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特质与显著优势

2022-02-04 12:13宫笠俐郭艺博
云南社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制度

宫笠俐 郭艺博

民主作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现代国家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同的民主政治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政治理念与制度设计。西方的自由民主基于政党竞争进行,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区别于西方民主制的显著特质与优势,即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支撑。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语境下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特征与显著优势,为拓发民主政治发展的丰富路径以及清除民主异化带来的积弊沉疴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实证经验。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经验中提炼出有别于西方经验的普遍规律,从而更好地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深远意义。①林毅:《重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探索》2022 年第2 期。

一、民主如何成为现代西方认同的显著标志

(一)宏大叙事下的西方民主偏误

自由民主作为构成现代西方认同的核心符号之一,其发展受到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运动的深刻影响。②宏大叙事作为对西方文明与认同的一种简化而全面的历史叙事,诞生于一场教育学的建构运动,戴维·格雷斯在其著作中对宏大叙事的发展过程有详细深入的介绍。参见David Gress,From Plato to NATO:The Idea of the West and Its Opponents,New York:Free Press,1998,pp.29-37.宏大叙事错误地将自由民主定义为一种抽象的哲学原则,认为它的本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又通过改变东西方的地理界线,为西方的民主认同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并且认定西方时刻面临着来自东方的威胁。宏大叙事下西方认同的最主要来源是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其认为启蒙运动确立了以进步、理性、世俗和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并且认为所谓的西方现代化是具有普世价值的。①David Gress,From Plato to NATO:The Idea of the West and Its Opponents,pp.1,144,261.宏大叙事不是一种严肃的学术发现,而是政治教育学运作的结果。②David Gress,From Plato to NATO:The Idea of the West and Its Opponents,p.171.这种叙事为了满足世界大战之后大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创造,以古希腊为起点演绎出20 世纪50 年代的现代美利坚的历史叙述,它只从历史中截取那些它想要的部分,并且构建出一种线性片面的叙事:从古希腊那里获得了古典民主的哲学和实践;从古罗马那里拿走了法律;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抽取了个人自主性;从法国大革命中取用了自由主义的民主,而从现代汲取了科学和技术。

宏大叙事因其自身缺陷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步入歧途,原因在于:第一,它是道德说教的,其将存在于历史之外的崇高原则与一个不完美的现实世界一同压缩到一个错误的二元论想象当中,确立了为西方民主辩护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宏大叙事具有错误的普遍主义倾向,它将自由民主视为西方认同的一部分,并认定自由民主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宏大叙事的普遍主义倾向在“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历史终结论”中得到更为清晰的体现。20 世纪60—70 年代自由主义在西方达到高潮,及至90 年代著名的历史终结论的问世,西方世界关于自身命运胜利的乐观心态被不加掩饰地表述出来。这种乐观心态被福山表述为存在于美国的自由民主主义(Democratic Liberalism)是最切合现代化需要的政治哲学和实践,自由民主主义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全世界的榜样和标准。③Francis Fukuyama,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New York:Free Press.1992,p.XI.

而批评者们则认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自由民主制度会成为政治统治的全球标榜。④David Gress,From Plato to NATO:The Idea of the West and Its Opponents,p.474.与此同时,部分新兴国家也开始对历史终结论关于现代化前景的观点提出反驳,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批评美国和欧洲因其滥用民主和过度追求自由正“走向崩溃和失败”。⑤Kishore Mahbubani,Asian Values:The Scourge of the West,The Economist,Vol.335,No.7911(April 1995),pp.34-35.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指出经济增长与民主无关,未来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稳定和繁荣将在中国和东南亚发生,因为相较于个人主义,“亚洲价值观”更适于获得社会繁荣和稳定。⑥Pam Woodall,Frozen Miracle:A Survey of East Asian Economies,The Economist,Vol.346,No.8058(March 1998),pp.1-18.总之,宏大叙事通过有取舍地选取事实和角度,制造了一个理想的神话。它看似有着清晰的线索和丰富的内容,但是不可避免地承担着将西方现代化三件套——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合法化与普及化的任务。在这种前提下,宏大叙事推导出的结论必然不具备客观性与可靠性。

(二)西方民主治下人民意志及与政党关系的异化

西方的现代民主制并不是某种超然于历史事实的东西,而是权力博弈下的结果。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下的产物,资产阶级通过这套制度将政治决策领域的事务限定在选举执政者的领域,通过约束国家权力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从而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合法性,为各领域的个人主义提供坚实的精神架构和法律支撑。⑦[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第433 页。

