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综合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01 10:18张琴艳陈韵梅黄尚静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2期
关键词:密闭式呼吸机气管

姚 宇,张琴艳,陈韵梅,黄尚静,吴 艳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ICU,贵州 贵阳 550004)

重症监护室(ICU)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强化救治的医疗单元。在救治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是最常见的抢救措施,能够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防止出现呼吸道堵塞引起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1,2]。人工气道的建立操作是有创的,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会厌功能,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增加病原菌定植而引起肺部感染,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在ICU人工气道建立期间需对患者做好吸痰管理工作[3,4]。目前临床吸痰方式主要有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传统开放式吸痰方法操作简单,可以灵活的转动吸痰的方向,但是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增加了患者的缺氧风险;另外,开放式吸痰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由于痰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吸痰时可能喷出痰液,极易传染其他患者,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选择适宜的吸痰方法以减轻吸痰时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密闭式吸痰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此时通过吸痰及时排除分泌物,从而有效防止细菌滋生,降低了感染的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5,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密闭式吸痰综合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ICU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男8例,女2例;年龄48~86岁,平均年龄(63.25±3.15)岁;诊断:重症肺炎3例,重症肺炎Ⅰ或Ⅱ型呼吸衰竭5例,其他2例。研究组男8例,女2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63.29±3.19)岁;诊断:重症肺炎3例,重症肺炎Ⅰ或Ⅱ型呼吸衰竭5例,其他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呼吸慢、浅、不规则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②均在本院建档立卡,临床资料完整;③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差异。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②存在低血容量休克者;③合并精神障碍或视听障碍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开放式吸痰管吸痰护理:吸痰前予以患者纯氧吸入2 min,然后使用12号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断开,湿化呼吸道,于气管插管口处缓慢插入吸痰管,负压设定为100~150 mmHg,连续吸痰15 s,边吸边旋转的同时退出吸痰管,停止吸痰后再连接呼吸机,给予纯氧吸入2 min。

1.3.2研究组 给予密闭式吸痰综合护理:将12号密闭式吸痰管末端与控制阀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连接,负压控制在100~150 mmHg,吸痰管缓慢送入气道,将管口部痰液及气道深部痰液吸净,边旋转并间断向外提拉,注意保持动作轻柔,切勿来回抽插导致气管损伤加重,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长度再延长1~2 cm,每次吸痰时间≤10 s,吸痰完成后及时将吸痰管冲洗干净。同时,给予综合护理:①根据患者受教育情况、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等制定通俗易懂的宣教方案,积极告知相关疾病知识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护理对策,并在宣教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让患者参与疾病管理中来,了解当前治疗进展及取得效果,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以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②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习惯,充分保障休息与睡眠时间;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注意各管道处的皮肤清洁及护理工作,保持皮肤的干燥、整洁;此外卧床时还要注意观察双下肢皮肤状态变化,鼓励指导患者多做伸屈运动,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③待观察到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开始进行呼吸训练,由腹部呼吸训练开始,逐渐扩大到上肢活动,通过合理的训练帮助改善患者患者肺功能,同时还要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口腔、生理卫生,避免引起感染情况发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不良发生发生情况、细菌检出情况。

1.4.1临床指标 分别于吸痰前后对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潮气量进行检测。

1.4.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护理过程中发生气管黏膜损伤、低氧血症、呼吸窘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良事件例数,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差异比较。

1.4.3细菌检出情况 观察干预后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吸痰后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及潮气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

组别 n 心率(次/min) 血氧饱和度(%) 潮气量(L)研究组对照组10 10 tP吸痰前90.28±3.91 90.25±3.95 0.017 0.987吸痰后90.25±3.99 95.28±4.05 2.833 0.011吸痰前90.15±3.75 90.13±3.77 0.012 0.991吸痰后91.07±3.73 85.16±3.19 3.808 0.001吸痰前4.12±0.25 4.13±0.25 0.089 0.930吸痰后4.10±0.26 3.85±0.15 2.634 0.017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细菌检出情况比较 研究组粪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细菌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对于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而言,人工气道的建立能保障呼吸通畅,实现抢救和治疗的目的,但同样也会破坏机体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正常防御机制,导致痰液无法有效排出而滞留于呼吸道内,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对此,需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风险,以避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7,8]。目前,密闭式吸痰管无菌吸痰方法已逐渐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操作简单、无需脱机、经济实用等优势,可有效减少患者缺氧时间,也能降低开放式吸痰引起的感染风险,同时配合开展综合护理能够促进临床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吸痰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减轻痛苦,促进患者病情转归[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吸痰后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及潮气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密闭式吸痰综合护理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既往所采取开放式吸痰方法,操作复杂,且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后易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容量下降,无法维持理想的氧合状态,最终会引起低氧血症,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密闭式吸痰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操作,能够避免吸痰管暴露于空气中,可有效预防污染,同时还能保持机械通气持续进行,从而避免了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11,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粪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密闭式吸痰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实施密闭式吸痰管理,在直视下进行吸痰,吸痰十分彻底,能够改善人体气道内局部环境,降低患者细支气管和彻底清除肺泡内分泌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且还能保证气道密闭性,避免操作者及其他患者受到污染,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13]。此外,既往多采取的常规护理干预对策缺乏针对性以及全面性,在密闭式吸痰干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积极开展疾病宣教与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知与了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利于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同时循序渐进开展呼吸训练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感染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14,15]。但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吸痰本身可能引起气管黏膜与纤毛损伤,形成气管内炎症与水肿。患者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容易发生气管内出血。面对这种情况,ICU患者选择密闭式吸痰法处理时,一定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动作轻柔,缓慢吸痰,以免增加气道阻力。

综上所述,密闭式吸痰综合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感染机会,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密闭式呼吸机气管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