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发展战略研究
——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可行性探索

2022-01-23 05:54胡辰洋张方明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国际化办学

胡辰洋,张方明

(1.贵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佳木斯大学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人才培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行动方向。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更加注重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学习互鉴和交融互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必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之一。现有的高等教育环境难以有效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如何优化现有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我们国家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国际化:新时代贵州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优化出国留学服务。”[1]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持续推进涉及出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外国专家、外籍教师的改革,着力推进相关领域法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远景规划之中,已经将教育推向国际化发展视为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展望21世纪中叶的中国教育时指出:“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立于世界教育中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要继续“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推动中国更多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国际教育规则的制定和引领,坚持扩大开放,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中心[2]。

世界各教育强国与我国合作办学项目数量排行,见图1。

图1 世界各教育强国与我国合作办学项目数量排行

图1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公认的教育强国与我国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韩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合作越发活跃起来,陆续获批二十一项合作办学项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和韩国合作办学获批项目,见表1。

表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和韩国合作办学获批项目

表1统计显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与韩国的合作办学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合作办学获批项目数量以吉林省居多。目前获批的办学层次大多数是本科项目,硕士项目和博士项目数量甚少,仅有一项博士项目,即温州医科大学与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的博士项目。该项目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每年可自主招生二十人,接受培养的学生需要赴韩国交流学习一年,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可以获得韩国高校颁发的药学博士学位证书。我们从中韩合作办学的案例可以看出,当前的对外合作办学在培养对象、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合作区域等方面还有很多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二)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态势演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一环就是着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推进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贵州省2018年印发的《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提到:“鼓励国(境)外一流高校来黔合作办学,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化新机制的一流大学或二级学院,鼓励高等院校联合企业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开展合作办学。”贵州省2019年12月印发的《贵州省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强调:“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支持举办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3]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表明贵州省在推动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态度上的转变。目前,贵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的四项发展至十二项,其中七项合作办学项目能够让学生获得中外学校的双学位。贵州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2035的工作要求,态度由鼓励高校自主拓展对外交流并且寻求可合作机遇逐步转变为倡议各高校积极参与合作办学,对打造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贵州将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并且将持续发力,大力推动和支持更多高校将发展合作办学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贵州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问题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历程。现阶段,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研究、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研究、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研究、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研究、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方面;国外主要集中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生流动、跨国境高等教育、外中合作办学等方面。总体上看,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已经步入改革深水区和提质增效阶段;目前合作办学地区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对西部省份高校走向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相对缺乏。

以贵州为例,贵州省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薄弱阶段。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贵州的合作办学在规模、层次、模式、效益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主要表现为办学机构及合作项目数量较少、学历教育层次偏低、专业结构失衡、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不足、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政策机制不完善等。

(一)合作院校单一

目前,贵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的项目主要来自美国和英国,合作国家的相对单一导致合作院校的相对单一。欧美发达国家虽然教学质量较好,但是同贵州在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疫情期间暴露的东西方意识形态矛盾、西方对我国技术封锁等一系列问题表明,一味开展与欧美国家合作办学并不利于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性发展。不同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侧重点各异,长期与单一院校开展合作不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在新的发展阶段,贵州在提高对外合作办学质量方面应当综合考虑学科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进一步扩宽合作范围,也可以考虑“家门口”的合作。

(二)合作规模较小

贵州受限于对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理解和规划不足,加之内陆地区对外国际合作资源相对匮乏,贵州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阶段的项目数量、办学规模、合作模式都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差甚远。从合作模式看,部分办学仍然处于单文凭模式的本科层次。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学生不满足于国外短期学习培训的单一文凭模式,更希望通过交换学习获取国内外双文凭学历,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博取更多就业或者深造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办学规模小、层次低的现状难以满足地区产业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更难以实现现有的营商环境与国际化接轨。

(三)课程体系缺失

国际化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因材施教调动学习行为和学习主体在教学中的相互交流。一方面调动学习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将主体的教育实践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动起来。贵州部分办学项目使用的培养方案存在与国内专业设置类同的现象,有些培养方案只修改了部分细节,课程体系构建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方针。例如:某高校与美国经济学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方案,将教学计划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十门,其中引进课程五门。引进核心课程已经达到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占比的50%,满足了办学对相关要求,但是课程主要集中于理论学习,诸如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原理)、Money,Credit &Banking(货币、信贷和银行服务)、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Labor Economics(劳动经济学)。同时,项目为了达到办学引进课程数量占比而开设多门外语授课课程,将外语课程设置为外方授课的引进课程。授课教师部分虽然是外籍教师,但是完全围绕雅思英语能力养成进行课程构建,甚至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外语教育体系与一般本科生外语教育存在同质化现象,不具备满足专业课程学习能力的外语培养体系。例如IELTS English Listening(雅思英语听力)、IELTS English Speaking(雅思英语口语)、IELTS English Reading &Writing(雅思英语阅读与写作),过度开设这类课程,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而且学生缺乏学习专业相关语言表述的经历,导致他们交换到外方院校后无法快速获取或者有效习得专业知识,影响学习进度。

