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秦龙蛟
(长治学院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地极高,与天为党”“上党从来天下脊”,这是古书对于上党的评价。在经济全球化与“一带一路”背景之当下,上党地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其文化宣传与推广意义重大,做好各大景点外宣翻译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本文将从翻译美学的理论角度对上党地区主要景点的外宣翻译现状及其问题和相关对策展开研究,以期对上党文化、对外宣传及其话语权构建有所贡献。
翻译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20 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以国内学者为主,研究内容为翻译的本体论、翻译的目的论、翻译主-客体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再现的手段和方法等问题[1]296。长期以来,翻译美学理论聚焦于小说、诗歌、散文、戏曲、影视字幕等宏观文学视域下的英、汉互译研究,而基于翻译美学理论针对科技、工业、医学、交通、旅游等非文学领域的应用性研究则较少。针对外宣文本译写规范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相继进入研制、出台和实施等阶段[2],这对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构建高质量的旅游外宣生态语境将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实地走访与网络调查,截至2022年4 月底,宏观意义上的上党地区共有4A 景区38 家、5A景区 4 家,具体信息如下:(1)长治:5A 景区 1 家,为八泉峡;4A 景区12 家,为太行山大峡谷等;(2)晋城:5A 景区 1 家,为皇城相府;4A 景区 12 家,为王莽岭等;(3)临汾:5A 景区 2 家,分别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云丘山;4A 景区14 家,为壶口瀑布等。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大景点的官方网站是对外宣传的主要渠道,也是“吸引潜在游客”[3]的重要途径。因此,官网文本及其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调查发现,在现有的42 家4A 级以上景区中,居然有32 家景点缺少官网,占比76.2 %;拥有官网及汉语单语文本信息的景点数量为4 家(黄崖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湘峪古堡、晋国博物馆),占比9.5%;而真正同时拥有官网和汉英双语文本信息的景点只有6 家(八泉峡、太行山大峡谷、皇城相府、大槐树、晋园和云丘山),占比14.3 %。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六家景点的汉、英双语文本进行信息对比分析和抽样研究,结果发现相关文本在信息对应、语法规范、术语统一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文化和语言审美及其翻译再现的角度来看,各景区外宣文本作为专业性和目的性都很强的审美客体,除了应具备规范性、专业性和功能性等基础性语言特征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提供、外象描写、情感激励和文化剖析等审美性语言特征[4]144-152。但通过对比分析6 家景区的外宣文本材料发现,各大景点外宣翻译现有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未能有效兼顾语言的基础性和普遍性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信息不对应、语法不规范、术语处置不恰当、措辞不合理和结构不灵活等五个方面。本文将以八泉峡和皇城相府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信息对应是翻译审美的基本要求,也是翻译功能的重要保障。调查发现,上党地区各大景点在其外宣文本中并未对信息对应给予合理的重视,编译和改写的情况较多。以八泉峡为例,汉、英两个网站上关于该景点的简介信息无论是在篇幅还是在主要内容方面都存在较大出入,汉语文本为560 个汉字,主要描写景区概况,而英语文本为151 个单词,主要介绍运营企业。
从翻译实践角度来讲,一篇560 字的汉语文本翻译成英语之后,其正常字数应该在300~700 单词之间,但对应的英语文本实际单词数量只有151个,表明有一多半的原文信息在译文中缺失。此外,汉语文本主要是对八泉峡景区的概述,负责景区运营的相关企业只是作为次要信息被提及;而在对应的英语文本中,关于景区概况的描述大幅削减,取而代之的是对运营企业的更多介绍。从文化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不符合英文的逻辑性和目的性。英语文本应该突出的是景区概况而非运营企业,这样才能契合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文本逻辑,达到吸引国际游客的外宣目的。
语法规范也称为语言的规范性,主要指文本语言符合基本的语法或语用规则,属于基础性语言审美特征,是文本具备可读性和信息功能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各大景点双语网站的调查发现,英语文本中语法规范性问题频频出现,以皇城相府的一条文本信息及其翻译为例:
汉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来数百万海内外游客,被广誉为“东方第一双城古堡”。
英语:With its unique charm,attract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was widely hailed as“the first East Shuangcheng castle”.
