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2-01-26 11:32纪向宏宋婉玉
天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羊毛手工技艺

纪向宏 宋婉玉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手工艺保护深受重视,2017年国家先后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对非遗传统工艺文化进行保护、传承、扶持、振兴。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致使文化经济与传统手工技艺之间的协调共生迫在眉睫。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作为“天津四艺”之一,其手工艺的独特性、代表性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但随着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弊端逐渐暴露,传承发展与生产销售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如传承单一、手工技艺繁复、人才流失、宣传闭塞等都对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天津手工羊毛栽绒地毯的保护与发展要与时代接轨。本文从非遗技艺出发,将“互联网+”开发思维融入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中,推动传统手工艺发展转型,完善保护传承思路,拓宽发展路径,兼具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三重维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合理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多线并行的目的。

一、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概况

天津为京都门户,漕运发家,租界众多且是经济重镇,有着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化资源,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泥人张、天津风筝、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天津四艺”,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手工羊毛栽绒织毯技艺由北京传入天津后建立“义盛公”“玉盛永”等地毯厂,依托交通运输发达,成为我国西北和华北羊毛的集散中心和对外贸易主要商埠、港口。同时,国外倪克、美古坤、乾昌等在津租界地办工厂、设洋行,使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极速发展,在1930年进入黄金发展期。各地织毯艺人和大批无路可走的劳动力纷纷流入天津,地毯作坊和工厂增加,这样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机缘为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在此期间,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传统手工技艺不断创新,其拉绞过纬新工艺、剪刀雕花的剪片工艺、水洗丝光工艺,为发展再扩新方向。天津日渐成为集设计、生产、出口为一体的中国地毯重要基地,被誉为“地毯城”。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1965年获莱比锡世界博览会金质奖章、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金质奖章等。

二、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价值体现

(一)艺术价值

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壁毯织做以毛、棉为原料,采用手工栽绒技艺,它区别于布、纸绘画作品,突出材质、工艺的特殊肌理效果,毯面真实自然,立体感、空间感更强。制作工艺复杂,经过9道工序、140多个操作流程,集体织做,强调技术平衡和协作观念强,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在制作中从拴1个栽绒结到完成整幅精美的织毯、壁毯,工匠们不仅要有扎实、快捷、灵敏的织做技巧,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构图、纹样、色彩等美术知识(如图1)。天津发明和首创“拉绞”织做、纹样倒头、主花做凸、混搭润色和剪花、水洗地毯技艺,其价值和工艺是机器不可替代的,更使织毯呈现出“软浮雕”和丝绸般的效果(如图2)。相较于北京宫毯、阿拉善地毯、维吾尔族织毯等,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公众认知度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其传承并创新了相关制作技艺。技艺以厚实牢固、图案瑰丽、剪片浮雕、水洗丝光、规格齐全五大特点著称于世,作品精美繁杂、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1]因品质高且工艺好,其脱颖而出,为人民大会堂迎宾厅创作“五谷丰登”巨型织毯。创作的长10米、宽5米的“长城”壁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技艺形式作为我国政府友好往来的国礼赠送给联合国,目前挂在联合国休息北厅。其后还为“周邓纪念馆”织做“海阔云舒”壁毯,其面积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

图1 高道拉绞羊毛栽绒织毯 (选自1994年天津市地毯公司宣传册)

图2 天津“京、美、彩、素”四大类织毯图案

(二)历史价值

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在历史发展中,在技艺、工艺、图案和品种上不断传承发展,集中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对装饰、铺设的需求及对图样、色彩的喜恶。这对研究探讨不同时期地毯的生存、发展、风格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一幅幅地毯、壁毯图案内容广泛、寓意深刻,不仅是一幅幅精美图画,更是一篇篇美妙动人的故事,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欣赏和收藏的艺术价值。在制作中,工匠们利用所学知识,充分结合美学、民俗学、宗教学、环境学、几何学等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将多项学科内容融合其中,使其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值得研究和保护。1999年天津地毯十四厂制作的《八达岭长城》羊毛栽绒壁毯,长5.2米、宽2.1米,现存于日内瓦联合国气象组织总部(如图3)。

图3 《八达岭长城》羊毛栽绒壁毯

三、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发展现状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高速发展,手工羊毛栽绒织毯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和文化载体被削弱,在高速机械输出的地毯市场艰难发展,遭受同行业仿冒品严重冲击和无序竞争。这不仅仅是数码机械工业生产对手工生产的冲击,也是精细复杂的织毯技术和栽绒工艺在快节奏的生产社会环境中的萎缩,导致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市场凋敝,落入传承困难窘境。同时,手工羊毛栽绒织毯还有面向大众宣传、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改变、面对消费市场的多变、面对文化传承的延续、面对可持续绿色生态改善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单向传播、缺乏互动