(四)师资力量不足

良好的师资质量不仅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办学持久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水平国际化教师队伍能够对贵州的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关键性助推作用。近几年,贵州高等教育领域的师资质量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尚未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水准。现阶段专业技术水平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能力特别是专业外语能力不足,外语能力达标的教师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不够,能够同时满足外语及专业理论和技术能力要求的教师数量不多。对外合作办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对办学质量产生间接的影响。

此外,贵州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籍教师数量及引进课程质量的问题也很突出,外籍教师数量不足,课程质量无法保证。中外合作办学要求引进课程占整个课程体系的30%以上,这些课程必须由国外教师讲授,实际能够达到要求的项目数量不多,部分来华讲学的外籍教师多采取短期集中面授或者讲座形式授课,十分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

(五)政策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贵州虽然将对外合作办学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抓手之一,但是相关实施政策仍然相对宏观和原则化,具体实施路径不够明确,不少对外合作项目虽然搭建了合作框架,但是与落地实施有一定距离。

我们以贵州省同韩国的合作为例,贵州省和韩国的多所高校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就已经确立了合作意向。例如:贵州大学2009年与韩国高校签订友好学校协议并且开展交流与合作,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持续开展相应的赴韩交换学习项目;贵州师范大学目前持续同韩国岭南大学、韩国大邱教育大学、韩国建阳大学达成每年互派三至五名学生到对方院校交流学习的合作模式,并且开展了同韩国全南国立大学的合作洽谈;贵州省内其他高校也有与韩国高校交流的经历。

贵州省同韩国双边多所高校虽然已经搭建了合作框架,但是对办学理念认识不够、合作模式单一、师资配备不全、教学及管理模式不妥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整体成果不够丰硕,甚至存在交流与合作暂缓或者停滞的现象。近几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贵州省同韩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旅游、大数据、大生态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度逐步提升,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外宣推广,吸引了很多韩国游客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赴贵州省考察。双方政府致力于谋求以金融、科技、文化、体育、农业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但是政策制度、保障机制、推广宣传以及双语、双文化型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尚未完备,导致许多项目的推进处于观望阶段。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解读

共同富裕,教育先行。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发展贵州省同韩国高等教育合作,是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合作,是将区域经济推向国际化发展、活跃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路径,是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开展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手段。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适应并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4]。贵州省同韩国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应当以合作共赢为初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从地缘经济发展上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融合,开启贵州走向国际化发展的新态势。

(一)政治驱动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多极化、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国际政治结构的主导也已转变为‘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5]。中国和韩国自建交以来,经贸领域的往来呈直线上升趋势。2015年12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签署生效,对两国的贸易自由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促使双方产业结构加速升级。2018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已经突破三千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国,也是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外商投资来源国、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6]。2020年11月,韩国宣布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之间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齐全[7]。贸易全球化给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将给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创新。

2018年初,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6个方面的政治任务,同时强调在3年内把贵州建设成为‘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这充分说明,贵州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在营商环境提质升级方面做足了功夫。引进和培育一流国际型人才是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推动高质量对外合作办学、实现国际型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激发市场创新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新兴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能够驾驭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学术性思维。韩国来华投资的企业数量多,诸如大宇造船、三星重工业、北京现代汽车、天津万都起重机等,这些企业都需要大量的本国人才。结合这一现状,很多地区创新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育模式,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与韩国巨济大学开展中韩教育合作实践项目,联合培养的学生经过“2.5+1”模式学习(2.5年国内学习,1年韩国巨济大学学习),考核合格后经韩国巨济大学推荐前往国内韩企就业。贵州应当抢抓合作机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同韩国开展高质量合作办学,以引进和培育优质国际型人才,为贵州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和推动外开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发展

