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个确立”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研究

2022-02-04 20:45潘清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组织化社会阶层

潘清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时代的强烈呼声、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共同心愿。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两个确立”,统一战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就有了主骨心、定盘星、指路明灯。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活跃,分散性、流动性强,绝大多数在党外、体制外,“看似千军万马,点名无人应答”,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发挥作用是当前统一战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组织化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到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重大意义,坚定做核心的追随者、维护者,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使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作用的客观要求

新社会阶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所有制形式、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分工以及产业结构等变化和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众多,他们具有高学历、高技能、收入高、年轻化、体制外、思维活跃、分散性、流动性、数量众多、影响力大等特点优势,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统一战线要发挥“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作用[1],团结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把各种力量团结凝聚起来,必然要求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支重要力量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但是,大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游离在组织之外,处于分散的“原子化”状态,已加入各类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商会协会、自组织等社会组织的只占少数,以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表达和利益诉求,难以集中并引起党委政府的广泛关注,影响了他们的优势作用的发挥。因此,客观现实的需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便成为当前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二)是提升新时代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工作环境、对象、内容、方式方法都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如新媒体从业人员、网络意见人士已成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这部分人的工作多数依赖于互联网,甚至以互联网为家,很多人平时很难见得上面、说得上话,更不要说对他们开展统战工作,传统的统战工作方式显然不太管用。这必然要求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主动寻求变革,在传统的线下面对面交流、座谈等工作方式基础上,需要更多的运用网络化、新媒体技术手段与他们进行线上联络,把线下的政治思想引导工作与线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全方面、多渠道、立体化的网格化的组织化网络。因此,需要统战部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统战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将工作手段向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化延伸,方能更好地赢得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形式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方能推动新阶层组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三)是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的现实要求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要求社会多元主体能有序的参与社会治理,治理过程要公平、公正和高效,治理结果能够平衡社会各方利益,达成社会广泛共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律师、税务师、会计师、新媒体从业人员、管理技术人员等,是社会各领域的高级知识分子和行业精英,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新社会阶层人士在吸纳社会就业、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结构向“橄榄型”过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统战工作,充分激发新阶层人士的动能,形成社会共治的合力,是主动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的现实要求,初步形成了以下类型组织化形式。

二、当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探索实践

我国在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宜于组织,形成合力,发挥作用,增进团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下类型组织化形式。

(一)党建引领型组织化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在组织中的党组织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为组织主体,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用党建引领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一是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所在组织中的全覆盖;二是推进党的活动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全面展开;三是通过“先锋岗”“示范区”等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起到带动一片的效果;四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多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交流、协商,进行政治动员和引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吸引其牢牢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五是积极吸纳条件成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党组织,对其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起到示范和带动效应,推动形成以党组织的力量凝聚人、以党的活动引领人、以党员的模范形象带动人、以党建工作促进组织化的局面。

(二)民主党派吸纳型组织化

各民主党派作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主体,也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的组织主体之一。一方面,通过民主党派吸纳有力地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扩大了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空间,巩固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成为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一是在组织发展上,要严格发展、主动发展,强化教育培训,严格组织生活。二是要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帮助和支持他们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事业,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是在参政议政上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聪明才智,通过党派渠道建言献策。四是在社会服务上,精心设计和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建立民主党派民营企业界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等,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社会、为国贡献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三)群团引导型组织化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领导下的政治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团引领推进新的社会组织组织化是群团组织的职责之一,组织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形成最广泛的合力。一是通过积极主动宣传,团结动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二是开展各种政治动员、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增强群众观念,经常深入群众,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服务工作和维护他们合法权益工作;四是拓宽人民团体参与政治协商的渠道,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五是支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六是积极发现培养,把优秀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到群团组织中。

(四)行会协同型组织化

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性组织,是政府与企业、行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行业的管理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行业协会相结合或者基本上依靠行业协会自律。行业协会代表和维护本行业全体企业和从业者的共同利益,一是通过行业协会自律来管理、发展本行业,明确协会的法律责任,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形成约束。二是依靠协会所有成员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三是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更多的发挥作用的平台。四是维护会员权益,保护行业利益,使新社会阶层人士紧紧凝聚在一起,协会应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的合适的组织主体。

(五)枢纽管理型组织化

把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组织主体,运用枢纽管理来推进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一是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党对社会组织进行领导的载体作用,抓实抓好社会组织党建这一抓手,形成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的枢纽型体系,把“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大党建要求落实到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工作中。二是通过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调整和完善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之间有效衔接,为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提供组织健全、管放有序的管理体制。三是运用枢纽型社会组织改进社会管理方式的职能,实现政府部门由直接、微观管理变为间接、宏观管理,由分散管理变为由管理枢纽实施集中、分类管理,增强管理服务的有效性,使新的社会阶层的组织化管理更为集中、有序、有效。四是运用枢纽型社会组织来整合“枢纽”管理部门、社会组织、新兴业态及行业等资源,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培训培养、政治参与与吸纳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六)自我规约型组织化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会组织,是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单元,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互相联系及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一是健全自身组织机构,促进良性发展,提高公信力,促进以团队团结更广泛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二是创新工作载体,打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工作的社会化、网络化工作格局,创新“线上+线下”的活动方式,创新“模式+品牌”的团结凝聚形式,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三是坚持拓展吸纳推荐范围和严把入口关相结合,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坚持“凡进必评”“凡进必核”,严格把关。四是不断激发新的社会阶层所在组织的自活力,为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服务提供渠道和平台。

