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英译的副文本考察——以金介甫译本Border Town为例

2022-02-01 07:26翟文慧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边城译本沈从文

翟文慧

《边城》英译的副文本考察——以金介甫译本为例

翟文慧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南开 300071)

美国汉学家金介甫的《边城》译本自2009年出版以来便一直受到翻译研究学者的关注。以《边城》金介甫译本的副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译者序、注释等内副文本的分析和对译者经历、译者身份等外副文本的研究,可以明确助推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边缘因素。对金译《边城》副文本的研究表明,在目的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与序跋点明主题、注释明确语义、译者身份影响主体性以及出版社的助推作用是分不开的。

《边城》金介甫英译本;副文本;学者型译者

一、引言

“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9年作为‘中国文学经典’出版的《边城》金介甫译本是该作品的第四个英译版本,沈从文作品的第一个海外单行本。”[1]1961年夏至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使此前一直遭受冷遇的中国作家沈从文回到人们的视线,国内环境的变化也使得沈从文的作品得到文艺界的重新审视。现为美国史学家、汉学家的金介甫于1977年所写的博士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使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这“应是英语世界最早以沈从文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之一”[2],金介甫自此开始在西方推介沈从文及其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沈从文的《边城》因金介甫等人的研究和介绍曾在学术界引起一股研究沈从文的热潮。近年来,由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要求,金介甫所译的《边城》因而受到了中国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研究认为,金介甫译介的《边城》之所以是四个译本中的最佳译本,其根本原因是与金介甫本身沈从文研究专家和其学人译者身份密切相关的[3]。周雪婷、何庆庆的研究发现,金介甫的译文对原文文本的叙事建构要略高于戴乃迭译本,金介甫较为成功地促使译作叙事融入目的语语境[4]。郭亚丽、柯敏芳突破了传统研究视角的藩篱,从中国学者胡庚申于2006年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新范式分析《边城》金译本,发现译者金介甫在多个维度进行了调节和选择,以最大化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调和适应度[5, 6]。

由以上论述可知,尽管这些学者从译者身份、叙事理论、生态翻译理论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对金介甫所译的《边城》进行了深入分析,但皆是对金译本正文本的考察,缺乏对金译本副文本的分析和探讨。那么,副文本对于一个译作所受到的评价与传播是否会有影响呢?副文本的哪些方面影响了金介甫《边城》译本的生成?与以上研究视角不同,副文本作为正文本的补充成分,与正文本一起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文本并参与了译本完成和传播的各个阶段。对于译文的研究来说,副文本尤为重要,因为“对于翻译文本的副文本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揭示出翻译文本本身所不能揭示的东西”[7]59。另外,副文本对读者起引导作用,影响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因此,张卓亚指出,金介甫所译《边城》中的副文本有辅助文本叙事的功能,对副文本进行研究,还可以反映出中外交流的现状与问题[1]。因此,对于翻译作品副文本进行研究对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从副文本理论视角出发,对金介甫译《边城》中的副文本进行研究,分析副文本对译本的影响,从不同于正文本切入的视角探讨金译本广受称赞的其他易被忽略的原因,从而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提供借鉴。

二、副文本与翻译研究

20世纪70年代,法国诗学家、叙事学家杰拉德·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正式提出副文本理论,其关于副文本理论的法文著作于1987年出版,并于1997年被译为英文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英译名为(《副文本:阐释的门槛》)的著作中,热奈特对副文本进行了分类并就每个副文本元素及其功能进行了细致探讨。虽然副文本理论本质上属于文学理论,但是因为翻译文本的特殊性及其与副文本的密切相关性,副文本理论仍然引起了翻译研究者的兴趣,并被逐渐应用于相关的翻译研究中。

