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工作队的基层运作机理
——以山西省偏关县为例

2022-02-03 19:28贺文乐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工作队大队县委

贺文乐,张 斐

(1.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历史系,山西 临汾 041004)

“四清”运动是20 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整顿干部队伍、强化基层政权的重要政治运动。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一系列涉及“四清”运动相关领导的文集、文稿、年谱等文献资料相继出版,而且亲历者的回忆录也先后问世。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与“四清”运动相关的学术著作以及论文陆续共享于学界。不过,既有研究对“四清”运动的起因、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影响与启示等宏观问题着墨较多,而对运动中工作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此,本文以山西省偏关县为研究区域,试图从工作任务、整训情况等方面梳理县域“四清”工作队的微观运作机理。

一、“四清”工作队的选派

1962年9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央决定在全国部分农村开展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前期,以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为主要内容,简称“小四清”;后期则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简称“大四清”。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似,山西省于1962年12 月至次年2 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三清”(清工分、清财产、清物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偏关县于同期在方城、西峪等村开展了“三清”运动。1963年5 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四清”的重点转向农村基层干部。6 月,山西省在部分农村进行“四清”运动试点。10 月,山西省委召开会议对农村“四清”运动进行部署,运动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同年冬,偏关县委分别在阳坡店和西关两个大队进行“四清”运动试点。到1964年春,偏关县部分公社所属38 个大队展开了“面上四清”运动,同年8 月后,“四清”运动开始由刘少奇领导,提出“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号召。山西省委积极响应为各县市下发文件、通知,要求认真领会中央精神。10 月,中共偏关县委决定在南关、磁窑沟、老营3 个大队“打歼灭战”。

在“四清”运动中,工作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工作队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因而一般对工作队员的挑选遵循严格的审查程序,即“三查”,具体为查阶级、查立场、查作风。[1]128被挑选出来的工作队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各级机关抽调大批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军队官兵,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从农村吸收的贫下中农积极分子、下乡知青等;另一类主要是“受教育对象”,让其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从1963年6 月到1965年8 月山西省委先后派出工作队员98 435 人。其中,仅1964年9 月,山西省委就向8 个“四清”运动重点县派出工作队员高达50 000 人。[2]偏关县委亦于 1964年 8 月底从县级各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中抽出“四清”工作队员272人,加上忻县地委工作组11 人,共计283 人。全县开展“四清”的大队为51 个,每个大队平均有5.5 个工作队员;生产队为164 个,每队平均有1.7个工作队员。从质量上看,272 名干部中,党员202人、团员48人,占总数的91.9%。此外,在这些干部之中,县委委员12 人,占全县县委委员总数的75%;科局长以上干部72 人,占全县科局长干部总数的60%。[3]不难发现,偏关县“四清”工作队数量较多,质量亦高,进而保证了“四清”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四清”工作队的工作任务

“四清”工作队的工作任务要包括“摸情况”“扎根子”“做宣传”“揭盖子”以及“放包袱”等。

工作队到农村生产大队开展“四清”时,首先进行“摸情况”,包括摸清干部、“根子”群众和“四清”对象的相关情况。工作队不仅对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全面的历史调查,而且对次要的人物也进行反复调查与研究。城关公社庄窝大队在全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的前提下,工作队首先澄清了情况、摸清了底子。该队在新中国成立前共有34 户110人,其中贫下中农32 户、地主2 户,耕地面积1 510亩,贫下中农每年向地主交租粮82 石。后来经过土地改革,该队贫下中农得到了翻身。到1964年全村57户218 人。经过实地调查,该队除老弱病残外,能参加学习的有110 人,其中妇女50 人。同时根据干部所担任的职务、生活状况、经济来源、支出去向以及运动以来的态度和检讨程度,工作队分别予以分类排队。[4]工作队通过对城关公社庄窝大队的摸底,对该大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为之后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便利。