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受制于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深度调整的影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还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员众多独立松散,组织化结构建立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涌现于各行各业,行业范围广,地域跨度大,社会身份变化快,是具有流动性强的“社会人”,呈现原子化特征。根据中央统战部公布的数据,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总体规模约为9000 多万人,其中党外人士占95.5%,约6900 万人,目前新阶层人士队伍规模相当可观且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根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结果,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新的社会阶层群体中有53%的人更换过工作岗位,高于社会37%的平均水平。从更换工作的频率来看,有26.6%的人更换过一次工作,有18.4%的人有过2 次以上“跳槽”经历[3]。这种大规模的强流动性使他们受制于体制的程度低,找人难、认人难、摸清情况更难,组织起来难上加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包含的四大群体差异性很大,目前各地也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工作,但所能联系上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仅仅是“冰山之一角”,绝大多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并未进入统战工作的事业,组织化结构建立压力大。

二是思想活跃价值多元,组织化凝聚共识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绝大多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但是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征,广州市一项关于网络人士思想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约53%的网络人士认为互联网是个年轻人聚集的行业,其中80、90 年代出生的占95.4%,约87%的网络人士认为群体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约54%的网络人士认为群体容易受社会思潮和外来观念的影响。64%的网络人士认为形容他们最贴切的词就是思想活跃,87%的网络人士认为他们的优势就是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由于长期游离于体制外,普遍年轻,思维活跃,价值多元,对百余年来我国选择发展道路的艰苦历程了解不多,思想难以统领,组织化凝聚共识任务艰巨。

三是个人诉求难以解决,组织化主动参与难。随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经济地位的上升,他们发现政治利益与其他利益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欲望越来越强。他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诉求,影响党和政府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但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游兵散勇”的身份或者选择非制度化渠道参与到社会事务之中的居多,参与主体呈现出个体性、分散性特点,内部政治诉求具有多样性、差异性,使得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利益要求难以在现行政治体制中得到协调,导致他们参与的效能感低,最终导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冷漠的现象,难以发挥组织吸纳、整合和动员作用,组织化主动参与难。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矛盾一:制度机制不健全与主观愿望强。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需要建立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作保证,畅通他们的发声渠道。《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密切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密切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按照条例的要求,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统战工作由“一家来做”到多个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转变,但从实践效果来看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各联席成员单位由于思想观念、理念认知、工作方式、分工明确度、齐抓共管机制的完善度、工作绩效的考核监督制度的缺失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更多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管理和服务对象看待,并不是特别清晰自身肩负的统战工作职责和使命,很少思考如何用统战工作理念和方式与本单位职能工作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尚处于一种“被动做”的状态,工作合力不强,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明晰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协调联动、各有侧重、互相补位。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活跃,经济实力较强、独立自主参与社会事务政治事务的愿望比体制内知识分子更强烈,他们追求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渴望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当前对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考察、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渠道平台仍然比较狭窄,当遇到困难时,没有合适渠道维护自身利益,极大削弱了他们参与组织的热情。

矛盾二:组织化方式干预性强与职业灵活度高。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主要是通过各种社会团体、基金会、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但受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限制,新社会组织行政化色彩非常浓厚,如全国各地都成立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管理方式基本采用行政管理,部分统战部门急功近利,过分注重细节上的管理,讲究单维权力的运行,重监管,轻建设,统战工作在新联会等组织内支配性过强,一些联谊会的负责人也仍然沿袭行政思维模式,对政府存在“服从”心理、被动机械地依靠行政指令来开展工作,缺少独立组织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比较弱。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内部分化组合的时间和速度快,尤其是其中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成长具有“草根性”,生活具有“自由性”,通常无固定单位、无固定工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技能自主地寻找服务对象,其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都因需而变,而强烈的行政干预性,容易让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产生“疏离”心态,组织运行起来效率低,难以积沙成塔,聚水成涓。