马克思所理解的“异化”概念意为——人的活动最终变异成为与自身目的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人不再是活动的主体,而成为活动的客体,异化了的人的活动操纵驱使着人偏离了自己的本来目的。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37—38 页。西方民主制如今暴露出的各类弊病与乱象,恰恰反映了西方民主制正异化为一种与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相背离的活动,政党越来越成为代表特殊利益集团操纵和控制人民意志的工具,选民在政党政治中的影响无足轻重,这样的民主越来越偏离人民的意志,甚至与人民的意志背道而驰,这种民主的异化现象在当今西方国家中屡见不鲜。

斯宾格勒指出人民推举代表的权利无法真正实现,这样的权利只能被视为一种理想,普选权并不能作为人民的有效权利,实际上人民并没有随心所欲选择任何一个政党上台执政的权利。首先,因为特权阶级可以通过收买各种能够操纵和制造言论和意见的“智性机器”来达到干预普通民众的理性思考、政治偏好的目的,甚至可以将本集团的意志偏好强行灌输到民众头脑当中。其次,这些特权阶级一旦掌握了政权,就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限制各种异见者的行动及其言论,从而达到在政治角斗场上削弱对手的目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党争权斗,普通民众只能无力地接受这一局面,所谓“民众自决”变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装饰,被权势集团拿来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斯宾格勒认为这个过程可以视为每个民主政治奔向自杀的不可抗拒的趋势。①[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齐世荣等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7 年,第549—550 页。此外,在许多议题上简单多数作出的决策在许多情况下是对人民意志的歪曲,“多数人”的意志经常是在限制选民资格以及“沉默的大多数”选民不参与投票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这种简单多数显然不能表达人民的意志。

熊彼特用一种更为现实的说法描述西方民主——一种服务于政治决议形成的组织安排,其中通过个人竞选的方式来获得决定权。②[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第359 页。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运行情况与大公司并无本质差别,选民在相互竞争选票的政党间做出选择,一旦其中一个当选,从那一刻起它与选民的关系便疏离了。实际上的政治决策为政党所把控。政党在特定的时间为自己准备一套原则或政纲,这对竞选的成功极为重要,就像一家百货公司出售货品的商标。政党和如同机器一般的职业政客企图调节政治竞争的行为完全和同业公会调节商业竞争一样。弗洛姆精准地批判了民主政治、政党以及最终政治决策之间关系的割裂和扭曲,执政党最终的政治决议并不取决于民众的意志。这正是民主异化的表达形式,他投票,幻想投票决定了决策,他接受决策,仿佛它们是他自己制定的一般。“实际上,这些决策由他所不知道和不能控制的力量左右”③[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年,第158 页。。

西方民主制度还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病——议员政客不再作为民意的代表,而是越来越蜕化成为专职从事政党斗争的雇员。这些议员政客的个人利益越来越与普通民众相脱节,最终沦落为所在政党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工具。西方民主政治环境下诞生的法律条文和各类官职只是政党竞争的衍生品,在竞逐立法权和任命权的党争游戏里,赢取议会席次和机要官职是各个政党恒常不变的使命与目标,他们对所有政策和法律的考量都离不开对这个目标的关注,各党派之间关于“票数上做买卖”的利益交换时常发生。执政党不得不采取短视的策略,极力维护本党的权势和利益。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现代民主制产生为国家长远利益服务的政策几乎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内政抑或是外交,所有政策最后都得屈服于国内的政治斗争。④[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第418 页。近年来全球化趋势逆行,欧美国家民粹主义撕裂国内政治,民主政治近乎成为政党竞争的代名词,民主精神被各种多党竞争下光怪陆离的现象扭曲。当政党之间在结构性问题上无法形成共识的情况下,民主方法难以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

