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芳
(中正大学 中文系,台湾 嘉义 62102)
2017年,笔者参加“明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南港中研院的会场不期而遇长期支持笔者明清画像研究的著名收藏家何国庆董事长。何董事长经营建设公司,事业成功,生财有道,富而好礼。侍亲至孝的何董于1995年以书法家父亲为名在台北创立“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1)“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成立缘起与介绍,参阅https://www.hcsartmuseum.com/,发愿推广书法以显扬父亲遗志,并陆续购藏两千余件价值不菲之明代稀珍尺牍、画迹与古籍,情义慷慨俾其购藏有功于世。何董聘请书法家吴国豪史学博士担任基金会主任研究员,以其专擅之书法史素养董理稀珍藏品之研究整理与展览推广等事宜,曾编辑出版《明代名贤尺牍集(全开3册)》(2013年),精选名品,以飨读者。何董事长浸淫明代文化多年,积近三十年鉴藏书画功底,撰写《万历驾到:多元·开放·创意的文化盛世》(台北:远流出版社,2016年)一书,挥洒收藏家幽默风趣、慧眼别具之创意笔致。经过多年筹备,基金会将大量藏品分成十类制作在线展览,近期推出专属网站,以宽阔襟怀向全世界开放,欢迎各界观览。
拙著《晚明闲赏美学》(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甫出版,即获得何国庆先生青睐相询,遂与国豪研究员联袂来访交流,由此建立长达二十年友谊。当时即承何董嘱国豪兄惠赐《许力臣给谏小影》与《岘山逸老图》二画高清图版,俾笔者得以展开明清画像系列研究(2)参见拙著《明代一幅群体画像的观看:〈岘山逸老图〉的文本意涵》,收入左东岭主编:《明代文学的新进展:2011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333-354页。,诚为笔者津津乐道、永铭不忘之贵因缘与善知识。
回到2017年的南港,会议期间,“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于会场布置一项明清书画小型特展,以飨海内外明清研究与会学者。欣逢挚友,何董陪我进展间匆匆浏览,因会议即将开始,以及接续要带领美、韩、越多位学者驱车前往敝校中正大学参加笔者筹办主持的“东亚经典诠释国际工作坊”,一时无暇细观,匆忙间瞥见黄媛介一套“人物仕女画册”,引发笔者注意,当下获得何董慨允提供图版,以利未来研究。次年,笔者到美国哈佛大学访问一年,各项事务缠身,暂忘此事。2021年6月间,何董邀嘱笔者撰写基金会网站部分导览文字,遂与何董与国豪兄再次联系,相谈甚欢。在浏览基金会专属网站时,黄媛介这套画册再次向我招手。旋得何董、国豪两位挚友鼓励,决定考察此套画册,作为参与“2021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提交论文,一偿三年前宿愿。笔者有幸再次获阅这件明代珍本,承蒙收藏家何董、释文专家国豪研究员两位长期摩挲浸淫于明代书画珍品的至友盛意,悉心协助细谛画幅钤印鉴藏等讯息,考得重要讯息,是拙文研究的关键性助力,特此铭谢。得与多年挚友共学并享侦探办案之乐,曷可胜道哉!
