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艳荣(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镇马楼小学/江苏省徐州市)
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以“学讲”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更新素质教育观念、重塑教学意义、转变教育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们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六精”教育理念,大胆尝试新型课堂授课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语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共同确定。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一切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注重整体,兼顾个体。
要认真分析班级学情,在广度上,既要全面考虑三个维度,又要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以防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深度上,要认识到全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目标要有层次感,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定位精准、不偏不倚。要坚持“合理、灵活、差异化”原则,强化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定向作用。教师要了解学生最需要学的是什么,已经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
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理念上,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个性化教学,努力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具体目标的定位上,通过认识“增、凌、棕”等6个生字;根据字形结构会写“墙、迟、晶”等13个生字;能读写“院墙、明朗、排列”等15个词语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通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说出对水泥道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激发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获得基本的学科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在丰富语言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获得语感,发展语言思维,从中获得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最终实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吃透教材精神,尊重学生本位,才能成功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学设计要坚持“一条主线、三个有”的原则。
“一条主线”指的是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参进行反复钻研后形成的统领全文的教学思路,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师要用这根主线始终牵住学生的活动,从而把握课堂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形”散而“神”聚。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狗学叫》《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采用“预测法”学习的课文,其教学主线应是“发动学生预测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学生在对故事结局的探究过程中,不断结合文本学习,一旦发现自己的预测结果与作者不同时,就会激起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寻找文本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用意所在。教师不断抛出“锁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在知识的迷宫里寻找“钥匙”了。一般来讲,“预测法”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导入、课文分析、点题、布置作业等四个步骤(表1),而分析课文的“锁眼”是不确定的,“锁眼”的多少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灵活编排。
表1 “预测法”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2课时)
“三个有”即有趣、有关、有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有关”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因素,而“有用”则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怎样让比较枯燥的生字记忆变得有趣呢?教师应多动脑筋。这里仅介绍几种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形近字记忆法(借熟字记忆写生字);演示—仿写记忆法(教师动作演示或板书,学生观察仿写记忆法);填空—默写记忆法(教师展示文本关键句,学生填空记忆)等。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则主要取决于教材内容。三年级语文教材内容逐渐增多,可以将其简单归纳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几个类别,对于不同类别的课文,教师要给予分类指导。
对于“写景状物”类课文,采用“观察法”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因为读字词、句子,看视频、浏览“PPT”、朗读课文等都离不开“看”。学生借助于对景物的实地观察,将生活与课本联系在一起。阅读课文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再造句,在不经意间提升语言美化的基本功底。
对于“古诗(词)”类课文,则可采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借助于字典翻阅查明关键字词的含义;借助于书中的插图和注释,重复朗诵读懂诗句,理清句意;借助于教师的课件、微视频并结合自身经历,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古诗作者的诗境,一起领略大自然的山清水秀和层峦叠翠。朗读可采用个人朗读、小组赛读、齐声诵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时语调要深情洋溢,表情要沉醉舒展,以全面培养其学习古文的兴趣,并在其体会到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掌握“古诗”类课文的学习方法。
当然,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如“讨论法”“探究法”“图文比较法”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避免花架子。语文教学活动要做到“有的放矢”,还需要语文教育界的广大同仁继续努力,上下求索。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师的引导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保证。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阅历较浅、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展独立自主学习,必须借助于教师较强的课堂把控和引导才能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要营造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学习氛围。一个缺乏幽默风趣和生机活力的教师不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更不可能让学生轻松学习。试想一下,一个气氛沉闷的课堂哪来青春灵动的火花碰撞。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不仅能突出主题、渲染气氛,而且会彰显自信、活力四射,其昂扬姿态会陪伴学生度过每一段难以忘怀的“流金岁月”。
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要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或引经据典、或巧设悬念、或手舞足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多用提问、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将“动口、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提倡“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促进积极思维;要采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学踊跃发言后,教师要及时点赞、点拨、点化;真正让学生自主“说、学、逗、唱”起来,对学习充满自信,在快乐活动中寻找答案。
作业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是知识消化和转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对其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验。作业布置力求从“基本、基础”出发,重在培养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要坚持课内与课外、口头与书面的有机结合,严禁以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弥补课堂内容的缺失。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多批少改。要重视学生错误的订正情况,对学生订正过的作业也要进行批改。要鼓励学生养成首先主动改正错题、再完成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重视错题、查漏补缺、总结提炼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学生作业的形式很多,那么教师批改起来任务就很繁重。如果我们把作业拿出一部分来让学生参与批改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作业可以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共同讨论各类题的做法及答案,一同发现问题,一同解决问题。
批改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创新性、趣味性、鼓励性的。例如,对作业完成较好、表现优秀的可在其作业的末端盖上小印章、大拇指、小红花、五角星等激励性图案、符号以示赞扬;也可通过标注带有教师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例如感叹号或问号等),让学生感知这一新奇、有趣的作业点评,从而提高对自己作业质量的认识;在日记、写话中教师将对学生的期望写下来,有助于促进师生沟通、互动,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支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懂得如何利用作业这一手段的话,它将会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灵活且效率最高的工具。
教学评价是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阅和考核。由于目前的评价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之中,且综合评分也只是教学成果的部分体现,所以一次评定的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不能片面地将分数价值绝对化,更不能笼统地将考试分数当作教师教学的考核指标和学生学习的追求目标。教师课堂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计划,促进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地方,可以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实现课堂评价的目的与作用。
三年级语文素养评价应当从学生的识字写字、课文朗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习作练习及其综合性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每个方面都设定优、良、合格、待合格等等级划分标准,教师要在注重学生长足发展的前提下,将过程性评价与综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素质评价与网络评价相结合,全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语文课程目标的特征具有接受教育、学科制约的规定性,具有满足需要的预期性,具有可量化、可评估、可变通等方面的可行性。
对于学生课堂的回答,教师要更多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评价与鼓励,努力培养学生对所提问题的理解和认同。要多些表扬与肯定,少点批评或训斥,让学生们不断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无限乐趣。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实完善自己,才能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跟上新时代教育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