征程,要坚定马克思主政党的政治本色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这一重大飞跃、重大发展和重大挑战的历史性时刻,保障党在长期执政这一根本条件下,推动革命斗争和革命意志的向前发展,领导各族人民持续推进百年大党的社会革命、自我革命,不因一些阶段性成就而自满、不因一些困难挑战而畏畏缩缩。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各种社会问题依然复杂多样,因此更加需要党的领导作为引领中华民族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共筑中华民族的辉煌未来。
拥有先进的思想与伟大的事业交相辉映,科学的理论体系与伟大的斗争实践相互促进。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政治逻辑四个维度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科学分析和整体把握,将“主义”这一理论建设落实到国家性质的实际建设需要和党建这一核心要求基础之上的全面展开,形成了相对独立且系统完整的时代课题内在逻辑。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以坚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坚持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境界和科学创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深入研究“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内在逻辑,用解题的方式深刻认识新时代新思想的科学依据和发展潜能,独具中国特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整体把握问题和时代的关系,以时代课题作为理论聚焦,坚持问题导向,引领新时代创造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