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鹤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胸部创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创伤类型,很多患者都存在脏器损伤的情况,在治疗上就有较大的难度,这种病症后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要重视临床的护理工作[1-2]。胸部创伤患者大部分都存在呼吸衰竭等症状表现,因为胸部创伤会导致相关的胸部器官组织受到重创,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功能,使患者出现呼吸和换气困难的表现。一旦发生损伤,应及时将患者送到ICU进行监测,防止出现并发症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这一类患者在ICU中需要实施机械通气,为了促进患者的恢复,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康复方法进行干预。因此 本文主要研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ICU机械通气胸部创伤患者当中,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96例ICU机械通气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后患者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通过抽签(奇偶数)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25,年龄为25~68岁,平均(43.14±11.3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0~4.00 h,平均(2.15±0.38)h。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26,年龄为23~69岁,平均(42.76±12.16)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50~4.20 h,平均(2.43±0.61)h。本文患者的资料均经过伦理验证符合标准,临床资料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具有呼吸衰竭症状,具有机械通气指征[3]。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交流。④均为胸部创伤患者。⑤此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
1.2.2 排除标准 ①严重精神障碍。②严重颅脑损伤。③呼吸机禁忌证。④同期参与其他研究或存在可能对本文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行为和体征。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监测患者的病情,每间隔2 h为患者实施1次翻身和拍背,按需对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保证吸痰操作均在无菌的条件之下进行,为患者按摩肌肉。
1.3.2 观察组 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第一,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以便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及时的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宣泄。可以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认识到只要安心接受治疗和护理就能获得痊愈,尽可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4]。
第二,呼吸道护理:通过雾化吸入、吸痰等相关的方法对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可以通过振动排痰仪进行干预,设置其振动频率为30~50 Hz每日实施震动排痰3~6次,尽可能提升患者呼吸机的耐受能力,还要对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强化对呼吸肌的训练[5]。尽可能引导患者进行吸气训练,用力呼吸,锻炼其肌间隔和膈肌的功能。
第三,营养干预:机械通气状态之下的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以此来促进呼吸负荷的改善。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时,尽可能选择经胃管注入混合奶,将热量控制在8000 kJ以上,若热量不足,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营养。插胃管的时候保证动作要轻,防止对患者的胃黏膜产生刺激,并注意控制胃管的插入深度(一般为40~50 cm)。
第四,拔管护理:每次吸痰之后都要先深吸气,之后再咳嗽,使痰咳在导管之外。如患者有咳痰困难的表现,可以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帮助患者拍背等,这能有效的使患者排出痰液。但对患者叩背的时候应注意叩击的力度。拔管之前2 h可以为患者应用地塞米松(肌内注射5 mg)来预防喉头水肿出现。
第五,并发症护理:为避免患者出现导管堵塞,要维持病房的温湿度,拔管之前2 h停止呼吸机,并通过雾化吸入20 min来进行气道的湿化。还要进行必要的吸痰,可以持续泵入1∶1的生理盐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保持人工气道湿润,避免痰痂堵管[6]。
第六,肺功能训练:使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指导患者相关训练的技巧,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 min,每日训练3次。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可根据患者的心肺水平为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确保训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时间。
第七,运动计划:每日需要通过医师、护士和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患者的活动度,评估患者的上肢肌肉和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根据监测所得的结果制订相对应的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密切监测患者的具体状态,需要随时对运动的频率和运动量等进行调节,尽可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受能力。如果存在需求,可以为患者应用呼吸机进行氧气支持。
第八,床上康复:需要略微将床头抬高(60°~65°),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坚持以半卧位或半坐位接受干预。以患者的耐受为依据促进其四肢活动,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关节调整,促使关节活动,积极进行神经肌肉的活动。每日至少为患者实施2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应控制在20 min,以后可根据病情发展的情况实施主动的训练。
第九,活动护理:以患者的病情为基础提供活动干预,还要积极的进行体质的安全分级,重点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和呼吸等情况的评估。低危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活动,中危患者需要在医护工作者的保护之下适当运动,高危患者则不宜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之前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活动之前0.50 h充分的引导患者排痰,妥善的对其管道等进行固定,停止肠内营养供给。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具体反应进行记录,了解运动的时间和不良事件,强化监护工作。
1.4 观察指标 ①康复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并进行比较。②不良事件: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管道堵塞脱落、废用综合征、窒息、呼吸肌胸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③血气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静脉血氧分压(PaO2)、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④炎性指标:统计所有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等水平。⑤恢复有效率:将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的休克等症状解除,创伤等相关的症状明显消失,且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有效:经过干预后患者的休克症状得到解除,但是胸部仍然存在不适症状,患者存在呼吸不畅,仍然需要继续观察;无效:经过干预之后,相关休克症状和创伤等情况没有得到缓解,患者仍然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恢复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以IBMSPSS26.0软件PC端开展统计计算。恢复有效率经“[n(%)]”表示,实施秩和检验,统计U(Z)值;管道堵塞脱落、废用综合征、窒息、呼吸肌胸部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经过“[n(%)]”表示,实施χ2检验,统计χ2值;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PaO2、PaCO2、SaO2、PaO2/FiO2、CRP、TNF-α、IL-6等资料经(x-±s)表示,实施t检验,统计t值。以上统计学结果均以“P<0.05”为阈值,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康复指标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ICU滞留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比较(d,)
