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路径

2022-02-03 08:16赖洁珊
南方论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积极分子联系人

赖洁珊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党内法规的出台,成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法律保障,表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党同志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且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源头上把好“入口关”,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主力军和“新鲜血液”,他们的培养教育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新十六字方针要求和党组织吸收人才,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近年来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比例不断提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入党愿望,但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尤其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阶段就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一个动态管理、循序渐进过程,因其复杂性也产生了各种问题,主要可分成两大类,即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内部原因和基层党组织外部动力原因。

(一)入党积极分子自身内部原因

1.入党动机不端正,个人功利主义“苗头”凸显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思潮受到全球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受到一定影响,“虚荣心”“功利心”成为大部分学生提出入党申请想加入党组织的首要驱动力,将能否入党作为考公考研、毕业求职的敲门砖,个人功利主义“苗头”倾向凸显,内心信仰欠缺,认识不清,行为盲目,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2.政治理论知识欠缺,党性修养不足

政治理论知识素养高低决定了入党积极分子党性修养的程度,目前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虽然能够通过一些培训和自学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更多还停留在碎片化的浅层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完善、系统;同时在撰写思想汇报、参加理论学习等方面以被动性为主,党性修养不足,往往出现入党前后“两张皮”现象。

(二)基层党组织外部动力原因

1.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党支部书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基层学生党支部书记选聘侧重从优秀专职辅导员中产生,支部委员则从学生党员中选拔。但由于辅导员本身已经承担着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任务众多且琐碎繁忙,兼任党支部书记在党建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同时由于高年级党员忙于毕业考研、找工作等个人事宜无暇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低年级学生党员较少且刚加入党组织对党建工作不熟悉,导致很多时候有些党建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专业化、正规化程度不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也受到很大影响[2]。

2.培养联系人作用发挥不明显

当确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党支部会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对他们进行经常性帮助,培养联系人有着明确责任和义务,是党支部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最直接引路人、指导人,其作用发挥程度直接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教育,但实际上培养联系人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时其作用发挥不是很理想。主要是近些年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比重逐步提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党章》要求能担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必须是正式党员,数量匹配明显“供小于求”,一名正式党员往往担任很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挂名”现象较多,这就导致双方并不熟悉,联系沟通较少,培养教育不够深入有效。

3.培养教育形式有待丰富

当前高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一般通过党校培训班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培训形式主要通过上党课、听讲座来学习最新的党的基本理论等相关知识,多为“填鸭式”理论灌输教育,内容空洞乏味、形式单一,不能吸引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理论联系实际不强,依托新媒体环境教学,“沉浸式”外出党课实践等多渠道教育略显不足。

4.选拔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时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制度标准,如在团内推优过程中往往以班级投票结果为主,个人综合能力不强但人缘关系好的有可能获得的票数多反而成功推优,或有些辅导员还会直接指定人选,导致“优却未选,选的不优”现象,在学生中产生易产生负面影响;其次由于没有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退出”机制,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有的同学会出现懈怠心理,认为这样就高枕无忧了,日后必定能够顺利入党,对待党组织交代的各类活动任务敷衍了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效果达不到发展党员要求。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路径初探