近几年来影响较大的是翻译研究学者凯瑟琳·巴切勒(Kathryn Batchelor)于2018年出版的专著(《翻译与副文本》)。书中总结了热奈特对于副文本的定义:凡是传达对文本的评论、将文本呈现给读者,或是影响文本接受的任何因素都属于副文本。副文本元素可能以实体显现;以实体形式显现的副文本也许附着在文本上(内副文本),也许脱离于文本(外副文本)[8]12。在回顾梳理了热奈特对于副文本的理解后,巴切勒拓展并延伸了副文本的定义及范畴,将副文本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框架之内,更加明晰了副文本在翻译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巴切勒因而将翻译研究中的副文本定义为:副文本是有意识为文本设计的门槛,会潜在地影响文本的接受[8]142。这一定义从功能上明确了副文本的范围,是对副文本在翻译研究中的细化。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学者对翻译的副文本展开研究。根据刘虎(2020)的考察和分析,自2015年以来,翻译的相关副文本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涵盖西方翻译副文本理论的引介和述评、翻译副文本性质以及功能的分析、翻译副文本与译者行为研究、翻译副文本与翻译思想研究、翻译副文本与翻译史的研究、翻译副文本之于译本接受和传播的研究这几个方面[9]。2020年至2021年10月,在近乎两年的时间内,翻译的副文本研究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相关研究论文达几十篇,涉及翻译研究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表明,国内将副文本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初始时间较晚,起步也较为缓慢,但是通过副文本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副文本视角的重要性也逐步被认可,因为“副文本参与建构了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提供了诸多显露或隐含的信息”[10],“研究译作的副文本,不失为有效的途径,对解读译本在目的语语境中的意义生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1]。具体而言,关于副文本对译本的作用,最显著的是序跋、注释、插图等内副文本对文本主体进一步明确和内容补充的功能,这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外译尤其重要;其次,外副文本吸引读者、扩大宣传等功能,也在一定基础上对译作的海外传播产生影响。因此,本文不仅分析书内副文本,还同时将书外副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对序跋、注释、译者的研究经历、翻译生涯、出版社相关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以此揭示金介甫的《边城》译本在国内和海外较其他译本接受度更高的原因。

三、Border Town中的副文本

根据热奈特及巴切勒等人对副文本概念的界定,副文本可以分为与正文本联系紧密的内副文本(peritext)以及游离于正文本之外的外副文本(epitext)。内副文本主要包含书籍封面、序跋、注释、插图等,外副文本则主要包含出版社的广告宣传、译者经历、译者访谈、读者评论等内容。

(一)Border Town中的内副文本

首先,《边城》的金介甫译本在其封面和封底上有分别来自美籍华人畅销书作家陈达和被称为英国三大报之一的《卫报》对原作《边城》的评论,前者将《边城》与赛珍珠的《大地》位于同列,认为两者均是“照耀着我们的心灵及灵魂”之书;后者则表明《边城》是一本值得广泛阅读的好书。名人和权威机构的推荐势必会增加译作对读者的吸引力,扩大译作的影响。

其次,译作的封底和译者序都涉及了对于《边城》主题的探讨,认为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关于人性的著作,强调沈从文对于人性主题的关注。译者认为《边城》无论从外部表现、内部叙事还是对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描写都是一部反映人性的“little Greek temple”(希腊小庙)[12]x。

另外,无论是在封面、封底还是扉页,作者沈从文的名字始终处于显著位置,字号突出,体现了译者和出版社对于作者的尊重。封底上印有作者和译者的简介,特别突出了译者金介甫其沈从文研究学者的特殊身份。对译者其学人译者身份的展示无疑提高了译作的可信度,从而能够增加读者对译作的信赖。

最后,附于书末有32个尾注,关于尾注的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Border Town中的尾注

