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墨家智慧

2022-02-03 10:00鸿
东方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墨家墨子共同体

郭 金 鸿

青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部分地区呈现不安定态势,文明的多样性呈现出新的挑战,人们对未来既期待又感到困惑,“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①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1年4月21日,第2版。面对“人类应该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中国给出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②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2021年第1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体现了中国智慧,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范式和实践典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③习近平:《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孔学堂》2015年第1期。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体性、儒家的“和合文化”“天下情怀”等方面挖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等。相对而言,创立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的墨家思想中所蕴含的解答时代难题的智慧还没有得到更多关注。从墨家思想中发掘时代智慧,对其内在优秀基因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思想启迪和现实意义。

一、命运自主:墨家的“非命”智慧

“命运”是古今中外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斯芬克斯之谜的神话、周王朝占卜问事以及“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知天命”等无不述说着对人类命运的认知。“命运”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当下和人类未来发展状态忧虑的核心话题。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嬗变的前夜,国家更迭、社稷易主、礼崩乐坏、战争频仍,哀鸿遍野。诸子百家直面现实,考察病症,把脉时局,给出各自不同的治疗药方。其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观点在民间广为流传,墨子以“非命”批判之。

墨子“达于天人之理,熟于事物之情,又深察春秋、战国百余年间时势之变,欲补弊扶偏。”①俞樾:《墨子间诂·序》,孙诒让:《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页。他深知要治天下之乱,必如医者先知疾病起因一般,剖析天下大乱的内在原因。针对当时天下混乱局面,他忧心忡忡,痛心疾首地指出“当察乱自何起?起不相爱。……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墨子·兼爱上》)乱之根源,在于只自爱而不爱他人、只爱自己国家而不爱他国、只知自爱而不相爱,甚至相互伤害、残害,掠夺他国财物、侵占他国领土、掳杀他国百姓。这些乱象,使得人们生活于惶恐之中,使得国家处于时刻准备战争状态,无法安心发展生产,更遑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实现。

墨子反对并批驳了“有命”论,强调事情的成功与否、人生境遇的好坏、国家的乱治与否,都不是“命定”的。首先,他主张“有命”之人是不仁之人。“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墨子·非命》)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命运之安排。如果以这种说辞游说君主,劝告百姓,则上无贤明君主,下无劳作之人,终将使整个国家陷入困顿。其次,他认为,主张“有命”是害人之言,是凶暴之人为自己贪婪、懒惰、无能、无德等找寻的借口,为自己的不作为、乱作为推卸责任,对此是非利害必须明辨。由此提出了验证真理的准则即“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上》)他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际情况以及从实际效果来看是否有利于百姓,来明辨言辞的正确与否。“有命”之说违背大义,是大害,定将误国误民。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渴望康宁幸福的生活,却遭遇着局部战争、气候异常、生态恶化、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等,常有“命运无常”的无奈。人类命运面临着诸多难解之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墨家的“非命”思想表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同理,世界命运掌握在世界人民手中,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应由各国人民共同把舵,世界的命运应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站在人类未来健康发展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②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日,第2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这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前途的深度思索、深层期盼和美好追求的表达。

二、“兼相爱交相利”:互利共赢的墨家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形成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最早提出共赢理念,经过创造性转化,更加符合现代文明互利性的发展要求,有助于破解零和博弈思维,为合作共赢利益共同体注入智慧基因。

(一)“贵义”:墨家兴利除害的智慧

“义”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繁体字“羲”由“羊”和“我”持戈而立两部分组成,暗含公正之义,后来逐渐演化为“义者,宜也”。在资源有限的古代和当代,如何公正分配社会和世界资源,成为商讨、争执进而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墨子所处的时代,各家各派都有对于“义”的不同解释,有“道义”“正义”“责任”等含义。大多主张“贵义”“重义”,墨子更是如此,他强调“天下莫贵於义”(《墨子·贵义》)。

由天道而人道,是传统文化解读世间伦理的基本思路。《说文》释“天”曰:“至高无上,从一大也。”墨子对于“义”的理解也是由此进路,认为人的行为应以“天”的要求为法度。他认为“义”是“天志”的体现,具有独立性、至高无上、不依附任何其它物存在的概念,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治国理政安天下的理念。人之所以以天为法仪,墨子给出了三个理由。其一,因为天具有广大无私的德性,无差别对普照万物,“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墨子·贵义》)。因此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是天的城邑,地位平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就是违背天道的不义之举。其二,“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墨子·法仪》)。天是至善的,它全心全意地爱着人,福泽着人,“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墨子·法仪》),它也希望人们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们相互憎恶残害。其三,“爱人利人”可得福,“恶人贼人”必招祸。前者如禹、汤、文、武,后者如桀、纣、幽、厉。在社会治理方面应该遵循“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的基本原则,这才可以促使更多的人行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尚同等十大主张,几乎都是围绕“贵义”这一核心而展开具体论证的。

