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对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作用

2022-02-04 22:30张慧茹
社科纵横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甘肃党史

孙 婧 张慧茹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一、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发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甘肃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根据甘肃省党史部门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有720余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遍布省内十几个市州县。这些红色遗址遗迹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革命斗争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

(一)发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有效丰富教育内容

随着国家红色旅游的推广,甘肃省逐步建立起70个红色纪念馆,有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会宁会师纪念馆等,这些纪念馆承载着革命先辈们“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革命精神,埋藏在腊子口中、娄山关下、山城堡旁烈士们的斑斑碧血之中。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红军西进甘肃,攻克两当,深绕敌后,抢占秦安,榜罗镇会议确定中央红军落脚点,进占界石铺,登六盘,出环县,进定边,陇原大地遍布红军足迹,英雄辈出。这些纪念馆、遗迹、文物都是先烈们勇于斗争,解放无产阶级伟大实践的活教材。

甘肃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承独特的甘肃语言、地域气节、地域品质和人民精神,增进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团结和稳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留下了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播撒了薪火相传的红色火种,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甘肃红色文化处处散发着战争的激烈与环境的雄浑,烈马西风、白草黄云,成就了红西路军硬骨头、硬作风、感党恩、爱家国的大忠大勇、大仁大义之性。

(二)用好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甘肃特色的红色革命文化具有主体的复杂性和时代精神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新时代,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发展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的内涵不是僵化的、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地理环境、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斗争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政治环境、制度生态、社会矛盾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时,其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也在不断更新。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这些独特的红色地标冲击着人们的感官,促使青年学生深度理解党的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促成了青年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广大青年教师进一步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使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对现阶段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理论认同、道路认同,把人生理想同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

(三)盘活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灵活创新教育形式

教学形式的创新是在充分理解红色革命文化理论逻辑上生成的创新,不仅仅是要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同时要进行内核的时代化转型。此前,高校党史实践教学无外乎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省市博物馆、英雄人物纪念馆等相对单一的形式,虽然可操作性较强,但缺乏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新时代,高校可以用革命遗迹做“教室”、革命文物做“教材”、用档案影像做“教材”,还可以用红色文化装点校园营造氛围,使高校学生在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激励青年学生增强对陇原大地的情感。通过教育形式由显性到隐性的侧重,加深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自觉情感认同,将青年学生个人理想与集体理想炙热相融。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行动实践认同,在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中锻造青年学生的实践品格。

二、运用好新兴媒体切实提升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辐射效应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1]这就要求甘肃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不仅要发挥主流媒体的意识形态作用,而且要注重用高校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方式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运用高科技媒体手段营造“四史”学习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兼备视听说触功能,动静互补,根据不同的情境,有针对性地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补充以往单一的以语言塑造情境的方式,为学生理解甘肃境内红色资源提供生动而直观的材料。

(一)发挥短视频媒介优势,多维传播甘肃红色文化资源

我们应创新孵化互联网+“四史”教育空间,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互联网+“四史”教育形式[2]使红色文化教育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四史”教育的形式“活”起来。发挥短视频媒介宣传甘肃红色资源作用。“抖音,记录美好生活”,抖音,也可以记录红军西征甘肃、血洒祁连的历史史诗,记录高校的党史校园文化建设。如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青春心向党,雅言诵华章”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抖音官方帐号上推出此次活动的系列微视频,视频只有短短三分半钟,但是,它浓缩现场表演的精髓,用经典台词抓住青年学生的眼球,通过历史情境再现、讲活历史故事,用不同视角展现了红色文化基因,推动高校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二)构建红色资源库,提升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水平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甘肃红色资源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遇到新的机遇。利用数字技术对甘肃红色资源进行解读,将其转化为数字形态,实现数字化的储存和传播,通过分解运用VR、全息投影、云旅游”、“云看展”测绘遥感、3D打印英雄人物、超高清球幕电影、XR等方式再现红色甘肃,激起高校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对甘肃省内红色资源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资源点上的博物馆、纪念馆、村史馆、党史馆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再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查询,梳理出甘肃红色文物清单,进行数字化存储,并邀请文献学专家进行论证。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仓储,对甘肃红色资源进行分类,合并同类项,便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在已经发现的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丰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库,为高校学生提供学习和观摩的科技场景。建立省内统一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让甘肃全省人民共享智慧红色资源建设的成果,运用地域协作、主题协作、组织协调、中心馆辐射等模式建立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相关场所的共享机制。

