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美生学
——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袁鼎生教授访谈

2022-02-03 12:20袁鼎生唐韵萌
社会科学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感本体逻辑

袁鼎生,唐韵萌

唐韵萌(以下简称“唐”):袁老师,您好!我注意到您近年的生态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美生”这一关键词,越来越多维地探寻了美生的一般意义。特别是2021年,您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态美学研究的小结性著作中,更是把美生作为元范畴,生发出全书的理论结构。这次访谈,我想请您集中地谈谈有关美生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您研究美生的缘起与美生的理论定位;二是您如何具体地将美生发展为生态美学的元理论的;三是您尝试建立一门前沿性的学科——美生学,有哪些学科发展规律的支撑;四是美生学的时代意义;五是美生学的学术价值。

袁鼎生(以下简称“袁”):好的。仅就学科意义来讲,这就是一个涉及美学如何走向新时代前沿的问题,特别是生态美学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形成原理的问题,如何与美学新原理一致的问题,如何使中国的学术更多地形成一些元研究,并努力使之世界化的问题。这五个方面集中起来,就是一个从生态美学和一般美学分别走向美生学的图景与规程、功能与效应的问题。

唐:美生是您最先提出的范畴,其论证可具体追溯到哪篇文章或者哪本著作呢?

袁:这还跟《社会科学家》有缘呢。我在贵刊2001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美学的三大范式》的论文,认为人类古代形成了依生范式与和谐理想,近代形成了竞生范式与自由理想,现当代形成了整生范式与美生理想。也就是说,21年前,我是把美生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理想提出来的,它与古代和谐的美学主潮和近代自由的美学主潮关联,是现当代美学特别是生态美学的主潮。

唐:您首次论述美生时,理论定位就很高。其后,这种定位有发展和变化吗?

袁:将美生作为现当代美学特别是生态美学理想与主潮的主张没有变化。但随着对生态美学研究的深入,我认为美生既是由古代和谐与近代自由发展而来的现当代美学的主潮,又是一切审美文化与审美文明的宗旨,还是世界的本原与目的,有着生态存在的终极性价值。当然,这种生态哲学方面的认识与定位,是逐步形成的。在《美生学———生态美学元理论》一书的前言里,我就说过:审美文化的一切理论形态,诸如文艺学、艺术学、美学,特别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都以美生为理论纲领;审美文化的物化与物态化形态,诸如文学、艺术,特别是生态艺术和景观生态,都以美生为目的。美生也就成了一切审美文化与审美文明的目标与旨归。只不过,在生态文明时代,它的绿生艺活的诉求更加理想化与现实化罢了。在最近的研究中,我才将美生的艺术哲学定位,提升至生态哲学的定位,揭示其世界本体的质性。

唐:您曾说过,自提出美生范畴后,一直想将其作为生态美学的元范畴,衍生出理论体系,形成一门美生论或美生说的学问,为什么直到2021年才形成美生学的逻辑建构呢?

袁:其中的原因,我从生态美学理论平台的视角,做过一些分析。大自然的生态发展,可形成序进的层次,即展现出依生-竞生-共生-整生-天生-美生的样态。生态美学的理论结构,也是一层一层地往上升华的,即古代依生论美学与近代竞生论美学,历史地中和出现代生态美学;初起的生态美学,是从共生论的逻辑平台,经整生论平台和天生论平台,抵达美生论平台的。只有将各个平台的美生内涵探索清楚,最后才可能从它们的共通性、共向性与共同性中,提升出美生的绿生艺活的一般性规定与生命在自然家园里天籁化栖息的普遍性规律,形成美生学原理。

唐:您的生态美学研究,历史与逻辑一致的理论发展线索十分清晰,这基于您曾说过的一种自觉的追求:前一本书的逻辑终点,成为后一本书的逻辑起点。这种流水无缝的逻辑衔接,使得美生学的逻辑,自然而然地在您的生态美学理论的高端层面涌出。您能具体谈谈这种理论流程吗?