(二)Border Town中的外副文本

1.译者的沈从文研究经历

金介甫,1948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亚州,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77年以题为的博士论文成功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金介甫首次接触沈从文的作品得益于老师的推荐。1972年,正是在其导师的引导下,金介甫阅读了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一书,读完颇感震撼,对沈从文细腻的文笔风格和深刻的作品主题印象深刻。由此开始,金介甫对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发生极大兴趣,更萌发了研究沈从文及其作品的想法。1980年夏天,金介甫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见到了自己一直敬佩的中国作家沈从文。在这年的6月到7月间,金介甫频繁登门拜访,与沈老深入交流探讨多达十几次,两人成为忘年交,金介甫也由此获得了珍贵的一手研究资料,而金介甫的研究同样也给沈从文的晚年带去了极大慰藉。除此之外,金介甫还曾亲自去往偏远小城湖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沈从文的家乡)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基于其博士论文,加入大量与沈从文交谈和实地考察期间所得的信息和资料,金介甫写成(《沈从文传》),一本涵盖了沈从文的个人经历与其创作历程的传本。简功友、肖远东认为金介甫为沈从文立传的目的是“向读者叙述一个乡下人摇身一变为文学巨匠的传奇,告诉读者沈从文的文学价值,并精确预言沈从文在世界文学中的崇高地位”[13]。金介甫曾致力于将沈从文的作品推向世界,在他看来,沈从文关于湘西的作品绝不可以被简单定义为乡土文学,因为那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可以看作民族寓言的一系列作品。

2.译者的翻译实践经历

早期翻译过陆文夫、张辛欣等人的作品,金介甫的汉译英翻译实践开始于中国当代小说的英译。1980年,出于深入研究沈从文这一需求,金介甫对沈从文的几位老朋友做了采访,因此结识了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萧乾。80年代末,萧乾邀请金介甫翻译自己所著的回忆录《未带地图的旅人》。二人长时间交流通信、不断交换彼此意见,终于在1994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英译本。之后,在翻译家金隄的提议下,金介甫参与了译文集《不完美的天堂》()的英译。这部译文集共选择了沈从文的作品26篇,由5名译者共同合作翻译完成,但金介甫作为主译者,翻译了其中近一半的篇目。1995年,这部译文集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来,金介甫受到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的邀请,翻译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一书。由于对沈从文有着细致的研究,且熟悉中国现代历史和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因此对于金介甫而言,《边城》中地方色彩浓重的语言与湘西特有的事物便不足以成为其理解原文和进行翻译的障碍。到目前为止,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的金介甫所译的沈从文小说已达11部,是将沈从文作品译为英语的数量最多的译者。

四、从副文本解读Border Town

如上文所述,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含有丰富的副文本元素,涉及文本内容、主题、译者经历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在对金译《边城》的译文进行研究时,关注和分析译作的副文本元素有助于对整个译本进行全面解读,避免研究的片面和主观。

(一)译者序中对文本内容的补充

序跋作为内副文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直接记录着为何翻译、怎样翻译、翻译心得、对原作者作品的阐释与评说,乃至译事的缘起、经过、出版、传播等重要而丰富的内容”[14]3。《边城》原本附有作者沈从文所写的题记,但是译者金介甫并没有选择将其直接翻译出来纳入译作之中,而是自己独立撰写了10个段落、共计1500多词的序言。

序言中译者首先简述了作者沈从文跌宕起伏的文学命运,指出沈从文的创作与其同时代的作家不同:他的创作并不是为了社会改革和改造,并由此揭示出《边城》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打压的原因。其次,译者对《边城》和著名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的代表作《大地》(The Good Eart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测,认为《大地》的成功促进了《边城》英译本的面世,并对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进行了简单对比。再次,译者认为《边城》中的茶峒地区可以与福克纳作品中的约克纳帕塔法(Yoknapatawpha)相类比,两者在塑造的地区风貌方面相似之处良多。而且,译者表示《边城》具有许多田园牧歌和乡愁的意象,而这些意象,是远不能通过翻译传达给目标语读者的。由此可见,译者前言对目标语读者阅读译文具有引导性作用,并可以使读者意识到原作和译作之间仍有一定差别的事实。最后,译者表达了他对沈从文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遗憾,认为《边城》具有重要地位,其关于人性的主题值得读者的认真思考。