矛盾三:社会结构复杂多元与组织方式单一。新的社会阶层缺乏相对集中的单位和组织,排斥传统的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和高大上的说教,虽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等组织主体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组织化的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各个组织都是“单打独斗”,并没有形成合力。而且各类型组织覆盖广度不够,组织聚焦与行业领军人物和代表性人物,难以兼顾来源广泛、身份多元的整个群体;组织活动内容的针对性不够,通过组织开展的政治培训、联谊活动、公益事业等项目并不多,且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四、以“两个确立”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对策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4]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工作,就要以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一)以“两个确立”为引领,凝聚起组织化的广泛思想共识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起组织化的广泛思想共识,是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建设的首先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这需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各级党委对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建设的领导问题。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将组织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案并扎根落地;二是思想引领的问题。科学的思想是指路明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组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统一思想,凝聚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共识。三是各类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问题,也就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希望、乐意了解组织、接受组织并加入组织化管理的问题。通过加强各类组织建设,团体吸引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那么,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建设过程中,谁引领谁?以什么为引领?怎么样引领?统一战线必须要做到这三道问答题。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建设的领导,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各级党委要强化理论学习,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作为必修课并指导引领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化建设,切实把党中央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与此同时,通过相关组织,以线上线下多样形式,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性决定意义;引领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领他们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理论上的专业人,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奉献精神;引领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者、捍卫者、参与者、实践者;引导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网络人士的作用和影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畅通他们的发声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5]要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统战部门与民政、司法、网信、人社、商务、文联、社科院等部门的沟通协商、职能联动机制,明晰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协调联动、各有侧重、互相补位;建立统战部门负牵头联络,其他部门按职责分工明确,完善齐抓共管和工作绩效考核监督机制,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各成员单位要对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弄清自身肩负的统战工作职责和使命,多思考如何用统战工作理念和方式与本单位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增强各部门的工作合力,密切协调配合,既避免统战工作“一家来做”,又不因多个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而陷入“无人去管”或“大家都争管”,共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

(三)健全完善新阶联组织架构,发挥新阶联的作用

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简称“省新阶联”)近年来为新阶层组织化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其组织架构。

1、完善新阶联组织架构,促进组织化稳步发展。完善新阶联的组织架构,是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建设过程探索出来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组织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加强省新阶联分会建设。按行业划分成立新的行业分会,为不同行业的新阶层人士组织化创造条件。二是协助地市成立新阶联。2019 年以来先后推动汕头、揭阳、潮州、清远、惠州、湛江、梅州、河源、汕尾、阳江等市成立了市级新阶联组织。三是吸纳成立的各地市新阶联作为省新阶联团体会员,建立全省地市新阶联经常性的联络制度。

2、加强新阶联作用发挥,增强组织化吸引力。引导新的阶层人士发挥在经济建设、建言资政、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不仅能够提高新阶联自身在社会的认同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社会的认同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

3、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党外人士培训的总体规划。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和党校,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参加理论学习班、专题研讨班、听取专题报告会和开展红色之旅、扶贫之旅等学习考察活动,采用政治培训、理论研讨、座谈交流、在线论坛、网上沙龙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善于用“网言网语”帮助他们了解党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四)不断探索丰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手段和方式

不断探索丰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手段和方式,解决目前存在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手段和方式单一、各个组织“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和各类型组织覆盖广度不够等问题。探索嵌入式统战工作模式,将组织引导有机融入到党建、网络、载体、品牌和协商中去。[6]

1、把统战的职能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党建、党群工作与统一战线工作密切相关,把统一战线工作嵌入到党建、群团工作中,实现统战工作与党建工作共建、共创、共享,不断强化政治方向的引领,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更加认同党的领导,更加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

2、把统战的职能融入到网络中。积极加强网络、新闻媒体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智能移动客户端、政务微博、QQ 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采用在线论坛、网上沙龙等多种形式,创办网上教室、微课堂等,利用“统战新语”等有影响力的网络品牌,丰富统战语言,实现信息交流、政策宣传、建言议政等。[7]利用网络开展思想交流、进行有序政治参与,能广泛引起新阶层人士的参与,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

3、把统战的职能融入到不同载体中。赋予和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作协等群众团体以及行业协会和统战社团等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职能,立足政协组织、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载体,完善楼宇模式、园区模式、街区统战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创建不受时空限制的联谊组织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和活动方式,可有效解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流动性强带来的难以参加组织的问题。

4、把统战的职能融入到协商中。建立知情明政、定期座谈、协商反馈等协商机制,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言献策开辟“绿色通道”。可以通过人大、政协召开的民主协商会、政情通报会、专题考察等方式,协商研究当前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优势,为提高思想共识增强聚合力。充分引入协商机制,即组织召开由相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的座谈会、恳谈会、听证会、咨询会等,反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共同利益。[8]

5、打造有影响力的统战工作品牌。打造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工作品牌,是新社会阶层再组织化的重要内容。比如上海市委统战部打造“海上新力量”的新社会阶层活动品牌和工作平台,得到了新社会阶层群体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9]

6、提高组织化方式干预的灵活性与包容性。针对组织化方式干预性强与职业灵活度高的矛盾,行政主管部门在新联会等组织内支配性过强,联谊会缺少独立组织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比较弱等问题,要提高组织化方式干预的灵活性与包容性,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杜绝或减少命令式的干预。

探索新时代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建设的思路方法,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以“两个确立”为引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新阶联组织架构发挥新阶联的作用、不断探索丰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而推进统一战线在新时代完成新任务中更好地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组织化社会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