袁:我虽然也做生态美学的应用研究,但主要从事的是生态美学的理论探索与方法思考,也就按生态辩证法的要求,养成了范畴环进的生态运动习惯。我的第一部生态美学著作是《审美生态学》,2002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其逻辑起点是审美场,其逻辑过程是审美场走向生态审美场,其逻辑终点是初成的生态审美场。第二部是《生态视域中的比较美学》,由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审美生态学》是审美场逻辑地走向生态审美场,《生态视域中的比较美学》则是审美场历史地走向生态审美场,在这部书里,人类审美场,从古代依生自然的天态审美场,经由近代人化自然的人态审美场,抵达现当代天人和生的生态审美场。

唐:记得您1995年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审美场论》的书,上述两本书的理论起点远承了《审美场论》的逻辑。那承接生态审美场的又是您的哪部著作呢?

袁:2007年,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生态艺术哲学》,以生态审美场为纲领性范畴,展开了绿生审美场、绿艺审美场、天艺审美场三大逻辑层次。绿生审美场是生态与审美对发同出的合生审美场,绿艺审美场是生态与艺术和出的共生审美场,天艺审美场是生态的质与量与艺术的质与量极致发展,达成顶端同一的整生审美场。这就形成了一个以整生审美场为逻辑终点的理论架构。

唐:袁老师,在您步步深入的研究中,审美生态持续发展,美生的元范畴呼之欲出了。

袁:是的。2013年,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整生论美学》。该书交付出版社前,我将统领全书的基点性范畴整生审美场,改成了美生场。美生场呈现出整生世界-绿色阅读-生态批评-美生研究-生态写作-美生世界的自旋生运动。在这种自旋生的逻辑运动中,美生场发展出自然美生场的逻辑终点。

唐:从生态审美场的最高形态中,转换出美生场,既合乎盛极而转的生态规律,又实现了生态美学研究的升级,形成了美生论的体系。您曾经有想将《整生论美学》改为《美生论》,想将《天生论美学》改为《美生说》的念头,最后为什么没有实施呢?

袁:确实有过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天生论美学》,以《整生论美学》的逻辑终点自然美生场为逻辑起点,展开了元绿美生场-原绿美生场-祛绿美生场-新绿美生场-深绿美生场-至绿美生场-天籁美生场的自旋生逻辑,是名副其实的美生说逻辑。最终未改其名,主要是想让美生的质地在生态美学的理论疆域里充分发展,在生态美学的中高端学术平台持续提升,以利美生学自自然然地在生态美学中脱颖而出。

唐:是的,《天生论美学》的逻辑终点是天籁美生场,《美生学———生态美学元理论》展开了天籁美生场,并通过天籁美生场的发展,揭示了生命在大自然家园里天籁化栖息的理想,实现了向逻辑原点——天籁美生场原型的通然超归,努力呈现了美生学的逻辑与自然史的同运,努力展示了美生学的疆域和存在的场域同一,这就揭示了美生的世界目的性。

袁:回顾我的生态美学研究历程,每本专著都力求由核心范畴的生发,呈现运动的理论结构,力求后一本书的核心范畴是前一本书的理论运动生成的。如此,审美场-生态审美场-整生审美场-美生场-自然美生场-天籁美生场这些核心范畴,也就在我整个的生态美学研究中运转了,并接力性地生发出了美生式、美生论、美生说、美生学的逻辑结构。我的每一本生态美学理论与方法的专著,都参与了美生学的建设,都成了生态美学走向美生学的阶梯,都成了培育美生学这一学苑新苗的土壤。像《整生论美学》和《天生论美学》,已然是美生论与美生说的逻辑了。也就是说,形成美生学,是我的生态美学研究逻辑发展的必然,是我的生态美学核心范畴递进性衍化的需要,这有点像叙事文学中的人物按自己的性格逻辑行进,不一定听从作者安排一样。

唐:您说过,美生学既是生态美学的元理论,是生态美学的基础理论,又能成为一般美学的新原理,请您谈谈其中的缘由好吗?