译者在序言里明确指出沈从文写作的目的是“建造希腊小庙”(“希腊小庙”是作者对于纯真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隐喻),《边城》的创作也不例外。在物欲横流的21世纪,现代人生活在一种极度高压的环境中,虽然在物质上已经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是心灵乏味、精神空虚。《边城》本身就是一部追求爱与美的杰作,其牧歌式的叙述方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中蕴藏的美好人性无疑会吸引一大批读者阅读,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译者在序言里曾反复提到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及其诺贝尔文学获奖作品《大地》、福克纳及其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虚拟地区约克纳帕塔法,这些西方读者较为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有助于其在头脑中将《边城》的内容与这些相对而言较为了解的信息产生关联,从而有利于读者对《边城》的解读。正如秦思、陈琳所言:“作为译著的开篇导言,译者序在一定程度将影响读者对于译文的认识与理解。”[15]

(二)注释对文本含义的阐明

注释作为译者现身的平台,体现了译者对于读者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通过注释,读者对完全陌生的异域文化、地理、物品等方面能够有所了解,有助于文本的清晰展现。“译注不仅是重要的翻译策略,而且反映了译者的文化态度,认清译注的功能特征对探讨译本的传播和接受具有重要意义。”[16]《边城》金译本共有32个尾注,涵盖了历史典故、民俗民风、地域特色等,位于书末。事实上,除了这些尾注,在正文的翻译中,译者在不少地方运用了文内阐释的方法。与具有明显标记的注释不同,文内阐释通常不容易为读者所发觉,读者的阅读因此不会被打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有助于读者保持阅读过程中的流畅度和连续度。为了更好地体现,以下分析将以戴乃迭的《边城》译本作为参照。

例1 原文: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后,很秘密地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17]9。

戴译:The girl’s mother, his only daughter, seventeen years ago had a love affair behind her father’s back with a soldier at[17]8.

金译:The girl’s mother, the ferryman’s only child, had some fifteen years earlier come to know a soldier fromAnd that had led to trysts carried on behind the honest ferryman’s back[12]3.

“唱歌”是边城青年男女独有的“恋爱方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恋爱,这种以歌为媒的婚恋方式,若不经解释,西方读者则会一头雾水。对于此处的翻译,戴乃迭只用了“serenade”一词,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5版)对此词的解释是“if you serenade someone, you sing or play music to them, especially to show them that you love them”。该词从字面上大体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但不够深刻,也不能够体现地方的独特风俗。对比之下,金介甫则在文内添加了相关的解释信息(见例1中画线部分)来对这一内容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可以使读者较好地理解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也能使读者对具有湘西特色的地域文化习俗有所了解。

例2 原文: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时水战擂鼓。也是水战擂鼓[17]33。

戴译:…and when the race reaches a critical stage they raise a din like thunder which, added to the roar of cheers and boos on the bank, reminds you of some epic river battle of old[17]32.

金译:The boat’s speed had to follow the sound of the drum and gong, so whenever two boats got to the climax of their competition, the thunder of the percussion, added to the encouraging cheers from both banks, recalled novels and stories about Liang Hongyu beating her drum in the historic naval battle at Laoguan River, and the cacophony when Niu Gao fished the rebel Yang Yao out of the water[12]25.

注释:Liang Hongyu, Niu Gao, Yang Yao. Several popular novels tell of the historical figure Liang Honyu giving naval drum signals to help her husband, a Song dynasty general, trap enemy Jin forces as they fled up the Laoguan River. Histories also tell of Niu Gao, another Song dynasty general, under Yue Fei, who fought the Jin and captured the rebel Yang Yao in 1135 after he jumped into a river to commit suicide.

“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讲述的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其夫人梁红玉在长江边与金军作战,梁红玉冒箭雨亲自擂鼓,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攻击从而阻止金军渡江的历史故事。“牛皋水擒杨”描述的是南宋钟相起事义军首领之一杨幺因拒不降宋,泅水突围,但被岳飞的部下、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擒获。原文此处引用这两处历史故事,是为了突出端午节龙舟的比赛激烈程度,形容赛龙舟的场面就犹如上述两个典故所展现的场面一样令人紧张、胜负难定。沈从文在此处运用这两个故事来引导读者想象比赛的场景气氛,增强了文本效果。但是此处对于不懂得中国历史的外国读者来说,就成了理解原文意思的障碍。戴乃迭译本在对此处进行处理时,直接省略了相关的历史典故,而用了some epic river battle of old便将这些一笔带过,没有补充其他背景信息。金介甫将“梁红玉、牛皋、杨么”及其相关故事进行了补充说明,作为尾注附于书末。读者通过译者的解释,方可明白作者在此处引用这两个历史典故的用意,目标语读者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体验。