作为传统的非遗艺术,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现阶段主要通过展览展示、公共教育、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缺乏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非遗项目的记录、保护、创新及传播。据调研,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现如今暂无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对外宣传平台。当今时代,新媒体已成为社交主流媒介,其传播广、互动强,深受用户喜爱。腾讯财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微信和Wechat的总月活跃账户数已达12.6亿。”所以天津织毯想要摆脱困境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加用户体验感,积累潜在用户。

(二)工艺忽视、缺乏人才

传统手工艺内涵不仅仅局限在最后生产出来的物件,更在于其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工艺等文化价值体现。但如今展示多以制作工具、工艺产品进行展览,通过照片、视频进行展示,缺乏生产过程价值输出。制作技艺主要依赖师徒手工传承,以工作坊的形式汇集能工巧匠进行保护与开发。其一是学艺难度大,学习周期长,成果见效慢;其二是师徒相传的技艺传授模式,较少系统全面地普及和宣传,造成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艺术发展的局限性;其三是工匠老龄化严重,老一辈工匠大师年岁渐高,精力不济,年轻人对此技艺缺乏了解,工作相对复杂,缺少新鲜感和吸引力,新生力量薄弱。

(三)创作遇困、传播缓滞

数字化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消费时代,由于年轻用户群体需求越来越偏向个性化、深度化、体验化的内容,对待传统非遗的态度从“防守”转向多变、创新,故而要用一种多栖发展的方法重塑“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现今内容产业日益成熟的情境下,竞争出现同质化,通过对广大视频平台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分析可以得到,视频中绝大部分是以记录者身份存在的,《HELLO-天津》在腾讯平台只有112的播放量。商业手段以线下实体为主,在宣传方面处于被动,单单依靠本身在当地的知名度口口相传,没有主动拓宽市场渠道,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线上经济如同荒地。

四、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保护和发展

(一)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发展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进步、经济水平、精神需求对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更好地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需要遵循保护和发展三项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监督原则

做好顶层设计与精准规划布局,需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监督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制度,完善监管机制,树立“天津优秀织毯文化”目标,传承织毯类手工艺非物质文化,展现百年传统手工织毯之美。通过政府引导、宣传指导、社会参与,对非遗地毯工艺文化传播进行统一,形成有织毯历史、有漕运文化、有传统技艺、有故事寓意的文化资源,打造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品牌。

2.坚持文化生态联合协作原则

开展非遗文化生态联合协作,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综合评估社会、经济、科技等相关要素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汇集多方综合要素,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不进行无序破坏和开发,构建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非遗传承保护的文化环境,从而推动天津织毯工艺品牌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确保文化传承平稳和生态运行平衡。

3.坚持宣传多样化原则

要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天津非遗织毯工艺文化传播要求,需要坚持宣传多样化原则。要从文化出发,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当代文化传播已经从文字、图画为主向视频化转移,以适应快节奏、碎片化阅读模式和特点以及文化的娱乐化演变。这要求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文化的传播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将艺术美、文化精神和新媒体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目前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除了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宣传外,互联网自媒体暂时空白,专业化传播不到位,为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抓紧创新。

(二)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保护传承中的发展策略

一个城市文化的开发是多维度的,文化品牌的开发是多方位融合的结果。生态自然的保护、商业平台渠道的延伸、社会人文的发展、文化价值的扩容、数字化的应用衍生等形成一个可持续生态产业圈,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备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历史性,借助“互联网+非遗”形式发展,有助于一个地区、一种文化最大化开发(如图4)。

图4 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保护传承中的发展策略构思

1.生态可持续:以材料和生产方式为着力点,促进自然体验

现代生活中,人们接触传统手工工艺越来越难,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商品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各大景区的“手工艺”纪念品,这种形态上的相似、工艺材料的替换,让体验大打折扣,将原有的文化价值和情怀价值拉低。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是自然和人文综合的产物,也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反映。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是一种低耗能、低污染、就地取材的生态生产方式,多数情况依靠人力,就近选取自然资源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制造,如毛皮、竹、棉花等天然材料。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自然材质的协调利用,将材质与工艺有机结合达到“天工开物”的境界,这种生产制造方式本身就是环保、绿色、可持续的。

在设计中遵循可持续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地域原材料优势,例如收购静海周边农户饲养和种植的动物的毛皮、棉花加工利用,既为农民创收,又为环境造福。在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制作中,发挥手工技艺所长,减少机械化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开设相关工作室和课程请手工技艺师傅进行教学,或深入基层社区进行教学,如热爱非遗的年轻人、赋闲在家的妇女、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等,在滋润他们生活的同时又为他们带来经济收益,达到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文化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在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传承保护和创新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可持续循环属性,回归自然,回归手工技艺。

2.商业可持续:以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非遗IP为切入点,打造文化产业链

近年来,文化IP的发展趋势逐步上升,文化带动消费,初步形成了“以文化带IP,以IP促经济”的局面。运用传统文化发展可持续性成为手工艺发展的重要一环,有人提出:“特定的民族文化时空性决定了,一旦培育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人文社会遭到破坏,该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便会遭到破坏甚至逐渐消亡。”[4]所以,在发展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状态,避免过度商业改造,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放弃保护与发展平衡,让发展脱离正轨。

