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程度构式“X比任何NP都W” 的多角度分析

2022-01-26 09:52李宇涵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量主观性构式

李宇涵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引言

“比” 字句是汉语比较句中常用的差比句式,可以表示比较主体所比项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比较客体的基准,如 “张三比李四高”,表示张三的身高超过李四的身高。“X 比任何NP 都W”①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构式,与一般的差比句不同,该构式可以表达极性程度义。例如:

(1)外婆烧出来的菜,比任何食物都要香,因为那是家乡特有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6-1)

(2)他首先是把握事物,其次才是描叙事物。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消化和感悟,容易抓住客观世界的律动和品性,所以他往往能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和方面去做出阐释。(张炜《你的树》)

例(1)的句子表示 “外婆烧的菜是最香的”,例(2)的句义为 “他最能消化和感悟(事物)”,两例都包含 “X 比任何NP 都W” 的结构,无论W 为形容词还是动词、短语,都表达 “X 最W” 的含义,这种意义不是句子各部分意义的直接相加,而是整体所表达出的一种规约义,因此 “X 比任何NP都W” 应看作一个构式,具体地说,是一个用差比形式表达极比含义的极性程度构式②。

前人关于差比句的研究成果较多,如朱德熙[1]、赵金铭[2]、吴福祥[3]等人对汉语 “比” 字句的范畴、用法、否定形式等问题展开过研究,部分学者论及 “极比” 用法,如吕叔湘[4]将汉语比较句分为九类,包括 “不及”“胜过”“尤最” 等等,其中 “尤 最” 即 指 “极 比” 的 语 义范 畴,许国 萍[5]认为存在两个以上的比较对象时,差比句往往可以表达极比句的含义, 并称之为 “次范畴的跨越”等等。也有许多学者对代词 “任何” 的特点和用法进行了探讨,如张明宇[6]、周书阅[7]等学者的研究涉及 “任何” 在比较句中的分布、“任何” 与“都” 的共现等问题,蒋勇[8]详细论述了 “任何”的隐现极性特征等等。但总体上看,学界对极性程度构式 “X 比任何NP 都W” 的研究尚有不足,构式自身的诸多特点还有待挖掘。

文章将先分析 “X 比任何NP 都W” 的句法性质、语义内涵,进而探讨构式极性义的生成途径和语用功能,最后对 “X 比任何NP 都W” 的近义构式进行比较。文中语料大多出自CCL 语料库、BCC 语料库及人民网,少数未标注出处的用例为自拟。

一、“X比任何NP都W” 的句法性质

(一)句法成分

“比” 字句的典型结构即 “比” 的前面一般有一个比较主体,后面紧跟比较客体,然后接上所比项的性质或行为,如 “张三比李四高”,比较主体是张三,比较客体是李四,“高” 即所比项的性质。在 “X 比任何NP 都W” 结构中,介词 “比”引导宾语 “任何NP” 作状语,X 为比较主体,是说话人想要重点描述的对象,“任何NP” 为比较客体,在此构式中由任指性代词及代词短语充当,W 是所比项的性质或行为,通常由形容词或心理动词、能愿动词等词充当,在结构中作中心语,一般也是句子的自然焦点所在。张斌[9]认为,“任何” 遍指同类事物中的每一个或每一种,后面常有“都” 与之共现。因此,“X比任何NP都W” 构式表示主体的所比项在程度或数量上超过某类事物中的任意个体。

(二)句法表现

构式 “X 比任何NP 都W” 在使用中具有不同的句法表现,根据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的属性,可分为同类相比和异类相比。

1.同类相比

(3)我国几乎比任何国家,对这一轮汽车革命都有更加热切的期待。(中国青年报2019-7-3)

(4)对于融资这个问题,马云的脑袋似乎比任何人都灵光。(刘世英《谁认识马云》)

例(3)中,“我国” 与 “任何国家” 都是属于“国家” 这个上位义场的,是同类相比;例(4)中,划线部分后面的宾语承前省略,完整的说法应是“任何人的脑袋”,因此主体与客体之间也是同类相比。

