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悦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小儿肺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或者病毒引起小儿肺部的炎症,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1]。小儿肺炎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婴幼儿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受儿童本身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自我表达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影响,小儿肺炎的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该疾病在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道损伤等症状,需要及时对病情进行控制,如果不能及时的明确患儿情况,给予其对症处理,则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脑损伤以及神经性的肺水肿等,甚至导致器官衰竭,最终导致死亡[2-3]。护理工作对小儿肺炎治疗非常重要,其可实时监测、反馈患儿身体情况,引导家长以及患儿更为配合治疗工作,进而保证治疗质量,促进患儿身体康复,而既往常规护理模式的效果并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因此,为患儿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护理问题[4-5]。基于此,本院进行了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中选择60例并以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和实行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患者有18例,女患者12例,年龄为3.50~13岁,平均(6.61±2.43)岁;病程为2 d~4周,平均(2.19±1.35)周;观察组患儿中,男患儿有20例,女患儿10例,年龄为4~13岁,平均(6.68±2.35)岁;病程为2 d~4周,平均(2.21±1.31)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征得了患儿监护人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告知家长小儿肺炎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其协助做好患儿护理工作。
1.2.2 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人性化环境管理:护理人员为患儿提供适应性更为良好且利于疾病康复的环境,每日上午10点,下午3点打开病房窗户,保持区域通风良好且空气清新,保持房间湿度在55%~65%,温度在22~26 ℃,室内光线明暗适宜。在对病房进行打扫时,使用湿式打扫方法,避免灰尘刺激患儿的呼吸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消毒隔离的制度,限制患儿家属探望的人数和时间,对病区的地面和空气进行加强消毒。打造温馨且富有童趣的住院环境,可以在病房内放置花束、彩带等,使得病房颜色更为鲜艳、明亮,还可张贴卡通字画,使得患儿更为容易适应环境,减轻其对医院的抵触心理;可在病房、走廊等区域张贴常见的小儿疾病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上可达到普及作用,增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患儿的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弱,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第二,人性化健康教育:儿童本身理解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为患儿家长。要求护理人员发放疾病资料,对患儿家长详细的讲解小儿肺炎的病理和临床症状,帮助患儿家长更加科学的认识疾病。定期组织讲座,告知家长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的细节,强调用药类型、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了解更多的、正确的小儿翻身、发热等护理方法。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家长,可通过视频、图画等方式展示,使其更为明确的理解内容。除此以外,针对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采用更为通俗的话语,让家长们充分了解患儿所处的情况,及时发现自身在护理中的不足并加以注意,使其明确如何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提高其护理配合度。
第三,人性化沟通交流以及心理护理:患儿生病后,家长由于过度担忧患儿,可能情绪较为激动,此时护理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其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说明目前病情状态,讲解检查、治疗步骤以及预后等相关事项,缓解患儿家长的心理情绪,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中,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帮助其熟悉医院环境以及人员,使其对后续情况有所心理准备。患儿年龄小、好动,在治疗过程中不愿意待在病床上,比较容易出现哭闹等现象,护理人员要用患儿容易理解的语言和动作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尽量避免患儿过多的哭闹,以减少耗氧量和减轻心脏负担;患儿受病痛折磨,其可能情绪烦躁、低落,与患儿沟通交流时,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用语温柔,适当贴近儿童用语习惯,且适当肢体接触,以获取患儿信任,消除其负面情绪,如有节日或者是患儿生日,可设置一定的小惊喜,包括有生日蛋糕、生日卡片等,一方面可加强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使得患儿更为轻松,避免其由于住院而产生抑郁情绪。
第四,人性化饮食干预:儿童正处于正常发育的重要的阶段,其对营养的要求更高,而其生病时,在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因为长时间药物使用,容易出现食欲缺乏等情况,且儿童本身对食物的偏好更多,所以护理人员在应在了解其病情、身体情况后,可以咨询营养师结合患儿的饮食喜好来设计饮食方案,避免其对饮食产生较为严重的抵触心理,保证营养充足且均衡。护理人员还应该叮嘱患儿家长要严格控制患儿的饮食,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一次性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要食用油腻、生冷硬、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儿大便情况,以适当调节其水分以及营养液应用状态,保证其营养吸收、消化良好。
第五,人性化对症护理:体温监测要求护理人员关注并记录患儿体温变化情况,保证其体温处于37.4 ℃以下;如果患儿的体温过高,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为患儿降温,用温水或酒精擦拭患儿身体,并随时观测体温状况;告知家长在患儿出汗以后,要及时的更换潮湿的衣服,并且要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衣服被褥也不要太厚,有助于皮肤散热。咳嗽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关注患儿排痰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指导患儿家属变换体位、节律性拍背,帮助患儿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保证呼吸道通畅,以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造成患儿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果患儿需要吸痰,在操作时,要使用直径较小,材质柔软的吸管,动作应放轻柔,不可过重,同时.应注意调整负压,保持用时在15 s之内,以免损害黏膜,防止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部分患儿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接受氧疗,此间护理人员应尤其注意供氧浓度以及速度,避免诱发肺水肿、呼吸衰竭等症状,保证氧疗质量。在对患儿输液的时候,使用儿童输液针,在患儿头皮进行静脉输液,在输液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以防出现量多、量少或者滴速过快等情况,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对患儿身体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患儿的意识、心率及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上报相关医师,并及时进行救治。