利用IP手段让天津非遗“动”起来,实现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科技之间文化与流量的交换,以此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促进文化发展,推动天津非遗品牌树立,增加地区财政收入,实现“品效合一”。将天津栽绒织毯非遗文化进行符号、内容、情怀、形式的提炼,挖掘文化代表,再创造文化衍生形态。如热门文创、网店、周边等IP特色优势,以天津手工羊毛栽绒地毯为实际载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定位(IP设置)—产品开发(IP包装)—品牌传播(媒体宣传)—实际生产—跨界营销”闭环产业链,通过实体+电商进行系列推广。如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将天津生活、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融合,倡导年轻态传播,以本身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础,衍生各时代不同纹样、经典图案等场景化形象,在宣传的同时,线上商店进行实际经济转化,随后开发天猫、微信小程序等,除了文创产品还有门票、书籍、线上展览等,多元打造“网红地毯”。

3.社会可持续:以人为本为关键点,形成服务新态势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存在,目前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存在的困境包含人才的缺乏、工艺的失传。“人”作为文化传承的源头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要让传统工艺“活”起来就要让人“活”起来,“以人带物,以物带人”。首先让传承人“活”起来,利用社会及高校资源对喜爱天津地毯工艺人进行系统培训,加强理论学术研究,让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年轻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研究中。提高匠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从政府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帮扶,鼓励有兴趣的普通群体加入研习的队伍中,有组织地培养社会志愿者,通过“帮传带”,扩大影响力。

其次让受众“活”起来,改良师徒传承模式,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实际学习体验中,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开班教学,如中小学开办传统工艺课余研习班,社会志愿机构走进社区,结合政府力量开办展览体验中心等。通过实际接触这些精湛的手工技艺让受众来场视觉洗礼。如榫卯大师王震华以7000多个零件和10万道工序复刻天坛祈年殿,精巧别致,震惊世人。受众在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工艺的精湛,还能体悟到背后隐藏的手工艺者的匠人精神。

4.文化可持续:以沉浸体验为闪光点,注重文化交互性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桥梁,年轻的、新鲜的、有趣的血液则是搭建桥梁的支架,文化走进大众需要多样化传播运营方式、多元化产品形态、多渠道传播方式对非遗IP 内容进行演化。[5]大众在接受文化时,对服务和体验的需求增加,所以基于展览馆实地展示和线上平台的活动十分必要,建立IP文化形象的多感官、沉浸式的信息传播是一种新体验。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打造具有人格化的IP形象,不仅可以使人获得视觉上的感受,而且可以使用语音技术获得立体化传播。如推出定制手工艺App,将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纺织、剪裁等工艺进行展示,利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多角度切换,配以舒缓的古典音乐,这种视、听、触三感体验能让用户如同身临其境。设置趣味游戏,用户还能通过不同的手工传统技艺题材的任务进行更多深入了解和学习,在互动中传递文化的正向价值。为深入大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众对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认知和喜爱,可与化妆品、日化用品进行联名,让手工艺术落地成百姓消费得起的商品,产教结合,寓教于乐,跨界合作。与联名品牌流量共同借势,不仅可以扩大媒体影响力,也可以通过与线下联合,实现流量双落地,实现跨界营销+社交,提高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文化的创新性与大众参与性。

5.数字可持续:以挖掘融媒体为出发点,完善宣传阵地

非遗的传承是其本身文化内涵传播的一个过程,如今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已经迅速发展,新旧媒体相互交融,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认知与保护工作常局限于小范围人群研究,所以在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利用好数字媒体的传播方式与方法是提高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认知度、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短视频”“vlog”等新兴自媒体逐渐为文化传播发展助力,短而精的内容能快速吸引受众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应开通平台账号,以此打破第一道宣传屏障。如开通天津手工栽绒织毯微信小程序,在其中对品牌信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进行基本介绍,开辟线上织毯DIY体验课程和虚拟展览馆。传统手艺人完成部分作品,留取部分创作空间,让受众者自由发挥进行最终作品制作,在体验为主的时代,用户身份逐步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让受众参与内容的创作和传播,这种宣传方式对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这项传统手工业十分有利。短视频AR互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扫一扫后仿佛栽绒织毯就在眼前,犹如带着观者乘坐飞毯进行飞行,以趣味的方式拉近人们与栽绒织毯这种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统物件的距离。

五、结语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行之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未来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关键所在。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创新性保护和创造性开发可以在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增加天津的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在“互联网+”非遗技艺的背景下,要考虑地域性、创造性、品牌性、文化性等因素,从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历史背景、价值体现、保护和发展原则、传承和开发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挖掘,以创新性思维进行分析,通过生态、商业、社会、文化、数字等多方面可持续发展途径,塑造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形象,以此构建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品牌文化的核心,为天津手工羊毛栽绒织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羊毛手工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Golden fleecers
做手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摸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