画家自署此画册因“月人沈夫人”嘱绘而作。这位“沈夫人”究竟是谁?前由历史学者定为黄媛介之堂嫂沈纫兰(4)图录在介绍这套画册时,说道:“沈纫兰来信求画,并请在画中配此十种诗作。黄媛介答应画成之日,会制成屏风赠送沈纫兰。”参见《心相·万象:大航海时代的浙江精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后附该画册之说明文字。这个说法成为流传于网络的讯息来源。。沈纫兰为黄媛介堂兄黄昊承妻,与黄媛介素有诗文往来,黄氏家眷才女著名于嘉兴,这个推测有其合理性。然有学者对此说表示怀疑,李依卓在其所著《镜中花:明清女性自画像》中,质疑赵琰哲撰文以沈夫人为黄媛介族嫂沈纫兰之说,概误用其本家姓“沈”称纫兰为夫人,应正名为黄夫人(5)李依卓:《镜中花:明清女性自画像》,香港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20。赵琰哲:《对影成双——明清女画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美术研究》,2019年第1期。赵文说法概系出于前项浙江展览讯息。。经笔者循线查阅黄媛介《南华馆集》有二首诗作:《怀闲靓黄夫人》《长相思·春日黄夫人沈闲靓招饮》,均称此嫂为“黄夫人”,闲靓为沈纫兰字。再者,笔者考察沈纫兰夫黄昊承(1576-1645),其卒年亦早于媛介《画册》绘成之时,那么此套《画册》由沈纫兰嘱黄媛介为其夫妇写诗绘图成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次,李依卓考察当时闺秀圈,推究此沈夫人另有其人,概系居于杭州的黄修娟。黄修娟,字媚清,浙江仁和人,提学黄汝亨(1558-1626)女,钱塘诸生沈希珍妻,而闺秀顾若璞(1592-1681)为其兄嫂。“沈夫人”前缀“月人”,应是其名号,符合黄修娟名“婵娟”之意(6)李依卓说法,参见其撰《镜中花:明清女性自画像》,第65页,注113。。关于此说,笔者亦有疑。黄修娟生于1596年或稍早,符合上述与黄汝亨及顾若璞二人关系,其卒年有二说,或1627年,或言其享年50者(则约卒于1647年或稍早)。无论以上哪种说法,黄氏之殁均早于黄媛介《画册》完成之年(1654),故黄修娟为沈夫人嘱托媛介画册之说亦不正确。
是故,《画册》末页署曰:“甲午夏日,养疴西泠。月人沈夫人远寄索画,并嘱诸咏,草草报命,俱未能精。”乃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于西湖养病的黄媛介收到沈颢夫人来函嘱托绘制诗画册页。笔者有幸,透过何董与国豪兄细绎钤藏印文,从中找寻线索,用有力的证据更正上述误见,为《画册》的赞助人提出确解,真可谓“魔鬼藏在细节中”(8)笔者研究《画册》遇到最大关键谜团:“沈夫人”,几家说法不一,后由画幅几枚藏印觅得线索,从而找到确解,真是“魔鬼藏在细节中”,充分体验福尔摩斯解谜侦探之乐。感谢何国庆董事长、吴国豪主任研究员二位挚友慨赐画册高清图档、所有释文、钤藏印文,并废寝忘餐追踪线索,锲而不舍乐助探查,细绎印文,由石天、朗倩找到沈颢,再由沈颢找到字号臞禅,而沈郎细君便是沈夫人,没有这种确解,本文无法成立,特此向二位挚友铭谢。。
诗页部分之钤印,计有:媛介之印、皆令书画、黄媛介、皆令、皆令画、媛介、媛介之印、黄氏皆令、法名行仙等9种,皆创作者黄媛介之姓名字号印。[附图4]另有跋页吴琪之名号2枚:惢珠仙子、佛眉。[附图5]
画页部分之鉴藏印,计有:价藩审定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刊刻钞校善本印记、云松巢馆、云间韩氏图书、韩德均审定金石书画、应陛审定、石天、□□沈颢、沈颢、朗倩、惢渊月子、沈郎细居、兰闺、月人、价藩、韩绳大印、韩载阳收藏书画之印等16种。册末吴琪跋页左下有一枚“望云楼珍赏书画章”。其中沈颢用印:石天、□□沈颢、沈颢、朗倩等4种,沈夫人用印:惢渊月子、沈郎细君、兰闺、月人等4种。余皆为晚清著名收藏家韩氏“读有用书斋”之累代用印共9种。[附图6]