袁:好的,我先做一个简要的概括。美生学既从生态美学的形成与发展、升级与转型中涌出,也就概括与提升了生态美学的本质规律,是可成为生态美学的基础理论。由于美生是一切审美文化的宗旨,是一切理论形态与具象形态的审美文化的共同诉求,是自然、社会、生态、存在发展的共同目的,所以它还探索了一般美学的新疆界与新规律,也就能促进一般美学原理的更新与拓展。生态美学既在生态学与美学的交叉中形成,更是基础美学的生态化与存在化转进的新形态,已远非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了。美生学概括美学、审美学、生态美学的共同规律与共同目的,是可望成为基础美学历史发展的新形态的。

唐:您从生态美学走向美生学,路径与节点已经很清楚,请您谈谈从美学经审美学走向美生学的图景与规程,机理与机制,从学术史特别是学科史角度呈现美生学在当下出现的时代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

袁:美学在古代出现,审美学从近代走来,美生学在当代涌现,包含着学科历史转型的规律。一个重要的机理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转换,即从依生关系经竞生关系向共生与整生关系转换,并由此带来哲学基础的相应变化,从而牵引美学经审美学向美生学发展。

唐:您说过美生是审美文化的共同宗旨,美学、审美学、美生学也就有美生的共同性。请您就它们的美生共同性,谈谈美学经审美学走向美生学的可能性吧。

袁:美生是自然的目的,美生的发展史是跟存在史同行的。这就在最为广大与宏阔的背景中,呈现了美生随美学、审美学、美生学同进的可能性。具体来说,美生有三种形态,即美的生发、审美生发、绿色审美的生发。这三种生发分别对应了美学、审美学和美生学的内涵生发,分别成了美学、审美学和美生学的逻辑。

唐:那就请您展开来谈谈美生三种形态与审美文化三种理论形态对应发展的规程,以让读者明白美生学是从美学和审美学中涌出的规律吧。

袁:美的生发作为美生的起始形态,主要指美本体的生发和美本质的生发,而这恰恰构成了美学的逻辑。美学在人类的古代出现,成为一门从美本体视角研究美本质的学问。它以自然为本体,形成美本质的研究。西方的古代美学,以神、彼岸为美的本体和本原,形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说,苏格拉底美是善的本质论,柏拉图的美是理式说,亚里士多德的美是整一说。这种种美学理论,都有着神本神根的依据,都有着从美本体出发,经由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再回到美本体的逻辑运动。

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本原。首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谓道行天下成大美。继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回至道的宗法与总则———自然,即回至道的本体本原——自然,从而通归至美。这也是一个道化与美化同一的“周行而不殆”的逻辑过程。中西古代以神或道为美之本体,通过模仿与再现的方式,形成美的创造,以再成美本身;通过审美的方式,陶塑自身,提升自身,以达与美本体同一。这样一种规程,呈现一种从美本体出发,经由欣赏与创造,重回美本身的规程。美本体的生发与回归,完生美本质,构成美学逻辑的生发,以成理论体系。中国现代美学也有过这样的建构。蔡仪的美学原理,以美为逻辑起点,经由美感和美的创造的逻辑节点,形成既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美,从而又螺旋地回到美的原点。王朝闻的美学概论,也从美出发,形成了美-美感-美的创造-美的环升逻辑,生发美本体的理论架构。这样的理论架构,形成美本体循环运动的美学。或者说,美学就是研究美本体通转超归的学科。

为什么说美学是研究美本体的学科,究其原因,在于美是逻辑运动的原点与目的。美学,并非仅仅研究美,并非仅仅研究美本质,它也研究审美和审美创造。但它把审美和审美创造的研究视为手段,是为回归美本体这一目的服务的,是为提升美本体与发展美本质服务的,从而是美的生发的有机环节。这就说明,美学的逻辑,实际上是美生论的逻辑,即美的生发论的逻辑———美本体与美本质良性环生的逻辑。

唐:美生的第二种形态又是怎样与审美学的逻辑耦合并发的呢?