可以看出,原语省略了主语,符合汉语意合性的典型特征;但译文并没有体现英语以“主谓”结构为核心的形合性特征[5]25-26,而是顺沿了汉语的语法思维,忽略了英语在主谓、时态等方面的基本规范。该译文建议修改为:
With its unique charm,it has attracted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and is widely hailed as“the greatest Oriental castle with two separate towns”.
除了对语法规则的违背,各大景点的英语文本还存在较多明显的拼写或书写错误,如下例中以黑体形式标注的单词,相对应的正确表述应为implying:
Built in 1714 (the 53rd year of Kangxi)to store the imperial hand-writings of Emperor Kangxi,who wrote “Wuting Villa”for the plaque with a couplet for the fragrant garden inplying the virtues of Chen Tingjing.
术语处置指对一些旅游专业词汇或专有名词的处理与翻译。在上党地区各主要景点中,这一问题主要反映在术语表述不统一、格式不规范、用词不专业等三个方面。
术语表述不统一的问题以八泉峡和皇城相府两处5A 级景区为例,相应景点名称在官网上有多种译法,有悖于西方文化中的表述一致性(Consistency)原则,建议在重要位置采取固定的译法,否则容易在目标受众群体中造成理解与认知混乱:
八 泉 峡 :Baquan Gorge;Eight-spring Gorge;Eight Springs Gap;Eight spring gap;Eight Springs;Eight Izumi Gorge;eight spring gorge;Baquanxia.
皇城相府:the House of the Chancellor at Huangcheng;Huangcheng Xiangfu;Royal Prime Minister’s Palace;House of the Huangcheng Chancellor;House of the Chancellor in Huangcheng.
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在各大景点的官方网站上也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英语字母大、小写的处理上,有违西方文化中的严谨性(Accuracy),如“八泉峡”和“乾隆皇帝”的英文表述分别为:Eight-spring Gorge 和emperor Qianlong,规范的格式应该分别为:Eight-Spring Gorge 和 Emperor Qianlong。
用词不专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旅游专有词汇的处理上,如对该行业六大构成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翻译处理,八泉峡官网给出的译本 分 别 为 Food&Delights (EAT)、Live(LIVE)、Transport (WALK)、Travel(PLAY)、Entertainments(FUN)、Shopping(Shop);而皇城相府官网给出的译本则分别为 Food、Live、That’s ok、Swim、Entertainment、Purchase。
两大官网所提供的译文不仅词性不统一,而且用词随意,流露出了很多机器翻译的痕迹(如黑体所标示的部分译本),缺少有效的译后编辑,这有悖西方文化中的规范性(Formality)原则。结合旅游文本中的惯用表述,对于上面所提到的这几个术语,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方案一:Food&Drink,Accommodation,Transportation,Sightseeing,Recreation,Purchasing.
方案二:Eating,Lodging,Travelling,Touring,Entertaining,Shopping.
措辞合理主要指在翻译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文字一定要适合目标文本所处的语境,否则会因为文化审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但在上党地区主要景点的外宣文本中,措辞不合理的现象比较多。以皇城相府两条英语文本为例:
文本一:As an eminent chancellor,he served as a helper of the emperor for half a century.
文本二:This house is a complex of castle-like buildings:......the old home of literary men......
在文本1 中,helper 一词过于口语化,与前文提到的Academician 和Minister 以及本句所用到的chancellor 等词在文体风格上存在信息间离。在英语中,多使用assistant 或righthand man 等词语来表示“助手”的意思,口语化的表述则有hand 或right hand,如影视剧Game of Thrones 中“hand of the King”的表述。
在文本2 中,literary men 用来指代汉语中的“文人”,但受中西传统文化影响,两者所承载的语意并不对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通常指接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经历过科举考试且拥有一定成就和社会地位的人,并非所有识文断字或者爱好文学的人都能得此殊荣。但据英文词典所载,literary men 常指喜欢文学的人[6]1263。鉴于此,在文本 2 中使用 scholars 或 men of letters 更加合适,在实际语意上与中国的“文人”一词更加契合。
结构灵活指的是文本在句、段、篇等整体结构的安排与组织形式多样。不论汉语还是英语,都要求文本结构灵活多样,比如汉语讲究铺陈、对仗等修辞手法的交替使用,英语同样也要求简单句与复合句的互相掩衬。所以,结构灵活是语言普遍性的审美要求。但对于上党地区各大景点在官网公布的外宣文本而言,其英文文本结构往往过于单一,以八泉峡的缆道介绍为例:
It has a total length of 2 900 meters and a height difference of 319 meters. It spans 13 brackets of 13 mountain beams and builds a detachable eight-person passenger box cableway.It has three base stations at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stations.