由上述鉴藏印得悉画册流传之绪。黄媛介于顺治十一年(1654)应沈颢夫人函嘱绘图写诗,概亦应沈氏夫妇之请,邀才女吴琪题跋,之后赠呈沈氏伉俪经眼鉴藏。及至晚清道光年间,由韩氏“读有用书斋”购藏,经韩应陛(?-1860,1844道光举人)、韩载阳(?-1898)、韩德均(1898-1930)到韩绳夫(1916-?)等曾祖父子陆续鉴藏,共历四代八十余年。其后,于20世纪90年代由“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何国庆董事长购藏迄今。
黄媛介(1620?-1669?)字皆令,浙江秀水人,黄洪宪族女,黄象山妹,杨世功妻。黄洪宪,字懋忠,号葵阳,自称碧山学士,辛未进士,文名冠天下,选庶吉士,升编修。秀水黄氏家族在明代以科举闻达,嘉靖至万历年间涌现六位进士、三位举人。父黄錝、子黄洪宪、孙黄承玄和黄承昊,三代四人登龙门,风光一时。黄家喜藏书、刻书,著述颇丰。黄承昊为黄洪宪次子,登进士,曾补李日华未完成的《嘉兴县志》。承昊继室为沈纫兰,从妹黄淑德、仲女黄双蕙、族女黄媛介均为明末才女。媛介十二能诗,十三能赋,以诗文擅名,人称有魏晋风致,书仿黄庭坚,画似吴仲圭,书画亦为世所称赏,是明末清初才艺非凡的耀眼才媛。
黄家虽为嘉兴望族,世代显赫,然媛介一门殊为式微,据相关文献载记,媛介姊媛贞嫁给朱彝尊之族伯朱茂时,茂时因媛贞“读史记”而惊艳,“力求媒妁娶为妾”而成,而黄媛介亦曾获复社领袖张溥青睐欲聘为小妾不许,执守婚约嫁给以“鬻畚为业”的杨世功。娘家衰微,遇人不淑,家贫不能养,加以鼎革时期,社会板荡,黄媛介为了家计,凭借其才华,或鬻书画,或设帐为师,走出闺阃门限,进入文人社群,诗画才媛、闺塾师之名不胫而走。施淑仪《清代闺阁征略》以“林下风”誉称之;邹斯漪辑《诗媛十名家选》,将黄媛介与当代王端淑、吴绡、柳如是、吴山、卞元文、吴琪等才女并列(9)相关文献载记,参自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后人为其散佚作品辑刻《南华馆集》,便有当代八位名家序跋在列,包括:吴伟业《黄媛介诗序》、钱谦益《士女黄皆令集序》、钱谦益《赠黄皆令湖上草序》、邹斯漪《黄皆令诗小引》、熊文举《黄皆令越游草序》、毛奇龄《黄皆令越游草题词》、毛奇龄《梅市倡和诗抄稿书后》、施闰章《黄氏皆令小传》等(10)黄媛介《南华馆集》辑佚篇目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b7c41610101h4ai.html(2021.10.30),其学识才华赢得世人敬重,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女性诗文研究,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最早进行大规模钩沉,嗣后学界陆续有零星成果。然“发现”与“认识”明清才女,拜赐于20世纪90年代以降如孙康宜、康正果、魏爱莲、曼素恩、高彦颐、方秀洁……等北美汉学家们,分由女性文学、女性诗集编选策略、女性尺牍、闺塾师、妇女生活史等多样化范畴开辟视域,引起明清才女的研究热潮,迄今未歇(11)详参孙康宜作,马耀民译:《明清女诗人选集及其采辑策略》(《中外文学》,1994年7月,第23卷第2期,第27-61页)。康正果《重新认识明清才女》(《中外文学》1993年11月,第22卷第6期,第121-131页)。