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

2022-02-02 01:19:08蒋丽瑶
科技资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建构智慧图书馆

蒋丽瑶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图书馆 福建南平 354200)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传统的资源驱动型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从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等角度来看,图书馆实现了从以往的中心拥有逐渐过渡到围绕用户需求的资源获取目标,并完成了单一文献服务至平台、空间的转变工作。以此为基础,将用户个性化、多层次知识需求与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地缩小,是展开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工作的根本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深入研究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要点,制定相应策略以满足个性化服务的提供需求,将智慧图书馆优势予以充分发挥。

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建构

1.1 资源情境要素

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其知识服务延伸的显著特点为情境感知,可以根据用户情境信息提供给用户具有灵活性与个性化特点的知识服务,完全基于情境感知技术实现信息推荐智慧服务目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基础为资源情境,包含资源建设与资源再造两类内容[1]。图1 为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要素构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用户来说无论是技术还是知识,均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方向,依托知识网络进行知识创新俨然已经成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情感要素。具有协同式特点的创新模式,可基于用户知识实现知识服务延伸,并提供包括智慧服务与协同创造两类资源保障条件。

图1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要素构成简图

每个图书馆均有匹配自身实际情况的资源建设情境建构方式,包括资源获取方式、标准等[2]。但由于智慧图书馆的特殊性,在知识服务与功能拓展方面,需求资源通常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应情境组织机制同样需要进行科学调整;资源再造情境建构主要基于各类学科库、知识库等表现出智慧图书馆资源特色,其策略机制为基于语义标签库、用户模型等制定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一系列推荐机制,进而实现具有专业水准的知识产品库的形成、应用目标。

1.2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建议策略

1.2.1 构建具有将资源内容予以全面揭示的情境本体架构

基于本体建构实体情境模型可实现情境感知推荐,其在诸多领域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以OWL编码为基础的情境本体模型[3]。针对本体所进行的应用除了获取情境感知知识的同时,也是辅助系统制定相应决策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对图书馆资源情境进行感知一般需要使用情境实体类定义法用以对实体进行描述,其中三元组变量的形式化描述最易被大众所接受,包括服务类、资源类、技术类等内容[4]。这一过程中,图书馆情境感知中间件基于属性完成了对实体情境的刻画,实现了对多数情境实体与属性的定义目标,并可将相应属性转化为对应数据予以展示。属性值的获取使得情境感知更为具体,为深入理解实体内容、发现情境信息提供了基础条件,达到了助力知识服务延伸的目的。

1.2.2 用户—情境—资源价值增值模式

该模式包含了设备、网络、位置、时间等信息,并将情境信息融入了资源属性中,此种新形态将信息资源知识含量进一步提升,其也是完美呈现资源再造情境的独特形式,保证了资源利用率。不同情境下基于此模式可为用户提供匹配自身需求的各类信息,并一一对应特定情境,实现了精准化推荐服务[5]。由于资源再造系统融入了情境因素,因此在用户—情境—资源三元关系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到了情境因素的特点,辅助使用感知算法达到了过滤情境信息的目的,确保了资源利用完整性与全面性,为实现资源价值的充分挖掘与沉没成本的激活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1.2.3 组建关联多维情境知识的信息资源网络

丰富的载体、学科、语种等图书馆资源具有实体多样性特点,为保证资源利用的充分性,需建构资源多维情境从而表现内容和深度。从相关研究结果来看,不同信息资源的丰富语义关系使得信息资源之间会相关联,表现出了良好的聚合效果。而基于多视角与多层次的综合方法,可实现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强调多维应用信息资源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多维揭示资源情境并展开聚合工作,是进行资源情境建构的核心方法[6]。基于可视化资源建构流程,达到了知识多维情境揭示目的,围绕本体进行建构保证了用户获取知识的完整性,内容与属性之间的匹配加速了再生资源情境创新进程,进而提供了具有结构化特点的知识网络情境。

