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学校管理变革的新走向

2022-02-03 13:10峰,刘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习型变革理论

宋 峰,刘 晖

(晋中学院α.办公室;b.党委宣传(统战)部,山西 晋中 030619)

进入21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历着迅速的变化与发展,整体社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变革,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变革成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形态,不再是那种在特定时期内开展的特定活动,持续不断的变革成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持续的变革对当代学校教育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它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所培养的人才,既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又能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不断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学校教育的变革不仅要变革知识观、人才观、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还要变革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方法等。当前受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影响,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变革的要求,出现了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型学校。在此形势下,了解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学校管理变革的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学校管理变革的新走向。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缘起与基本内涵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缘起

20 世纪90 年代之后,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被人们称为是新世纪全新的一种管理模式理念。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佛睿思特(Forrester,J.W.)提出并进行研究,后经他的学生彼得·圣吉(Senge,P.M.)继承发展和积极倡导。因此,佛睿思特与圣吉分别被称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者与集大成者和倡导者。圣吉在著名的《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的内容。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学习型组织理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轰动。《第五项修炼》一书于1992 年被世界企业协会授予“开拓者奖”,该奖属于企业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用来表彰圣吉对企业管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另外,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知名企业也都创立了学习型组织企业模式,如福特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以及壳牌石油公司等。其后,“学习型组织理论”也受到来自世界各国企业界和政界的关注,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1]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学校管理中得到了学界与实践界的广泛重视。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具体来看:其一,自我超越。在圣吉看来,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意愿与能力是整个组织学习意愿与能力的基础与前提。这就要求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人成长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价值,为个人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组织环境。其二,建立共同愿景,即为组织成员确立他们普遍认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目标。这就要求不断激发组织成员向前超越的力量,为组织学习提供能量。其三,改善心智模式。每个人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意愿、思维模式及方式等都会受个人心智模式的影响,同样地,组织可能也存在一种这样的共同心智模式。这就要求组织将以往的以静态或局部思维方式为主的心智模式转向以动态变化为主的共同心智模式。其四,团队学习,即组织成员共同进行的学习活动及其过程,通过团队的学习能够提升团队成员完成共同目标的能力。这就要求组织成员要克服自己的防备心理,在互相学习中形成共同的思维。其五,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处于五项修炼的核心地位,系统思考的修炼要求组织成员建立全局观,思考问题时要在组织系统之中进行,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组织的发展,在动态发展之中解决问题。只有落实这五项修炼,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学习型组织。[2]

(三)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点

学习型组织有六大特点:一是精简。要通过先事后人和先乘后减来实现。先事后人即组织中一共有三种工作:第一种是工作做得越多对组织的发展越好;后两种分别是工作的多少与组织的发展无关及做得越多对组织的阻碍越大。要做到精简就要将做后两种工作的员工辞掉。先乘后减即先要对员工开展多方面的培训,让其多掌握几个技能,后经考核只让优秀者上岗。二是扁平化。现代组织管理强调管理层次越少越好,注重组织员工的上下互动,让高级管理决策层能够直接接受到来自底层员工的好建议。三是有弹性。在环境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只有决策富有弹性、具备适应和应变能力者才能生存和发展。四是自我创新。在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组织管理者、领导及员工等都能够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不断进行自我创新。五是善于学习。有研究者曾提出,时代变化与知识更新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学习,尤其是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六是自主管理。组织要为员工提供参与组织管理的机会与平台,充分发挥管理者与员工各自的优势,让员工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样组织才能走向成功。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学校管理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人们对学习型学习的不断追求,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对学校管理进行变革有一定的必要性。具体体现为: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学校管理提出的诉求;二是现代学校建设对当前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三是复杂多变环境下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四是传统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学校管理提出的诉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也从以往的“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力量”转变到现在的“知识就是资源”。但是随着知识量的积累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员认识到入职前的学习与入门时的培训对他们今后的从业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自身发展与职业发展的新要求。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未来社会是一种知识社会,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知识的传播和管理,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知识工作者。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学校,是传承和创造知识的重要场所,拥有传承和创造知识的知识工作者(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其本身也在不断生产知识工作者(学生)。学校进行的每一项工作无不以知识的学习、创造与传播为主线来展开,知识贯穿于整个学校活动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衔接过程。但现实中的一些学校正在成为枯燥的学术演练场所和片段、零碎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甚至出现真正的学习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相脱节的尴尬问题。因此,如何让学校成为一个真正传递、获取及创造知识的组织,使其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即成为一个学习型学校,这是当前的知识社会对新型学校管理的诉求。[3]所以,在学校管理模式中引入知识管理便成了现代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二)现代学校建设对当前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

