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梦瑶
作为老师,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班里原来有一个学生小左,跟你家孩子情况类似,在校和在家完全不一样。通过家访,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家访时,正好是吃饭时间。小左一条腿站着,另一条腿半跪在椅子上,奶奶哄他吃饭,左一句“乖乖”,右一句“真棒”。
小左爸妈平时工作较忙,到家很晚。所以小左的作业辅导和日常生活都由奶奶来负责。左奶奶对于孩子的作业没啥要求,即便明知他书写速度慢、容易分神、作業没有完成,奶奶也任凭他玩闹。久而久之,小左养成了作业拖拉的习惯。等到爸妈辅导作业时,一严格要求他就哭闹。这时,左奶奶会立马出面维护孙子,责怪小左父母。
家访中谈及作业问题,小左就开始保持沉默。突然,左爸爸抬手一巴掌,打在小左脸上。随后左妈妈与左爸爸开始相互埋怨,争论不休。看得出来,左爸爸和左妈妈都是急性子。他们工作很忙,每晚到家疲惫不堪,看见孩子作业基本未动就十分恼怒,脾气上来就开始打骂孩子。用左爸爸的话来说就是:“打一顿还能管两天,不打根本没法管。现在已经打‘油’了,不打就不写。”正是因为打“油”了,小左遇到家庭作业才无“打”不成“书”。
从家访中,我意识到小左家拥有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缺少统一、明确的规则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管教方式的混乱、规则的缺失导致教育的失衡,孩子在这个失衡的状态下自然会偏向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在家中,有奶奶撑腰,小左有恃无恐;在学校,没有奶奶在身边,老师又有严格的规则,小左就表现不错。
在了解了小左的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后,我向小左的父母提出:一定要建立家庭规则。建立规则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家庭所有成员统一规则、共同遵守、持之以恒;想要孩子真正建立规则意识,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在我的建议下,小左一家共同商量,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坚决杜绝简单粗暴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坚决拒绝沉默不言的交流方式。彼此耐心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第二,每天18:30-20:30为家庭学习时间,全家一起学习。每人都有学习或督促学习的任务,妹妹、奶奶也要参与。
第三,给予孩子安静的学习空间,家庭学习时间电视必须关闭。
第四,做事不拖拉、态度要认真。所有家庭成员坚守原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此后,每天放学,我都提醒小左要认真履行约定,他也都愉快地点头答应。我每隔三四天会给小左父母打电话,了解他在家中的学习状况。作业完成得不错时,我会奖励他一个表情包贴纸。小左充满了动力,每天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很快集齐了十个不同的表情包贴纸,换到了属于他的第一个奖品。
为了让协议书能切实有效地坚持执行,我经常与小左聊聊他家中的情况,也制订了“小左家庭学习互评表”,让小左一家互相评价,互相监督。
我与左妈妈进行交流,她告诉我,自从上次家访,夫妻俩对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沟通。现在她和左爸爸对待孩子不再粗暴,而是充满耐心,温和沟通,左奶奶一有袒护行为,他们就把协议书拿出来,左奶奶也无话可说。小左知道自己没有了“靠山”,做作业主动认真了许多。左爸爸、左妈妈也会与孩子多聊天,强调规则,及时鼓励。
渐渐地,小左的积极性高了,作业也越写越好了,慢慢做到“家校如一”。
由此可见,规则的建立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尤其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辈和父母教育观念冲突时,需要统一的规则去缓解矛盾,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文摘自“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
编辑 乔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