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刺绣艺术针法与具体物象的传达应用探究

2022-01-26 11:32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天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挑花湘绣苏绣

张 嫱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商代已有专门的纺织业,从出土绣品的组织结构上看,应该是锁绣的针法;宋代致力于画绣。由于画绣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针法,铺针、缠针、直针、擞和针、辫子股、打结子等针法都被应用进来,出现了近二十种针法;元代由于草原民族粗犷的性格,刺绣工艺在这一时期没有很大的进步;明代飞速发展,这一时期运用的针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清代的《雪宧绣谱》是中国第一部刺绣理论专著。各地刺绣经过多年的发展、交流与模仿,既有一些技艺上的共性,又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清代的中后期,逐步出现了苏、湘、粤、蜀四大系统,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互相影响,被后世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本文将刺绣作品按题材分为五个部分:经典花鸟绣作品、经典人物绣作品、经典动物绣作品、经典风景绣作品和经典图案绣作品,进行逐一探究。

一、经典花鸟绣作品中的针法与具体物象传达

湘绣《春回大地》(如图1),绣制于20世纪80年代,在刺绣工艺上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鸟雀的一鳞一爪与花木的一瓣一叶。这幅湘绣作品改变一贯的富丽庄重风格,呈现出了清新活泼的格调。运用了一个破绽圆形构图,上枝与下枝的鸟儿相呼应,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清脆的鸟鸣声中。湘绣的掺针是非常适合绣制鸟的形态和花的姿势的。花托用隐针绣制,根据光照的方向以及花朵的颜色变化用掺针和施针填充花筋与花瓣。叶柄同样用隐针绣制,施针绣制叶脉,用掺针刺绣叶子的丝理来表现正反两面。在绣制鸟雀的时候,鸟的羽毛丝理明显,要采用长短针并用的手法,先绣制第一批线,在前一针中间起后针绣第二批线,以后各批依此类推交错排列,这样可以不受色彩层次的限制,还可以将转折部位绣制得服帖平顺。

图1 湘绣《春回大地》

这幅由陈少芳创作设计的《晨曦》(如图2)确定了“广绣”名绣的地位,只是将名称更改为“粤绣”。从此,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四大名绣”。

图2 粤绣《晨曦》

为了表现出孔雀翎毛斑斓的色彩,设计者对孔雀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时间了解。不论阴天、下雨或者室内、室外,终将起舞的孔雀设计得栩栩如生。在绣制孔雀羽毛的时候,多用套针来表现,散套针层层叠加,纤毫毕现。扁毛套绣制羽毛,可以按照颜色的深浅套线。活毛套绣制鸟的绒毛,蓬松中透露出飘逸。在绣制孔雀脚的时候,特意使用钉针、扪针等。在绣制孔雀羽毛末端的时候,还特意运用了粤绣的扭花丝来表现。各种不同的针法生动地表现出了孔雀各部位翎羽的不同质感,发挥出了粤绣不同针法与丝线光泽的特点。

二、经典人物绣作品中的针法与具体物象传达

油画是以笔触来表现作品,而刺绣是以千针万线来塑造形象,创作过程更加艰辛。这幅苏绣《齐白石》(如图3)先是用打底的方法来绣出齐白石的面部,五官轮廓一次定型。银白色的胡须和眉毛都是用乱针绣绣成的。线条长短的安排与交叉亦讲究刚柔并济、抑扬顿挫。老人脸上的皱纹、斑点用各式不同的乱针表现得栩栩如生。为了表达出神与形兼备的特点,甚至用了四十种色线来表现老人专注的眼神,劈丝最细达到四十八分之一,乱中求整,层次丰富,形象立体并且厚重。

图3 苏绣《齐白石》

《吹箫引凤》(如图4)是一幅金丝线与绒线的混合绣。是用金线、银线,结合绒线绣制,并辅助以潮绣的垫绣技法,彩色的绒线配以金银色线镶嵌,颜色瑰丽不艳俗,富有立体的层次感,这种绣艺为潮绣所独创,彰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幅作品中,人物的皮肤与衣纹用了大面积的掺针,但在男子吹奏的箫上,运用了垫绣的技巧,同样在女子吹奏的乐器上也运用了包针绣的针法,达到了突出乐器、弱化人物的立体效果。