二、人民民主的最新实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涵与特质

熊彼特认为真正理想的民主可能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当中,人们需要一种理论既能探究民主的本性,又能发现独立于愿望和口号之外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具体做法之间更现实的关系。民主政治作为一种形成政治决策的制度手段同其他形态的制度安排一样,民主制度绝非政治的最终目的,对民主的无条件忠诚只能是由于人们对期望民主带来的某些利益或理想的无条件忠诚,熊彼特对于探索一种尊重社会集体行动心理和民众意志的民主过程理论持乐观态度。⑤[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第350、359—360、369 页。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其理论意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导向和本质特征,反映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设计的初衷和价值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实质内容和规范程序相融合以及民意的充分反映。全过程民主这一表述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视察时所提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①习近平:《习近平: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3/c64094-31434694.html,2019 年11 月3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其后,总书记更为深入地阐发了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含义:“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③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10/14/c_1127956955.htm,2021 年10 月14 日。

全过程民主在制度设计层面创造出了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新形态,制度创新体现在覆盖主体、运行领域与参与过程这三个维度上。坚持党的领导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独具特色的制度逻辑。保障全过程民主制度运转的根本性、支柱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党发挥统筹全局的领导作用才能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运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第1 版。历史证明,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把人民主权贯彻到底,巩固人民的主体地位,防止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被异化,有效拓展人民行使参政权利的领域和渠道,确保人民全过程参与国家治理与其他重大事务的权利。人民的持续有序参与区别于西方式的“竞争性选举”民主,全过程民主凸显了人民在政治制度建设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的意志与利益贯彻到了民主政治生活的各个环节与领域。全过程民主体现在民主选举、政治协商、科学决策、系统管理以及全面监督这五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当中,通过这五个环节充分实现政策过程的民主化,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与优势。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 29 页。。完备的民主参与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质量,从建构公共政策、到动员社会力量与资源、再到公共政策的落实推进,最后回归公共政策的监督与治理效果的评估,通过完备有序的民主参与使人民的参与权利和利益诉求能够在公共政策形成的全环节得到切实完整的关照与回应,最终使全过程民主真正嵌入到国家治理当中。全过程民主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新的理论认识,人民民主实践通过这一认识进一步获得赋能。⑥孔繁斌:《全过程民主:政策参与过程优化的新情景》,《探索与争鸣》2020 年第12 期。

民主作为现代国家崇尚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久以来奋斗的目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坚定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强化推行体现人民意志、符合时代发展的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民主事业不断深入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民主政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运而生,彰显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持续进步与显著优势。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与特质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内在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原则、以党的坚强领导为政治保证、以人民主权原则与全面依法治国理念的有机结合作为制度设计与安排的价值基础,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为核心的精神信念,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和原则,凸显人民在民主政治当中的主体性地位,人民不仅充分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同时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转化的治理效能中获益。人民民主参与的热情与意愿不断高涨,民主参与的质量也在持续提升。从革命战争时期的“豆选”发展到今日的电子投票,中国人民民主参与的方式途径与时俱进。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17206/1717206.htm,2021 年12 月4 日。全过程民主对民主参与的理解超越了以选举活动为主的委托—代理逻辑,全过程民主语境下的民主参与不受限于选举周期的波动,而是要求民主参与既实行于选举人民代表的制度程序之中,又体现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日常之中。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不是坐等群众参与国家事务,而是主动接触群众,要求执政党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解决最紧要的最直接的民生问题。②孔繁斌:《全过程民主:政策参与过程优化的新情景》。这种双向的民主参与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特色。

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有序顺畅运行最为根本的保障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人民命运相连利益相关,将民族解放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使命,一路走来从战争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迄今,党始终与中国人民一道争取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谋求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最广大人民的代表政党,不屈服于任何权势集团和特权阶层的利益。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框架、手段策略以及参与渠道等各个方面得以不断健全完善,使得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宗旨能够真正落实到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各个实践环节当中,切实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与制度支撑。