且不说英语译文忠实性如何,单一的句子结构就足以和读者的审美期待产生冲突。在该意群单位中,以“It+V”为核心的主谓结构连续使用多达三次,违背了英语避免重复的语言审美常识。为更好地适应目标文化语境,译文建议调整为:
With a total length of 2 900m and an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319m,the cableway has crossed 13 ridges and is built on 34 stands. Each detachable passenger box on it can carry eight persons. And there are three base stations along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way.
人是语言审美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应用方面,人不但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需要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普遍性审美原则和特殊性审美要求,这是产出高质量外宣文本的基础,也是前文提到的各种问题的成因所在。但是,不同的语言之间既有普遍存在的共性要求,也有相互区别的异质性特征。汉语和英语虽属不同语系和文化,但两者在语言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点,两者都是以语言符号为外在表现、以语义信息为内在填充,然后基于一定的逻辑在文字、语音、句段和超文本信息的综合作用下表现视听、形态、意蕴、文化等层面的语言之美,进而实现信息提供、外象描写、情感激励和文化剖析等审美目标。就本质而言,汉、英两种语言都是以审美为导向的,相应地文本也应具备相应的文化审美价值。
同时,汉语作为一门古老的语言,有着自身特殊的审美要求。汉语的演变与发展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性特征,语言表述不受特定语法的制约,以意合为主,对主、谓、宾等语法成分没有具体或规定性要求,讲究宏观上达意传神的审美效果,这是汉语的文化属性。在具体的应用中,汉语不同句子结构之间以隐性方式相互衔接,语义的理解和把握需借助语境[7]158和情感体验,整体上注重言真意切、措辞得当和引人入胜的审美效果。
而在英语的发展历史中,其整体上受亚里士多德思维模式影响较大,注重形合,不同句子结构之间多以显性方式衔接,语言整体特征趋向于理性,语义的理解依赖于规约性的语法规则[8]601。正如转换生成语法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一样,语言使用者可以利用有限的既有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这是英语特有的文化属性。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英语的特殊审美要求包括四点,即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语法规范和结构灵活。
为解决上党地区外宣文本当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除了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审美共性和特殊性之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目标文本予以改进和优化:
第一,在原语文本的设计、撰写和定稿方面严格把关,为目标文本的生成提供可靠的来源底据。相关管理部门应联合各大景点,聘请汉语专家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专业性和功能性等方面进行审核、校对及润色。
第二,尊重英语的特殊性审美要求,保证目标文本的可读性和规范性。一个可读性差的译本,不能算作翻译;而一个有可读性但缺少规范性的译本,不能算是好的翻译。
第三,合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提高翻译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不能忽略人的主导作用,应加大译后编辑力度,从而有效把控翻译产出的质量。
第四,在正式发布之前,组织英语专家对目标文本进行多批次的审核和校对,以切实提高质量,强化外宣功效。英语专家审核、校对的重点应包括目标文本在语言结构、语法规范以及文本专业性等方面的相关表现。
第五,做好外宣文本的后期维护与更新。这其中应包括不间断的信息自查以及对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各大景点应安排专人负责官网文本信息的及时优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功能性。
本文以上党地区各大景点的外宣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和文化审美差异的角度对相关文本信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各景点外宣文本缺少基本的可读性和规范性,存在信息不对应、语法不规范等五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在充分认识语言普遍审美规律的同时,还要尊重不同语言所处的文化及其特殊的审美要求。同时,在文本的生成和跨语际转换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审核、校对等具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和宣传上党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