2.异类相比

(5)对于90 后、00 后学生们来说,这位朝鲜族 “阿爸依”(老爷爷)的亲身经历,比任何历史书都要真切。(中国教育报2019-9-9)

(6)哥哥说,可能是爸爸破格留任。妹妹猜,可能是爸爸提了级,拿到一笔什么钱。当然,他们谁也不可能猜到,减去十岁是比任何级别、官职都可贵千倍、万倍的啊!( 谌容《减去十岁》)

例(5)中,“‘阿爸依’(老爷爷)的亲身经历”和 “历史书” 的上位义场并不相同,不是同类事物,两者只是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因此该句属于异类相比;例(6)中,“减去十岁” 是一个事件,“级别、官职” 则是抽象概念,主体与客体也不是同类事物,因而该句也属于异类相比。

二、“X比任何NP都W” 的语义内涵

“任何NP” 分化为任选义和全量义两种用法,构式 “X 比任何NP 都W” 在此基础上通过语义衍推获得极性程度义。

(一)语义基础——任选义与全量义

陆俭明[10]认为指示代词“任何” 是具有任指作用的区别词,作主语时可以表达周遍性含义。根据 “任何” 在具体语句中所接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其细化为任选义和全量义:当 “任何” 与数量名短语“一+量+N” 搭配时,具有任指性特征,侧重表示所指范围中的任意一个;当 “任何” 后面直接加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时,具有全量义,侧重表示所指范围的全体成员③。例如:

(7)A任何一只猫都爱吃鱼。

B任何猫都爱吃鱼。

例(7)A具有任选义,侧重表达“猫” 这一族群中的任意一个都喜欢吃鱼,即 “每一只猫都爱吃鱼”;例(7)B 具有全量义,侧重表达 “猫” 这一族群中的全部成员都喜欢吃鱼,即 “所有猫都爱吃鱼”。这两种语义是构式“X比任何NP都W” 获得极性程度义的重要基础。

(二)获得途径——语义衍推

衍推义是句子固有的意义,沈家煊[11]将其定义为:“当且仅当在所有情况下A 为真B 也为真时,A 在语义上衍推B。这就是说,如果A 为真,B 也一定为真;如果B为假,A也一定为假。但如果B为真,A不一定为真。” 例如:

(8)A 老郭有三个孩子

B 老郭有孩子

当例(8)A “老郭有三个孩子” 的命题为真时,那么例(8)B “老郭有孩子” 的命题也为真,反过来,如果 “老郭有孩子” 为假命题,那么 “老郭有三个孩子” 也为假命题,但从 “老郭有孩子”无法推出 “老郭有三个孩子”,因此A 衍推B。这一推理过程是构式 “X 比任何NP 都W” 获得极性程度义的重要途径。

(三)极性程度义的获得过程

1.从任选义到极性程度义

在构式“X 比任何NP 都W” 中, 当NP 为“一+量+名” 短语时,语句由任选义衍生出极性程度义。例如:

(9)A任何一个厨师都会做菜。(任选义)

B他比任何一个厨师都会做菜。(极性程度义)

例(9)A的主语具有任选义,例(9)B中,任选性成分充当比较客体,句子表达 “他” 做菜的水平是最高的,即 “他最会做菜”。那么,比较任选是如何推出高程度义的呢?上文提到的语义衍推提供了思路。先看例子:

(10)A 张三喜欢任何一种水果。

B1张三喜欢苹果。

B2张三喜欢西瓜。

B3张三喜欢橘子。

……

在例(10)中,A 衍推B1、B2、B3等多个命题,当 “张三喜欢任何一种水果” 的命题为真时,由于 “任何一种水果” 可以是 “苹果”,也可以是“西瓜”“橘子” 等等,因此可以得出 “张三喜欢苹果”“张三喜欢西瓜”“张三喜欢橘子” 等结论,且每个结论都为真。