2.2 不良事件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5%vs.29.1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血气指标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血气指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x-±s)
2.4 炎性指标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在炎性指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前后的炎性指标比较(x-±s)
2.5 恢复有效率 观察组(46例,占95.83%)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例,占81.25%)(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恢复有效率比较[n(%)]
临床医学在不断的发展,对于重症患者治疗工作也在不断的深入。ICU是重症监护病房,虽然医学在不断发展,但ICU的病死率还是相对较高,所以临床重视对ICU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胸部创伤的损伤原因众多,有因外力损伤而导致,也有因胸部手术等导致的损伤,这一类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都降低,所以需要在ICU接受治疗。如果合并呼吸衰竭就需要对这类患者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干预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肌肉和神经处于营养失衡的状态[7-8]。这类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废用综合征及萎缩等情况,导致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针对这类患者要及早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本文主要研究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ICU及其通气胸部创伤患者中所发挥的护理作用,通过对本文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出:①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ICU滞留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②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25%vs.29.17%)。③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④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⑤观察组(46例,占95.83%)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例,占81.25%)。因此可充分的证实早期康复护理的科学性。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属于一种优质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属于高效的、科学性的护理模式,这能够为患者尽早的提供康复指导,护理可满足其生理和心理所需,也能满足患者的社会需求,始终使患者处于最稳定的舒适状态。在对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的时候能够积极的从生理和心理角度为患者提供干预。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调整,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并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在其咳痰的时候予以必要护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综合性改善患者的机体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期护理和常规的护方法在干预上存在不同。常规护理属于一种机械性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通过基本一致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使得护理缺乏针对性,甚至会导致一些护理浪费情况出现,这会使得整体护理资源紧张。通过早期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能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早期针对,这使护理更具有特征性和针对性。早期护理当中可以针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心理指导,尽快对患者进行心理介入能够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尽早以良好的状态面对治疗,这为患者日后接受各种护理均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提升了患者整体的康复质量[9-10]。早期护理能尽早的指导患者进行呼吸管理,利用一系列干预方法,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减少痰液的蓄积,可以防止多种不良事件出现,对保证患者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帮助。还能够积极的辅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特别适用于对于胸部创伤的患者进行干预,这对改善患者的胸部功能,维持良好的血气指标,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尽早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能为患者康复提供机体所必要的营养支持。因为机体在通气状态之下通过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其呼吸负荷,有效的将机体营养状态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之上,可以为患者病情的康复提供条件,同时也能减少因为不良营养状况而导致的患者消化功能损伤等。拔管护理能维持患者的安全性,可以协助患者更改体位,为患者日后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而且早期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及时的干预,利用多种方法维持患者病房的环境,注意观察呼吸机的相关情况,维持患者气道的湿润,提升了整体护理的健康质量。通过科学有效的肺功能训练还能够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训练,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技巧,对于促进整体病症的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通过早期护理,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方案和运动计划,利用一系列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检查,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运动,有助于患者日后恢复运动。在床上的时候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康复指导,而且根据患者的实际伤情和具体的表现进行相关的活动干预,这些均有助于患者的迅速的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机械通气的ICU胸部创伤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缩短ICU滞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优化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改善炎性指标,对提升恢复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