(一)抓好入党启蒙教育,提升入党积极分子质量

中央16号文件提出:“党的积极分子必须注重早期培训,严格制定程序,开展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训练。”[3]这意味着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应尽早,抓好“源头”,可将入党启蒙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先让他们了解党,才能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加入党,在步入大学生涯之初,接受党的教育洗礼,走好入党“第一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政治热情,端正入党动机。一是新生在提交入党申请书之前需自愿报名参加院校组织的《党章》学习小组,其讲授内容主要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入党基本程序、入党申请书撰写要求等为主,主要目的是引导新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在入党之前需要做什么,进行启蒙教育,通过学习考核合格后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控制源头,正本清源,避免跟风递交入党申请书现象,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开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选修课,对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及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进一步开展党课学习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史党情,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理论知识储备,真正做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始终做到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实施“党建导师制”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与否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基层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建工作队伍很有必要。为进一步增强专职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激励工作热情,高校可将学生党建条线纳入辅导员工作条线之中,与团学、就业等条线一样,加强考核,同时实行激励措施,对兼任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给予一定补贴。高校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组织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专职组织员等开展各类党务培训,进一步熟悉日常党建工作流程与方法,充分掌握工作技能,创新工作方式。支委会委员推选可考虑跨年级、专业,高低年级交叉推选,避免高年级支部委员因毕业等流动原因导致支委会短期无人,造成工作滞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应全方位、多角度,党员专业教师也是做好这项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感召力,在课堂上很容易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实施“党建导师制”,让党员专业教师承担入党积极分子的部分培养教育工作,将“党建导师”与“学业导师”合二为一,全方位做好育人及思想引导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也为基层党建工作队伍注入新力量。

(三)明确培养联系人职责,建立“模拟党支部”

作为培养联系人,要明确自身职责和义务,党支部在安排培养联系人之前要对他们进行培训,确保在培养过程中能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将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培养联系人代表的是党组织,在与入党积极分子交流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与带头示范,每季度主动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谈话,每半年进行一次深入考察,同时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及时关注、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并指导他们规范填写入党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让他们感受党组织关爱,进一步坚定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另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像党员一样能在党支部中进行集中教育管理,为进一步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归属感,提前感受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文化熏陶,以沉浸式体验方式加深对党组织的了解,从而实现从积极分子到党员身份的顺利转变,可建立“学生模拟党支部”,为所有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有形组织,参照党支部“三会一课”要求开展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入党前在模拟党支部经历较长时间的考察教育,经历理论和实践的多重检验与考核,入党后也有较为严苛的教育和管理要求。模拟党支部集支部组织生活、支部教育管理、支部日常党务工作为一体,做到建立、管理、培养并重,能够充分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入党积极分子熟悉党务流程,提前体验党组织生活氛围,也为全面、全方位开展好基层党建工作做好新探索。

(四)搭建多类型培训平台,强化培养教育成效

一是依托新媒体阵地,开展“互联网+党建”。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性、便利性特点,开展线上线下双教学,开设网络党校,让网络学习教育成为常态化;充分利用好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APP等,强化理论学习,分享最新党建时事和会议精神,增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把控。二是搭建实践平台,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红色实践基地,开展行走的党课,并将专业与党课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尽自己所能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教育成果入脑入心。

(五)健全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行退出机制

一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积分量化考核。对照党员标准和入党条件,运用积分量化考核的方式确定发展对象,可以从制度上预防入党积极分子抱有“侥幸入党”的心里。积分量化考核方式可以打破“一次成绩定成败”的弊端,它全方位贯穿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全过程,是一种动态且全面的管理方式。积分量化考核具体可分为思想政治(占30%)、学业成绩(占20%)、社会实践(占20%)、民主评议(占10%)、现场答辩(占20%)五大维度,每个维度下又细化具体的小指标(总分100分),如思想政治方面包括按时提交思想汇报、党课学习、学习强国学习、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党内活动等,学业成绩方面包括上一学期考试成绩绩点、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每个小指标下有具体分值和评分要求,最后按照加权后得到的总评分数高低确定发展对象。二是实行入党积极分子退出机制。让入党积极分子身份不再成为一个“永得物”,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起到警示作用,让入党积极分子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支部每学期根据积分量化考核结果,以60分为合格线,总考评分低于合格线的同学给予一学期限期督促整改,若下个参评学期仍不合格,将取消入党积极分子身份,净化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结语

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一个动态且持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展,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尤为重要,而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随着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着,我们应该始终怀有与时俱进的解决问题思维,积极探索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新路径,做好为党组织输送高质量“新鲜血液”的准备,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积极分子联系人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让重要联系人更醒目
为每个联系人设定不同的铃声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教育微论坛
教你将手机联系人导出到Excel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浅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