再回看例(9),同理,从 “他比任何一个厨师都会做菜” 可以推出 “他” 比 “甲厨师”“乙厨师”“丙厨师” 等每个厨师都会做菜,即 “他” 在“做菜” 这一方面的水平超过任意一位厨师,在这种情况下,说明 “他” 的水平是最高的。语义衍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从任选义到极性义

因此,在构式“X比任何NP都W” 中,当NP为 “一+量+名” 短语时,语句通过语义衍推,强调主体在某方面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所指中的任意一个,从而获得了极性程度含义。

2.从全量义到极性程度义

当构式“X比任何NP都W” 中的NP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构式中所在句同样表达极性含义。例如:

(11)A 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全量义)

B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极性程度义)

例(11)A的主语具有全量义,例(11)B中,全称量化成分充当比较客体,句子表达 “他” 明白“这个道理” 的程度是最深的,即“他最明白这个道理”。前文讲到,全量义侧重表示所指范围的全体成员,因而从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以推出 “他比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既然程度超过了集合中的所有成员,那么他就是 “最明白这个道理” 的。语义衍推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从全量义到极性义

因此,同样是语义衍推,比较任选推出极性义与比较全量推出极性义的具体推理过程有所不同:前者强调主体在某方面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所指中的任意一个,是从个体角度出发;后者强调主体在某方面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所指范围内的全部成员,是从整体角度出发。

三、“X比任何NP都W” 的语用功能

(一)主观性

“X比任何NP都W” 构式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根据沈家煊,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 “自我” 的表现成分,语言的主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说话者视角、说话者情感、说话者认识。[12]“X 比任何NP 都W” 表达极性程度含义,使用时具有夸张、增强语气的特点,可以传达出说话者强烈的情感与鲜明的态度。例如:

(12)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人民网2016-11-11)

(13)朱德庸大陆经纪人:作家经纪人比任何职业都要难。(北京日报2013-3-14)

例(12)中,说话者选用的比较客体是 “历史上任何时期”,即现在 “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和 “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的程度超过之前的任何时期,表达了说话者强烈的情感;例(13)中,说话者认为作家经纪人的工作难度超过任何职业,这不是一个可证的客观事实,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达了说话者对自己职业的一种主观性认识。

另外,许多包含 “X 比任何NP 都W” 构式的语句拥有特殊的语境含义。说话者所说的比较客体 “任何NP” 往往是一个涵盖所有成员的概念集,这是其语义含义,但事实上应该排除比较主体,即比较客体的语境含义为 “除了X 以外的任何NP”。试看例句:

(14)格瓦拉的这一终身痼疾使他在战斗的一生中经受了比任何人都要多的痛苦,有好几次还差点因此而丧命。(黄志良《传奇英雄格瓦拉》)

(15)可是不几天小野兔到底还是跑了,跑回沼泽地去了。小梅想,小野兔为什么要跑呢,必定是沼泽地比任何地方都要好吧。(叶蔚林《割草的小梅》)

例(14)中,格瓦拉本身也是“人” 这一集合中的一员,说话者说他经受的痛苦 “比任何人都要多”,实际上需要排除他自己;例(15)中,“沼泽地” 本身也是一个地方,说它 “比任何地方都要好”,实际也是排除了“沼泽地” 自身。这些都是语句中的语境含义,说话者之所以这样说,一是突出描述对象的极性程度特征,二是出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二)反预期性

“X比任何NP都W” 构式具有反预期性。吴福祥(2004)曾研究过否定构式 “X 不比Y·Z”,认为这是一个 “有标记的反预期结构式”,可以表达与说话人、受话人或老套模式(社会固有模式)的预期相反[3],例如:

(16)A我觉得吧,咱们副教授的水平并不比人家教授低。

B我觉得吧,人家教授的水平并不比咱们副教授低。

在社会固有模式中,副教授的水平是要低于教授的,例(16)A 说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固有模式的现象,因而反预期结构成立;而例(16)B 的说法本来就是符合社会固有模式的,所以不能用反预期的结构来表示。笔者认同这一观点,进而发现了“X比任何NP都W” 构式在肯定辖域与否定辖域的用法具有一致性:如果句子不包含或是违背特定的预期或社会固有模式,则可以用该构式表示;如果符合预期或社会固有模式,除非具有特定的语境,否则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