墨子特别重视“义”与“不义”之辨。在墨子那里,“义”与“不义”相对立,“利”与“害”相对立。“义”即是“利”,是正义之利、合理之利。“不义”就是“害”。“义”与“利”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墨家所言“义”首先蕴含着利。“义,利也。不义,害也。”(《墨子·大取》)“义”,必然带来利,“义”是衡量、评价行为的最高尺度,墨子明确指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利人”“利天下”才可称为“义”,“义”就是“兴利除害”。“利,得之而喜,则是利也。其害也,非是也。”(《墨子·经说上》)“利”与“不利”“害”为对立,而不是与“义”为对立,不能带来利的不能称为“义”。义、利在墨家也几乎是一回事,行义是在利人、爱人,利人也是在行义、爱人,而且爱人与爱己具有对等性与互惠性。所谓“义利取舍”问题在墨子那里是个伪命题。有趣的是,这一点同在他之后300年的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的主张如出一辙。

“不义”就是灾祸、弊害,“以亏人自利”是“不义”。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即使有余力、余财也不予以帮助,而是漠然处之,墨子认为这样的人与禽兽无异。“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通,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墨子从来不否认“爱己”的合理性,在他的逻辑中,爱人不排除爱己,爱己即在爱人之中。“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墨子·大取》)在墨子看来,“别”是处理社会、国家关系的毒瘤,是最大的祸害、最大的“不义”。“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也”(《墨子·兼爱下》),具体表现为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敖贱等种种不公平和霸道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战争更是带来巨大灾难。“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墨子·非攻下》)。墨子极为反对“别”的行为,主张“以兼易别”;极力反对不义战争,希望能够通过沟通、协商和努力,避免涂炭生灵的战争的发生,他和弟子们就曾多次把一触即发的战争制止在萌芽状态中,成为后世佳话。

“义”着重于群体、整体福利。“义”是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公利”,所作所为“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墨子·尚同上》)又是以天下之治、成人所急、实现天下全体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体现一种高度群体性的功利主义,是有助于福国家、治刑政、安社稷的作用。墨子的“义”,既具有“义利一体”的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不同于传统汉字“義”,墨家把它写为“羛”字,上面是羊,下面却是弗,具有“去我”“无我”之意。正因为无我无己,才使得墨家可以超越血缘族亲界限,超越一家一国利益,“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表现出更为积极、更为彻底的救世、奉献精神。

“义”的基本伦理就是“公正”。化解当今世界分歧需依靠公正,做到公正就需要“持中守正”,墨子毫不含糊地主张“义,正也。”(《墨子·大取》)实现世界文明交融共生,无论种族、国家,均需摒弃偏见,持中守正。否则,公正便无从谈起。“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六韬·文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在当前国际关系实践中,全人类共同利益在不断增长,但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态势,需要各国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义利相兼、弘义融利,倡导世界各国扶携前行,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交融面。

(二)“兼相爱交相利”:破解零和博弈思维

“兼爱”是墨家最鲜明的旗帜和最响亮的口号,也是最能体现其公共理性特点。“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有学者把“兼爱”与基督教的“博爱”相提并论,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基督教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的教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于自我,而墨家更关注的是他国、他家、他人,只不过这一关注是基于对自身充分了解和认知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自我的关切,要达成他与我的一致,则难以成行。墨家关切自我,但是并不以此为目的,并不是以自我为旨归。

墨子认为,唯有劝人以爱才可改变天下混乱、战争之局面。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解决原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国家之间就不会再有征战,天下得治,和谐有序;而彼此之间相互仇恨、伤害,则天下大乱。治乱的根本在于“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上》)。若此,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那么则“天下治”。墨家的理想人格就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尚贤下》)的“兼士”。所谓“爱”,则体现为“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兼爱”是“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墨子·天志中》),超越了血缘、民族、地域,不分亲疏贵贱、无差别的普遍之爱,是不分大小强弱、相互尊重的平等之爱,是超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狭隘民族主义的“爱人如己”的天下大爱,是其他国家遭遇不幸时伸以援手的友好之爱,是反对霸权、以强凌弱、共同发展的正义之爱,是使天下普遍受益之爱。“兼爱”是认识到世间险恶,仍能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爱着世人。“智是之世之有盗也,尽爱是世。智是室之有盗也,不尽是室也。智其一人之盗也,不尽是二人。”(《墨子·大取》)这是一种包容的爱、一种清醒之爱。墨子的“兼爱”,是“与‘利’统一的爱,是与‘非攻’统一的爱,是与自爱统一的爱,是与正义统一的爱,是与‘天爱’统一的爱”①杨武金:《“墨学与和谐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职大学报》2009年第1期。。而这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义。

