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超继
近年来,面对劳动争议案件易发多发的情况,如何及时有效化解劳动纠纷成为各级人社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动争议案件易发多发。宜宾市人社局在工作中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及时有效化解劳动纠纷仍是各级人社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
组织网络不健全。部分企业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自身企业管理规范,一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只有几件,没有必要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一些劳动争议较多的行业(如建筑、餐饮、物流快递、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认为处理劳动争议是人社部门的职责,因此没有建立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调解制度不规范。有的调解组织工作职责不规范,认为自身职责就是调解争议,忽略了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分析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形势等重要职责,没有从源头上去预防劳动争议。有的调解组织工作流程不规范,没有专门组织召开调解会议。有的调解员听取当事人陈述调解意见时不够耐心,导致当事人对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产生质疑。
人员、经费保障不到位。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人员,有的由企业工会人员兼任,有的由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担任,投入到调解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有的调解员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匮乏,没有接受系统的调解业务培训,难以胜任调解员工作。有的调解组织没有工作经费,调解组织就成了“空架子”,没有实际开展工作,导致大量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
加强组织建设,织密织牢调解组织网络。提升对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完善企业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和社区调解组织、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工业园区调解组织等多层次、广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让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就地就近寻求调解服务。尤其是要积极引导劳动争议易发多发的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立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及专业优势,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
加强制度建设,发挥调解柔性化解优势。要明确调解组织工作职责,将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等预防劳动争议工作举措作为工作重点,提早预防,避免争议的发生。要完善调解工作程序,保障双方调解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树立调解工作的权威性。要规范调解员行为,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要充分听取单位和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引导双方互谅互让解决争议,提升调解公信力,让当事人在发生纠纷后主动选择调解处理。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调解服务水平。做好调解工作,关键在人。要落实调解工作人员,督促各调解组织根据企业员工数量或调解组织服务对象数量安排1 至3 名有调解经验或法律背景的专职或兼职调解员。要加强对调解员的专业培训,重点培训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调解程序、调解技巧等内容,提升调解员业务水平,逐步探索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
加强经费保障,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把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作为综合治理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督促乡镇、街道、企业落实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调解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建立调解员激励工作机制,可将业务突出、调解案件较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较大的调解员表彰为业务标兵。同时,可在党委、政府协调下,建立调解员办案补贴制度,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补助,将物质激励与调解业绩挂钩,积极调动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提升调解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