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惠
(沈阳市铁西区精神卫生中心二疗科,辽宁 沈阳 110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易复发、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1]。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进行恢复期,此时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怪异行为等)大部分已消除,但多存在阴性症状(如行为退缩、情感淡漠、意志力减退、生活懒散等)。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仅停留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全面康复是不利的,且此时患者对维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服药依从性很差。有文献[2]显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存质量,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康复起促进作用。聚焦解决模式以人的正性心理的确立为焦点,最大化地寻求心理干预的优势与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本研究将聚焦解决模式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住院的精神分裂恢复期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照是否有意参加心理护理分为试验组50例(有意参与)与对比组50例(无意参与),试验组脱失病例4例(出院2院,自行退出2例),对比组脱失病例2例(出院1例,病情变化1例),最终完成研究的病例数试验组是46例,对比组是48例。其中,试验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49±8.20)岁,平均病程(3.60±1.00)年,平均住院时间(2.00±0.5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9.82±0.30)年;对比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51±8.22)岁,平均病程(3.64±1.06)年,平均住院时间(2.02±0.59)年,平均受教育年限(9.85±0.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4]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在5年以下。③处于恢复期。④自愿参加此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智力明显低下者。③存在药物依赖性者。④自行退出研究或出院或病情变化者。
1.3 方法 对比组行常规病房护理措施,即对患者的生活技能进行培训,如穿衣、饮食、如厕、个人卫生及管理等,引导其参加病房集体健康宣教,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户外散步等活动分散患者注意力,定期对表现良好的患者予以表扬和奖励,促使其不断强化正常的行为。试验组在常规病房护理措施基础上行聚焦解决模式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结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心理护理干预的内容、患者的行为表现等,成立恢复期康复小组,按4个步骤进行实施此干预方案:描述问题、制定可行性目标、给予正确引导、根据反馈给予评价。①描述问题:医护人员查看患者的诊疗记录,了解患者目前残留的症状、服用药物依从性、是否实施过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患者进行归类,进行描述问题并分析,如对残留幻听症状但有一定认知功能的患者,要了解患者幻听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此做了哪些努力。②制定可行性目标: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以上述描述的残留幻听症状但有一定认知功能的患者为例,近期目标:当幻听频率、持续时间减少时,应询问患者此时的感受,有的答案是“我的幻听症状减少后,带我出去的机会增多了”“幻听减少了,吃药也减少了”。长期目标:心理干预1年后,患者幻听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会功能也有所改善。③给予正确引导:心理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期间、治疗期间、出院前的心理护理。入院期间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迎接患者,了解情况时语气要温柔、亲切,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定期举办健康宣教活动,指导患者如何宣泄负性情绪;家属要给予支持与鼓励。治疗期间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介绍抗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使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正确应对并对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鼓励患者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定期组织患者病情交流会,分享成功的安全,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出院前心理护理: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要叮嘱其继续服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鼓励患者出院后多参加体育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听音乐等,以防止病情的复发。④反馈与评价:观察患者在心理护理每个阶段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与评价,如“你的成功经验使其他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通过心理干预后自言自语的现象明显有所好转”。针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给予药物调整措施时也要进一步探讨对其有影响的心理干预方法;针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帮助其分析目前处于什么程度,确立下一个可行性目标。12个月后随访。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服药信念量表(Beliefs about Medical Questionnaire,BMQ)[5]子量表(服药信念特异性量表)评估患者的服药信念,包括2个维度:服药顾虑、服药必要性。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服药顾虑信念越差,服药必要性信念越好。②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6]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该问卷包括3个问题:是否有漏服药的情况、当病情改善是否自行减药或停药、当病情严重时是否自行停药。答案否为0分,是为1分,问卷总分为3个问题得分相加。0分为完全依从、1~2分为部分依从、3分为不依从。③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包括5个维度:焦虑抑郁、敌对猜疑、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得分越高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越明显。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值检验后,采用[n(%)]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后采用()表示,P<0.05说明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1 干预前后BMQ子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MQ子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服药顾虑评分低于对比组,但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服药必要性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MQ子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MQ子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依从性较对比组高,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2.3 干预前后BPRS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焦虑抑郁、敌对猜疑、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处于封闭环境,与社会、家人处于隔离状态,缺乏情感交流,加速了患者精神行为的功能退化。有文献[7]显示,长期住院时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因此如何有效延缓住院患者的精神衰退,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是近年来临床精神科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与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发现,聚焦解决模式与心理护理一般干预的时间均较短,且尚未有将二者相结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报道。故本研究以住院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为样本,将聚焦解决模式与心理护理相结合,设置干预时间为12个月,旨在探讨二者联合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服药顾虑评分低于对比组,但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服药必要性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BP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焦虑抑郁、敌对猜疑、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评分均低于对比组(P<0.05);试验组依从性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聚焦解决模式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的同时,提高了服药必要性信念,降低了服药顾虑信念,提高了整体服药依从性。原因可能是该联合模式是以心理干预为中心,从描述问题、制定可行性目标、给予正确引导、根据反馈给予评价方面为研究提供了临床路径支持,层层递进,相互交融,又各阶段重点突出[8-9]。该联合护理模式把焦点集中于对人的正性方面进行挖掘开发,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正确感受到抗精神药物治疗带来的成效,帮助患者看到微小的进步,用积极的态度、行为认识精神分裂症,肯定药物治疗与联合护理的成果,从而增强患者服药必要性信念,降低对服药不良反应的顾虑,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聚焦解决模式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患者服药必要性信念,减少服药顾虑信念,从而大大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但本研究的干预时间仅为1年,缺乏该联合模式对患者临床疗效的长远观察,日后需扩大样本量,延长干预时间,对该联合模式的远期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