是否真如墨子所言,“兼爱”终将造就一个和平相处、彼此关切的和谐世界,尤其是处于利益高度融合而又利益分歧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在国家交往中既考虑到自身利益,又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甚至其他国家为此而得到更大发展,不是一方得利一方受损的“零和博弈”结果,也不是双方都受损的可能状况,而是双赢、多赢的局面。例如,军备竞赛为了一国国防安全而不断增加军费以自保,结果其他国家因感到不安和威胁也增加军备,所希望的国际间安全并未真正实现。

有学者运用博弈论方法来理解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墨子的“交相利”思想超越于现代博弈论。视“囚徒困境”模式的“合作解”为“交相利”,“对抗解”为“乱”。“兼相爱”导致“交相利”,即“合作”“共赢”;而自利而不顾及他人的“别”导致“乱”,造成彼此间的对抗和社会混乱。在现实活动中,人们会选择“兼”与“别”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如果“选择‘兼’的偏好体系,则博弈出现合作解(交相利—共赢);如果参与者选择‘自爱不爱他人’的‘别’的偏好体系,则博弈出现对抗解(乱—互害)”②李彬:《墨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第2期。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所加。。这一深入分析对于理解墨子智慧的现代意义具有重要启发,使人类和平具有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和伦理意蕴,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启示。

怎样才可以使人们彼此相爱呢?墨子提出的具体方法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上》)。把他人当成自己来对待,把他国当成自己国家来对待,因为我为人人,必然人人为我。如此以来,就没有攻伐之战,则天下之利就可实现。“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墨子·兼爱上》)

“兼爱”固然好,但在现实中是否可行?“兼爱”是否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人所做的“别”的选择呢?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难以通行的。为消除这一疑惑,墨子首先诉诸于人性的同理心。“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知恩图报是人之常情和常理。其次,墨子以晋文公好恶衣、楚灵王好细腰、越王勾践好勇士三个例子说明“兼爱”的可行性。最后,他还反驳了把实行“兼爱”类比为挈太山而越江河的错误。这是“同类相推,异类不比”逻辑方法的运用。

“利”是墨子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墨子重视利益,尊重利益,追求利益。为了得到利,并保证得利的公平性、合理性,需要兼爱、非攻等来做保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才是“命运与共同”的体现。中国总是以积极热诚态度帮助有需要的国家,“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①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2021年第1期。“一带一路”框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的构建出发点和目标,都基于人类共同利益。

(三)“非攻”和“救守”:墨家捍卫和平的智慧

墨家主张“兼爱”,无差别地平等对待不同民族、国别,但并非无原则、无是非的滥爱。诸侯征伐乱道,天下无序,周朝没有统一力量来匡正时弊。

面对不义之战,墨家绝不袖手旁观,更不会眼见被侵害者束手就擒。他们日夜奔劳,多次劝阻成功,消除了战争隐患,避免涂炭生灵;并以“天”行道,以“鬼”执法,依靠天和鬼神无处不在的权威和赏罚震慑力,为人间秉持公道、正义。墨家主张“非攻”“救守”,反对侵略战争,倡导积极防御,谋求天下太平。

墨子明确区分了“诛”“伐”两类不同性质的战争。前者是“义战”,后者是“不义之战”。墨子所讲的“非攻”主要是指后者,反对国家间大攻小、强执弱的不义攻伐。墨子深刻认识到不义的侵略战争所带来的祸害,并对之进行批判,期盼和珍视和平。但他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不是乞求而来的,主张“救守”备战御敌。“救守”涵盖“止战救弱”和“防守自卫反击”两方面。“大国之攻小国则同救之。”(《墨子·尚贤中》)如果大国进攻小国,就应该共同去救小国,这是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人道主义。面对强敌,弱小国家要“深谋备御”。“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并提出具体的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防御性方法,制造防御装备、后勤保障和全民军事动员,消灭侵略者的有生力量。墨子“守御”之道与《孙子兵法》相得益彰,并称为中国军事思想的两颗璀璨明珠。