(三)译者身份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作为外副文本之一,译者身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身份和角色必然会对其翻译行为生成一定影响,使整个翻译过程受到制约。译者金介甫最广为人知的身份便是沈从文研究专家,他的身份影响了其翻译,使其《边城》译本体现出“典型的厚译的学术型翻译特征”[2]。精通中文、多次拜访沈从文以及亲到湘西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经历使金介甫能够获得研究沈从文及其作品珍贵的一手资料。除此之外,广义上的副文本,如《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沈从文传》等关于沈从文研究的著作为金介甫翻译《边城》打下了深厚基础。《边城》被广泛认为是一部以地方民族风情为对象的小说,里面充满了地方色彩浓重的人物对话和叙述。如何处理此方面的翻译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然而,由于金介甫在早前研究沈从文时,已经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在处理民风民俗等方面更加游刃有余。事实上,对沈从文的研究和了解,使金介甫能够更加清楚作者的文笔风格和写作目的,在处理译文时,便能将原作的风格较为忠实地传达出来。再者,自少年时代就对东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的金介甫,作为一名汉学家,他热爱中国文化,肯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除了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他还专注于研究其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了很多努力。基于此,金介甫在译《边城》时多忠实于原作,整体上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和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所以他的译文极具异域风情,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例3 原文:弄得好,掏出心子来给人也很慷慨作去,弄不好,[17]131。

戴译:Hefor a fellow he likes but have no truck with someone he despises,[17]130.

金译:In the right circumstances,; cross him, andblow for blow[12]101.

注释:he’d battle his own maternal uncle. Relations with one’s mother’s brother(s) were particularly close in local society.

例3中的“掏出心子”,与戴乃迭的意译不同,金介甫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见画线部分)。在处理“亲舅舅”此处的表达时,金介甫将“亲舅舅”一词做了文内阐释,并就此处作者的用意在注释中加以说明,使读者可以更加明确主人公天保爱憎分明的性格。戴乃迭作为官方出版机构下的译者,其译文的归化特征明显,对于此处的翻译,她的译文虽然也准确传达出了原文要表达的意思,且其译文表达显然更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相较于金介甫的译文,戴的译文却使原文本来感情意味强烈的语言变得平淡了不少,削弱了原文的表达力。除此之外,在处理“亲舅舅”此处的翻译时,戴译本没有就“亲舅舅”对于主人公的重要性做相关解释,直接译为“not even if the man were his uncle”,此处会使以核心家庭为主导地位的西方读者产生困惑,不明白为何此处作者要以“亲舅舅”做例子,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家庭人物。

(四)出版社对译本在目的语境中的推动

译者之外,与译者有密切联系的出版社也是十分重要的外副文本元素之一。和中国文学译作以往借助的大学出版社不同,金介甫所译的《边城》2009年由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发行。作为新闻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英文书籍出版商之一,在文学、小说等图书方面颇具影响力,经其出版的书籍在目的语语境中反响较大。金介甫的《边城》译本正是得益于2006年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合作,使其成为向海外推广三本英文版本的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汪宝荣指出,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一般难以进入商业流通渠道,因此读者多为专业读者,与之相比,商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则更得大众读者的青睐[18]。借此出版社的出版得以进入西方普通读者的视野。出版社的选择及出版社的良好口碑使得更容易吸引读者阅读,加之译者金介甫汉学家与沈从文研究大家的身份,具有丰富的象征资本,两者共同增加了译本的可信度,无形之中扩大了译作的影响力。“译者身份及出版社的‘本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英美国家读者心中的‘疑虑’”[19]。由此看来,出版社的正确选择无疑是《边城》金译本成功进入西方读者眼中功不可没的助推器之一。借助出版社的力量,在目的语语境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与接受。