魏爱莲(Ellen Widmer)作、刘朱迪译《十七世纪中国才女的书信世界》(《中外文学》1993年11月,第22卷第6期,页55-81)。曼素恩(Susan Mann)作、杨雅婷译《兰闺宝录:晚明至盛清时的中国妇女》(台北:《左岸文化》,2005年11月)。曼素恩(Susan Mann)作、定宜庄、颜宜葳译《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此与前书为同一部原文,唯各为繁简字体,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高彦颐作、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方秀洁则主持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Online digital archive of Ming-Qing Women's Writings)并主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北美汉学家对明清妇女文学的研究贡献厥伟,嘉惠学者无数。,各家由诸多面向论及包括黄媛介在内的江南才媛。黄媛介于1640年移徙西湖鬻艺维生,寓于亦儒亦商的汪汝谦(字然明)提供之宅,汪氏为其寓居湖上之最大赞助人。关于汪氏与明末清初众多才女的交往情谊,学者论之甚深,如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提及柳于崇祯十一至十二年间(1638-1639)居杭行踪,魏爱莲《十七世纪中国才女的书信世界》论及汪在杭州舟舫为才子才女定期举行诗集酒会而知名,黄媛介与王端淑可能因为此种场合而结识李渔,而获李渔之邀为其传奇写序评点。汪汝谦前后5年间起造“不系园”“随喜庵”两艘湖舫,《不系园集》、《随喜庵集》则为汪氏以其湖舫提供文士雅集的相关题咏。高彦颐《闺塾师》一书肯定“汪然明是一位富有的艺术赞助商,以其慷慨的宴会和广布的关系网著称”(12)参见曹师淑娟著《汪汝谦不系园的身分转换与局限》,收入《在劳绩中安居:晚明园林文学与文化》,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儒学研究中心,2019年版,第472、474页,曹书论述严谨精彩,曾获得第九届(2020)“中研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之殊荣,身为受业生,与有荣焉,获亲笔签赠,获益甚多,谨此致谢。。柳如是《尺牍》一卷,前有林雪女史序曰:
余昔寄迹西湖,每见然明拾翠芳堤,偎红画舫,徉徜山水间,俨然黄衫豪客。时唱和有女史织郎,人多艳之。再十年,余归三山,然明寄视画卷,知西泠结伴有画中人杨云友,人多妒之。今复出怀中一瓣香,以柳如是尺牍寄余索序,琅琅数千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人多奇之。然明神情不倦,处禅室以致散花,行江皋而解佩。再十年继三诗画史而出者又不知为何人,总添入西湖一段佳话,余且幸附名千载云。(13)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32页。
汪然明与才妓柳如是关系匪浅,林雪将汪汝谦以“不系园”与“随喜庵”游舫作为文会场所,积极连结文人才女进行艺文推赏的景况作出情致生动的描摹。曹淑娟近作《汪汝谦不系园的身分转换与局限》,对汪氏之于江南才女具体赞助的实况有十分精深的探讨(14)曹师淑娟针对汪汝谦“不系园”“随喜庵”两艘湖舫作为社交场所的具体盛况,以及宴酬雅集的文学产物:《春星堂诗集》中众多女性诗作进行考察。其一为《汪汝谦不系园的身分转换与局限》,收入同上注2,曹师著《在劳绩中安居:晚明园林文学与文化》,第417-466页。其二为《〈春星堂诗集〉中的才女群像》,第467-517页。。
