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宇,李伟勋,廖义芳
(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药学部,广东 东莞 523573)
手术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麻醉是手术可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有效麻醉,手术切割组织会引发剧烈疼痛,这不仅无法保障治疗的开展,还会促使血压、呼吸等体征发生一系列改变,增加治疗风险。在现代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是常见麻醉方式。该操作可暂时性的让痛觉丧失,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1]。但患者手术结束之后,随着瑞芬太尼药物停止使用,各项功能会随着药物代谢而逐渐恢复正常,非常容易出现痛觉过敏的情况发生,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所谓痛觉过敏,是指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引发的一种对疼痛刺激产生过强反应的现象,其实质是对疼痛刺激的夸大反应。为提升手术安全性,有必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从而减轻术后的痛觉过敏,为患者尽快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地佐辛是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疼痛能够有效抑制[2]。为了帮助应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患者预防术后痛觉过敏情况发生,本文特选择80例患者作为对象,研究应用地佐辛预防痛觉过敏的效果,详情如下,以供参考。
将我于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7,年龄均值(58.63±5.13)岁,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4岁,体重指数为(23.57±2.64)kg/m2;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均值(57.26±7.25)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5岁,体重指数为(23.47±2.56)kg/m2,P>0.05,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手术耐受;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重度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此次研究工作的开展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行麻醉之前30min给予阿托品(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H51021302),0.5mg、苯巴比妥(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H12020381),0.1g,进手术室之后开通静脉通道。首先,麻醉诱导。以患者体重为依据对麻醉诱导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计算,药物使用剂量原则如下:咪唑安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67040),每千克0.05m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30197),每千克2μ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H19990282),每千克2.0mg、维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9991172),每千克0.1mg,iv,药物注射3min后对患做气管插管处理。其次,麻醉维持。以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体重为依据对麻醉维持用药剂量进行计算,以下药物维持泵入:瑞芬太尼5μg/(kg·h)、丙泊酚5 mg/(kg·h)、维库溴铵间断给予,iv。最后,在手术之前的30min,医护人员给予对观察组患者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20080329)静脉注射(0.1mg/kg)。术后停止微泵泵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在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动作恢复之后拔除气管导管。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电进行密切监测,注意患者心电图、心率、呼吸、血压值变化情况。比对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进行比对分析。
记录苏醒即刻(T0)、苏醒后1h(T1)、2h(T2)时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镇静和躁动评分(SAS),VAS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SAS评分越高,躁动表现越强烈。
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等。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分别为(9.63±2.63)min、(6.16±1.64)min;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8.66±2.13)min、(6.11±1.0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7.16±2.01)min、(5.63±2.03)min,将对照组患者所得数据做对照参考,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详细数据比对见表1。
表1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对分析
观察组T0、T1、T2时刻VAS评分分别为(3.85±0.94)分、(2.76±0.65)分、(1.98±0.41)分,低于对照组(5.27±1.43)分、(4.12±1.08)分、(2.83±0.72)分;观察组T0、T1、T2时刻SAS评分分别为(3.83±0.85)分、(3.12±0.59)分、(1.79±0.33)分,低于对照组(4.87±1.14)分、(3.99±0.74)分、(2.87±0.49)分,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RS、SAS评分比对分析分)
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2.50%(1/40)、5.00%(2/4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00%(0/40)、2.50%(1/40);尿潴留发生率为0.00%(0/40)、5.00%(2/40)。见表3。
表3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分析[n(%)]
麻醉从18世纪开始被用于临床,乙醚全身麻醉的成功打开了近代麻醉学的大门。随着研究加深,麻醉从单纯的镇痛发展为麻醉前后的全面处理,并且临床采取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也逐渐多样化。临床采取的麻醉方法主要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前者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让患者消失意识,丧失痛觉;后者通过在相应部位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滞神经丛、神经干或更细周围神经末梢,从而让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3-4]。无论何种麻醉方式,其都是要让患者暂时性的失去痛觉,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丙泊酚、瑞芬太尼是现阶段临床手术过程中常用短效麻醉药物,上述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但患者术后停止使用药物之后,体内药物浓度急剧下降导致剧烈疼痛感。大多数患者在意识苏醒前会感受到切口部位有强烈疼痛,导致苏醒期躁动[5-6]。有关研究结果证实,阿片类药物不光能够达到镇静效果,还能够激活患者体内促伤害机制,提高疼痛敏感性[7]。因此,将其称之为阿片诱发痛觉过敏。该反应涉及到的机制十分复杂,中枢谷氨酸通过的激活被认为是诱发痛觉过敏的重要机制,阿片类药物可通过激活该通道亚型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来实现。延髓头端腹内区特异细胞活性变化介导的脊髓下行异化也可能于该反应的发生有关,有学者尝试将利多卡因注入到动物的延髓头端腹内区,发现吗啡诱导的痛觉过敏被有效阻断,这是支持该机制的有利证据[8]。另外,在痛觉过敏发生过程中,脊髓强啡肽的表达水平会升高,这会促进脊髓像分型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的释放,从而促使P物质水平异常升高,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减少,这也可能是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有研究结果证实,痛觉过敏是人体中枢性敏感,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刺激反应性提升、疼痛阈值降低等[9]。药理研究结果显示,阿片诱发痛觉过敏与其代动力学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果药物作用时间较短,那么会有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且情况显现较快。地佐辛是苯吗啡烷类衍生物,也是κ受体抑制剂及μ受体拮抗剂,相关受体主要在人体脊髓、脑干以及大脑部位分布。该药物通过激动μ受体产生脊髓镇痛作用;激动κ受体则能在中枢水平产生镇静、镇痛效果。地佐辛药物应用之后起效快,通常情况下肌肉注射30分钟内发挥药效,静脉注射15分钟内发挥药效,药效能够持续三个小时之久[10-11]。肌肉注射之后,患者药物吸收速度缓慢,与静脉注射进行比较时间较长,但药物作用时间要长于静脉注射时间。此次研究期间,在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地佐辛静脉滴注,在瑞芬太尼消失前,地佐辛的镇痛作用才能发挥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将对照所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术后VRS、SAS评分做对照参考,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有研究指出,地佐辛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常见有眩晕、嗜睡等,同时相关不良反应成剂量依赖性。但该药物主要通过激活脊髓组织的κ受体来发挥镇痛作用,并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同时不会激活δ受体,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舒适度[12]。本次研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提示地佐辛安全性相对理想。
杨红[13]在研究过程中将820例患者均分两组,与对照组患者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HR、MAP数值进行比对,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并作出如下总结:临床上,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不光能够有效镇痛,此外,可使患者促伤害机制激活,从而提升机体疼痛敏感度,将此称之为阿片类药物导致的痛觉过敏。此类痛觉过敏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提升疼痛刺激反应、降低疼痛阈值。在临床上使用瑞芬太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麻醉药,它具有麻醉效果好、维持时间长的优势,但是患者应用此类药物之后有较高机率出现痛觉敏感症状,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高度注意。地佐辛的应用能够使患者脊髓组织被激活,产生镇痛作用。此外,该药物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临床舒适度高,不良反应机率低下,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知:0.2mg地佐辛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情况,与0.1mg地佐辛进行比较,剂量更加合适。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应用地佐辛能够有效预防痛觉过敏,减轻疼痛感觉,加快意识的恢复,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