五、结语

《边城》是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金介甫认为其可以与西方的《项狄传》《追忆似水年华》等作品相提并论,并预言终有一天,世界会对沈从文做出公正的评价。金介甫的《边城》译本是目前唯一一个英文单行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以上对《边城》金译本中副文本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译本被广泛认为是四个译本中的最佳译本,除了译者对正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恰当处理、译者自身翻译水平等原因外,还与译本的副文本密切相关。中内副文本中的序跋和注释对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理解作品有着重要作用;而外副文本诸如译者金介甫的学人译者身份、译者的沈从文研究经历,都对译者的翻译过程有很大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影响便是翻译策略和具体翻译方法的选择;而出版社等其他外副文本同样也会对译作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发挥作用。基于此,重视翻译作品的副文本,将有助于译本的客观、全面展现,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好地译介提供借鉴。

[1] 张卓亚. 《边城》英译本的叙事建构[J]. 南方文坛, 2017,17(1):77-83.

[2] 徐敏慧. 汉学家视野与学术型翻译: 金介甫的沈从文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19(1):60-67.

[3] 卢国荣, 张朋飞. 《边城》金介甫英译本的成功之道[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1):71-77.

[4] 周雪婷, 何庆庆. 叙事翻译视域下的《边城》英译本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0(6):787-791.

[5] 郭亚丽. 金介甫英译《边城》的生态翻译学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6(1):153-156.

[6] 柯敏芳. 金介甫《边城》英译本的翻译生态环境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33(1):69-71.

[7] TAHIR-GURCAGLAR S. “What Texts Don’t Tell: The Uses of Paratexts in Translation Research”[A]. Theo Hermans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44-60.

[8] BATCHELOR K. Translation and Paratexts[M]. London: Routledge, 2018.

[9] 刘虎. 国内翻译副文本研究回顾(2008-2019):问题与对策[J]. 外国语文研究, 2020,6(6):91-103.

[10] 梁林歆. 企鹅英文版《浮生六记》中的副文本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42(2):108-115.

[11] 张婷, 姚靖. 霍译《楚辞》之“深度翻译”描述研究[J]. 中国外语, 2020,17(2):90-96.

[12] 沈从文. Border Town[M]. Jeffrey C. Kinkley, 译. New York: Harper CollinsPublishers, 2009.

[13] 简功友, 肖远东. 金介甫传记艺术的时间维度透视: 以英文原作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为考察中心[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22(2):54-59.

[14] 李今. 汉译文学序跋集(1894—1927)[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15] 秦思, 陈琳. 布迪厄社会学视角下赤松禅诗译介活动研究[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26(4):71-79.

[16] 魏家海. 《楚辞》翻译注释的文化功能[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25(1):121-126.

[17] 沈从文. The Border Town(双语插图本)[M].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9.

[18] 汪宝荣. 中国文学译介传播模式社会学分析[J]. 上海翻译, 2019(02):1-6.

[19] 邵璐, 李伟. 刘震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J]. 南方文坛, 2020(6):98-105.

English Translation of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atext: A Case Study ofby Jeffrey C. Kinkley

ZHAI Wenhu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by American Sinologist Jeffery C. Kinkley, has been focused on by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ince it was published in 2009. Taking the paratext of Kinkley’s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its peritext (translator’s preface, the annotation, etc.) and its epitext (translator’s experience, translator’s identity, etc.), some easily neglected marginal factors in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can be found out. The study on the paratext in Kinkley’s translation ofshows thatable to have a foothold in the Western reader marke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pointing out the theme, the annotation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the translator’s identity influencing his subjectivity and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publishing hous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by Jeffrey C. Kinkley; paratext; scholarly translator

I207.42

A

1672-3724(2022)04-0103-06

2021-12-08

翟文慧,女,山东淄博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边城译本沈从文
《边城之材幽之地》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