袁:与美学以自然为美本原不同,审美学以人类为审美本原,形成了人类审美本体论的逻辑,和美生的第二种样态——审美生发达成了同构。有学者认为,被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通,所主张的感性认识完善的学问,实际上不是美学,而是审美学。审美学的出现,与自然本体哲学向主体价值哲学的转向有密切的联系。与古代相反,近代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视人为价值本体、价值本原与价值目的。与此相应,自然不再是美本身了,不能离开人而自美了,更不是美的本体与本原了。也就是说,它是否美,不再由自身决定,而是取决于人类的审美态度与审美情感,取决于人类的审美生态。人类作为美本体和美本原,经由审美,将自身的美然生命与审美情趣灌注到对象里面,使其成为人态之美,人化之美。这是谓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与此相应,自然就成了欣赏者的别一个自己,欣赏美,特别是欣赏自然,就成了人的自我欣赏,整个世界即人与自然结成的生态共同体,全部成了人的审美生态。与此相应,欣赏与创造,不再是自然美本体的增值方式,而是人类这一审美本原的确证方式,是人类审美本体向自然衍生的方式,是人类审美生态自然化的方式,是人类审美生态世界化的方式,是人类审美生态存在化的方式。在艺术领域,诸如选择即创造的主张,以及表现即创造的看法,都是从属于人类审美生态这一元范畴的,这就与古代通过艺术模仿与再现自然以回归与提升天美生态的理论截然不同了。然两者也有异中之同,即都是以艺术欣赏与创造的方式,以增长各自的本原性美生。

近代的审美学,以美感为中心展开逻辑结构,形成美感本体论体系。它以人的审美生命、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为逻辑起点,以美感为根范畴,经由审美移情、审美人化等方式,形成美感创造,生发出外在的美感世界。外部世界的美,包括艺术,也就成了人类审美生命的创造物,成了人类审美情趣对象化的结果。如此由内而外和由人及物的审美衍生,也就形成整一的美感世界,形成以人为源、以物为流的审美创造规程,形成以内为本、以外为果的美感逻辑。外在的美感世界,作为美感经验,又可内化为美感心理,又可增长美感心理。这就形成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美感逻辑运动,形成由人而物再由物而人的审美创造的回环。这样的逻辑运动与审美创造,与古代美学的逻辑运动与审美创造历程相比较,两者都是超循环的运动,都是回归与增长本体的运动。只不过,前者是以自然为美的本体与本原的,是以自然的属性为美的本质的,人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是回归美本体的方式,是增长美本质的机制。后者是以人的审美心理为审美本体与本原的,是以人的审美生命与审美情趣为美感本质的。这样,人的审美移情与审美人化,也就成了创造美感世界的机制,也就成了增长美感心理的缘由,也就成了美感本体旋进不息的加力,也就成了审美学美感理论体系循环发展的机制。

审美学从美感本体论发展为审美生态本体论,呈现更为完善的体系。它以审美生态所分化的各种样式,统摄美学和审美学的主要范畴,形成范畴运动,呈现周进圈升的理论体系。周来祥认为审美关系是审美理论的总范畴,它一端连起美,另一端连起美感,贯通美和审美,生发艺术。这就有了由审美关系穿起的回环往复的运动,生发出活态的理论结构,是谓审美学系统化的逻辑。蒋培坤在《审美活动论纲》中,以审美活动为总范畴,统领了美、美感、美的创造的回环运动,呈现了审美学的逻辑架构。此后,黄海澄出版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美学原理》、王世德出版的《审美学》分别以审美现象与审美价值为理论总纲,贯穿美、美感和艺术(审美创造),也均有了不同于美学的理论体系,即形成了审美生发的美生逻辑,形成审美生态的美生质性。

