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从2020年庚子大疫到当下的疫情常态化防控,新一轮疫情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我国防疫抗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在2022年3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再一次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的从严从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精准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统筹兼顾,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的不变与变。不变的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主题和“共克时艰”的必胜信心,变化的是更好地贯彻精准的防控策略,更快的疫情布防、更严的防控要求、更实的防控举措、更细的防控安排。同疫情搏战,是物质的角力,是作风与能力的对垒。当下黑龙江省开展的全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为我们做好当下的疫情防控和黑龙江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硬核”支撑。黑龙江是红色精神大省,龙江四大精神中的铁人精神是我们提升能力作风的生动教科书。胜负之远征,精神必先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精神从来都是我们与困难斗争的成功之基、胜利之本、力量之源。铁人精神能为我们不松懈不退缩不止步、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比于前两年的疫情防控,今天的防控之难远远难于疫情突袭之时。当下的疫情防控之“难”,不仅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来势汹汹且对全国大范围的席卷,更是人心疲惫的精神之难,是国情国策的理解之难,是抗疫策略的精准落实之难。面对疫情防控这场硬仗,我们要心态不能慌、信心不能移、节奏不能乱、思想不能懈,更要有大的工作格局和防控策略。
从“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铁人豪言壮语到他的“泪洒沙滩”,从带伤跳进泥浆池压井喷到“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和为祖国发展石油工业的爱国情真实朴素感人。铁人浓浓的爱国心和深深的报国志,从更深的层面来看体现的是一种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原理看待问题的大局观。铁人把打井拿油上升到为祖国发展石油工业的高度来看待,把自己平凡的岗位与国家石油事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大庆的石油事业融入祖国石油事业的大棋局,这就是“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的大局观。黑龙江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形象地用“不要自说自话”来指出胸怀大局的反面之义。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从中央到地方都着重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控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所谓国之大者,就一定是指向和标示着党中央所关心、所强调、所聚集的大问题。防疫事关人民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在疫情防控上坚决做到不大意、不走偏、不折不扣地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
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找寻适合自己国情的防疫道路,出现了不同的抗疫对策。西方选择了“躺平”,许多国家都迈向“与病毒共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控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也是我们同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选择不同防疫道路的根本原因。”中国防控之路要摒弃西方的与病毒共存的放任之路,又要抛弃一刀切的简单粗放之路。中国不走无视生命的邪路,走的是动态清零的精准防控之路。“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中国选择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制度能力的动态清零的防疫道路,对防疫的节奏与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年,正值大庆地区40年不遇的连绵降雨,职工们住的牛棚马厩,地下漂脸盆,床下跑青蛙,泡泽成群的草原上一片汪洋,设备运不进,给养供不上,大会战几乎被推上了难以坚持的境地。面对困难,铁人和队友喊出了 “抢晴天,战雨天,誓与老天争时间”“一早百早,一步主动,步步主动。我们一定要处处走在前面”[1]的豪迈口号。铁人要求大家“大雨不停工,小雨当晴天,晴天一天顶三天”,大庆石油会战形成了这种班班往前抢,人人争主动,不胜老天誓不休的无畏气概。迅速果断,只争朝夕,是做好工作的优秀品质。黑龙江省直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所要求“办事不拖拖拉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在疫情面前,我们就要有当年铁人的“抢前抓早”的工作精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最果断、最彻底的措施,该关的关,该熔断的熔断,快速出击,跑在病毒前面,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与病毒赛跑,跑得越快,疫情防控越主动。全力以赴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更要答好高质量发展这道“必答题”,不仅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执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和“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斗志,更要有察势驭势、以变应变的智慧与能力和尽锐出战、严细准狠的速度与激情。
“针尖大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从防控检测、到转运、到隔离、到治疗各个环节,哪有漏洞,都会导致整个防疫链条的破防甚至“功亏一篑”。疫情防控对工作细致的程度和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更细的工作态度,疫情防控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铁人精神饱含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与优良传统。铁人经常讲“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细致认真反映了他内心的质地,弥补了他身上存在的不足,铸就了他的风骨,也成就了平凡真实而又伟大深邃的一生。龙江的振兴发展来不得半点“粗枝大叶”,疫情防控更容不得半点“粗粗拉拉”。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哪个环节疏忽走样,就会出现疫情的扩散。应检尽检中怎么保证体制外人员的检测情况,怎么实现核酸检测的全覆盖;应收尽收中,无症状患者到底如何隔离更科学、更人性化、更有效;如何保障隔离设施和改善隔离条件;隔离期间如何保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市区中的困难家庭和住在郊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布局欠缺的人以及群租房的低收入群体的物资发放;全民纾困的财政政策的对象范围如何扩大,如何缓解隔离期间弱势群体的生活困境;如何满足老百姓正常的求医看病的需求等等,尤其是对快递员、外卖骑手、便利店、超市的打工人,保安保洁保姆,交通、物流、建筑、城管、医护等行业的临时工等非传统单位就业者的管理与服务,这些问题都检验着工作细致的态度与程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关乎着防控的成败与民众的满意度。
中国正在坚定选择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制度能力的防疫之路要走好,宏观上来讲,要有博大的“中国智慧”,科学的“中国方案”和磅礴的“中国力量”。微观上来讲,中国防疫道路不仅要摆脱传统抗疫模式的束缚,还要有对疫情的科学研判和精准把握。实事求是的作风、能力与水平是精准的抗疫之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唯有正确认识疫情本身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的大方向、大趋势的客观实际,精准防疫方能落到实处。
铁人精神之所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根本的原因在于精神本身的民族性和科学性。铁人精神饱含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理性的工作智慧。当年石油大会战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用唯物辩证法指导石油大会战的工作。以铁人为代表的4万大军以态度之真、尺度之真、力度之真向地球进军,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今天,无论是龙江的振兴发展,还是疫情防控,老一辈石油人的求真务实给予我们勇毅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疫情防控这场难仗苦仗大仗,实事求是绝对是最宝贵的良方。根据疫情的形势变化,要制定精准的,有针对性、差异化的防控政策。主观认识脱离实际的“简单化”“一刀切”“大水漫灌”的做法既不能控制住疫情,还会使防控政策因脱离实际、缺乏人文温度而引起民怨等社会不良情绪。我们要根据病毒本身的生物属性来调整我们的防控政策,既不防控无为“花拳绣腿”,也不防控乱为“层层加码”。所有的防控政策和举措源于客观存在的实际,从实际出发,从病毒本身的属性入手,像当年石油大会战在绝境中杀出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一样,在困境中找出更切实可行、更科学高效、更充满人文关怀的防疫之路。
大庆石油会战广为流传的“宁要一个过得硬,不要九十九个过得去”是铁人精神志在一流、追求卓越的生动体现。“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是石油工业部原部长余秋里同志当年对铁人王进喜敢拼敢闯、奋勇争先精神的最好写照。铁人靠着不服输、不甘人后的冲劲干劲,在1958年争上白杨河,标杆立祁连,将一个落后的钻井队带成闻名全国的先进队。“追求卓越,臻于至善”。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问题在“疫”中,功夫在“疫”外,优化在“疫外”。疫情防控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的解决绝不能仅仅在疫情防控本身当中求解,更需在数字化治理和网格化基层治理水平提升上找解,在完善疫情防控机制上下功夫,尤其是社区作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应在怎么守、怎么加固上找寻更好的办法,提升更高的水平,获得更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