图4 潮绣金绒混合绣《吹箫引凤》

三、经典动物绣作品中的针法与具体物象传达

俗话说“苏绣猫,湘绣虎”,苏绣作品《白猫戏螳螂》(如图5)是绣娘们结合猫自身毛发的特点在散套针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活毛套”的针法,让线随着毛发丝理走,线覆盖的层次分明、转折自然,边缘的毛发虚实错落,显得十分飘逸蓬松。

图5 苏绣《白猫戏螳螂》

绣猫比画猫要难得多,每个细小的部位都要花上大工夫。绣制猫的身体,首先在底布上画出猫的轮廓,再一层薄薄的散整针将早先的轮廓覆盖住。根据光源的不同,选择不同颜色的绣线,由浅入深,层层加色。在绣制猫耳的时候,要先用丝线一丝或者两丝接针绣出耳廓,再由浅入深,接针分层绣制。耳廓的位置颜色略浅,排针较为稀疏,有飘逸的感觉。再用交叉绣,表现出毛发的层次,用丝线颜色的深浅来表现猫耳的凹凸。猫眼是画龙点睛之笔,有经验的绣娘们会采用二十多种颜色的丝线,换针换线向猫的眼球中心套针绣制。眼球色彩丰富,炯炯有神,绣制十分逼真。

湘绣《饮虎》(如图6)描绘了一只正在准备饮水的虎,一只脚探入水中,警觉地竖起耳朵,仿佛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要一跃而起。曾经的刺绣老虎被称作“橡皮老虎”,老虎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僵硬死板。湘绣首发创制“鬅毛针”,将绣线劈成极细的丝,使针呈放射状撑开,撑开的一头用线较粗、排列较疏,另一头用线较细、排列较密,并把线藏起来,先用不同颜色的绣线满地施绣,再层层加绣。这样绣出的老虎形象逼真,毛发蓬松,十分传神。再结合掺针、撒针、套针等多种针法,将湘绣狮虎绣出了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

图6 湘绣《饮虎》

四、经典风景绣作品中的针法与具体物象传达

苏绣《大寨春色》(如图7)原图是一幅摄影图片,描绘了一派桃花盛开的梯田景象。在绣远处的山体的时候,多用了直缠针和斜缠针,逐渐用刺绣线条加密绣制。在绣制梯田的时候用到了散套针和擞和针来区别平面与立面。近处的朵朵桃花则用了套针绣制。

图7 苏绣《大寨春色》

五、经典图案绣作品中的针法与具体物象传达

挑花是很多少数民族擅长的刺绣技法,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浓厚。布依族的挑花,一般都是在黑色底布上手工挑绣,基本针法为“×”字挑绣,用经纬交织的方法施针。挑花前没有统一的图案,也不需要打草稿,由制作者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反面挑花正面看的特点。挑花刺绣不仅能够装饰美化,还能对领口、袖口、布边、肩膀等部位起到耐磨的实用效果。

黎族的刺绣图案大多是几何形状的。根据对以往史料的分析,黎族妇女出嫁之前的衣裙图案,都要按照部族的规矩来刻画。黎族刺绣针法有直针、铺针、切针和十字挑花等。使用直针针法在绣品创作中有不少的局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形成了黎族刺绣独特的风格。

六、结语

针法是刺绣艺术的灵魂。北魏以前一直是锁绣工艺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刺绣工艺大大发展,出现了齐针、套针、乱针等多种针法;到了宋时,“画绣”技艺成熟,出现了铺针、缠针、直针、打结子等近二十种针法;清代的中后期,逐步出现了苏、湘、粤、蜀四大系统。掺针适合绣制禽鸟,乱针绣适合绣制人物,苏绣的“活毛套”绣制猫的毛发,湘绣的“鬅毛针”专门绣制狮子的鬃毛,粤绣中出现了独特的金银线绣,直针、十字挑花适合绣制几何形状……这些刺绣针法的出现,结合具体物象,将绷布上的图案表达得栩栩如生。我国刺绣艺术针法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并臻于完善。笔者曾参与到《中国当代设计全集·染绣篇》的编辑工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刺绣方面的一手资料,力图以丰富的案例来探讨刺绣艺术针法与具体物象传达的关系。本着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刺绣艺术针法的心愿,为现代刺绣艺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刺绣艺术针法必然与时代审美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挑花湘绣苏绣
“非遗×N”活态传承商业模式探索
——以湘绣为例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苏绣,“秀”出奇迹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挑花看“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