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小凤
今年以来,成都市新津区人社局紧扣就业工作发展导向,坚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一体推进,突出以稳市场主体为根本、稳岗位扩岗位为关键、保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为重点、做实做优就业服务为保障,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开通政策“直通车”。实行“免申即享,一键发放”模式,加速稳岗返还政策落地,为1171 家服务业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14.42万元,稳定就业岗位4.4万个。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4000 余家用人单位减少社保费1888万元。
制定“一企一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针对性制定社保补贴等惠企政策。发放企业吸纳就业补贴70 万元,吸纳就业100 人,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扩大就业岗位容量。
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打造优质见习基地,为用人单位储备优秀专业人才,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提升就业能力渠道。现已打造就业见习基地24 家,提供见习岗位180 余个,44 人正在参与见习。
健全供需数据库。紧扣产业建圈强链,多端口归集健全岗位需求数据库、劳动力供给数据库,常态化为9 家市级重点用工企业及232 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精准就业服务,依托“一对一”人社服务专员,积极推动企业有序招工用工。
搭建供需平台。整合资源打造集用工、求职、服务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线上线下招聘双向驱动、“常规招聘+专场招聘+委托招聘”协同推进的“2+3”就业招聘模式,开展系列招聘活动57 场次,参与企业2480 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2 万余个。
“点对点”解决用工。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发力丰富人力资源区域协作项目、开辟企业招聘“绿色通道”、畅通安全输出渠道;开展“青白江—新津—新都—广汉—金堂”五地网络招聘、“新津—彭山”“新津—小金”等线上线下劳务协作15 次,提供就业岗位2500 余个。
打造多元宣传矩阵。通过新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等,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天府农业博览园、永商镇被评为成都市首批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基地。开展“就业微课堂”“创新创业大赛”等主题活动,提升创业影响力。
强化创业要素保障。以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人社、财政、银行、担保公司联席会议机制,制定灵活的反担保措施,放宽贷款条件,发放创业补贴11 万元、创业担保贷款680 万元,带动就业50 余人。
强化创业能力提升。发布创业培训清单,提供多种创业培训课程,提升创业能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开展SYB 创业培训、返乡下乡创业培训,培训665 人。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服务基层项目招募、事业单位专技人才招考、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见习等方式,扩展基层就业空间;深入实施“津津希望”选培计划,邀请50 名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专业高校学子到新津研学实习,促进校企地合作。
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加强困难群体实名制管理,针对性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开展就业推荐320 人次,促进上岗就业180 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为32 名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2.4 万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0.25 万元,托底安置困难人员20 人。
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通过用人单位吸纳、扶持创业带动、劳务输出转移、就地就近安置、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397 人。
实施以需定培。建立培训需求调查机制,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目前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200 余人,65 人参加西式面点师等培训,为155 人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2.9 万元。
实施以产定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为重点企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开展“区县品牌班”“企业定制班”,加快培育技能劳动者,促进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融合发展。
夯实载体建设。聚焦技能人才供给赋能,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和传承载体建设,提高技能人才供给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目前,已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 家、市级首席技师工作室1 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 家、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 家,引育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2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