对患儿分发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用药过程,确保用药护理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通过护理后,对其护理总有效率和总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患儿症状缓解的时间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本次研究中护理效果分为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相关检查显示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一定程度上好转但并不明显)、无效(症状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3项,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依从性分为依从(在家长陪伴情况下偶有哭闹)、基本依从(需要家长严格监督甚至采取强制措施)及不依从(拒绝接受治疗,哭闹不止)3种,总依从性=(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观察症状缓解包括有体温偏高、憋喘以及咳嗽等3项;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恶心、皮疹和腹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恶心例数+皮疹例数+腹泻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用χ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n=30),其中22例显效、8例有效、0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n=30),其中14例显效、16例有效、0例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都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总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n=30),其中4例依从、23例一般依从、3例不依从,护理总依从性为90%。对照组(n=30),其中2例依从、21例一般依从、7例不依从,护理总依从性为76.67%。
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为90%,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为76.67%,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97,P=0.011)。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n=30),其中15例满意、13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n=30),其中10例满意、14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80%。
对比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8,P=0.006)。
2.4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 对比两组患儿体温偏高缓解的时间、憋喘缓解的时间和咳嗽缓解的时间。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体温偏高、憋喘以及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患儿体温偏高、憋喘以及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2.5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n=30),其中1例恶心情况、0例腹泻情况、0例皮疹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n=30),其中1例恶心情况、2例腹泻情况、1例皮疹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
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8,P=0.011)。
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恶化,肺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小儿肺炎[6]。小儿肺炎是儿科中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具有发病率较高、反复性较强、并发症较多的特点,对患儿的正常成长发育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患儿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7-8]。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幼小,情绪多变,语言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具有非常强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9-11]。
既往临床上多通过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小儿肺炎患儿,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既往护理效果并不能满足此要求[12]。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人性化护理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化护理具有综合性与针对性的特点,其对细微之处的护理极为重视,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护理服务,有效的改善了护理的质量[13-15]。人性化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兼并重视其身体、心理需求。人性化护理包括有心理、环境、沟通交流、健康教育、饮食以及对症护理等多项内容[16]。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保证舒适的温湿度,每日通风换气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在打扫卫生、房间色彩颜色等细节上站在患儿的角度上考虑,为患儿提供温馨、童趣的环境,让患儿更为容易适应环境,减轻其对医院的抵触心理,在病区张贴图片类的健康知识,引导患儿了解基本的疾病知识;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对病区进行消毒,控制患儿家属探望的人数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16];对患儿家长进行知识的普及,帮助家长正确的认识疾病,了解疾病治疗过程中用药、发热、咳嗽等护理中的小细节,发现自身在照顾患儿过程中的不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儿家长患儿现在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家长引导患儿配合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率;患儿生病后,家长会比较担心,情绪比较激动,护理人员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尽量耐心的多说几次,帮助家长熟悉医院的环境和相关的护理人员,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7];护理人员在与患儿交流的时候,用患儿能够明白的语言和动作与患儿沟通,取得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增加患儿的依从性,给予患儿小礼物,为患儿制造小惊喜,减轻患儿因治疗带来的痛苦情绪,降低患儿哭闹的现场,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疾病的恢复;由于疾病需要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患儿可能会出现食欲缺乏等现象,因此在饮食上,以患儿的喜好为基础,针对患儿的病情咨询营养师为患儿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方案,并叮嘱患儿家长进行监督,避免患儿进食生冷硬、辛辣的食物,影响疾病的恢复;针对患儿体温过高、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治疗时,结合医师的医嘱对症治疗,过程中语言要温柔,动作要轻柔;在进行物理降温、吸痰、输液、吸氧等护理操作的时候,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立即上报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为患儿分发药物时,要注意患儿的用药过程,保证用药护理的治疗;提前预防疾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降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18]。本次研究中,明显分析出: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为90%,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为76.67%,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为80%,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体温偏高缓解的时间、憋喘缓解的时间和咳嗽缓解的时间,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均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内容相符。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儿肺炎患儿护理时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增强患儿的依从性,促进症状缓解、身体康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安全水平,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