(17)A我们班的 “学习标兵” 这次考得比任何人都差。

B 我们班的 “学习标兵” 这次考得比任何人都好。

(18)A 这个外国人会写的汉字比任何中国人都多。

B这个中国人会写的汉字比任何外国人都多。

例(17)包含了说话人的预期,例(18)涉及社会固有模式。例(17)A 中,说话者的预期是 “学习标兵” 的成绩应该很好,这次却考得很差,是一种反预期的情况,可以用 “X 比任何NP 都W” 构式来表示;而例(17)B 的表述不太能接受,因为 “学习标兵” 考得好本来就是符合预期的,不能用反预期构式表达,除非加上特定的语境,如 “我们班的‘学习标兵’这次考得比任何人都好,使得该称号实至名归”,否则就不能说。再看例(18),在社会固有模式中,外国人的汉语水平是不如中国人的,而例(18)A 说 “这个外国人” 掌握的汉字多于中国人,违背了社会固有模式,语句成立;例(18)B 说描述的内容符合社会固有模式,不是反预期表达,采用 “X 比任何NP 都W” 的说法难以接受。

另外,反预期可以通过标记词 “竟然” 来验证,就例(18)而言,可以说“这个外国人会写的汉字竟然比任何中国人都多”,而不能说 “这个中国人会写的汉字竟然比任何外国人都多”,由此证明了“X比任何NP都W” 构式的反预期性。

(三)显著性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X 比任何NP 都W”构式还具有显著性。熊岭(2012)论及指示词的显著度,认为句子内置的说话者参照点使指示词具有很强的认知显著性[13]。在构式 “X 比任何NP 都W” 中,说话者通过将主体与客体进行比较而突出主体的高程度特征,因此,作为参照体的 “任何NP” 具有较高的显著度,使得构式呈现出显著性特征。例如:

(19)A他最守法。

B他比任何人都守法。

C他比任何一个人都守法。在例(19)中,B 句和C 句的显著性比A 句要强,因为B、C句中出现了由指示代词 “任何” 所引导的成分充当比较客体,使得 “他” 在 “守法” 这方面的表现有了参照,听话人在认知上会注意到这一点,从而对 “他守法” 的程度产生进一步的认识。

四、“X比任何NP都W” 的近义构式

“X比任何NP都W” 构式中的“任何” 也可以替换为 “所有”“一切”“全部”“其他” 等代词,由此可归纳出一系列相关构式,这些构式在语义上和用法上非常相似,只是因结构内部代词的不同而有略微差别。例如:

(20)其实,我倒不希望你比所有的人都强。因为,这样你会一直很累很累。(六六《蜗居》)

(21)他比一切年轻人都更年轻,因为他前途无量。他比一切老年人更有经验,因为他是只占居民人口的千分之几的凤毛麟角的 “老” 革命家。(王蒙《蝴蝶》)

(22)从巴尔扎克小说中所得到的经济知识,仅仅是在细节方面,也比全部的经济学著作还要多,但是小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认识面的扩大,也不仅是丰富和补充,而是发展,独特的发现。(1994年报刊精选)

(23)母亲已经三十出头了,可是她身材娇小,又那样打扮着,看起来,竟像个十八九岁的小姑娘。她比其他的舞女都矮小,踢起腿来,总比她们迟缓一些。(白先勇《孽子》)

例(20)-(22)都使用了 “X+比+代词+都/更/还+W” 结构,分别包含代词 “所有”“一切”“全部”,句子具有极性程度含义,可以变换为 “X 最W”,表示比较主体在某一方面的数量或程度超过某一类人或事物,如 “你最强”“他最年轻”“从巴尔扎克小说中所得到的经济知识最多”。例(23)与前三例略有不同,“她比其他的舞女都矮小”,虽然也可以变换为 “她最矮小”,但原句更倾向一种较为客观的比较型陈述,主观性和程度义减弱。

