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君,张祥志,徐志超,朱 平,李 准,肖 旭
(武汉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205)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目前燃煤锅炉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硝技术[1-3],目前,NOx的超低排放技术主要通过增加催化剂层数,增大喷氨量来实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满足机组超低排放要求,运行人员会不同程度地喷入过量的氨气,但弊端是会导致氨耗量增大,氨逃逸率增高,运行成本提高,引发催化剂中毒,空气预热器差压异常甚至堵塞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对锅炉脱硝氨喷射量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当下脱硝喷氨与测量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为SCR脱硝系统精细化氨喷射设计提供参考。
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没办法保证稳定运行负荷,当锅炉负荷变动,锅炉燃烧参数与设计参数发生偏离时,会造成锅炉换热段烟气流场紊乱不均匀[4]。另外,机组负荷在满足电网要求的速率下大幅增减时,燃烧工况的突变和烟气流速的急剧变化,同样会造成了流场不均[5]。因烟气流场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氨喷射量与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分布不匹配。在烟气氮氧化物浓度高的区域氨喷射量相对较低,将导致氮氧化物无法充分反应;在烟气氮氧化物浓度低的区域氨喷射量相对较高,将导致喷射的氨无法完全反应,导致氨逃逸增加。
目前国内SCR脱硝系统出入口 CEMS一般为单点取样,因脱硝烟气流场分布不均,CEMS系统测量得到的数据只是取样点NOx浓度,无法代表全截面氮氧化物浓度分布状况,而脱硝系统喷氨总量调节依靠脱硝系统入口、出口NOx测量值信号反馈,NOx测量数据与真实工况NOx浓度的偏差必然会影响喷氨总量控制的调节精度,依据单点测量得出的数据进行调节,必然会出现氨喷射不均匀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为保证脱硝出口NOx的达标排放,运行人员只能增大氨喷射量,从而导致局部氨逃逸量增加。
SCR系统喷氨量与锅炉燃烧状态具有极强相关性,锅炉负荷、燃烧煤种以及配风状况的改变,都会改变锅炉尾部烟气成分,影响脱硝反应实际状态。因SCR脱硝反应过程复杂,针对目前电厂脱硝大多采用单级PID控制方法,这使得系统控制时间滞后性较大。单级PID控制方法分为固定氨氮摩尔比控制(见图1)或固定出口NOx浓度控制(见图2)方法。固定摩尔比控制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但是该方法在面对工况变化频繁时,无法确保脱硝出口NOx稳定排放,原因是当锅炉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时,氨氮摩尔比不再是一个固定值[6],因而此法将导致出口NOx浓度波动。而针对固定出口NOx浓度控制方法,因CEMS测量数据通常反映的抽气时烟气排放情况,从抽气检测到喷氨阀收到指令控制通常存在1 min甚至更长的时间差,测量数据的滞后性将导致实际操作以过量喷氨为前提,作为保证出口NOx浓度达标排放的策略,导致氨逃逸浓度过大。
图1 固定摩尔比控制Fig.1 Fixed molar ratio control
图2 固定出口氮氧化物浓度控制Fig.2 Fixed outlet nitrogen oxide concentration control
依据网格化原理,从喷氨格栅选型开始,将喷射区域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区域,确保氨喷射全截面覆盖。每个区域设置独立的喷氨调节阀和测量仪表,让每个区域实现单独控制。网格化分区控制系统包括总量控制模块和分区控制模块,以氨喷射总量控制阀为主,各分区氨喷射控制阀为辅,通过调节总量控制阀,控制脱硝总喷氨量,并通过调节分区控制阀,减小烟道全截面NOx浓度偏差。
分区控制阀的信号来自反应器出口烟道CEMS在线监测系统,在反应器出口烟道安装NOx多点监测,监测结果反馈至DCS中的分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依据出口NOx的分布情况,调整分区控制阀开度。通过分区调节,可以大大降低反应区出口NOx浓度偏差,从而实现降低氨逃逸率。