“扎根子”是贯彻整个运动的根本问题,是工作队的立足之本,也是解决骨干、领导核心、接班人问题的基础。工作队在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选“根子”。“根子”主要是受压迫和受剥削的贫苦群众(如贫下中农、雇农以及拥护党的政策的积极分子),其特点是受苦深、觉悟高。工作队对选好的“根子”进行统一安排与规划,主要是访贫问苦、个别了解、重点培养。一方面,工作队对“根子”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其学习文件,并进行回忆对比。如陈家营公社王家窑大队贫农余某在贫下中农代表会上诉说了自己的家庭是如何遭受地主压迫剥削又如何在党的领导下过上幸福生活的,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表示坚决拥护党的方针政策。[5]另一方面,工作队关心“根子”的生活问题,切实帮助其解决困难以赢得信任。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工作队经常组织贫下中农召开大会,让“根子”在大会上积极讨论,以带动一般社员积极参与运动。讨论的具体步骤是先由大队干部个人做检查,检讨坦白多吃多占、生活特殊化、不执行党的政策、对阶级路线模糊等问题,然后工作队员和贫下中农座谈讨论以摸清实际情况。之后,再组织第二次交谈会。如果最后群众认为大队干部的检查中还存在不足,大队干部还需要给社员再进行深刻的检查交代。如楼沟大队队长刘某在会上进行自我检讨时,承认私自用大队牲口为自家搬运东西,而社员认为他检讨得不够彻底,还有隐瞒的事情,要求其继续做深刻的检查。[6]工作队通过“扎根子”激发了群众的斗争热情,对整顿干部贪污腐败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扎根子”的基础上“做宣传”,主要是宣讲中央文件。工作队员通过积极分子带头,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学习中央文件的会议。老营公社5 个生产队在前两次会议时,实际参会人数只占应参会人数的40%左右,特别是妇女较少。后来,通过工作队员积极宣传、耐心说服、互相串联,实际参会人数比例增加至74%。[7]从学习的方式来看,多是粗读文件,再联系实际详细讲解,然后重点交代文件中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群众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先由工作队员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然后发动群众逐段进行讨论,再用当地具体事例进行解释,以此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为了进一步达到教育的目的和领会文件精神,工作队召开老贫农座谈会让其“忆苦思甜”,并召开青年座谈会让老贫农对其进行教育。另外,还建立学习制度,将15 岁以上的男女群众每天学习的次数记录在登记簿上。

通过“做宣传”,工作队发动群众“揭盖子”。陈家营公社杨家营大队群众在贫农座谈会上积极举报1963年刘某当队长时,其弟当记工员,弟兄二人曾多记工分170 多个。[8]该公社油房头生产队群众揭发出曾担任日伪军官的李某1963年给队里放羊,用细绳子捆坏了5 只羊的腿,秋季把好几垧山药放了羊,又将队里集体所植100 余株树毁坏。[5]工作队通过群众广泛地揭发干部“四不清”的“盖子”,对有严重贪污腐败的干部进行审查和整顿,纯洁了干部队伍,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热情。

此外,工作队还动员干部“放包袱”。为了让干部自觉放下“包袱”,工作队积极地营造“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氛围,促使其自觉地放“包袱”。工作队先让觉悟比较高的干部带头“洗手洗澡”,进行自我检查,分批将其“解放”出来,进而逐步扩大革命队伍。如陈家营公社常家窑生产队长牛某积极配合工作队的工作进行自我检查,指出自己在1963年犯过一些错误,包括不参加集体劳动、自私自利的思想等,并且表示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9]经此,以典型示范的办法,使大多数干部提高了思想觉悟,决心改正错误,对赃物赃款进行退赔。

三、“四清”工作队的整训

随着“四清”运动的深入开展,偏关县委于1964年9 月底开始对工作队进行了为期47 天的整训。整训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检讨工作、总结经验三个方面。

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工作队员思想变化情况进而采取应对举措,以适应“四清”运动不断变化形势的需要。一般而言,思想教育的开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鼓励工作队员表达自己对运动的看法。许多工作队员认为“四清”政策太软,没有体现“三宽三严”的政策(即“过去从宽,现在从严;坦白从宽,隐瞒从严;退赃从宽,不退从严”)。西沟、磁窑沟工作组指出:“党的政策说是三宽三严,可是搞了多长的‘五反’‘四清’,只有宽的案例,没有严的案例。”不少工作队在对待“四不清”分子时,坚持以教育为主,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策略,晚上对其进行批斗,白天由于生产需要又让他领导群众生产,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动员群众的实际效果。有些工作队员则在外出经费方面提出异议,如窑子上工作组贾某说:“我是城关粮站的人,领工资时不领给,让到局里领,说是三个月不做业务工作就不能开支工资,现在领的工资是从磨损费里支的”[10]。由此可见,工作队员对运动方针政策、所在机关单位、自身组织内部以及运动本身的认识等存在不少顾虑与疑惑。第二阶段,组织工作队员讨论运动文件并领会其精神。在整训期间,工作队员积极学习《一个工作组的体会》《关于一个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总结》(即“桃园经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等文件。在学习文件的基础上,工作队员针对发动群众、阶级路线和运动政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窑头工作组认为运动初期群众没有发动起来的主要原因是“贫下中农中的积极分子不多”以及“贫下中农顾虑重重,没主人翁思想”[11]。一些工作队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对贫下中农不够重视,因此没有更好地完成“扎根子”的工作任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贫下中农害怕“四不清”干部反攻倒算,不敢进行批斗揭发,使工作队不能更好地把群众发动起来。关于阶级路线问题的讨论,工作队员认为党内混入了不纯分子,如尚峪公社富农出身的郑某“入了党,担任了公社秘书,并参与党内工作”。[12]通过思想教育,使得工作队员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提高,为后续工作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四清”运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对工作队整训中首先由县委带头进行了检讨。如在1964年9 月30 日下午召开的偏关县全体工作队员大会上,县委副书记燕俊代表县委作了《关于我县前段“五反”“四清”运动搞得不深不透的检查》。第一,时间要求过于急切。1963年冬季,县委脱离实际情况提出在3 个月内完成运动9 个试点的工作任务,结果“许多工作都走了过场”。第二,对运动的具体工作部署存在不足。如在工作队员配备方面不太合理。在38 个大队中,除阳坡店大队力量较强外,其余的较弱,每个生产队所配备的工作队员平均不足1.3 个人,1 个队员担负着动员20 余户贫下中农的任务,造成工作不能顺利完成。第三,不敢大胆放手进行“四清”。1964年6 月在分片集中“洗澡”开展了半个月后,工作队员要求继续开展,而县委“喊停”,由此引发部分工作队员的不满。第四,县委对工作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由于县委未能积极组织安排对工作队员进行训练,导致有些工作队员组织、纪律观念薄弱,工作松松垮垮,干劲不足,经常回家,影响了“四清”运动的发展。方城工作组说:“我们队从搞‘四清’以来,从未开过一次组织生活会,因而有些分歧意见得不到统一,致使工作组失去了战斗力,工作没有搞好。”[13]