江南的闺秀才女,形成一个疏散的联络网,彼此以艺文创作相互激励。女性以姐妹亲族、师生、读者与评者的关系,联系家庭集会与文人结社,亦沟通闺秀与歌妓的世界,拉拢商人与职业艺术家之间的关系(15)见魏爱莲(Ellen Widmer)作、刘裘蒂译《十七世纪中国才女的书信世界》一文,第55页。。黄媛介与吴山相类,1640年左右已前往杭州贷居,以卖画为生,润笔费是她创作诗文的一个现实动力,然“稍给便不肯作”。在1654年之前,黄可能在柳如是与钱谦益婚后住宅寓居数年;1654年,经由汪汝谦中介得以造访商景兰与祁彪佳在绍兴的住所。汪然明应是黄媛介在杭州赁居的屋主。汪是盐商兼艺文爱好者,与人热络相交,曾赞助职业出版倾向的李渔,同时又是《尺牍新语》汪淇的伯父。黄媛介到南京访吴山,吴山也认识汪汝谦,汪氏为江南才女的艺文生产铺就一条便捷的途径。
黄媛介因获得汪然明赞助赁居,有机缘参加汪氏于“不系园”湖舫定期举办的文会,认识有着商业出版手法的李渔,俾李渔以其“笠翁十种曲”邀请王端淑为《比目鱼》、黄媛介为《意中缘》写序与点评。《意中缘》以才高艺大的杨云友与林天素才配董其昌、陈继儒之虚实相半的戏剧情节,加上黄媛介颇有个人身世投射的点评,为此书创造更多卖点。透过文人出版手法的操作,王、黄成为应邀为江南文士作品写序炙手可热的人物。黄媛介为《意中缘》写序点评的出版时间为1655年,表示当时声名不胫而走,而此际在杭州禅阁习静修禅的沈颢,无论在“不系园”内外,不仅早已听闻“楷书仿黄庭坚,画似吴仲圭而简远过之”的才女黄媛介名声,而且可能曾就南宗画艺进行交流,故由沈夫人奉寄尺牍嘱绘人物画册,是十分自然之事。
黄媛介作为一位徙游鬻艺的女性职业画家,其以尺牍或其他口耳传播管道嘱绘艺文之生产途径,与大批才女相类,受到如汪汝谦这样儒商的大力赞助,得以融入并展示艺文社群之建构幅员与交游样态,为明末清初的才女艺文缔造新扉页。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黄媛介与《画册》像主沈颢艺术世界的连结。沈颢(1586-1661),一作灏。字朗倩,号石天,吴县人。补博士弟子员。性豪放好奇。工诗文。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能。山水近沈周吴派,晚年笔意挺秀,点色清妍,深于画理。著有《画尘》《枕瓢》及《焚砚诸集》。笔者关注黄媛介《画册》绘成之年(1654)前后沈颢的艺术经历,拟找出彼此的美学联系。饶宗颐先生昔曾公布沈颢于1651年、1658年两度临摹遭火劫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极获时人推崇。沈氏初临《富春山居图》原跋曰:
黄子久师友董巨,为南宗最上一乘,尝用五墨法,尤精焦破二种,曾作富春山墨戏长卷,元宰宗伯质阳羡吴澈如千南金,为长公秘藏。三十年前同蒋泽礨开府、吴石雪兵宪同观于铜官山房。墨沉淋漓,云烟灭没,令人置身厜□巉灂间,真千古奇遘也。阅其自题,非阅富春形胜,乃为一苾蒭,画于富春山中,五年始成。后为家石祖购藏,亦有临本,予及见之。今戊戌寎月,遄承石翁公祖以鹅溪缣三丈余,征图是卷,惝恍佪徨,觉子久腕中物,捻入毫端,并志之。(《穰梨馆过眼录》卷35)(16)陈波、夏维中:《沈颢〈富春山居图〉临本题跋考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沈颢与董其昌等文人画家一样,远宗唐宋,近习元末四大家,媛介亦学元末四家之一的吴镇,可谓不谋而合。沈氏《画尘》曰:“禅与画俱有南北宗”,与董其昌提倡禅分南北、画派南北的理念一致。画上钤有“臞禅”一印。早在1640年,沈颢绘《溪山琴隐》款识曰:“大痴不痴,笔墨岩持。秋林湖屿,渺然可思。庚辰(1640)秋月,画于五湖之云源禅阁中。臞禅沈颢”。很早便以修禅居士的身份游走于五湖四海之禅阁间。沈颢有几幅画轴如《闭户读书图》《秋日山居图》《秋林诗意图》《秋山寻瀑图》等,虽以山水景物为诉求,然画中总有一位高士,其形象与黄媛介《画册》中之臞禅造形一致。[附图7-1、7-2]