采用串级控制策略,由一次主回路和二次副回路组成。一次主回路用以修正系统氨氮比,根据设定的出口NOx浓度值及入口NOx浓度值,计算出理论氨氮比,再将出口NOx浓度设定值与实测值的差值作为PID控制器的偏差信号,将输出值作为修正信号,修正系统氨氮比。二次副回路用以发出控制指令,通过烟气中的NOx流量与修正后的氨氮比相乘得到氨流量设定值,通过测量值和设定值之间的偏差应用到二次副回路PID控制器,作为二次副回路调节氨流量调节阀的控制指令。一次主回路的控制对象为出口NOx浓度,保证出口达标排放;二次副回路的控制对象为喷氨量,通过修正氨氮摩尔比实现降低喷氨量,在控制过程中,一次主回路作为定值控制回路,能够有效地消除出口NOx浓度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二次副回路喷氨流量随一次回路出口NOx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二次回路控制器可以通过引入烟气流量和入口NOx浓度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实时修正PID控制器的设定值,从而快速消除外部干扰。
图3 串级控制策略Fig.3 Cascade control strategy
黑龙江某燃煤电厂4号锅炉600 MW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锅炉同步建设脱硝装置,脱硝系统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催化剂初装2层,预留1层,采用高尘布置。设计脱硝效率88%,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求小于50 mg/Nm3。
项目自投运以来,脱硝长期达标运行,但是当锅炉负荷变动时,氨耗量偏离理论设计值较多,氨逃逸时常超标,检测灰份中硫酸氢氨含量也偏高。为控制氨逃逸,确保脱硝系统和锅炉运行负荷变动匹配,拟采用精细化喷氨改造方案。
图4 单侧反应器喷氨分区控制工艺方案(A、B两侧)Fig.4 Single-side reactor ammonia injection zone control process plan(A and B sides)
将喷氨格栅和SCR反应器出口烟道进行网格化分区控制,本项目单侧反应器分8个区控制,项目共分A、B两侧反应器,分区控制方案见图4。网格化分区喷氨控制系统包括测量模块、调节模块和控制模块。
3.1.1 测量模块
将脱硝出口烟道截面进行分区,布置全截面多点取样装置,取样点按分区数设置,依据流场模拟结果,对喷射格栅进行选型布置,再结合喷射格栅的选型确定分区数。本项目中,在每侧8个分区出口烟道分别安装NOx、O2在线监测测点,实现SCR反应器出口烟气NOx、O2浓度的在线分布巡测。根据各区域氮氧化物浓度实测值,可实时调整相应区域的喷氨调节阀,控制烟道局部氨逃逸。为避免铵盐结晶堵塞取样系统,需保证取样管内烟气维持较高的温度,同时需增加定时管道反吹系统。
3.1.2 调节模块
调节模块的核心为喷氨总管和喷氨支管上的喷氨调节阀,当测量模块CEMS系统反馈信号后,调节模块的阀门主要调节各分区调节阀,当涉及烟气流量随锅炉负荷的跳档波动时,再将信号反馈给总量控制阀进行喷氨总量调节,以确保分区调节阀的控制精度。
3.1.3 控制模块
分区均衡控制,采用主控和副控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催化剂性能正常的情况下,以SCR出口NOx浓度分布状况作为分区均衡控制的数据基础,同时结合SCR出口NH3浓度状况,在确保烟囱入口NOx排放浓度不超标的情况下,以尽量控制氨逃逸浓度在较低水平为目标进行控制。
改造后脱硝效率提升,氨逃逸率和喷氨量降低,空预器堵塞问题得到缓解,各项改造效果参数见表1。
表1 精细化氨喷射技术改造效果Table 1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effect of refined ammonia injection
通过采用精细化氨喷射技术改造,可以有效降低运行费用,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项运行费用降低数据见表2。
表2 精细化氨喷射技术降本成果Table 2 Cost reduction results of refined ammonia injection technology
精细化氨喷射技术可以降低喷氨量、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减少锅炉空气预热器清洗频次。经测算,单台600 MW机组每年通过精细化喷氨项目的实施可降低约80万元运行成本。
通过采取精细化喷氨的控制策略,从创新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科学技术、高效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实现烟气超低排放,是落实“美丽中国”理念的重要成果,亦可作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广大生产企业实施减排行动的借鉴方案,值得在同类型电厂推广,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