现代学校是具有现代教育特征的学校,其基本特征如下:一是价值的提升。现代学校价值提升的核心是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如技术训练、知识教育等)来培养人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二是重心的下移。首先是教育对象与目标的重心下移,学校不再只注重对少数学生精英式人才的培养,而是强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重心下移,教学内容从以学科知识为主向关注生活领域、学科领域及职业世界转变。再次是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国家赋予学校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学校要根据“本土”文化进行教育研究、师资培养与课程开发工作,还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与教师和学生等进行交流互动。三是结构的开放。从整体来看,整个学制具有弹性化和开放性;从学校结构来看,向外表现为对网络、媒体、社会、社区及其他学校、相关教育机构等的开放,向内表现为管理上对师生的开放,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可能发展世界的开放。四是过程的互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状态,师生的创造力在有目的的互动过程中由潜在转向现实。五是动力的内化,即学校自身形成内在的动力机制与发展需求。现代学校的基本特征体现出知识在现代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因现代学校中知识变更的速度较快,对学校管理真正起作用的不再是直接呈现给我们的知识,而是那些更有价值性、文化性及交互性的知识。因此,构建学习型学校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必然趋势。[4]

(三)复杂多变环境下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社会的复杂多变与开放性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遭遇着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挑战,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知识时代,学校如何生存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学校的能否生存与发展主要不是由原来的强或弱决定的,更多取决于现在和未来对信息反应的“快和慢”“组装灵活和迟钝”,其竞争与生存力体现为对复杂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及应对各种变化所采取果断措施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要非常敏感,并能迅速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但现在的学校受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影响,教学内容被划分为一门门的课程,课程内容是经过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调乏味,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了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学校管理注重控制与规则。这使学校原本的教育意义缺失,开始变得僵化呆板,对环境缺乏感知力与敏感性,变革动力不足。而知识经济生产方式的出现再一次让人们认识到课程内容的复杂多样性与教师劳动的个性化创新性。作为传授、传承、创造、创新知识重要场所的学校,课程内容应是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现实需求的,教师的工作具有个性化与创新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对其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使其能够从内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四)传统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学校在以追求效率为主的现代工业理念的影响下,其管理模式采用的是以职能分工为基础的等级性的科层管理。这种科层式的管理理念未能考虑学校环境具有的可变性与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学校教学任务具备的特殊性。在当前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学校外部环境极其复杂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机械式应对环境与严密等级式管理的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学校适应性与创造性存在较大障碍。具体来看:首先,在科层制管理体系中,自上而下的学校决策很难达到现实的教育目标,因为其成员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参与到决策之中,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服从,而不是创造与创新。其次,在日益复杂变化的学校环境中,小范围内的高层所做出的决策存在经常性的失误,因为通常情况下高层是远离学校实践前沿的,他们不了解现实的教育情况。只有那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最了解教育,他们身处教育教学实践的最前沿,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经验,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专家。这些教师所需要的是一个设计者和引导者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帮助他们扩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领导告诉他们如何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变革学校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学校管理变革的新走向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视角对传统学校管理进行变革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传统学校管理弊端日益凸显与当下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新要求的双重作用下,学校变革成了必然。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尽快落实基本管理,切实实现五项修炼的内容;“以人为本”,树立学习型组织理念;加强知识管理,创建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学校文化;个体与团体学习活动齐头并进,实现真正的学习。

(一)落实基本管理,切实实现五项修炼

高校要加强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内容的修养与训练,为构建学习型组织奠定坚实的基础。愿景,即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共同拥有的远景、愿望、理想和目标。建立共同愿景就是把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等的个人愿望加工整合为学校的愿望,通过对个人愿望的碰撞、交流与协同,最后融合成共同的愿望,并根植在学校的经营、科研、教学等活动之中,以激发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增强学校的生命力,让学校从“适应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自我超越是学校教职工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学习修炼,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不断对自己已有成熟技巧及自我实现进行的突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保持创造性的张力,在现实与愿景之间出现冲突时能够拥有正面的力量来推动其继续前进,用积极专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不断进行超越与创造,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与发展。团队学习,即为提升教职工通过团体合作来实现学校共同目标能力而开展的学习活动及其过程。学校组织中教职工个人主体性的发挥、价值的实现、才华的展示以及参与感的满足等都是通过群体、团队来实现的,因此,学校要为教职工的学习提供共同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其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学习。这就需要学校改善思维模式,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从系统的视角来思考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