沈颢于江南画名甚炽,年长黄媛介三十余岁,其活跃的年代,正是黄媛介画艺进展的阶段,1640年左右,在杭州活动的沈颢,其绘画素养与风格抉择可能影响着画艺追求精进的黄媛介。
沈颢曾获得陈洪绶绘赠一套《隐居十六观》,题记于顺治八年(1651),是老莲逝世前一年的作品,可谓其“身世、记忆与理想交相渗透的情境与观想”(17)曹师淑娟:《晚明艺文〈十六观〉系列的话语唱和与经验观想》,收入上引曹书,第91-148页,标题引自第122页,画册简介,引自曹书及台北故宫网页。。图册为纸本浅设色,共计20 页,每页长21 .4cm、宽29.8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4页包括大字题名、16条图目以及七绝2首、五绝1首、词1阕,此4页彷如创作旨趣。后16页各为白描淡设色画,每页皆有画家钤印,为古人隐居生活的图像,依次为: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附图8]16 幅图各引典于庄子、刘辰翁、苏轼、陶渊明、班孟、宗炳、孙楚、魏野、李白、鱼玄机等事迹。最后一页末行自题“桐溪洪绶标记”。
《隐居十六观》由形制而言,可说由题名、目次、序言、图绘紧密联结呼应,以“隐居”为主题其结构完整的一部书籍图册(18)王静灵:《别出心裁:试论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的形制》,《故宫文物月刊》,2005年第273期,第68-77页。。陈洪绶观想古人生命情境,与古人交流对话,图中隐士应即陈洪绶个人思想凝注的投射,托寓故事,是体验、愿望和理想化的交错迭合,用以回叩自我生命难题,流露感怀、思索、选择与自期,易代变局下的遗民心境(19)上引曹书,第132页。。《隐居十六观》第4页题记曰:“辛卯八月十五夜烂醉西子湖,时吴香扶磨墨,卞云装吮管授余,乐为朗翁书赠。”终页“品梵”图款识曰:“洪绶画赠石天先生”。朗翁、石天皆沈颢字号,此为陈洪绶绘赠沈颢画册的明证。
沈颢同为受赠人,陈洪绶画册长21 .4cm/宽29.8cm,绘成于1651年,黄媛介画册长28cm/宽21cm,绘成于1654年,除长宽方向略异外,两套形制几乎相等,都是纸本,是擅画山水的沈颢不常画的人物册页。当时人居杭州的陈洪绶绘赠同样居杭的沈石天,媛介与知名画家交游互动,或有机会得见此册,3年后,拟依此风格为沈颢绘就杭州禅阁的日常写照,颇有继承之迹。
《隐居十六观》为明代流行“艺文十六观”系列之一,“十六观”取法于佛门之十六种净土观想,源出《佛说无量寿佛经》,此经为净土宗三大经典之一。净土宗,简称净宗、莲宗、佛土宗等,汉传佛教十宗之一,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明末莲池、憨山、紫柏、蕅益四大师融合诸宗,发扬净土,影响很广,当时文士往往禅净双修。因此,不仅追慕禅悦,文士亦熟悉净土三经,像陈继儒着《读书十六观》援借十六观想,将禅净二者引入艺文范畴(20)关于“艺文十六观”之详密考察,详参曹师著《晚明艺文〈十六观〉系列的话语唱和与经验观想》一文,前引曹书,第91-148页。。无怪乎黄媛介《画册》中出现莲宗字眼,也出现“绣(弥勒)佛”图,受到明末文人习染之风所影响。
黄媛介以册页方式呈现文人系列活动,未必遵循“十六观”套式,但为臞禅月人夫妇绘制系列禅修活动,颇可连结晚明文人的清课活动,例如陈继儒《太平清话》就为文人日常清课作了廓描,其云:
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翻经、看山、临帖、倚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宝颜堂秘笈》本,卷二)
另如孙克弘(1532-1610)曾绘制一套《销闲清课图》。孙克弘,号雪居,松江人。少时以父荫授应天府治中,擢汉阳太守。后无意仕进,于东郊故居修筑精舍,辇奇石,置庭除,环列鼎彝金石法书名画,摩挲其中。好游戏于写生花卉,下笔辄得其妙,晚好写梅竹,偶作朱竹。本册绘林下清课二十幅(21)此为长卷,无纪年,纸本设色,尺寸 高27.9cm/长1333.9cm,卷首有孙克弘以隶书自题“林下清课二十条并图”,藏印:“孙雪居东郭草堂珍藏印”,鉴藏宝玺:“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印记:“雪居(重十九)、汉阳长印(重十九),梦禅室收”。孙克弘以行楷或隶书自题款识二十则,无他题,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一窥当时文人清雅生活一隅。全卷共绘二十景,一景一题,记述其消闲之趣,依次描绘:“灯一龛、高枕、礼佛、烹茗、展画、焚香、月上、主客真率、灌花、竹、摹帖、山游、薄醉、夜坐、听雨、阅耕、观史、新笋、洗研、赏雪”等二十段。[附图9]每段绘景并有点题数语。这种以人为主,展现系列成套生活内容的画册(卷)画式,成为文人展现雅意的媒介。
关于黄媛介画风,另有著名的写照人物画家谢彬的画风可供比对探讨。谢彬曾采取晚明波臣派风格绘制《朱葵石像》,[附图12]绢本淡设色,纵69.5cm/横49.5cm,画中人面部以淡墨勾形,再以淡墨晕染,产生近似白描的肖像画特色。葵石为清初名家朱彝尊叔父朱茂时的字,为黄媛介之姊媛贞所适。由谢彬写照、项圣谟补图合作的这幅《朱葵石像》,绘于顺治十年(1653),正好是黄媛介《画册》前一年。
黄媛介身处江南,有机会观摩明末著名画家,以求画艺精进。所绘以隐居禅修人物活动为主的《画册》,其形制与灵感可能取自陈洪绶,而人像画法更接近于波臣派肖像画师谢彬的白描淡墨风格。
明代文人喜好以美感欣趣装点悠闲的日常生活,或游山玩水、寻花品泉、采石试茗;或焚香对月、洗砚弄墨、鼓琴蓄鹤;或摩挲古玩、摆设书斋、布置园林;或品鉴书画鼎彝、山水茆亭,乃至欣慕美人的情态,以成就其闲赏审美的生活(22)关于晚明文人全幅的审美生活,详参毛文芳《晚明闲赏美学》,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版。。这种生活情调,往往与禅悦之会相互结合与印证。“禅悦”乃禅定者,其心愉悦自适之谓。董其昌有禅悦笔记,与文人圈相与聚谈禅学,称为“禅悦之会”,更亲炙紫柏老人(达观真可)、憨山德清两大禅师,成为文人慧业修习的群体写照。“禅”意译为“静虑”,是定与慧之通称,与儒道着重心性修养颇可相应,推进晚明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及禅、净双修的思想交融。
黄媛介《画册》遵嘱为臞禅沈颢描摹者,正是明代文人习染已深的禅悦之风。黄媛介尝作《写怀赋》,有云:“故闲居而待时兮,何外物之可迁。方凭虚而洗心兮,慕上古之圣贤。感蒙庄之逍遥兮,悟老氏之通玄。”有以佛老会通儒教之志,无怪乎钱谦益尝与河东君评近日闺秀之诗,牧翁曰:“草衣(按指明末才妓王微)之诗近于侠。”河东君曰:“皆令之诗近于僧”,誉其诗近于僧,以脱出蹊径之僧意评赞媛介之诗,亦指陈其禅悦的意味。
