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光 高级编审、作家
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外,几乎所有事故和灾难都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当今管理上形式主义屡见不鲜的年代,提倡“明察秋毫”和“纳善如流”的工作作风很有必要。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节日里在黄浦江边观灯。他突然发现闵浦二桥上,常会有两列地铁交会而过。年长日久,闵浦二桥的承重是否受得了两列地铁的总重?于是,他打电话,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地铁管理方。同时建议,错开两列相向的地铁上闵浦二桥的时间。没想到,地铁管理方还真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从此不再看到两列地铁在闵浦二桥上交会。
市民能“明察秋毫”;地铁管理者能“纳善如流”;这就体现了一种很好的社会“防险”氛围。
据电视台新闻报道:去年“烟花”台风来袭当晚,上海某小区停车区域一堵墙突然倒塌,砸坏了停在墙下的12 辆私家车,车损总额不小。第二天清晨,电视台记者接到车主“爆料”,赶到现场采访。居委会没人接待;物业经理躲进了厕所,出来后回答记者提问,推说那块场地不属于物业管理范围;而小区业委会又处于微妙的“改选阶段”;小区的“三驾马车”没有一个为此事担责,成为“无头案”,只能怪罪于“天灾”。
难道这“天灾”事先就没有“秋毫”可察?其实,那块场地原有个地铁方的看门老人。当该小区的车为了“旧区改造”,借用场地进去时,看场地的老人就曾明确告诫过:场地里的墙有裂缝了,碰不得!但当时没有人听得进,应了“曲突徙薪”不上心。出事那晚,相信居委会的干部也是会执行上级通知,通宵值班的,但当月黑风疾时,有没有去过现场“明察秋毫”,采取过安全措施?而在墙的另一面,台风来袭前,管理方让私家车退离围墙3 米,结果皮毛无损。
事后,小区有一位“老法师”去现场明察,看出了端倪:原来紧贴那堵墙的中心部位边,有一棵参天大树,树大招风,随着阵阵疾风来袭,粗大的树干来回摇摆,犹如一把巨大的木槌,不断敲打墙体,造成墙倒砸车。如果当天在居委会值班的是这位“老法师”,相信他一定会明察秋毫,避免类似墙倒砸车事件的发生。
明察秋毫要有一种预判“眼力”,防微杜渐要有一种不糊弄上级,不搞形式主义的社会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