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容。“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②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3年4月8日,第1版。善的程度取决于爱的广度和深度,如此才能拥有更大、更根本的道德动力和使命。人类要想得到完善,只有在一起体验到爱的秩序中才能实现。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宗旨的和平思想是“尚义和谐”“分财共义”,公平正义规范社会秩序,是现代世界更需要、也更为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之爱。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各民族共同利益高度交融,应该不分国家高低贵贱、大小贫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任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然造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分化。各国人民必须机遇与成果共享风险与挑战共担,才能建成“远离贫困、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世界。

三、共同价值:墨家的“尚同”智慧

春秋战国天子式微、诸侯争霸、秩序混乱,人心思定,期盼一统。诸子百家各自给出了不同的“同”的观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思想资源。道家“玄同”、儒家“和而不同”、法家“形名参同”等等,这里重点探究墨家“尚同”思想及其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一)“尚同”的现实需要及其理论基础

对于墨家的“尚同”思想,历来有不同评价。对其指责多聚焦于“统一思想”,不允许异议,限制了思想自由。误解的产生,一方面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尚同”思想提出的时代要求和其目的之所在,另一方面则由于没有体会到“尚同”本身有着“异”的侧面。

首先,“尚同”是为了社会治理需要,为了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历来天下由天子掌管,但墨子认为天子并非世袭而立,而是由天来选定贤良之人担任。古代先民没有律法,“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墨子·尚同中》)各说各话、各执己见、各自为政,于是天下乱。为了社会秩序有然,“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辨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墨子·尚同中》)但是天子统一人们意见绝不是任意妄为,不是根据自己喜好而进行,其依据与标准在于符合“天义”,因为“天”最具公平无私、正直秉公的特性,而且最有权威和力量,甚至可以通过鬼神来惩治恶人。“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中》)“尚同”具有“同”的一面,所追求的最根本价值是和平与稳定,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尚同”思想的理论时代创新。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墨子的方法论中窥见“尚同”思想中“异”的侧面。墨子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从形、质两方面将事物分为两大类。“一方尽类,俱有法而异,或木或石,不害其方之相合也。尽类犹方也,物俱然。”(《墨子·经说下》)各种各样的草木树石,虽属不同类别,但都按照自己的规律生存发展,每种事物类别不同、规律不同并不妨碍它们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墨子还明确指出:“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同、异交得放有、无。”(《墨子·经上》)殊相中求共相,是形同质异的异中求同,体现“多与一”的关系;与之对应的则是共相中求殊相,质同形异的同中有异,体现“一与多”的关系。“尚同”思想蕴含着“同”与“异”两个方面,擅长辩证法和深谙儒家之道的墨子应该不会不考虑到“和而不同”。推广到人类社会,情况亦然。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结构性的价值体系,核心是维护全体人类的共同命运,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但不得不承认,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分歧、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不过也要相信,透过对话、沟通、多元互济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全球共同价值,进而形成价值共同体,还是有希望和可能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一希望之所在。它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和绿色低碳,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①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年第31期。,在尊重、平等对待文化价值多样性、差异性基础上,通过更多对话协商沟通合作来实现。

(二)对话协商:墨家“辩”的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以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全球共同治理。作为逻辑学家的墨子,其高超的对话艺术和人格魅力向后人展示了其沟通智慧。在墨子那里,通过对话论辩来达成共识的对话规则,称为“辩”:“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墨子·贵义》)他还提出了辟、侔、援、推等具体的论辩方法。墨家辡学注重逻辑真性,更注重社会功用,做到了“求真”与“求当”的统一:“辩,争彼也。辩胜,当也。”(《墨子·经上》)也正因为此,墨家思想更为深刻和令人信服,其论辩过程常令人拍案称绝。

对话首先要有真正沟通的姿态和基本素质,国际间对话强调相互平等对待、尊重彼此文化价值,克服颐指气使、自以为是,甚至是干涉他国内政的霸道行为。曾师学于孔门的墨子认为沟通的前提是彼此间平等对话,要以礼相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理解中达成共识。“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子·小取》)甚至是有时要做出“断指存腕”的妥协。但是,墨子绝不是主张什么都要“让”,在某些事情和利益上是坚决不退让的。“无不让也,不可。说在始。”(《墨子·经下》)