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成了在民主理念与民主实践两个层面上对人民民主的强化与铸炼。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表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各级人大、政协会议、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自治等制度安排构成的体系框架实现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最根本途径,构成了确保全过程民主有效运转的根本制度保障。各级人大对人民的利益负有责任,并且要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国家的根本权力和命运真正掌握在中国最广大人民手中。2020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各级人大代表当中来自县乡两级的代表所占比例近95%。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认真听取研究人大代表们的提案,不计其数的建议被落实到政策当中。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的新型政党关系,避免了多党政治挟邪取权、彼此倾轧的弊病,促进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充分参与和表达,有效提升各项政策和工作的共识以及落实。协商民主坚持鲜明的协商取向,反映和体现着人民民主的真谛,有利于广大人民全时段的持续民主参与,有利于增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经验,凸显了显著的全过程性。⑤张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政治学研究》2021 年第4 期。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中最为生动的体现,广大人民自主管理村社事务,实现基层民主自治。党的全局性引领作用衔接起基层民主自治的全过程,推进完善了基层民主的制度建设,有效激发促进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实效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行使民主权利享受民主成果。如今城乡人口的选举权利趋于平衡,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强化,人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增加,选民参选率也逐渐增高,基层民主选举的比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就体现在民意有效表达与持续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完整的制度框架保证民意在选举前、选举中和选举后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将民意的实现贯穿于各级人大代表选举、政治协商、科学决策、系统管理和全面监督的全过程,既让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与制度安排的有效运转相契合,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所追求的规范程序与民主政治的治理效能有机结合。用发展较为成熟的人民民主制度形态——“两会制”——更能说明中国民主政治的全过程特征。“两会制”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共同构成,二者定位不同,在制度功能上共同发力互助互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而人民政协定位为专门协商机构,既保证了最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当中的权威性,又确保了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共识性、科学性和流畅性。“两会制”的民主价值和制度优势体现在人民本位和人民在选举的前中后期都能有序实效地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通过开放包容的政治体制、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以及协调有序的组织程序来推动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参与,畅通不同群体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①江泽林:《“两会制”民主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科学》2021 年第12 期。

全过程人民民主除了在制度设计上健全完备,在具体实践途径中也凸显了多样性及便利性。“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 年9 月22 日,第2 版。中国特色的全过程民主高度重视人民参与政治的权利、尊重人民表达的政治意愿,确保将民主落到实处,人民切实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提供各种切实参与国家事务的渠道,使得人民的意志充分反映到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上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公共政策的途径和渠道体现在各类独具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听证制度以及征询制度等安排上。以信访制度为例,毛泽东曾简明扼要地点明了群众信访的民主价值:“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的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164 页。信访制度部分承担了将中国共产党了解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的努力加以制度化的责任,具有独特的民意表达和民主监督的功能,既切合了中国政党、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鱼水相依的密切关系,又映照出中国城乡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文化特性。④孔凡义:《补充民主政制:人民信访制度的再阐释》,《学海》2020 年第5 期。

全过程人民民主还生动地体现为人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广泛性。宪法规定了人民享有参与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利,各项事务都纳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之中,并且在政策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全过程人民民主还表现在民意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和人民的联动性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治理国家的理念中,使民意的表达跨越制度壁垒为不同层级的政府所吸纳,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优势所在。⑤刘建军、张远:《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政策研究》2021 年第4 期。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及其世界意义

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涵、特质与制度安排,更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长久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化身“民主斗士”,以输出民主的方式获取其国际战略影响力的提升。美国等国一直将自身塑造成全球民主政治的“典范”,在世界各地散播其“普世价值”。美国民主的弊端在国内表现为政党对立、种族歧视、治理失范等,在国际上表现为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胁、更迭政权等方式对他国政治进行干涉。2021 年底,拜登政府召集了一场名义上促进民主、实际上意在通过国际舆论排挤打压中国的“民主峰会”(The Summit for Democracy)。在这场荒诞的政治闹剧中,美国以一副“民主领导者”的面孔自居,公然在国际社会中制造意识形态冲突,打着民主的幌子严重威胁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美国无视国际社会中各国间天然存在的历史文化与制度的差异,企图通过“民主峰会”强调自身的民主政治模式的正统地位,独占民主内涵的解释权,这种毫无底线的政治操弄扭曲了民主作为全人类共享价值的事实,也让世界民主进程蒙上阴影。

与此同时,中国发布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正面回应了这场由美国发起的国际舆论挑战。文中提到,一国民主与否,最有话语权的是该国人民,而不是取决于那些专横独断的外部势力。一国的民主模式能否得到国际承认,需要来自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认定,个别国家明显不具有指点他国民主发展的国际权威。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人民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解放战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当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借鉴和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又从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汲取精华,是最适合中国国情并符合人民利益的民主形式。相较于一些西方国家政府被少数精英所把持,民意无法得到充分全面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是新时代中国民主对世界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一)提出了符合一国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的现代政治方案