学习型组织理论尤其注重“以人为中心”,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组织成员之间建立新型的工作伙伴关系及圣吉提出的“盟约”关系。个人的学习不能确保组织的学习,但组织的学习是通过个人的学习进行的,如果没有个人的学习,组织的学习就不可能实现。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从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高度重视师生的参与和创造,为师生充分发挥才能与人性完善发展提供空间。首先,创新学生管理。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视角来看,需要完成两个转变对学生管理进行创新。一是将传统管理教育转变为教育与深度会谈、熏陶感染的结合。传统管理教育采用严厉批评与高压灌输的方式极不利于创新素养的形成,而深度会谈与熏陶感染能够通过深层次的交流与美好环境氛围的感染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培养其团队学习精神与严谨治学的态度。二是将传统权力控制管理转变为管理、研究设计与服务的结合。传统的硬性权力控制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墨守成规。学习组织理论下学校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养成行动方案的设计以及对学生需求的指导与为其创新提供资料、信息和社会实践的服务以弥补学生的不足。其次,创新教师管理。从学习型理论视角来看,要从尊师重教,加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教师形成知识共享的理念,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教师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活动,构建新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创新教师管理。[6]

(三)加强知识管理,创建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学校文化氛围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重视对学校及教师隐性知识的利用与挖掘。隐性知识是一种存在于人脑之中的主观意识,相对显性知识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有些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教师个体来说,其拥有的隐性知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得来的,很难用文字、语言及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其传递成本很高,但它却是知识工作者具备的技能与知识的核心所在。在知识管理领域范围内,隐性知识的价值比显性知识的价值要高,学校能不能充分地利用和深入地挖掘隐性知识是学生知识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其次,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都要注重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当下处于经济知识时代,知识的数量增加与更新、传播速度都非常迅猛,其更替周期也在缩短,如果保密或者隐藏知识就会在短时间内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掌握的知识发生贬值或退化。因此,教育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必须具备危机意识,树立知识共享的理念,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达到知识共享,另一方面实现知识创新。学校要让教职工充分认识到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而一个人可以在多大范围内、多大程度上与别人共享知识则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价值。知识管理认为一个组织赢得竞争与发展优势的关键是成员与组织之间以及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共享,能够将个人拥有的知识让他人也拥有,也可以让其嵌套在组织的知识域中,这样个人即使离开组织,他们的知识也会留存在组织中被他人共享。[7]

(四)个体与团体学习活动齐头并进,实现真正的学习

实现“真正的学习”既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关键,也是保障学校组织与师生进行持续学习的动力根源。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宗旨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不断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和创造知识,在学习中突破自身的能力上限,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首先,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具体的要求开展“开放、互动”式的学习活动。开放式要求学校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既有充分的信息流入,也有大量知识的自由传播与创新;互动式就是开展的学习活动在开放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学校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相互交流与促进,同时在生活与工作之中纳入学习,使其相互强化,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其次,开展“协作、共享”式的团队学习活动。个人的学习是对自我的超越和自我的完善,它以个体的学习为主,虽然这种个体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转化。因此,学校既要鼓励教师个体的学习,又要采取积极措施在教师之间建立协作关系,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同时要将教师个体的学习行为与学校的整体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学习共同体。在团体学习过程中统一成员的思想,提升成员的协作意识与整体配合能力,从而实现共同的愿景。团队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过程化的课题谈论,也可以是专题化的教学研究,还可以是多元化的经验分享等。[8]

四、结语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审视学校管理变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诉求,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复杂多变环境下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传统学校管理中问题逐渐凸显的结果。这就要求学校在管理中做到落实基本管理,切实实现五项修炼;“以人为本”,秉承学习型组织理念;加强知识管理,创建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学校文化氛围;做到个体与团体学习活动齐头并进,实现真正的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型变革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