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匡顺华
为促进农村在家劳动力就业增收,广元市坚持公益、开放、服务的原则,全覆盖推动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精准搭建劳动者与企业(项目)用工无缝对接平台,有效解决农村在家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广元市有农村人口228.1 万,农村劳动力133 万人。2021 年,在外务工96.54 万人,农村在家劳动力36.46 万人。据调查,农村在家劳动力除务农时间外,平均每年有多达7 个月的空闲时间。如何推动该部分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事关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
就业信息不对称与组织化程度低并存。农村在家劳动力缺少获取岗位信息的稳定渠道,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公司提供的当地用工主体就业岗位信息存在缺失,与农村在家劳动力就业需求不匹配。
季节性用工荒与无业可就并存。当地种养殖大户、农旅融合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用工主体季节性、临时性用工特点突出,且劳动者与用工主体间缺乏有效联系对接平台。
劳动权益保障难与用工风险大并存。由于就近就地就业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自由性,未签订劳动力合同(协议)、未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用工占比高达71.9%,劳动者薪酬待遇、安全维护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广元市积极推进劳务专业合作社建设,着眼于完善组织架构、广泛动员入社、精准务工对接、强化保障支撑,不断完善劳务专业合作社运行管理,充分发挥其就业服务补充作用,切实促进农村在家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保障市内企业(项目)用工和群众就业增收双赢。
构建三级体系,夯实服务基础。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分社,分社根据劳动力技能情况,分行业、分工种组建劳务班组,构建形成“社—分社—班组”的三级组织架构。劳务专业合作社社长由地方能人担任,分社长由村(居)委会副职兼任或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等担任,班组长由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技能人才担任,以确保组织领导有力。
实施三级动员,广泛吸引入社。县区统一编制劳务专业合作社宣传资料,乡镇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进行宣传,以“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动员+‘村村响’”的方式,积极组织动员劳动力入社,做到“应入尽入”。入社时,结合社员技能情况编入相应班组,纳入“劳动力资源库”,实行台账管理。
精准“三单”对接,促进人岗匹配。劳务专业合作社对辖区内企业(项目)用工需求开展调查,建立“用工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实行用人单位点单、劳务专业合作社派单、劳务班组接单的“三单”对接服务模式,确保入社社员及时上岗就业。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通过组织专班培训和“以工代训”方式,大力开展定岗、订单、定向培训,形成“岗位需求—技能培训—上岗就业”的良性互动。
强化三大保障,推动长效发展。开发建立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与市、县(区)国有人力资源公司资源共享、余缺互济、统筹调配机制,探索形成“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动者”的劳务组织模式,推动实现全市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岗位资源无缝对接。根据劳务专业合作社服务社员人数,按照5 元/人的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实施“评星定级”动态管理制度,根据运行、管理、成效等情况,将劳务专业合作社分为5 个等级,每年开展1 次星级劳务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选树一批优秀劳务专业合作社社长、分社长、班组长,培育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劳务专业合作社骨干力量,推动劳务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全市142 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劳务专业合作社,建立分社1715 个,组建劳务班组4439 个,吸纳社员18.2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 亿元。其中,务工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2 个,100—500万元的7个,50—100万元的21个,20—50万元的28个,20—10 万元的46 个,10 万元以下的41 个。经调查,81021 名社员实现月务工收入3000 元以上,占比达44.5%;劳务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训4867 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1001 人,技能水平和人岗匹配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劳务专业合作社有效弥补了公共就业服务短板,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效保障3482 个企业(项目)解决了季节性、临时性用工难题,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