中华文化是中国人数千年以来的精神沉淀与情感寄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根植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传统和经验得失,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前进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价值观对国家决策具有深远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和中国人民完成民族解放与开启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相伴相生,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样根植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之中,是历代中国人治国安邦的政治实践与才智沉淀下来的结果。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不绝如缕,虽屡陷困境却总能突出重围、浴火重生。华夏一脉,千秋万载,奋飞不辍,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如今已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民主化道路,正以不断开创的历史性成就彰显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显著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成了对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提炼与再造:首先是政治观上,从天下为先发展为人民当先;其次是人民的主体性观念上,从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发展为人民民主理论;最后是治理观上从贤能政治进化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过程民主等同于全过程负责,无论是何种民主形式其目的都是合意。①张贤明:《全过程民主的责任政治逻辑》,《探索与争鸣》2020 年第12 期。中国政治伦理始终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制度建设所保障的责任是民主维度下的责任。②张贤明:《制度与责任融合发展的三重境界》,《云南社会科学》2021 年第3 期。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吸取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得失经验,形成了将人民利益视为合法性基础的责任政治形态,通过责任机制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在国家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当中。③刘九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统思想渊源》,《政治学研究》2021 年第4 期。

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凸显了中国传统政治的价值观念。协商民主凝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天下为公”“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等观念结晶,历练于中国近代政治斗争的探索实践中,成型于中国共产党革命解放与国家建设的逐阶段进取当中,活跃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框架之下各个党派、组织和个人的互动与合作当中。协商民主是中国全过程民主政治创造出的独特制度,承载着中国传统政治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发展的文脉中洗练精华,汲取古代中国政治发展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与挑战,积极稳健地推进民主,不断提出时代之问、攻克发展难题,优化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

(二)提供了依据一国历史国情与发展道路自主探索民主发展的成功经验

钱穆曾言,好的政治制度绝非是从其他先进国家移植本国的,好的制度须自根自生,因为制度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切合本国的“人事”,制度须与人事相随,这样的制度才有可能真正发挥治国经世的功用。④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年,“序言”,第1 页。中国的国情和历史造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生态,这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创造,而非受教于西方民主传教士的“福音”。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一路走来历经曲折与艰辛,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矢志不渝地争取人民主权的政治解放和平等权利,形成了独具优势的民主政治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既能从中体悟到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最新成果,又能从中补足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多样性的多重启示。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丰富多样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民主的路径也并非唯一。各国基于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国情演化出具体的政治形态。中国尊重别国的国情和政治体制,不干涉他国内政,求同存异,提倡文明互鉴包容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主输出”与双重标准的“人权卫士”。任何成功的政治制度模式背后都有其特殊的运行机制和条件,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自根自生的制度才能迈向善治良治。各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更应该自主寻求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对国家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忽略国内的历史和现实,幻想通过引进他国的成功模式实现社会进步,这样的改革更多地表现为制度的水土不服,最终导致社会倒退和混乱,冷战结束后被民主化热潮席卷过的国家如今更多地表现出政治腐败和社会凋敝的景象。中国反对大国沙文主义,不寻求对外输出政治模式,“我们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年,第233 页。。以包容互鉴的态度同世界分享发展经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实践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符合本国国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的民主政治发展实现迈向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性变革,人民民主从理论成为现实,一系列确保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并持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民民主制度也不断巩固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民主迈入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引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愿和热情不断高涨,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安排更加完善,人民民主参与的领域更加广泛,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正不断彰显自身优势和活力,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三)创新制度体系、激发治理效能——相辅相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治理现代化

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保有成效才能为国家治理的长足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互为依存、协同共进。治理失败的背后必然能够追究出政治体制的弊端与漏洞,十分荒谬的是,如今一些“民主大国”一方面对国内积重难返的治理问题束手无措,另一方面自封民主的“世界样板”对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评头论足横加指责。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成功的民主政治发展必然产出社会治理的有益成果,社会进步反过来进一步要求更为完善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超越西方民主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意义在于为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智慧。③孙应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人民论坛》2021 年第30 期。中国创造性地开拓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独特的经验,为其他国家自主探索适合自身条件的政治制度增添了信心。

