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戈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世情、国情和党情出发,围绕国家政治安全阐述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系统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维护政治安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了如何更好地维护政治安全这条红线,为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做好政治安全工作指明方向、定准目标、画好路线。将党和国家对政治安全的总体认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领域、新境界,对未来进一步做好国家整体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和思想引领。
政治安全就是指政治主体 (通常即国家) 在政治主权、政治制度、政治意识以及政治秩序等方面免于遭受内部或外部各种侵害、威胁、破坏的客观状态。
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前提。国家的平稳发展与国民的幸福生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两项基本条件。当今世界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民族平等、不干预内政等国际关系准则已基本建立完善,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华民族曾是一个命运多舛、饱经沧桑、受尽屈辱的苦难民族,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暴力干涉中国内政,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国家领土、分裂中华民族、掠夺市场资源。回望历史,砥砺前行。“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代表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的铮铮誓言,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在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核心利益方面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毅力。
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要义。维护我国政权安全与制度安全,不仅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就是维护制度安全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政权在意识形态上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然遭到来自资本主义的孤立、打压、围剿,当今世界依然充斥着大量的“西方中心论”“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等错误观点,并且西方世界对中国开展的“颜色革命”与“西化”也从未真正停止过,颠覆中国现有政权,瓦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直是部分西方政治家所追求的政治目标。在这种状况下,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历史和人民的最终选择,才能更好地捍卫我国政治安全。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指出:“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国家政治秩序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现实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政权稳定运行和政治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基础就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国家政治秩序。只有使政治运行和政治活动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能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同时,政治安全的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就是意识形态安全。能否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好,这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稳定发展、民族凝心聚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所构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诸多领域安全共同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涵盖了整体安全、体系安全、系统安全等,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无论历史成就亦或是百年变局,其核心与关键均在于政治安全,事业成败、国家命运、民族未来根本也在于政治安全。
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总体安全观的基本范畴,事关国家安全的根本与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阐明了要把政治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首要位置上来。政治安全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主权与发展安全,关系到党的执政安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安全,关系到全体中国人民安全。如果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不能得到肯定,政治安全也将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将给党、国家、人民以及当前开展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安全事务最终也可以归结为政治安全,即国家建设中产生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网络风险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都有可能恶化并引起社会动荡,最终威胁到政治安全。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局部战争和无计其数的地缘冲突,给各个国家的政治建设、人民生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有鉴于此,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很多国家都把安全问题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尤其是政治安全被众多国家视为自身的核心利益来对待。例如,美国历届政府所制定的 《国家战略报告》,无一例外都提到了要把确保本国人民安全和国土安全、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意识形态安全和民主价值观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对待。进入21世纪,面对来自西方世界的“颜色革命”、北约东扩和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等多重威胁,俄罗斯政府也建立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等相关部门,旨在维护和保障本国政治安全及其他方面安全建设。
2016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就是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条件保障。一方面,从国际视野来看,只有维护好自身的政治安全,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和风险,尤其是面对诸如中美关系日益恶化、各项竞争全面展开,新冠病毒肆虐,国际需求全面萎缩、产业链供应链断裂,西方普世价值输入、民粹主义盛行等,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效化解。另一方面,从国内视野来看,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安全建设,特别是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政治环境,才能确保新时代条件下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持续稳固,民生建设成就更加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政治安全是总体安全观所涉及与涵盖领域中最核心与最根本的部分,而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建设也最终在政治安全得到维护的基础上才能获得保障。
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时指出:“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维护政治安全的最根本保证就是时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当前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前进过程中存在着的阻力和矛盾较为突出,政治安全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要坚持做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好国家相关安全部门关于政治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维护政治安全方面真正做到集中统一、精准站位、科学规划、权威高效。面对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要有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安不忘虞,坚决杜绝一切颠覆性错误,而做到以上几点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016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书写了气势恢宏的中华发展史,创造了经天纬地的中华古文明,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实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兴国强国的根基所在就是人民,我们党执掌政权的最大底气也是人民。政治安全的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国家安全部门,更需要动员全体人民,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构筑更加坚实可靠的政治安全屏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全面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立于不败之地的经验,国家政治安全建设有了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就会永远屹立不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范围内的反华势力也趁势加紧对中国开展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主导下的社会思潮蜂拥而来,他们往往借助更加隐蔽、更加多元、更具迷惑性的方式方法来抨击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不仅如此,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日趋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推进,各类社会新旧矛盾交织叠加,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也悄然而变,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出现。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不仅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进步的思想保证。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真正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