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目标下成都市产业发展研究

2022-01-29 09:02于璐詹蕾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碳达峰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于璐 詹蕾

摘 要:成都市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碳减排目标,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绿色发展新路径,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高能耗产业占比过高、产值能耗高、能源消费结构过于依赖油品燃料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优先发展支柱服务业、控制交通领域碳排放、加强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计划与市场机制相协调等方式,促进成都产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碳达峰;碳减排;高能耗产业;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本文索引:于璐,詹蕾.<标题>[J].商展经济,2022(03):-127.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碳排放量不断提高引起的气候变化愈发明显,随着各国对气候变化的重视,抑制碳排放的各种政策逐步实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這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成都市不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提出碳减排目标,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

1 成都产业碳排放现状、政策及目标

1.1 成都市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能源消费量增加,虽然成都市能源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能源结构主要依靠外部输入电力、天然气和石油。2020年,成都市优质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60.66%,通过扩大禁煤区域,加大高排放设备淘汰和清洁生产能源改造力度,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0.8%;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3801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燃料消费量为332.66万吨,占比为8.75%;2015年煤炭燃料消费量为448.05万吨,占比为34.69%,明显下降。从碳排放来看,成都2020年的总排放量是5155.94亿吨,其中煤品只占17%,燃油占54%,天然气占29%,碳排放存在平稳上升趋势,主要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油品和天然气消费碳排放增量导致,由于能源消费清洁化程度提高,能源消费碳排放总体较为平稳,给未来的碳中和和碳达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成都市碳排放相关政策

成都市不断强化法规和制度建设,印发了《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等相关指导文件。2012年2月启动的世界资源研究探索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路径的国际性项目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城市开展,在中国选择了成都市和青岛市作为试点城市,探索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蓝图,开展示范项目。

1.3 成都市碳达峰目标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低碳城市行动不断加码,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努力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按照2017年成都市颁布的《成都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力争2025年之前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成为国内低碳发展先进城市。

2 碳达峰目标下成都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成都产业不断优化,经济规模快速提高,2019年产业规模迈上1.7万亿元新台阶,产业发展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3588家,新经济企业达36万户,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产业开放水平提升,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但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的更高目标要求下,现有产业结构仍有巨大改进空间。

2.1 高能耗产业能源消费占比过高

2019年,成都市工业部门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29.99%,工业占比并不高,但工业内部的高耗能产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达到工业全部能耗的78%。2011—2019年,成都市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费量从2011年的1024.90万吨标准煤提高至1386.07万吨标准煤,从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0%提高至2019年的78%。2014年开始,由于成都市对油品需求量的迅速增加,石油加工业能源消费量快速提高,2014年的能源消费量是2013年的12.59倍。可见,高能耗产业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占工业总量比重过高是问题关键,工业部门中煤品燃料和油品燃料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火电、石化、钢铁、水泥、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等高能耗产业,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重点在于工业部门内部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2.2 高能耗产业产值能耗高于工业平均产值能耗

2011—2019年,成都市规模以上高能耗企业工业产值综合能耗皆高于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能耗,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能耗长期维持在0.1吨标准煤/万元,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值能耗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是石油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能耗水平出现快速增长,源于生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能耗过高。面对市场对于电力、石油产品不断扩大的需求,企业并没有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提高产量,而是通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增大供给量,导致产值能耗快速增长,这类企业需要通过行业和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新装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生产节能增效,降低碳排放量。

2.3 能源消费结构过于依赖油品燃料

成都市能源结构中油品仍占较大份额,使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产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煤炭燃料消费占比逐年降低,占比较小,下降空间有限;电力和天然气占比仍有提升空间;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因地理位置因素缺乏大规模利用条件。成都市2015—2019年煤炭的消费需求逐年下降,由2015年的13.71%降至2019年的8.39%。成都市油品燃料消费长期维持在较高比例,从2015年的41.6%提高至2019年的43.44%,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是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降低油品燃料的消费需求。交通运输产业内部结构中道路运输、航空业等高能耗运输方式占比不断提高,城市小汽车增长过快,耗油量增长迅速。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市交通运输部门过于依赖油品,交通运输领域用油增量对全市碳排放增量贡献率超过50%。