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了不同于西方自由民主制的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显著优势,极大激发了现代化治理的效能,促进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治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制度优势通过治理成果的转化更具体地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制度创新带来的收益和成果引入治理领域,进一步激发中国的治理能效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现如今已成为学者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成绩斐然,能够动员各种积极力量加入到社会治理的行列;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合理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监管和宏观调控同市场扩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相互协调;各级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推进共享发展下的城乡平衡综合治理。④朱光磊:《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中国新治理观》,《中国社会科学》2017 年第4 期。党的十九大绘制了迈向现代化的中长期战略蓝图——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迈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不论过去和将来,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行稳致远都需要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以及治理能力的不断强化,这也是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题中之意——制度优势激发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时期都在持续不断地追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模式,最终形成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主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保障了人民民主制度的稳定运行并持续推动人民民主发展的制度效益溢出到国家治理领域,激发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通过形成全过程民主与治理现代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格局,为更好地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提供动能。党的十九大强调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协调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伴随着不断增进的治理能效和治理成果惠及人民,从而实现共享治理的美好愿景。

四、结语

进入21 世纪,无论对于国家治理还是全球治理而言,“民主”都已经成为全球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民主”观念并不专属于某一国家或集团,而是全人类共享的文明发展成果。民主是发展的,民主政体有着不同的形态、制度与运作理念。①Bruce Jones,G.John Ikenberry,The Future of Liberal Democracy:A Conversation with G.John Ikenberry,2021-01-04,https://www.brookings.edu/events/the-future-of-liberal-democracy-a-conversation-with-g-john-ikenberry/,2022-01-20.如今民主观念尽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作为话语霸权的民主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客观判断的标准,一些西方国家用“民主的标准”评判他国的社会治理,继而产生了各种反智、反科学、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一点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依据启蒙思想主张的权利范式所建构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方式正不断被异化,对权利概念的滥用使其自身正弱化为一种虚无的标签,现代民主制度向选民许诺了“权利”,但又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投票似乎让人深信权利为自身所行使,但这种行使权利的行为实际上是被权威持有者操纵的,通过刻意营造的参与活动,为自身披上民主的外衣,强化自身的合法性地位。西方民主的异化突出表现为,对经济的过分关注使得社会发展走向狭隘的效用最大化。不惜任何代价去打破对经济的限制,最终让所有事物都化为商品,从而忽略了人的崇高价值和真正自由(自我实现与塑造个人生活的能力)。这种异化蔓延到政治领域就表现为现代民主制中金钱政治导向、多党冲突的常态化以及民主政治中个人投票的实际影响力对于政治决策而言的微不足道。

中国走出了别具一格的民主发展之路,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不渝的政治追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同时,汲取中国政治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使得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从四个方面可以明确反映全过程民主的制度优势:第一,凸显了人民在民主政治制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第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政治意志、保障了人民根本的政治权利;第三,激励了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实践与创造、丰富和拓展了民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最后,推动了根植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与传统、切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避免了政党冲突经常化、稳定长远的决策规划难以为继、个人的实质权利难以保障等不良后果。全过程民主延续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核,在力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可动摇的同时,论证了民主政治中过程和成果相融合、程序与实质相协调、选举方式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正当性与必然性,在制度体系和安排上推动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民生改善。

现代社会民主形态的差异化源自于地域、族群、政治、经济等现实方面的多样性,区别于古典民主的同质化属性,现代民主的转型必然蕴含了包容的属性。现如今的国际社会存在种种霸权主义、强权干涉、军事集团摩擦、意识形态冲突以及大国沙文主义威胁人类文明的和平和发展,国际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不义也阻碍了人类民主政治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其中最大的障碍并非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步以及制度生成中产生的自然差异,而是来自于视西方民主政治为思想正统的固化思维以及轻视他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将“民主”强加于人的傲慢偏见。所有的宏大叙事和“元叙事”都具有纯粹的政治目标,它们所揭示的历史真相并不比其他历史叙事更多。②Richard Appignanesi,Postmodernism for Beginners,Cambridge:Icon Books,1991,p.313.

从时间维度上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世界民主的进步尚有可待激发的潜力,而世界人民对民主的憧憬愈加多元自主。中国在这场变革当中势必占据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更加积极主动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分享中国民主方案。①林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东方法学》2021 年第5 期。中国在民主政治发展中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这样的信条——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中国在国际社会倡导大小国家关系平等的非歧视原则,尊重别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立足本国实际,这些观念认知都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实践经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不断自我优化的民主制度,其比较优势正在被激活开发,不断为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注入生机与活力。(两位作者写作分工情况:宫笠俐负责拟定论文框架、撰写和统稿工作,郭艺博负责资料收集和论文撰写工作)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制度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