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守玲,申嫣平
(晋中学院α.体育系;b.学报编辑部,山西 晋中 030619)
2020 年2 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真正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截至目前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的线上教学,分别是2020年3~6 月和2022 年3 月到目前这两个学期.由于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在实施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媒优点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育人的根本目标.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除了必修的理论课程之外,大部分是体育项目的技术实践类内容,且各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场地和器材要求,特别是有的课程还需要老师现场教学和采用安全保障措施.在新冠疫情状态下,现有的网络资源所涉及的体育技术教学相对偏理论化,而技术层面的教学又相对较为浅显且不够系统化,这些资源大部分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3]因此,在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需结合网络线上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运动项目的内在价值,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尽力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体育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和及时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学生通过多次练习,熟练掌握学习内容.在新冠疫情状态下,体育教学方法由师生面对面教学转换成网上隔空教学,即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或通过教学软件在线教学.这种形式虽然保障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但在课堂监督、把控学生个性问题及学习效果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教师合理的体育教育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之目标的教学课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采取纯线上授课模式,学生居家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学场域由学校扩展至校外,牵涉学生、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体育教师在利用现有的网络在线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利用网络平台临时建课,以适应学生居家学习网络体育课程的需要.但是对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短期内建设网络课程需要有细致的课程规划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对当下的高校体育教学造成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两年来在线体育教学在各高校顺利开展,但经过实践发现还存在诸多缺陷.由于学生所处区域不同,网络信号就有差异,在线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教学画面或学习画面卡顿、体育教师与学生沟通不通畅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生居家学习,特别是在疫情较严重的高、中风险地区,基本处于隔离状态,正常的交友、聚会、娱乐等受到限制,其心理上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网络在线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由于监督管理的缺失及学生自身的自控力不足,有部分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产生倦怠心理,不能按时学习或缩减学习时间,甚至放弃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只开启学习终端设备而人却不在学习现场.这些行为都很难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疫情期间高校体育教学各方面的改变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年龄大的骨干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掌握不熟练,面对网络授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平台学习和掌握上,在线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在思想认识上他们也存在固化的现象,认为体育课只有在运动场上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对网络教学有抵触情绪.青年教师成长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开展线上教学比较容易,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上教学的效果.
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师在观念上要有正确的认识,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坚持“延迟不延学、转教学方式不降教学质量”的总体原则不动摇.[4]教师应认识到传授体育知识远比传授体育技能更重要,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健身的理念,培养学生具有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四个维度的体育素养;教会学生正确运用体育健身知识指导自我健身,并准确评价自己的健身效果,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体育教师要用严谨的教学组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不同以往的体育课堂,为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运动技能内容为辅,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注重对学生体育原理内涵教育、体育文化传播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家庭体育教育和体育行为规范教育.针对实践类课程,教师可在企业微信、腾讯视频等网络平台中直播授课,结合网络资源内容播放视频录像、各项目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也可选择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视频边看边讲,或采用回放、放慢动作等方法对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使学生能直观体会和即时模仿,更直接、便捷、高效地学习,提高在线学习的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兴起,促进了在线教学的深度应用.新冠肺炎疫情下,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线上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5]体育教师通过微信、QQ、钉钉、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视频等软件与学生建立沟通联络,根据教材和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自主选择直播授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体育教学由线下转向线上的进程,各高校应及时合理规划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项体育教学计划,争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营造体育学习氛围,帮助延期开学的学生居家学习.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认真做到课前准备、课中指导学习、课后跟踪调研工作,因材施教确保教学效果.要建立学校、老师、家长三方沟通机制,合理安排家庭锻炼内容,提前规划复课后与居家上课的内容衔接.
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法,将预先录制准备好的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料发至各班学习交流群,远程布置学习任务,从真正意义上保障学生学得扎实;要积极寻找优质教师的大学体育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体育课程视频和PPT 等教学资料,在线组织学生观看,为下一步的练提供更多参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参与在线体育课程学习并及时反馈学习与锻炼情况,从而确保居家体育教学的规范和质量.体育教学中学是前提,练是关键,当练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巩固和引深学.教师应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督促学生“学-练-会-专”,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各校要积极推广和宣传现代教学技术,邀请专家讲授体育教师如何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和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自觉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通过组建团队的方式,从查资料、定框架到录视频、传网站直至完成线上教学,把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做成一个系统工程,创建出优质的在线体育课程资源.
传统的体育课堂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疫情期间丰富的网络体育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除完成正常课程外,还可选择不同的时间、地点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因网络具有实时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能够了解最新、最权威的知识,对于一些没有明白的知识可通过观看回放再次学习,还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网络沟通,教师利用各种软件给予学生辅导与帮助,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教学主管领导应重视线上教学的资源建设和备课督导检查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对线上教学进行课程质量监控,及时掌握教师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状况,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可通过获取教师上课班级二维码随机网上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给予了解和监督.同时开展同行及学生网上评教,及时反馈线上教学问题,对教学效果进行质量监控,让教师主动反思、持续改进.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线上体育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学校督导、专家巡课、同行评教、学生评课等一系列多维度线上体育教学的监督评价体系,对提高线上体育教学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高校应积极开发特色体育课程,将应急体育教育列为常规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种灾难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生存能力、体能锻炼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优化应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的特色体育课程,开展应急体育长期教育,完善应急体育课程,帮助学生储备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锻炼方法,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以防患于未然.
新冠肺炎疫情对作为具有增强人民健康体质、提升国民免疫能力、科学预防疫情的学校体育教学是一次大考验,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高校体育教学应立足体育这门学科的特殊价值,充分调动学校体育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在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学改革、教师与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指导、体育科学研究方面积极行动,践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