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莹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劳动关系和县域内劳动关系有一定影响,通过梳理成都市金堂县人社部门稳定劳动关系的举措和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涉疫案件的情况,可以看到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妥善处理劳动纠纷、助力实现劳资共赢三大措施能解决劳动纠纷难题。
裁员减薪现象增多。目前,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服务业就业人数已达3.6亿左右,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超46%,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最重要的阵地。但服务业多为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时多采取裁员、减薪等措施应对,劳动关系矛盾较为集中的风险增高。
劳动者收入下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县域治理研究中心及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联合58同城发布的《2020年清华—58县域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称,24.4%的劳动者收入水平相比疫情前有所下降,6%的劳动者收入水平极大减少,两者相加,意味着超过三成劳动者的收入减少了。
劳动争议案件增多。一是案件形势严峻。劳动争议案件继续保持高位态势,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争议案件数量递增。二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冲突性增强。案件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涉及人数多,处理难度大。三是案件处理和执行难。在应对疫情中,争议双方当事人冲突性增强,难以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调解仲裁结果执行难度大。
金堂县县域企业受疫情封控等冲击相对较小,劳动关系形势总体稳定,但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较大,仍需各方协作,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平稳健康运行。
涉外企业风险增加纠纷增多。涉外企业因报关延时增长、上下游企业停工、延迟复工等,部分产品不能按期交货而面临违约风险;企业整体运用特殊工时灵活处理工时及薪酬问题比率不高、集体协商不够,埋下了劳动争议隐患。例如,四川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因资金、经营问题拖欠30余名员工2022年工资225万元,目前该案通过仲裁前端调解达成一致。成都某鞋业有限公司因资金、经营问题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59名员工提出涉及工资、经济补偿金等仲裁请求金额共564.45万元。该案经前期调解达成和解撤诉27人,剩余32人经金堂县仲裁院裁决结案,裁决公司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72.9614万元。
传统消费业态受创纠纷增多。众多中小商务企业产销停滞,易引发劳动关系领域链式反应。例如,四川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名员工因公司拖欠工资、经济补偿、报销费向金堂县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涉案金额21万余元,仲裁院支持18.6万元。金堂县某食品有限公司16名员工因公司拖欠工资、经济补偿等向金堂县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涉案金额共20万余元。
线上消费活跃,超时加班纠纷增多。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线上消费活跃,商超、外卖配送等常存在超时劳动等现象,可能存在违法加班的情况,易引发劳动争议风险。如,蒋某于2022年3月14日入职某外卖公司,公司平时上班时间长、配送时间紧,蒋某因不服从超时罚款等被解除劳动关系。2022年5月20日,金堂县仲裁院受理该案。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主要特点。一是劳动争议处理更加理性化。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视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普及,当下劳资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多坚持“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路,普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出现新一轮的理性上升趋势。此现象说明劳动者就辞职、辞退、工资、社会保险等切身利益与用人单位仍存在较多分歧。同时,表明劳动者的理性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有所增强。二是劳动争议诉求持续多元化。从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诉求来看,同一案件中往往集合多项主张,既有解除劳动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的请求,又有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经济补偿、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其他诉求,且在争议中常常是多项诉求交织,反映出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综合性特点和争议诉求日益复杂化趋势。三是劳动争议焦点不断明朗化。在日常受理劳动争议纠纷中,请求缴纳社会保险、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纠纷已逐渐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重点,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已成为纠纷的主要焦点,呈现出经济性争议的趋势。
涉疫案件基本情况。2020年至今,金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对外公开电话接待涉及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的来电来访1500余人次,现场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其中疫情期间工资、休假等问题争议占40%以上。受理市政府“12345”工单160余件,疫情期间工资、福利、补偿、休假等问题争议占50%以上。2020年受理仲裁案件391件,2021年受理仲裁案件564件,今年1—6月受理仲裁案件283件,受理的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涉疫案件2020年157件、2021年340件、今年1—6月102件。从涉疫案件的分类来看,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
涉疫案件调处方式。着力开展劳动纠纷调解,加大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把基层调解作为受理仲裁(简易)案件的前置程序,将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延伸到基层,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基层调解队伍素质建设,委派仲裁员深入乡镇、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协助办案。同时要求基层调解组织分期分批到金堂县仲裁院旁听调解仲裁办案过程,并参与案件讨论,在实战中准确把握办案程序、积累实战经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案能力。实行“调处追踪”制度,将后续服务作为调解仲裁工作效能和提高调解仲裁公信力的主要指标,持续追踪征求当事人对办案结果和后续服务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跟踪反馈制对前端服务的鞭策促进作用。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保障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充分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全力搭建劳动关系双方协商的平台,充分考虑劳动者实际诉求和企业实际困难,协商一致解决特殊时期劳动纠纷难题。
充分发挥联动作用。高效利用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在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劳动关系问题。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延伸服务”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及劳动者规范用工和依法维权意识。高效整合多部门职能,形成有机联动。通过统一登记受理区域劳动纠纷,实行劳动纠纷“一站式”管理、“一窗式”办理、“一条龙”处理,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劳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和调解仲裁申请等多项服务,使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路”,促进矛盾高效化解,巩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企业集中的园区打造“巡回仲裁庭”“驻园区派出仲裁庭”,主动将窗口前移,将业务下沉至基层,通过就近化解劳动争议,方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维权,打通劳动争议仲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多方和谐共赢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妥善处理劳动纠纷。一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当前,劳动关系问题的处理需要平衡劳动权益保障、企业生存发展与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关系,在既有法律框架下,通过协商协调方式寻求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平衡和矛盾冲突。推广实施“互联网+调解仲裁”模式,完善仲裁专递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形式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劳动纠纷制定处理预案,简化优化案件处理流程。源头化解劳动纠纷。及时发挥释法、说法的功能,引导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调或通过调解方式化解劳动矛盾纠纷,减轻仲裁案件压力;聚焦长效性,在案件处理和纠纷调处中,探索向对疫情受影响的行业进行重点“关注”,靠前化解劳动纠纷。二是宣传落实相关政策。按照已发布的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对相关案件采取时效中止、顺延审理期限以及中止审理等措施。
助力实现劳资共赢。指导企业、员工发挥集体协商优势,重点在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工资发放、工作时间、一线职工待遇组织开展集体协商,促使企业收入分配向生产一线技术工种和关键岗位倾斜,向有技术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的一线职工倾斜,向辛勤努力、取得显著成绩的高业绩职工倾斜,努力实现高技能高业绩高薪酬。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生产的,协商实施灵活用工措施,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上下班、统筹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各类休假、休息日等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部分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与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调剂借用富余员工等方式稳定劳动关系;对暂无工资支付能力的,企业可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延期支付,签订支付协议,促进企业尽快迈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全力推动稳岗返还补贴、社会保险费用减免、阶段性降低费率等多种援企稳岗政策的落实、落细、落效,以政策上的“真金白银”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纾危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