礼让是有条件和底线的。国际交往中,各国文化迥异,诉求利益各有不同,本着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基本原则,礼让谦逊展现着一个国家的一种风度和自信,有利于以文明姿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是在涉及到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问题时,是绝不能让步的。决不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绝不拿国家核心利益做交易,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和原则。在追求人类共同体价值过程中,保有民族不可侵犯的尊严。

(三)“无信而不行”:墨家的诚信坚守

交往的基础在于信任,“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人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要诚信为本。墨家下至普通弟子,上至领袖巨子,无不“言必信,行必果”;甚至为守一诺,百余墨家弟子慷慨赴死。其恪守信义精神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上》)信,首先要心口如一,不能口是心非,虚伪矫饰,真诚相待是根本。“信,不易其言之当也,使人视城得金。”(《墨子·经说上》)“信”的衡量标准不是言语本身,而是看是否符合实际,以行动来证明言,是言行一致,不能出尔反尔。信,还意味着彼此信任,墨子强调同诸国之间的诚信。“植心不坚,与国诸侯疑。”(《墨子·非攻下》)诚信代表着一个国家形象,各国交往中应诚心诚意,守信互信,畅通沟通渠道,如此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由衷尊重,才能解决信任赤字,在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道路上稳健前行。

四、实干为要:墨家的“以身戴行”精神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墨子是集知识、智慧与德行于一身的平民圣人,他一生倡导“兼爱非攻”,为和平奔波,提供良善济世方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秉承墨家“我将无我”的实践精神和品质追求,服务于人类共同福祉。

(一)“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家的责任担当

墨家组织严密,纪律严格,以自苦为极。墨者是理论家,更是实干家。他们听命于“巨子”,为兴利除害之大义舍身行道。他们自食其力,不依赖统治阶层,组织团体具有统一的思想信仰、严明的纪律和强大的行动力量。他们拯救世人出水火,绝不是简单的口头游说,以巧言善辩之术斡旋于诸侯国之间,而是以先进技术、高超谋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来实施完成。墨门子弟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首领以身作则,否则就要实施“墨者之法”。墨子及其弟子以“摩顶放踵”的实践,诠释着以天下苍生福祉为追求目标的“德义、举义”,进行艰苦卓绝的自我超拔。“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也学墨者做“不扣而鸣之士”,人人为维护世界和平、确保普遍安全、促进世界繁荣、推动文明互鉴和倡导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了相互关照的广度,提供了相互关怀的空间。实现世界善治,世界各国应以“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以国际法为基础,以有效行动为导向,强化自身行动”①《习近平: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1-10/31/content_5648047.htm。,同舟共济,做积极的行动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秉承知行合一理念,“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②习近平:《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9月22日,第2版。,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各国政党要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五方面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二)实力保障:墨家的富国强兵智慧

春秋战国烽烟四起,诸侯争霸,弱肉强食。面对如此险境,墨子把富国强兵作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防御能力、匡扶正义的根本。一方面强调发展生产,扩大财富来源。“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立也,用不可不节也。”(《墨子·七患》)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一日不进行生产,一日难以维系生存。“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其中,粮食、人口、城备最重要,“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另一方面注意节流,“去其无用之费”(《墨子·节用上》),主张节用、节葬,痛斥达官贵人的奢靡生活。如遇饥馑凶灾之年,自大夫而下减少俸禄。鲁君国君曾求教于墨子,以解决齐国攻打鲁国的威胁,墨子给出的建议是“尊天事鬼”“爱利百姓”“遍礼四邻诸候”“驱国以事齐”,照此行事,则“入守则固,出诛则强。”

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以中国综合实力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同时汇聚世界各国力量,强调人类的共同发展,平衡有序达到共赢共享。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而新发展阶段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续写“两个奇迹”新篇章。

(三)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竭动力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又被尊称为中国的“科圣”,墨家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群体。他们的科学理论(包括几何学、力学、光学、逻辑学等诸多领域),达到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他们的科技发明(自动车、活塞风箱、弩机、云梯、地话器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不断创新、服务大众的科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墨子是中国的脊梁,墨家思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以创新发展应对环境变化、时势变动、机遇风险,不断激发理论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治理创新活力,为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到实践,从陆地到海洋,从一国提倡到广泛认同,影响越来越大,涵盖范围越来越多;诸多国家加入“一带一路”框架,使得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越来越有成效。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唯有各国携手共进,以创新引领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至关重要。“吾言足用矣……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墨子·贵义》),这是墨家的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人类发展走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新时代中国的自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发掘中华文化中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①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是》202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墨家墨子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墨子破云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