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稼燕,陈治卿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医学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糖尿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其中1 型糖尿病多由相关疾病引发,症状比较典型,而2 型糖尿病起病慢,常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不明原因的口干、口渴及不明原因体重迅速减轻,甚至会出现视物模糊以及视力减退等,严重者会出现大量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上对于2 型糖尿病的治疗有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的降糖药和胰岛素等[2]。随着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加深,近年来常用双歧三联活菌来辅助治疗糖尿病,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实现降血糖的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2 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网膜素-1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认知失调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均加入饮食、生活方式及他汀类调脂药等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指导患者口服降糖类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25),1 次/d,饭后服用,需完整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根据患者状况,逐渐增加剂量,共治疗8 周后,入院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双歧三联活菌(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辅助治疗,口服,2 次/d,2~4 粒/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重症可加倍服用,饭后半小时用温水送服,水温不超过40 ℃,以免高温杀灭活菌,导致药物失效,共治疗8 周后,入院进行检查。
①肠道菌群: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拟杆菌、肠杆菌,留取观察对象新鲜粪便标本2~5g,严格在30 min 内送检。采用光冈法,无菌获取新鲜粪便并稀释,依据研究目的,涂抹于不同培养基上,对所选目的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需氧菌在普通温箱37 ℃培养24h,厌氧菌在厌氧箱中培养48 h。计数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用对数值表示其优势菌数量(Log10CFU/g 湿便)。②血清指标:抽取患者空腹12 h 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血清网膜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进行检测: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相关指标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拟杆菌、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s),Log10CFU/g]
表1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s),Log10CFU/g]
组别 例数 双歧杆菌(Log10CFU/g) 乳酸杆菌(Log10CFU/g) 肠球菌(Log10CFU/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8.63±1.21 9.43±1.11 8.56±1.64 9.76±1.12 7.36±1.78 6.45±1.23对照组 60 8.62±1.19 8.99±1.15 8.55±1.98 9.21±1.13 7.34±1.03 6.98±1.23 t 值 0.046 2.132 0.030 2.678 0.075 2.360 P 值 0.963 0.035 0.976 0.008 0.940 0.020组别 例数 拟杆菌 肠杆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9.28±1.23 8.35±1.54 7.86±1.52 7.09±1.45对照组 60 9.32±1.36 8.99±1.35 7.85±1.15 7.65±1.45 t 值 0.169 2.421 0.041 2.115 P 值 0.866 0.017 0.967 0.037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网膜素-1 高于对照组,脂肪酸结合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网膜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比较[(±s),ng/ml]
表2 两组血清网膜素-1、脂肪酸结合蛋白比较[(±s),ng/ml]
组别 例数 血清网膜素-1 脂肪酸结合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31.28±5.23 66.35±5.54 75.36±3.52 52.69±3.45对照组 60 32.32±5.36 60.69±5.35 75.58±3.15 58.35±3.45 t 值 1.076 5.693 0.361 8.986 P 值 0.284 0.000 0.719 0.0001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10.28±2.23 7.05±1.04 15.36±1.52 8.69±2.37 8.95±1.52 6.39±1.05对照组 60 10.32±2.36 8.69±1.15 15.58±1.15 10.35±3.45 9.58±1.55 7.35±1.27 t 值 0.095 8.193 0.894 3.072 2.248 4.513 P 值 0.924 0.000 0.373 0.003 0.026 0.000
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s),mmol/L]
表4 两组血脂相关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 例数 胆固醇 三酰甘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6.28±1.23 4.05±1.54 2.36±0.52 1.09±0.45 4.28±0.63 2.35±0.54 1.06±0.12 1.73±0.87对照组 60 6.32±1.36 4.69±1.35 2.38±0.15 1.85±0.45 4.32±0.66 3.69±0.35 1.08±0.15 1.35±0.45 t 值 0.169 2.421 0.286 9.250 0.340 16.130 0.806 3.005 P 值 0.866 0.017 0.775 0.000 0.734 0.000 0.422 0.00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拟杆菌、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患者肠道菌群具有改善作用。分析认为,双歧杆菌三联包括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能够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繁殖,并清除有害细菌,为肠道补充正常的有益菌,可补充肠道内正常生理性菌群,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的有益菌群,建立强大的生物屏障,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的菌群平衡,抑制肠道中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生长[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网膜素-1高于对照组,脂肪酸结合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血清网膜素-1,降低脂肪酸结合蛋白。分析可知,双歧三联活菌可阻断有害菌不断繁殖,校正菌群失调的肠道,补充肠道需要的正常菌群,调节改善患者肠道内的菌群比例,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机体内网膜素-1 表达,降低脂肪酸结合蛋白[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双歧三联活菌肠道益生菌的活力组合活性较高,能够在抑制有害细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肠道屏障,而且可以与其他不同药品搭配进行治疗,减少药品产生的毒副作用,促进吸收。此外,双歧杆菌还可刺激肠道L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胰岛α 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同时血糖素样肽-1 可促进胰岛β 细胞的增殖和再生,抑制胰岛β 细胞的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协助调节患者机体血糖水平[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双歧三联活菌中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可通过产生结合胆汁酸水解酶来影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使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增加,加快胆固醇转化达到降血脂的作用[8]。
综上所述,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网膜素-1,且可降低血糖指标,改善血脂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