(三)健全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探究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趣

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教学实践、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的信息反馈得到良好解决能够促进和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甘肃红色文化融入高效课堂中做好教学信息、文化资源信息的收集、反馈、落实工作,有利于推进红色文化落地生根,融入高校大思政格局中。定期收集高校师生关于学习甘肃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过程中的问题与成果,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出有建设性的问题与建议,删除无效问题,在庞杂的反馈信息中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使用HTML语言和Java Script语言深层次挖掘学生对“四史”教育的需求反馈,调整“四史”教育的“供给端”,不断完善党史宣传教育平台。例如:西北师范大学师大青年官方抖音运用抖音数据推荐等功能,形成“青春向党”的视频合集,强化意识形态功能,弱化意识形态的形式。根据教育任务的阶段性质和重点不同,用函数算法将目标区域进行细化,再根据反馈统计信息指导教育过程。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研究所也应充分重视师生反馈的信息,用是否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学生需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内容作为标准,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微调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甘肃红色文化的兴趣,将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动力。

三、努力拓展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鸦片战争作为党史叙事起点,比较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阐述党的应运而生、辉煌历程和未来走向,总结党的成就和经验[3],这些成就与经验、苦难与辉煌都蕴藏着“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我们要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赓续不懈拼搏奋斗的精神血脉确保高校教育实践工作顺利开展,加速师生实践成果孵化,打造涵盖教学、科研、实践、孵化的立体实践育人生态体系。

(一)将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要始终以动态的视角看待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要时刻关注社会需求与发展方向,正确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制定校园文化建设长期战略,合理利用自组织涨落规律,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系统的有序状态[4]。举办形式多样的红色演讲与理论宣讲、国情知识竞赛、志愿服务与公益帮扶、社会调查等,用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执行度、时间进程完成度、现实情况贴合度等标准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教育内容,而且要以学习结果、实践结果为标准评价党史教育质量,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会了什么、怎样应用于实践来评判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将甘肃党史故事资源置于校园文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开展活动,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置,总结出有一定概括力的方法论用来指导甘肃高校红色文化建设。

(二)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与专业差异化实践结合起来

全国本科专业有12个大门类,其中包括703个小门类,小门类下还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可以说我国专业具有相当大的多样性和差异化。将相关的专业与甘肃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专业的差异性来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用课程思政策略为构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践内容,这些专业实践水平与甘肃红色革命资源利用率、学习效度是相辅相成的。进行教师队伍的党史学习,使其进行教学与科研时也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科研信念,而一支理论强、实践强、信念强、专业强的教师队伍又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对理工科专业可以在尊重其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应用性、系统性基础上,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嵌入其中,形成最有价值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对文史艺术类专业更要发挥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优势,“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通盘规划、合理布局,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有效整合”[5]。

(三)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与全国高校活动结合起来

全国高校大学生丰富多样的活动为甘肃红色资源提供了面向全国的平台,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甘肃红色文化的窗口。全国性的高校活动为甘肃红色资源的展示和发扬搭建了更高、更广的平台。高校教师应当有将学生活动、校园活动和教学实践动态相结合的意识,提升高校学生活动实效性。将创新创业项目与甘肃红色文化相结合,实现文化领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引领、经典传承等精神力量转化为有产业依托的生态建设、旅游建设、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教育融合等具有经济效益的双创项目,为学生活动提供更科学、更专业、有深度、有广度的、让学生能了解的、真实的红色革命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知史爱党凝聚青春力,学史明理探索育人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甘肃红色文化呼唤着无数青年志士追随党的脚步,抗日战争时期,青春是“到延安去”;20世纪60年代,青春是“支援大西北”;新时代,青春是走在时代潮头,在刻苦研学中增强专业本领、提高政治素质,努力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的火种在陇原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四史甘肃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