《画册》末页尚有一位才女吴琪之跋,甚值注意。吴琪(?-1672),江苏长洲人,字蕊仙,一字叶仙,号佛眉、上莲道人,管勋之妻。祖父吴挺庵曾为明朝布政使,父亲吴健侯为一名孝廉。吴琪生而颖悟,五岁过目成诵。父母见其敏慧过人,为延师教读。髫龄而工诗,及笄而能文章,益昼夜攻苦不辍。父母见其善病,屡止之,不得也。工诗词,尤精绘事。其夫曾参加洪承畴军,吴写诗送之,尔后因夫坐事死于狱中,家道败落,吴琪设帐授女徒为生,后削发为尼,法名上鉴,号辉宗。尤精于绘事,求其片纸者日相望。有《锁香庵词》、与周琼羽仙合著《比玉新声集》传世。吴琪之诗词书画甚受世人肯定。黄媛介《画册》末页有吴琪之跋,必应沈夫人之邀而写,跋曰:
古云:代不数人,人不数句,句不数传。夫慷慨之士,沦落不遇,烟没云沉者,几多矣。况雕虫小技,委之红粉乎?虽然,予盟姊皆令,一代班曹,文章学业,言妙天下,非名山槩论也。与予月人伯媛,道德相尚,莲花并拈,名因不朽,理到机忘,所以轻仙骨而近佛心耳。将来悟无生忍,相期九品须台,此册将为左券乎。传不传,略见焉。予心切向慕,末由景从,书后以志瞻仰云。
像吴琪这样饱学多闻、设帐授徒、被延聘为闺塾师者,如题跋所云:“道德相尚,莲花并拈,名因不朽,理到机忘,所以轻仙骨而近佛心耳。将来悟无生忍,相期九品须台。”
吴琪削发为尼,成为女禅师,应合着明末清初之逃禅风习,造成女禅师之兴起。据学者考察,江南士女修禅之风推动着女性禅师语录的出版,这类有别于简要或传记形态载记之女禅师语录,首见于明末大藏经——《嘉兴藏》。女性禅师语录在当时被出版发行,并入藏,被收入《嘉兴藏》,与佛典、男性禅师语录并列同在,例如:宝持玄总、祖揆玄符、祇园禅师、祇园行刚等女禅师皆有语录入藏,尤其嘉兴一带形成鲜明的女禅风潮。这些女性禅师活动于明末清初,女性禅师个人的真修实悟促成了出版界的容受,包括了多方因素:一、传统价值的松动、女性制约的松动。二、比丘尼、女禅师的宗教活动力强。三、女性书写与出版的盛行。四、女性禅师承习“重整戒律”之风。五、传承与语录增盛的禅林现象(23)苏美文:《明末清初“女性禅师语录”的出版与入藏——兼论〈嘉兴藏〉的入藏问题》,《台湾宗教研究》,2005年6月。敬请参阅学者苏美文一系列探讨明末清初女禅师之论文。。
吴琪之跋透示着女禅师的一个侧面,值得再作深入探究。
明清易代之际,山河变色,文人圈悲恸逾恒,然而,并非所有遗民都有喷薄而出或绝地死境的激切表现,平静无波的表相,或许更为婉曲。选择栖身于明代思想界发展之禅净兼修、儒禅相融的士风里,甲申、乙酉两大事变接踵而至,政治高压的权力意识无所不在,就像水分子的毛细管作用一般,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文人士女的日常生活角落,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影响(24)王泛森先生认为:政治、道德、权力等各种力量,就像水分子的毛细管作用一般,渗入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能的角落,在微小的、隐密的、日常生活空间中发挥作用。详参王泛森先生著《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3年版)。此书获得台湾“科技部”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2020最具影响力研究专书”。。振荡不怡的世局,为江南艺文家内塑成一种自我压抑的心理,黄媛介运用诗心与画意,压抑那漫无边际、若有似无、动辄袭卷而来的焦虑、绝望与茫然,却仍姿态优雅地维持着岁月静好的文化形貌。
本文以明末清初才女黄媛介传世稀珍的《为月人沈夫人画册》为中心,环绕着诸如社群交游、艺文生产途径、美学联系、文人日常清课、禅悦之风及女禅师、遗民声音等相涉问题,展开了初步考察,唯受限于篇幅,若干环节未及细究,以俟来篇,恳乞方家不吝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