1.2.4 资源情境利用可视化增强

建构资源情境需充分考虑到信息呈现方法,使用匹配的可视化工具将进一步增强资源情境利用效果。清晰的信息使得用户获取到的信息更为直观,进而将学习成本减少,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信息利用效率。语义关联揭示作为资源情境可视化的根本目的,使用可视化工具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完全展示出来,所需要的文本信息完全可视化转换,达到了知识细节的解析目的,并结合信息资源,让用户可从不同视角获取并完全掌握资源情境[7]。从这一角度来看,资源情境可见性对应着信息的分解与增值,资源可识别性地强化为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

2.1 互联情境要素

2.1.1 信息技术情境

作为保证智慧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基础,信息技术情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实现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建构阶段到现实落地目标的技术集合基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背景下,通信、网络、感知、安全以及通信技术类型共同组成了信息技术情境网络,其中所包含的子类信息技术互相关联,为支撑互联情境的建构目标奠定了基础。

2.1.2 信息基础设施情境

图书馆中各类信息技术运行的硬件情境集合称之为信息技术设施情境,包括中继设备、无线管网、无线基站、配套电源等,软件方面则是以知识服务信息平台为核心,联系硬件情境实现图书馆核心功能体系的运行目标。

高速且安全的信息网络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工作,当下所使用的主干网络、无线网络为智慧图书馆网络服务提供了基础条件,以主干网络为例,其以光纤为媒介实现了包括语音、视频在内的多种形式信息传输目标[8]。用户可通过自身所携带智能终端加入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完成各类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从而满足自身对各类服务的使用需求。知识服务资源中心、平台软件等联合使用通常依托于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基础设施情境,并协同数据库实现了各类服务技术的运行与开发目标。

2.1.3 基础设施信息化情境

针对图书馆各类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改造,并完成服务系统的升级,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目标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资源性与服务性两类设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限制,突显出服务智能化与自动化优势。由于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合作,因此各类知识服务活动可充分调用基础设施与物联网,在网络渗透下促使各个服务环节更为智能化与人性化,与绿色发展的服务理念相匹配。

2.2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建构建议策略

2.2.1 各类设备服务的跨屏交互

微信、QQ等依旧是当下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交互基础,较为系统且完善的知识服务系统尚未完成普及工作。针对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各类图书馆需提高对用户交互需求的重视,基于知识服务交互平台情境建设的强化,使用各类营销手段以实现依托现有客户端打造智慧图书馆的目标。例如:通过安装各类感应器,将各类设备与物品融入到互联网中,为信息交换提供方便条件,从而奠定各类信息定位与识别的基础,确保用户均能够及时获取到相应数据[9]。升级互联情境的最终目的,在于将用户对平台的感知予以提升,进而捕捉到用户对各类信息的实时需求,可基于知识服务互联情境实现知识服务延伸目标,并在服务范围扩大与情境反应能力提升的背景下,为用户提供各类能够跨平台与跨设备的情景化服务条件。

2.2.2 技术服务应用情境的关联

首先,将信息组织与存在形式予以改变,继而保证各类图书馆资源使用的便利性。基于云存储、网络存储等方式实现微资源存储目标,即可确保用户使用资源的便利性,并达到线上与线下服务情境互联目的,无障碍的互联方式让用户可随时与知识服务进行交互,获取到需求信息。以一站式智慧导航为例,可基于用户在各个平台上的行为分析结果,找出用户的兴趣偏好,并通过挖掘各类媒体资源信息实现信息匹配目标,继而为用户推荐相应服务。基于智能终端,可在联合使用编码技术与数据技术后实时反馈用户行为,并存储于平台数据库建立用户模型,从而提供给用户更便于理解的知识可视化服务。

其次,基于技术情境服务可将图书馆各类服务与内容进行改变,促使知识链中的知识创造优势予以凸显。一系列的动画、网页、文字等形式与报纸、期刊、网站等形态,加速了用户与知识服务进行交互的进程。多模态信息资源在知识服务技术情境返回结果中较为常见,因此需要使用融合技术将结果进行整合,使得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更为直观。建议使用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以智能识别服务对象,联系实体虚拟信息完成现场情境叠加,从而强化现实的服务效果。