贵州省同韩国合作办学的实质是实现校企结合,带动贵州经济发展。202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三十周年的“文化交流年”。两国必将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寻求新的合作机遇,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努力为双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贵州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在多个领域、学科加强与韩国的交流合作。韩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发展等高新技术领域与贵州近几年的研发领域高度重叠,合作办学可以推进双方在域内的交流与合作。韩国高校丰富的理科、工科、医学等方面的专家资源可以为本土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新机遇、完善技术空缺、加快创新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贵州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人文、科技型人才。

贵阳海关统计显示,贵州2021年1月至5月的进出口总值为267.1亿元,虽然较去年同一时期增长76.2%,增幅位列全国前列,但是在周边各省的贸易规模中占比最低。贵州近几年努力突破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三不”局面,大力探寻“黔货出山、黔货出海”新路径。韩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对象国,自中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关税大幅降低。合作办学不仅可以为贵州省同韩农产品供给方面提供合作机遇,而且可以及时了解韩国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当前,贵州大力发展的食用菌、辣椒、茶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十分契合韩国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可以成为下一步推动农产品出口的主攻方向之一。此外,贵州与韩国可以在农业环保、农业现代化、新产品研发等诸多技术领域方面展开合作交流。

(三)文化交融

增进深化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了解、互相理解,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办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最终是要长期立足于实现各国走向共同富裕,更需要加强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求各国坚持以民心为导向的国际合作。贵州保存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非常注重保护民族文化和发扬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办学可以增进双方对彼此国家、民族的文化了解,在推进贵州民族特色文化走向国际化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和吸收韩国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优秀经验,从而更好地促进贵州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良性传承。贵州和韩国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能够从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传递和保存、创新和发展的角度,更好地拉近双方民众的距离,通过合作办学的互派留学生项目实现贵州文化传播的进一步发展,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四、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大学生参与意愿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论证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和针对性,笔者选取了贵州省九所高等院校进行意愿调查,包括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日制在读大学生,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共涉及四个维度(学生基本情况、项目参与意愿、课程开设需求、就业)二十个问题。本次调查收回问卷1040份,有效问卷1029份,问卷可利用率为98.94%。

(一)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年级分布,见表2。

表2 参与学生年级分布

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性别分布,见表3。

表3 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性别分布

我们从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分布可以得知,女生占比76.29%,高于男生占比,说明女生对韩国的兴趣度大于男生;从年级分布来看,大多数2017级学生都处于就业准备或者实习阶段,参与问卷调查的积极性不高。

(二)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项目参与意愿

学生短期学习韩国语后赴韩国留学的意愿,见图2。

图2 学生短期学习韩国语后赴韩国留学的意愿

图2数据显示,224人表示参与度很高,占比21.77%;210人表示参与度高,占比20.41%;320人表示参与度一般,占比31.10%;275人表示“参与度低”和“参与度很低”,合计占比26.72%。据了解,一部分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或者专业局限性、独生子女家庭等原因而不愿意出国交流学习或者放弃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学生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专业韩国语”课程学习的意愿,见图3。

图3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专业韩国语”课程学习的意愿调查显示,189人表示参与度很高,占比18.37%;204人表示参与度高,占比19.82%;363人表示参与度一般,占比35.28%;273人表示“参与度低”和“参与度很低”,合计占比26.53%。756名学生认为合作办学项目有必要开设与对应合作学科相关领域的韩国语课程。一部分不参与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专业韩国语”课程学习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科领域可以采用英语进行学习或者交流。

图3 学生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专业韩国语”课程的学习意愿

学生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学科门类的参与意愿,见图4。

图4 学生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学科门类的参与意愿

图4中的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学科门类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82份(在1029份有效问卷中有147份选择了“其他”专业,不予统计)。

图4数据显示,首先,艺体类学科学生的整体参与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共有52人接受问卷调查,33人选择了“参与度很高”和“参与度高”。韩国流行音乐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间接影响了许多怀有音乐梦想的青年学子,韩国逐渐成为青年一代音乐学子的圆梦之地。

其次,文科类学生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学科门类的参与意愿也较强烈,有605人参与问卷调查,表示“参与度很高”和“参与度高”的人数合计占比40.00%。心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是文科类占比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占各自学科参与调查总比的55.88%、49.25%、41.18%。

再次,理工类学生对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学科门类的参与意愿相对较弱,有222人参与调查,表示“参与度很高”和“参与度高”的人数合计占比32.89%。其中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是理工类占比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占各自学科参与调查总比的70.00%、38.46%、32.26%。