县委带头检讨后,工作队员也作了检讨。第一,指导思想上有“右倾”。他们认为偏关县老干部多,群众觉悟高,因此放松了对“四不清”干部的审查。如教子沟组长武某说:“我对干部有温情主义,我对支书李某从未动过怒,发过火,认为是老干部、老贫农,生产上有一套,怕把他整下去,找不到像他一样的人,影响了生产,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损失,导致严重阻碍了发动群众。”[14]第二,对党的政策方针领悟不透。如在“两个依靠”(依靠贫下中农、基层组织)、“两个团结”(团结95%以上的群众、干部)的问题上认识不清,过多地强调自觉革命,甚至考虑团结干部、依靠基层组织方面多了一些。这就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情绪,而有问题的人趁机钻空子,兴风作浪。如磁窑沟队长王某对社员说:“运动是换心不换人,四清完了大权还在爷爷的手里哩。”[13]

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各小组积极讨论,提高了思想认识,检查了前段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发动群众、进行“洗手洗澡”以及工作队纪律等三个方面。第一,发动群众方面。工作队员思想要革命化,克服右倾思想,树立彻底革命的决心,认真和贫下中农进行“三同”(1)。同时,工作队员要反复认真地贯彻“双十条”。开始时要认真给社员一字一句宣讲“双十条”,然后联系当地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通过集体研究确定讲解的重点内容和具体实例,向社员反复讲解,使群众思想得到提升,积极参与到“四清”运动中来。第二,“洗手洗澡”方面。对已经“洗澡”的干部,继续动员其“放包袱”,以便改过自新。为了更好地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要求工作队做好检查工作,查清大、小队的经济关系,逐户了解社员与生产队之间产生的财产账以便查清落实。工作队员对“四不清”干部要保持严肃态度,从各个方面给不交问题的“四不清”干部施加压力。对于拒不交代的“四不清”问题干部,工作队首先令其停职,给群众讲明停职原因,然后发动群众对其进行斗争。第三,工作队纪律条规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各大队、党支部以及巡回检查组都分别制定建立了各自的纪律条规,如《磁窑沟“四清”工作队守则》《南关大队“四清”工作队员守则》《尚峪片驻收缩点工作队员守则》等。这些纪律条规的主要内容包括:“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坚决与贫下中农进行‘三同’,反对生活特殊化”;“工作队内要建立党、团支部,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坚持工作岗位,不擅离职守”等。[15]工作队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作队权力在基层社会的有效运作。

四、余论

在“四清”运动中,工作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队到农村开展“四清”运动,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注重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的心声以及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工作队与贫下中农进行“三同”,激发了群众在运动中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来,整合了农村社会的各种资源。同时,工作队积极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阶级斗争”“反修防修”等政治意识形态对农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了其思想认识。工作队组织贫下中农进行“忆苦思甜”则加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强化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另外,工作队对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一些生活作风问题进行了纠正和教育。通过“四清”,肃清了干部贪污腐败等不正作风,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改善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当然,工作队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有些队员为了邀功请赏、取悦上级,强迫基层干部扭曲事实或夸大错误。如贾堡大队队长崔某说:“我交代的大部分是工作组逼出来的。”[16]也有些队员违法乱纪,在运动中打骂群众、弄虚作假、接受“四类分子”的贿赂等。如老营大队工作队队员贾某在“四清”中殴打贫下中农高某,包庇其岳父搞“四不清”,在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17]此类现象的发生充分表明在“运动治理”模式之下,一些工作队队员的权力不受地方党组织和法律的约束。基层干部的是非均由工作队审议决定,导致出现了一些冤假错案,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基层党组织建设在诸多方面亟须完善。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高执政党防腐拒变能力依然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艰巨任务。“四清”运动中国家使用工作队强化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以建设新农村的历史经验给予现实以重要启迪。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国家理应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力度,尤其是积极倡导人民利用法律和制度来监督和约束干部,进而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最大化。

注释

(1)“三同”指“同吃、同住、同劳动”。

猜你喜欢
工作队大队县委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石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驱猴大队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赫章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