唐:与审美学所含审美生发的美生意义相比,美生学所含的是绿色审美生发的美生质性。请您谈谈这种质性的生发,所构成的美生学逻辑结构。

袁:美生学以生命与处境对发同出的生态为本原,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为本体,在生态化与审美化的一致中,形成绿生美活存在。首先,它是全生态与全审美的一致,即人类的审美,在其绿色生命的全域全程中展开,和所有的绿色生存、生活、实践结合,实现了绿生与审美的同一。再而,它实现了绿色存在与绿艺审美的一致。这意味着美生学的逻辑基点,即审美生态,其生态存在的质与量与绿艺审美的质与量,都趋向了极致的同一,这当是审美学的审美生发难以企及的。美生学的绿色审美生发,其生态化与审美化同一的本质规定,有三个递进的逻辑层次。其一是生态存在与审美存在的同一;其二是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同一;其三是整生存在与天籁栖息的同一。这三个层次,递进地呈现了绿生美活的存在化,实现了美生的存在化与绿色化的一致,趋向了美生的存在化、诗意栖居化、天籁栖息化的递进,这当是审美学所不曾具备的。审美学实现了局部时空的生存与审美的一致,然未自觉追求全时空的美生,未自觉追求全时空的绿色美生,未自觉追求全时空的绿艺美生,未自觉追求全时空的天籁化美生,自然难以形成绿生美活的存在化质性。这说明,美生学是从美学和审美学走来的独立学科,与形成它的美学、审美学形成了学科间性。

随着美学向审美学的转型,进而向美生学的升级,美生相应地有了美的生发、审美生发、绿色审美生发的本质发展,呈现了两者耦合并进的图景,呈现了美生学问世的累进叠加的动能。这就说明,从美学经审美学走向美生学,是由美生的质性与样态的发展决定的,是审美文化的本质发展规律决定的,是时代的变迁使然的,是农业文明经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进步导致的。

唐:走向美生学,呈现了生态美学的发展规律和审美文化理论学科的发展规律,显示了学术史特别是学科史的必然性,有了合法性与合理性。请您从应用性方面,谈谈美生学的形成对美丽家园建设的意义。

袁:美学和审美学都可以指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和审美的规律,建设美丽家园。美生学由于提升出了绿生美活的本质规定,更可以规范家园建设,达到生态化与审美化一致的要求,更可以指导人们在绿艺般的家园里诗意栖居,乃至天籁化栖息,从而使大家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更为高端的幸福感。

唐:美生学的涌现,合乎生态文明时代的本质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弘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它还有元创性的理论价值。这两方面的效应,都一样值得总结与弘扬。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1997年,《新华文摘》转载了您的《从规范走向自由——理论美育学论纲》一文,这是您研究生态美学的第一篇文章,探求了从规范的艺术美育与学科美育,走向自由的生态美育的规律与规程。20多年来,您递进地研究了生态美学,持续地实现了自我超越的创新,最后汇入了首立美生学的原始创新。请您谈谈创立美生学的学术意义。

袁:学术创新是按序推进的,大抵有协同创新、自主创新、自立创新三种。我从生态美学走向美生学,可以归入从自主创新趋向自立创新方面的努力。学人刚刚跨进学术殿堂,要经历一个学着说与跟着说的协同创新阶段,即在对名家和名著的学习、诠释与传播中,既承接经典学养,又阐述其在新时代的新价值新意义,是谓与原著者协同创新。年轻学者为众多名家所陶塑,把握了正宗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学科主潮与学科前沿,也就有可能自主创新了。我20多岁时,给左联老作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林焕平先生做了4年的学术助手,在他的指导下,合写并共同发表了一组研究现代派的论文。之后,跟随黄海澄先生学习美学,发表了研究他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的论文。30多岁时,跟随周来祥先生攻读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博士学位,承接了他的和谐美学思想与辩证思维,发表过数篇研究他的美学思想与学术方法的论文。特别是在他的建议下,以西方古典美学主潮为题,既做出了博士论文,又接受了学术史上众多大师理论与方法的合塑。这就在较为广泛的学着说与跟着说的协同创新中,打下了在生态美学方面自主创新的基础。

