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英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 22101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优秀的价值理念,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在新时代积极探索家书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书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往来的书信。家书的概念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讲,家书只是家庭成员之间的通信,广义家书通常指所有私人信件。我国家书载体的形态大致有简牍、纸质和电子家书三种。家书有自身的特性:一是家书具有私密性。家书的绝大部分皆是私人信件,是私人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产物。二是家书具有真实性。家书是写给家人的,所以在家书中袒露的是自己真实的内心,讲真话,吐真情。三是家书内容具有多样性。家书中涉及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就其涉及领域来说包含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
家书文化是以家书载体和家书内容为核心的文化现象的总和,不仅包括文字、书写材料等载体文化,更多的是关注家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哲理、价值观等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自身的特性:一是家书文化中的情感朴实深厚。家书是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看的,所以作者在撰写家书时大都不会刻意伪装隐瞒自己,字里行间表露的是家人之间的真情实意,情感朴实深厚,也使家书文化感染力极强。二是家书文化留下了对时代历史的重要记录。家书不仅仅是家人之间的通信,而且从自身的视角反映一个时代,在阅读家书时,我们可以从细微之处对某一个时代有更具体的感受,甚至在家书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被忽视的历史。三是家书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很多人通过写家书、收藏家书传承了家风家训,众多学者开展研究,形成了家书研究热潮。所以家书的载体、内容及其蕴含的丰富的内涵都使它成为时代富有特性的文化符号。家书文化传递着亲人间的真情,记录了国家的变迁,传承着民族的血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文化无疑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家书文化中蕴含的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兴业以勤的守业理念、立诚守信的个人品德和与人为善的处世准则等价值观,为大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友善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源泉。
爱国主义是家书文化中彰显的一个鲜明主题。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在赴广东查禁鸦片时报定为国家民族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他在给妻子的家信中表明“大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除害,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3](P741)表现出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给妻子写的绝笔书中抒发了对妻子的真挚情感与不舍,但是为了拯救国家的危难,他毅然去参加起义,“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4]这些家书中呈现出的“以身许国”“以天下人为念”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代的后人,成为培育大学生爱国观的经典范例。
勤劳敬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家书文化中也处处体现着“勤能生德,亦能致富,是为立业之基石,守业之根本”的守业理念。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强调“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5]徽商在他们的家书中不断教导子孙如何勤于劳作守好家业,货物要常进常新:“货品趋新,财源茂盛”;货架要勤于整理:“货物整齐,夺人心目”;店铺要勤于管理:“凡店房门窗,常宜随手关锁,不得出入无忌”[3]p605。时代不同,敬业的精神是亘古不变的,家书文化中兴业以勤的理念也启示当代大学生要勤勉敬业,忠于职守,才会有所成就,这也成为涵育当代大学生敬业观的重要历史积淀。
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家书中经常出现“诚”“信”等字词,可见历朝历代家长均注重培育后辈立诚守信的道德品德,这已经成为中国历经数千年传承,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在《诫子书》中西晋大臣羊祜对儿子谆谆教诲: “言则忠信,行则笃敬”。[6](P22)傳雷在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也不断教导他要对人以诚,“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7]家书文化中蕴藏着全面详实的诚信思想:诚信为立人之本、诚信为处世之基、诚信为经商之要等等,这些家书文化中的诚信道德精华也深深地映照了当代诚信价值观,对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人为善是中国人极力推崇的立身处世哲学。家书文化中也多把“向善”作为最高的处世原则和行为规范,强调对家人要睦亲友爱、和谐相处;倡导对别人要宽以待人、与人为善;对社会要博施济众、积善成德。宋代理学家朱熹在给长子的家书中教导他要“不拘长少,惟善是取”。[6](P57)郑板桥在家书中也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古来贤人君子,无与乡党宗族不睦者。小怨不忘,睚眦必报,及属贱丈夫之所为,尔万不可学此卑鄙行为。”[6](P170)这是在告诫儿子要懂得谦让之道,在邻里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争端,此时要礼让为先,即使听到有损自家名誉或声望的言辞时,也不要怀报复之心,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伤害他人。家书文化中一再提倡的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等处世准则,已经积淀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人文精神,是培育大学生友善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多样因素作用的结果,家书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也应该多方共进,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增添家书文化的元素,在校园实践教学中打造家书文化的亮点,在媒体宣传策划中凸显家书文化的主题,积极探索家书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将家书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既能使大学生在学习家书文化中接受其优秀的精神教化和价值塑成,也能让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通过仁人志士在家书中展现的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呕心沥血、挥泪洒汗的壮志豪情,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革命先烈在家书中表现他们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教育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通过一些抗战家书内容的呈现及家书作者的真实故事讲述让学生体会战争环境的残酷,国家落后的无奈,在比较中更加珍惜当下国家的太平盛世,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并为之努力;通过劳动模范在家书中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敬业品德,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家书中呈现出的邻里同事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培育大学生真诚友善的助人品格。以生动活泼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家书中鲜活的故事传达给大学生,激起同学们主动学习课程的兴趣,必将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形式,也将增强教师的授课活力,让大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家书是传统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把家书文化和校园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打造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和实践活动,可以使家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发挥引导和启迪作用。首先带领大学生打造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名家作者的画像悬挂在教室和教学楼里,并展示他们家书中的励志名言,营造浓厚的家书文化氛围;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在校园中举办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大赛,鼓励他们创作红色家书作者的雕像,绘制家书故事的壁画,开发反映家书文化的文创作品等,在校园中展示获奖作品,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家书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家书文化的育人功能、示范功能和熏陶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次开展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可组织大学生去采访著名家书作者的后代,红色家书时代的亲历者等,进一步探究作者自身的真实感受和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家书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可以开展“传承家书文化、坚定理想信念”诵读等活动,解读经典家书,朗读红色家书,让广大师生在对家书进行诵读学习中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开展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和专题探讨活动,高校可以邀请研究家书文化的专家学者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这些校园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缅怀过去,而且能够在亲身体验和参与中获得对家书文化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收获家书文化给自己学习生活、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等多方面带来的启发,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明方向。
首先将家书文化同大众媒体融合。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中很多节目的播出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这里推出的很多以家书文化为主题的节目,已经引起了巨大反响。如“探索发现——《红色家书》”栏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系列纪录片,节目以六位人物不同时期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家书背后的故事,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收获无数观众的感动;《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中让后人与先人穿越时空对话,书信是他们交流的载体,不同的历史场景都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再现,极具震撼力,在大学生中引发热议。还有央视的《信 中国》《朗读者》,黑龙江电视台的《见字如面》等等,这些家书文化栏目的热播,也印证了家书文化的感染力,充分挖掘家书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价值,可以为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提供新的途径。
其次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传播家书文化。当代社会网络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学生更是主体网民,几乎人人都覆盖在移动手机、电脑程序之中,运用网络媒体等先进手段向大学生传达家书文化,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效启动。可利用家书博物馆中丰富的家书收藏作品来建立家书文化网站,以图片等形式完整呈现家书原件,配上对文字内容的解析、作者背景的介绍,多角度展示家书文化,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打出特色网络标题凸显家书文化的特征,吸引大学生主动阅读,感受家书文化的影响力;可利用微信和微博等大学生广泛采用的社交工具,建立家书文化微信公众号,利用消息推送或公众号学习来传播家书文化,及时更新平台信息,以丰富真实感人故事在润物无声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可收集大学生在网络上对家书文化的浏览数据,建立数据库,用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分析大学生对不同家书的喜爱偏好,建立预测模型,帮助推荐大学生喜爱的家书,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探索家书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