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莹
(龙港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温州 325802)
浸润性宫颈癌是一种发生于子宫颈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浸润性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1]。目前临床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诊断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病理学检查,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对患者容易造成伤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主要使用探测器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进而获取成像,其具有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等特点[2]。磁共振成像(MRI)主要应用核磁共振的原理重建人体某一部位的信息,进而观察并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临床常用于诊断乳腺黏液腺癌等疾病[3]。本研究旨在探讨CT与MRI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龙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及病理学检查,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53.93±2.56)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93±1.45)年。诊断标准:《国际妇产科联盟2012宫颈癌诊治指南解读》[4]。纳入标准:符合以上所述的诊断标准者;有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等症状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者等。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肿瘤疾病者;有心、肝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有其他妇科疾病者等。此研究已通过龙港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检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及病理学检查。CT检查:患者采用螺旋CT机(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SOMATOM Sensation 64)扫描肾上级至股骨中段。首先,患者需憋尿,以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取平卧位;扫描方式:先平扫后增强扫描,于肘静脉处以3 mL/s的速率进行平扫,然后注射90 mL碘佛醇进行增强扫描,严格按照说明书设置参数项。于腹部主动脉处行动脉期扫描,且在60 s内完成实质期扫描。MRI检查: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MAGNETOM Skyra 3.0T)进行扫描。首先,于患者肘静脉处注射20 mL钆喷替酸葡甲胺,然后对患者进行扫描,T1加权像:矢状面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2加权像:斜横断面、矢状面脂肪抑制及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由2名及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成像情况,进而得出最终诊断结果。病理学检查:取患者病灶处的组织作为样本,并对其进行病理诊断,且两组均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符合情况。根据CT、MRI、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统计各方式对患者术前不同分期诊断的符合率,其中ⅠB1期是指肉眼可见宫颈病灶<4 cm;ⅠB2~ⅡA期是指肉眼可见宫颈病灶≥4 cm,且无宫旁转移;ⅡB期及以上是指肿瘤已明显侵犯子宫两旁[4]。②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不同征象中的检出结果。根据CT、MRI、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各方式对患者不同征象的检出结果。③ CT与MRI检查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符合情况 经病理学检查结果可知:ⅠB1期及以下32例,ⅠB2~ⅡA期40例,ⅡB期及以上8例。经CT检查对ⅠB1期及以下的浸润性宫颈癌符合率为56.25%,低于MRI检查的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检查对ⅠB2~ⅡA期、ⅡB期及以上的浸润性宫颈癌符合率分别为82.50%、100.00%,与MRI检查的87.50%、87.5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符合情况(%)
2.2 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不同征象中的检出结果 经CT检查对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浸润的阳性检出率63.75%(51/80)、65.00%(52/80),高 于 经 MRI检 查 的45.00%(36/80)、48.75%(3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68,4.306,均P<0.05);子宫体浸润阳性检出率71.25%(57/80),与经MRI检查的65.25%(53/8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5,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不同征象中的检出结果(例)
2.3 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 与CT检查比,MRI检查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浸润的准确度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浸润的特异度与子宫体浸润的特异度、准确度与MRI检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
浸润性宫颈癌主要是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导致的机体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突变,进而形成癌症病灶的一种病症[5]。病理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手术对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准确的诊断出该疾病,但其所需时间较长,且操作较为繁琐。
CT检查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患病部位进行快速扫描,其可清晰显示浸润性宫颈癌的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的情况,且操作较为简单,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组织分辨能力较低的弊端;MRI检查是运用磁场、射频电波等对人体患病部位进行扫描,从而形成人体三维图像,以便观察宫旁浸润特征性表现,进而分析病情进展,准确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分化程度界[6]。本研究结果显示,经CT检查对ⅠB1期及以下的浸润性宫颈癌符合率低于MRI检查,经CT检查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浸润阳性检出率高于经MRI检查,表明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诊断中,与CT检查相比,经MRI检查诊断术前分期的符合率较高,而对浸润性宫颈癌不同征象的检出率较低。MRI检查易受子宫肌瘤的影响,且对溃烂、坏死等组织的对比度较低,进而具有较高的误诊率;而CT检查可通过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机体病灶部位进行较为清晰的扫描,进而有效评估肿瘤密度,同时可提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检出细小病灶、提高确诊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T检查比,经MRI检查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浸润的准确度均较低,表明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诊断中,与MRI检查相比,经CT检查不同征象的诊断效能较高,与陈文惠等[8]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对浸润性宫颈癌术前不同分期的诊断中,MRI检查优于CT检查,在对其不同征象的诊断中,CT检查优于MRI检查,因此临床可将二者联合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后期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其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