(三)就业形式分析

贵州省是经济欠发达的内陆高原省份,由于地理环境的不便利导致发展相对滞后。贵州近几年虽然连续多次GDP增速领跑全国,但是经济总量排名仍然在全国靠后的位置。贵州省长期发展不均衡,现有的就业环境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就业需求。《贵州省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9届贵州省高校本科毕业生67777人,平均就业率达到87.10%,但是符合所学专业,收到学以致用效果的毕业生就业所占比例不高。例如,贵州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7231,整体就业率为95.42%,专业相关度方面仅有4.72%的学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很相关,47.73%的学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比较相关[8];贵阳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2195人,整体就业率达到90.93%,专业相关度方面有21.98%的学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很相关,31.18%的学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比较相关[9]。相当一部分学生多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太吻合,这种现象长此以往会对日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带来一定困扰,进而影响就业质量。

问卷调查显示,1029人中有22.64%和36.73%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和“愿意”在贵州以外的地区就业。此外,在愿意参与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项目的756名学生之中,13.76%的学生表示毕业后非常愿意从事与韩国相关的工作,27.12%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与韩国相关的工作。

我国正处在国际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岗位对学生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贵州省和韩国合作办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培养、助力高质量就业的机会。当前,韩国在华企业数量非常多,多分布在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参与贵州和韩国合作办学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熟练使用韩国语,较好地满足驻华韩企的实际需求。合作办学不仅让学生精通两国语言和两国文化、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中韩合作办学通过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得到全面提升,在未来就业竞争中获取更多的机会。

六、贵州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理念和规划

当前,贵州发展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需求的增长与教育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教育对人才的培养[10]。提高教学质量、满足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现阶段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目标。因此,获取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合理分配使用资源,是我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理念

1.多方协同提升开放办学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确保培养优质的国际化人才,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高等教育国际化既需要个人、高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协同全面推进,也需要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推进实施教学过程国际化。现阶段,贵州对外交流的资源相对贫弱,实现完全与国际课程接轨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这一阶段更加需要牢固树立对外开放的理念和思维,各有关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将国际化发展同本校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强化各方协同配合,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2.推进教育资源“双向”流动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仅仅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而是“双向”流动、多方参与的,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相互协同合作的。我们不仅要把外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而且要让我们的学校走出去。学校要走出去,必须有自己的品牌,高峰学科是高校创建学校品牌的基础。贵州应该走“小而精”的路子,注意整合学校的各种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在区域内有比较优势的高峰学科,通过高峰学科打造学校的品牌,形成学校的区域影响力,增加学校走出去的后劲[11];同时,充分活用现有的国外资源(国外教授和学生),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打破“外国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不一样”的思想,多开设没有语言障碍的讲座,面向国内学生的课程要多结合国际化教育的元素。我们应当开发能够让外国留学生参与本土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丰富外国留学生的社会文化经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国外引流影响力。

3.用好现有的框架平台

据了解,贵州多所高校同国外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却未启动或者很好的利用。各高校应当克服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困难,积极探索交流新领域并且争取进一步的合作;相关政府机构应当在区域内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转化等方面创设良好的氛围,助力贵州优秀文化在国际视野下迅速成长,形成自身文化特色,推动传播和发展;借力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他山之石”,强化合作办学特色,为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开拓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4.探索“1+1+N”模式新路径

贵州高校应当转变理念,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积极主动将合作办学项目纳入学校战略层面,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使高等教育国际化落实到行动之中。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优势,探索从“单向交流”转化到“多方合作”的“1+1+N”(贵州+韩国+东盟)模式,创新我国“一带一路”和韩国“新南方·新北方”政策交汇下的交叉学科构建新思路;充分利用贵州毗邻东南亚和南亚的开发区位优势,为韩国和中国各领域在共同进出第三国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协同韩国逐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形成“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贵州区域办学新特色。

5.拓展合作院校的国别多元化

多措并举拓宽现阶段贵州省内高校对外合作办学的国外资源获取渠道。韩国作为世界公认的教育大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国各高校可以同韩国知名大学积极展开交流与合作,鼓励开设韩国语专业或者中韩合作办学专业,通过引进韩国先进的教育资源,提高贵州高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改进贵州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贵州特色的中外办学模式。贵州省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留学生和贵州欧美同学会平台,寻求同国外优质高校对接洽谈的机会。访黔外国使节在黔活动期间,贵州省可以开展走访高校参观大学城规划等活动,促进外国使节了解贵州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推进双边或者多边的教育交流活动。贵州省可以运用SNS社交媒体加大贵州教育国际化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博客、抖音、微视频等平台做好贵州教育外宣工作。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引进国内外优质的教师资源,是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的根本保障。贵州省可以根据专业需要,引进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在国外学习相关专业的教师,使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在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确保专业知识的学习;引进国外留学的硕士人才,以合同聘任制的方式促进办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团队的构建;根据办学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断改进人才培养计划,提高获得博士学位教师和副高级职称教师的占比;结合学科短板需求,尽可能引进合作方的优质教学资源。逐步引进、培养高水平教师团队,提升合作办学的质量。