自主创新主要是一种接着说与重新说,是持续创新与系统创新的追求。我的生态美学研究,大体有两种接着说与重新说的诉求。一种情形是在别的生态美学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接着说与重新说,这仅是一种诉求,实际上我很难达到这种自主创新。我主要是第二种情形,即在自己前一阶段生态美学理论平台的基础上接着说与重新说。重新说基于学术范式与理论平台的变更,更有系统性自主创新的意味。《生态艺术哲学》是共生范式与平台向整生范式与平台的跃升,较之《审美生态学》的共生范式与平台,是一种发展与变更,是一种接着说与重新说一致的自主创新。《整生论美学》是整生范式与平台的展开和向自然整生范式与平台的拓进,更是接着说与重新说一致的自主创新。这只能讲是一种持续地系统地超越自我的自主创新。

自立创新主要是一种最先说与从头说,是一种原创与元创。原创是首次发现与创造,元创是从本原上的首次发现与体系性创造。元创的自立性更强,也最为根本。它形成的元范畴,有生发新体系的基因。这就像一颗树籽一样,可以发育出一棵大树。

唐:您发现美生,是不是基于一种元创性的努力?

袁:是的。我有这方面的自觉与努力,但限于才智与修为,不敢说已经实现和部分实现了,只能说是一种追求与理想吧。我在这方面的追求与努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哲学上从头说,努力找到哲学上的新本原,即找到大自然运动的新界说;二是提出了大自然自旋生的运动规律,即元道,从自然、思维、学术运动的一致性方面提出了整生的元范式;三是从存在的目的性方面形成了美生的元范畴,以此三元,支撑了美生学体系的建构。这可以看作是从头说的尝试,看作是自立创新方面的努力。

唐:自旋生元道、整生元范式、美生元范畴的寻求,说明您有了试图建构生态美学基础理论与当代美学新原理方面的自觉性。请问,您这种自立创新的自觉性是如何形成的?

袁:从总体看,得力于名师的培养,特别是得力于名师理论与方法结合的培养和历史担当的培养。林焕平先生当年曾谆谆教诲我们,要做文艺理论家,必须先做哲学家。黄海澄先生结合系统方法讲授美学,鱼渔兼授。周来祥先生告诉我们,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看看辩证法,保持理论与方法的耦合并进。我的生态辩证法,主要来自林焕平先生传授的唯物辩证法、黄海澄先生讲授的系统方法、周来祥先生训练的辩证思维。向恩师们学习,我研究生态美学理论与探寻生态辩证法也是耦合并进的,与《生态艺术哲学》《整生论美学》《天生论美学》耦合的有《超循环:生态方法论》,与《美生学———生态美学元理论》耦合的有《范式整生论》。正是长期的理论与方法的耦合研究,我才能在自旋生元道、整生元范式、美生元范畴的依次生发中,尝试建构元创性的生态美学体系与美生学逻辑,尝试形成美学新原理。

在历史担当方面,我的三位恩师,均是很有使命感和时代抱负的大师。在他们的熏陶下,我试图研究学理与学法方面的元理论,目的是为中国学术世界化出一份绵薄之力。一段时间内,学界存在一种西方学术中国化的情景,出现西方学者提出元问题,中国学者跟着做的情形;出现中国学者用西方学者创立的理论与方法与元创者“交流”的情形。我们主张中西学者互用自己的理论与方法平等交流,主张中国学者提出一些元问题,自己做,让西方学者也做,努力使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我自己虽然很难实现这一宏愿,但可以做些尝试,尽些努力,为中国学者形成更多的自立创新的理论与方法造一点舆论。这也是我写《美生学——生态美学元理论》,以期抛砖引玉的初衷。拳拳之心,天日可鉴;殷殷之愿,何时可期!

唐:从您提出美生范畴特别是形成系统理论以来,除了您的学生和年轻学者运用美生思想研究艺术与景观外,一些著名学者也从美生论的视角对国内外名著名家做生态批评与生态研究了。美生一词,已进入了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希望这一极富聚力与张力的元范畴,与生发它的自旋生元道和整生元范式为伍,以及跟它生发的生态美学元理论与美学新原理结队,通过译介等国际交流,尽快地一起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美感本体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眼睛是“本体”
几何映射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