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建构

3.1 服务情境要素

3.1.1 标准化情境

数据服务与服务情境中的内容是标准化情境所包含的要素,伴随用户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将为智慧图书馆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素养条件。知识服务标准化流程需综合考虑到平台技术特点与发展核心要素,强调流程规范性与平台稳定性,标准的数据逻辑分析与科学处理,确保了知识服务情境对应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此外,服务情境构建需联系用户时间与精力成本进行分析,在设计环节融入拓展服务与优化性能,可为用户提供关联各类功能的无障碍使用与资源自由调度条件,继而完成在内容、水平以及层次方面的升级工作。规范的流程将服务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维持平台稳定运行的目标,并进一步提高了平台可整合性能。

3.1.2 个性化情境

知识服务与智慧服务情境关联内容是组成个性化情境的要素,其激励性的特有表现主要指精准匹配用户个性化需求,用以解决用户对知识需求的相关问题,并满足持续使用的服务要求。相较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单一文献服务,智慧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存储于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更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筛选与分析,制定相应知识产品,从而满足用户在层次方面的个性化资源需求。

3.2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建构建议策略

依托相应物联网设备可实现数据互联目标,并捕捉到用户的相应需求,继而确保服务信息反馈的及时性,用户对平台服务的相关诉求可及时响应,让所提供的服务逐渐迈向质量化与适量化发展方向,从而让用户获取到匹配其个性发展特点的一系列知识服务。若能够在利用信息与共享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深度挖掘与协同创新工作,即可进一步提升智慧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协调共创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所提供服务的功能适用性,继而对服务能力与拓展能力予以优化,追踪用户行为的同时深入了解用户的习惯,进而将用户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服务性能进一步提升的根本目标。基于明确用户需求,可对用户后续获取信息想法进行预测,并根据获得的预测结果推荐相应信息,从而将智慧服务质量予以提升。一系列的知识服务方式,以及选择的服务方法,均应基于所处的服务情境制订柔性实施方案,根据用户兴趣与知识结构,创设相应服务情境。

要想实现相应服务情境创设目标,首先,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基础上联系用户行为、自身背景确定其行为习惯,建立相应的用户模型、档案等,从而将认知预测结果与需求偏好记录在档案资料中,提供给用户知识匹配的相应科学数据,所提供的主题定位、内容推荐等服务将具有个性化特点。对用户习惯进行捕捉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用户信息隐私的保护要点,建议制定用户隐私保护机制,从而将系统整体防护能力予以进一步提升,避免诸如隐私侵犯等不良事件的出现[10]。而作为智慧图书馆,应在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之初就应申明用户提供有关个人隐私的服务规定,让用户根据相应规范选择性地披露个人信息。其次,智慧图书馆所精准推送的一系列内容,以及用户进行交互行为的有序保证,均需确保用户习惯与接受能力的了解全面性,针对用户认知行为的预测可实现资源情景化与用户聚合化,从而依据资源特点根据用户的现实需要进行动态推送,继而保证用户获取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科学效果。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联系第三方数据,用以准确定位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平台反馈时效性。最后,作为智慧图书馆,需制订多类拓展方案并提供给用户更多的自定义只是渠道,例如智慧学习、社区化小组互动、再生内容拓展等,用户之间可基于提供的平台进行关联各类知识资源的交流,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信息共享或开展资源创造活动,进一步优化平台适用性。智慧图书馆情境构建背景下,可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提供各类功能服务,确保对用户进行引导的合理性,以满足用户的实际信息体验,获取到更多的匹配信息资源,达到与智慧图书馆所提供信息与相应技术的完美契合目的,激活用户参与主动性,确保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个性化与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优势,就需要工作人员从互联、资源以及服务三类情境角度出发,通过重组资源、构建平台等方式,满足用户对知识产品的实际需求,以达到精准化服务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建构智慧图书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建构游戏玩不够
飞跃图书馆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智慧决定成败
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09: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