2.4 低碳建筑政策规范性存在一定欠缺

2011—2019年,成都市房地产的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保持较高规模,2019年施工面积增加47%,碳排放占成都市碳排放总量的5.8%,对碳排放总量影响不大。由于建筑业碳排放核算主要包括建筑材料运输和现场施工的碳排放量,并未涵盖建筑建材生产、建筑使用阶段的能耗,因此建筑业全过程碳排放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被低估。建材生产主要集中于高能耗产业中的钢铁、水泥、玻璃等,能耗和碳排放问题在前文已做分析。建筑运营阶段排放体量大,具有长期持续性,因此,绿色建筑标准及行动方案指引运营阶段节能减排重点方向。

3 碳达峰约束下的成都市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布局,优先发展支柱服务业

坚持产业生态化,坚持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聚焦能源节约、循环利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

提高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比重,充分利用成都市独有的旅游资源和餐饮业发达的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转变传统制造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体系,提高要素聚集、技术创新、高端服务能力,发挥低碳发展辐射带动效应。加速高端高质的产业体系构建,瞄准“5+5+1”重点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和碳中和相关产业,优化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医药产业成为万亿级优质产业集群,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建成高质量现代化开放性产业体系。培育优化新兴战略产业,制定成都新兴产业指导目录,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低碳产业园区,探索建设“零碳”工厂、楼宇和产业功能区,打造一批碳汇场景,推动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低碳化转型。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有效利用城市农业土地资源,通过有机农业、精耕细作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3.2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控制交通领域碳排放

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推进区域空间布局与交通结合、城市密度控制、TOD和联合开发手段,促进低碳交通模式的发展,利用现有交通枢纽,完善城市功能区建设,加强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联系强度,通过公交走廊串接城市公共活动节点,最终通过降低城市交通总量、减少私家车出行方式实现交通产业的碳达峰。

在交通模式方面,大力构建城市轨道、公交和慢行“三网”融合的低碳交通体系,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公交综合体,优先实施公共交通走廊式发展,同时保持非机动车交通比例。

在交通技术方面,推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出租车和私家车中的普及,通过一定范围内的财政补贴,引导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从而加大电力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断推进汽车技术改进,提高单位周转量的能耗,推广高效燃油车型。

3.3 加强建筑节能技术推广,控制建筑部门碳排放

成都市需根据国家节能标准设定区域节能目标,约定减排温室气体量,合理规划能源利用,提高建筑能源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建设紧凑型城市;减少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合理控制建筑規模,引导节约的建筑用能方式;保留城郊耕地、城区林地、湿地等自然资源,扩大城市碳汇。在具备条件的城镇开展低碳社区试点,通过示范、宣传及市场化的经济手段,向社区居民传递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构建低碳社区;优化社区住宅用地,合理进行用地选择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的低碳发展建设。完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探索低碳城市绿色建筑标准,推动现存建筑的绿色改造,促进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要求,实现建设方式可持续发展,广泛实施绿色建筑,降低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水平。改善建筑物围护性能,充分利用墙体的保温隔热技术及建筑设置中的遮阳、通风理念,降低建筑物对于能源的需求。

3.4 计划与市场机制相协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成都市应加快碳税设置等相关研究,未来可以通过针对能源密集型企业进行合理税收减免、返还机制等方式避免其因降低碳排放而造成的成本短期快速增加,促进其长期节能减排意愿。围绕成都市低碳产业生态链关键环节的提高,以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和提高产业层级为战略任务,围绕新能源产业,以在氢能、核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服务与模式创新、重大战略布局、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提高为目标,对符合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发展领域、符合国家和本市能耗、环保、安全等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关项目,政府应给予投资补助和财政奖励。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于2016年获得碳交易备案,政府直接确定一段时间内碳排放配额总量,通过完善的价格发现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成都市碳减排效率,促进碳达峰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1):33-38.

成都市统计局.202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成都日报,2021-03-27(3).

范锐平.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碳中和“先锋城市”[J].先锋,2021(5):14-19.

张家华,缪梦羽.标本兼治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率先实现碳达峰努力打造碳中和“先锋城市”[N].成都日报,2021-04-29(1).

于骥.加强雾霾治理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6):64-66.

甄敬怡.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稳步走”为发展“做加法”[N]. 中国经济导报,2021-11-25(3).

郭丁文.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路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21(21):69-71.

周灵.基于Tapio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6):185-190.

猜你喜欢
碳达峰产业发展经济发展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