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临床病理分析

2022-02-01 10:48顾洪芝翟志芳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性角质丘疹

顾洪芝,翟志芳,张 恋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net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皮肤穿通性疾病,以变性胶原纤维被排出体外为特征。由Mehregan 在1967年首先报道。本病好发于双下肢和躯干部,以下肢最常见。皮损表现为角化过度的丘疹,中央可见脐凹,其内充满角质栓,成漏斗状,质地坚硬,常伴有剧烈瘙痒。由于该病皮损形态多样,误诊率极高。现将我科收集整理的16例RPC患者临床资料归纳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4月至2022年2月在我科就诊,经临床和病理确诊并有完整资料的16例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6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为1∶7 ,就诊年龄26~83岁,平均52.2±19.6岁;病程15天~2年,平均5.9±6.4月,16例患者均无本病家族史。

2.2 临床表现 同一患者常有多个部位受累,但最常见于双下肢(图1a),本文16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下肢受累,且仅有1例患者表现为右下肢皮损,其余患者皮损均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皮疹往往呈多发,本文16例患者中,8例患者单表现为下肢受累(图1a),余7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的皮损(图1b,图1c),仅1例患者表现为躯干受累。皮损大多表现为在红斑、丘疹、结节的基础上,中央出现破溃、糜烂、坏死,继而呈现出中央凹陷、边缘堤状隆起的外观,且在凹陷处覆有不易脱落的角质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部分患者(8例)觉有轻度疼痛。

图1 (a~c):双下肢、手臂、臀部皮损表现为在红斑、丘疹、结节的基础上,中央破溃、糜烂、坏死,继而呈现出中央凹陷、边缘堤状隆起的外观,且在凹陷处上覆有不易脱落的角质栓

2.3 系统疾病 本文16例患者中11例患者(68.8%)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其中糖尿病(5例)、肝功异常(4例)、高血压(2例)、尿毒症(1例)、胃溃疡、食管炎(1例)。1例患者同时伴有乙肝、糖尿病,1例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见表1。

表1 16例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患者临床资料

2.4 组织病理 Masson染色可见蓝色胶原纤维从表皮垂直穿出(图2b);Vangieson染色:可见红色胶原纤维束垂直穿出表皮(图2c)。

图2 a:表皮呈杯状凹陷,内含角栓,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嚼蜡炎性细胞浸润;2 b:可见蓝色胶原纤维从表皮垂直穿出(masson染色,×100);2c:可见红色胶原纤维束垂直穿出表皮(VG染色,×100)

2.5 治疗与预后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6例患者经病理结果确诊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对症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反应停、雷公藤,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软膏、维甲酸等。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 讨论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是一种以变性的胶原被排出体外为特征的穿通性皮肤病[1],该病于1967年被Mehregan首先报道,病因及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儿童时期的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或者隐性遗传有关,创伤可能是本病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成人期发病的患者常合并有严重的慢性糖尿病、慢性肾病或肝病[2]。本病好发于下肢和躯干,以下肢最常见,皮损一般表现为角化过度的丘疹,中央有脐凹并充满角质栓,质地较硬,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反复搔抓[3]。本文报道总结的16例患者中有11例伴发有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5例)、肝功异常(4例)、高血压等,与国内外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4],提示在临床上考虑RPC时应进行糖尿病和肝功能的检查,以便早发现和治疗慢性病,从而缓解该病的皮损。Kochen[5],Escudero-Góngora[6]等学者相继报道了创伤可导致或者加重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RPC)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创伤可能是ARPC发病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患者前期的皮肤剧烈瘙痒—抓挠引起的皮肤微创伤是主要诱因之一,为药物止痒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供支持。本病的典型皮肤病理表现为表皮可见局部缺损,缺损内含大量角质栓,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从表皮垂直穿出(图2a),Masson染色可见蓝色胶原纤维从表皮垂直穿出(图2b),VG染色可见红色胶原纤维穿出表皮(图2c)。

临床上本病需要与其他几种原发性穿通性皮肤病鉴别,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临床初发疹为淡红色或者正常肤色角化性丘疹,大小2~5mm,排列成环状、匐行状、马蹄状,成群分布,四周可见卫星状分布的皮疹[7]。本病还需与穿通性毛囊炎鉴别,该病皮损为直径2~8mm的红色毛囊性丘疹,中心有白色角栓,好发于四肢近端伸侧和臀部,无自觉症状。本病在临床上还需与克尔里病(Kyrle's disease)相区别,该病多发于成人,直径可达15mm或者更大,色泽渐变黑、变暗成棕色,中央可有角质栓塞,角栓可贯通表皮全层到达真皮。皮肤组织病理是帮助鉴别上述3种原发性穿通性皮肤病的重要手段,RPC病理中常常可见变性的胶原纤维经表皮穿出(图2a),匍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穿出的是弹性纤维,穿通性毛囊炎和克尔里病穿出的是角蛋白[8]。

RPC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大多数病例是有一定自限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常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维甲酸,口服抗组胺药物等;也可以系统性应用抗组胺药联合光疗、局部应用维甲酸、角质层剥脱剂等综合治疗[9]。大多数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会建议患者不要摩擦皮损,给予纱布或者绷带包扎,注意防晒以减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10]。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病人同时患有糖尿病、肝功异常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因此对于有明显创伤或者慢性病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保护肝功能等,在临床上有一定效果[11]。

RPC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漏诊误诊率较高,且常常伴发其他系统性疾病。本研究中共16例患者,第一诊断考虑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的仅6例。因此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帮助筛查其他系统疾病并给予治疗,提高对于本病的诊疗水平。

猜你喜欢
通性角质丘疹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鲸吞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
待定系数法:向量中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