上文指出,“X比任何NP都W” 系列构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代词的不同:“任何” 是任指代词,侧重指代对象的任意性;“其他” 是旁指代词,侧重指代对象的排他性;“所有”“一切”“全部” 都是统指代词,侧重指代对象的全体性。另外,这三者之间也有区别,彭小川[14]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部” 强调对象的整体性,确指度最高;“一切” 注重对事物种类的总括,确指度最低;“所有” 侧重总括相对独立的个体,确指度介于前两者之间。此外,代词 “任何”“所有”“一切”“全部” 都是在语境上排除比较主体自身,是一种隐性含义,而代词 “其他” 是在语义上排除了比较主体自身,是一种显性含义,其所指范围的界限更加明显,因此语句的极性程度义和主观性减弱,客观性相对突出。综上,构式的异同点可归纳为表1。

表1 “X比任何NP都W” 系列构式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说话人使用的代词的确指度越低,其主观性越强,构式表达的程度义也越强,反之,当说话人使用确指度较高的代词时,其主观性弱于客观性,此时所表达的程度义也相对弱化。而当确指度最高和确指度最低的代词放在一起使用时,主观性和程度义会发生中和,例如:

(24)A他比其他男孩都聪明。

B他比任何男孩都聪明。

C他比其他任何男孩都聪明。在上面三个句子中,例(24)A 中 “其他” 的确指度高,语句的主观性和程度义相对弱些;例(24)B中“任何” 的确指度低,语句的主观性强,具有极性程度义;而例(24)C 中,结构先是由 “其他”提高了确指度,紧接着由 “任何” 降低了确指度,最终语句的主观性和程度义是介于A句和B句之间的中和状态,由此也可以验证上述观点。

五、结语

“X比任何NP都W” 是一个用差比形式表达极比含义的极性程度构式,根据比较主体与比较客体的性质,可分为同类相比和异类相比。当 “任何” 后面接数量名短语 “一+量+N” 时表达任选义,直接加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时表达全量义,而构式的极性程度义主要通过语义衍推获得。构式“X 比任何NP 都W”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显著性,可以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情感态度,听话人通过参照者对句子产生进一步认知,构式还具有反预期性,通常只有不包含或是违背特定的预期或社会固有模式的语句才能运用该构式,此外,“任何NP” 还具有 “排除主体” 的特殊语境含义。“X比任何NP都W” 有一系列近义构式,其差别主要由代词的不同而产生:代词的确指度越低,语句主观性越强,表达的程度义也越强,反之,当说话人使用确指度较高的代词时,其主观性弱于客观性,此时所表达的程度义也相对弱化。

另外,英语中的 “sb/sth.+be+比较级+than+any(+other)+NP” 句式与 “X 比任何NP 都W” 构式在结构和意义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例如:

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boys in his class.

= He is the tallest boy in his class.

这体现着语言之间的共性,也说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相似之处。根据历时语料,近代汉语及之前并未出现 “X 比任何NP 都W” 的用法,因此这也可能是欧化语法现象的一个案例,具体证据还需进一步搜集与论述。

注释:

①“X 比任何NP 都W”有时用作“X 比任何NP 都更W”“X 比任何NP更W”“X比任何NP还W”等形式,为行文方便,文章在写法上不作区分,构式统一用“X比任何NP都W”表示。

②许多学者将极比归入差比之中,以便与“等比”相区分,文章认为极比并不是典型的差比:典型的差比重在表示比较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极比则重在描述主体的极性程度,两者格式相近而意义略有区别,因此在这里进行了区分。

③任选义与全量义都是全称量化的表现,都能通过单调性检验,这里是基于形式对二者的语义侧重点进行区分。

猜你喜欢
全量主观性构式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271家网货机构公布资金存管信息超八成全量业务上线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
花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