(二)外语课程开设规划

我们在1029份有效问卷中排除参与学习意愿低或者学习意愿很低的273份有效问卷,结合“专业韩国语”课程的开设需求,建议课程设计纲要如下:

1.专业课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

46.16 %的学生选择开设一门能够衔接专业知识同韩国语言的短期课程,由中方教师授课;35.19%的学生选择配备相关教师为接受韩方授课的低年级学生进行实时翻译,循序渐进减少翻译,高年级授课不再提供翻译;18.39%的学生选择开设一门能够衔接专业知识与韩国语言的短期课程,由韩方授课不需要翻译,学生自主听课(前提是有一定韩国语基础);0.26%的学生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韩方授课结合中方教师实时翻译,开展“专业韩国语”课程学习。

此外,我们可以采取雅思同专业外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语言课程,例如雅思课程由外方授课,专业外语课程由获得国外相关专业学历的中国籍教师讲授,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快速地形成专业语言的知识框架,又可以有效锻炼外语社交能力,更有利于提升留韩期间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开设学期与课时数

53.44 %的学生选择学习四个学期,从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相关课程,每周四课时;25.26%的学生选择学习两个学期,从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相关课程,每周四课时;19.31%的学生选择集中在一个学期上课,每周四课时;1.99%的学生建议大学一年级开设相关课程,每周四课时或者六课时。课时量的设置,应当以不造成教学资源过度浪费为前提,我们可以根据办学为专业人才培养制定标准,视办学项目的目标何需求进行适度调节。

3.适合的教师类型

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在韩国学习并且获得学位的教师得分3.2,排名第一;在国内攻读本科学士学位,硕士、博士阶段在韩国修读的教师得分2.82,排名第二;会说中文而且毕业于韩国大学的韩籍博士得分2.79,排名第三;韩籍教授本人得分2.74,排名第四;会说韩国语的中国籍教师得分1.8,排名第五;韩国语外籍教师得分1.7,排名第六。我们建议构建合作办学的教师团队,以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在韩国学习并且获得学位的教师或者本科阶段在国内修读,硕士、博士阶段在韩国修读的中国教师为招聘或者引进首选。

4.学习内容

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学习到的内容依次排序为:由韩方授课相关专业知识、中高级韩国语词汇和语法、对口专业词汇、对口专业句子结构及常用句、中韩/韩中互译方法、对口专业常用文章类型、对口专业学习必备技能(例如笔记、检索资料、制作PPT、汇报发表等)。优先采用韩方讲授专业知识,能够让学生在赴韩交流期间很快适应并且接受国外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学生如果语言基础不扎实,就无法全面掌握授课内容,影响学习质量。我们建议结合专业常用句和常用资料教授同专业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常用语法,鼓励学生课上全程使用外语,以增强学生用外语演讲发言的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国外课堂。

5.教材及课件

超过80%的学生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实际课程制作课件,超过60%的学生要求结合韩方出版的专业教材和韩方授课课堂活动的资料展开学习。我们认为,教材和课件的使用应当中外融合,切勿全盘继承,避免造成过度移植的教材“水土不服”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6.考核成绩

大多数学生认为考核应该分散在各个学期,按比例(口试、笔试各占50%)分别考核,两项成绩总分认定为最终成绩;少数同学认为可以集中在开课的最后一学期一次性考核并且认定为最终成绩。考试的核心内容除了与专业相关之外,可以适当结合留学国家的基本信息,例如常用语、法律法规、文化禁忌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文化适应性。

(三)贵州和韩国合作办学模式划分

合作办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按照不同的维度分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办学模式。

1.合作主体划分

从合作主体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办学模式分为学校与外方企业、学校与外方政府、学校与外方公司、学校与外方学校、学校与外方其他社会力量等几种模式,最常见的是学校与外方学校之间的合作。中方院校与外方院校通过课程构建、师资共享、教学理念交流的合作方式,涉及引进外方专业课程、外方教学设备、外方教育资金、外方技术支持等层面。

2.学历学位授予模式划分

从外方学校课程提供和学历学位正式授予模式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办学模式分为外方课程,外方证书;双方课程,外方证书;双方课程,双方证书;双方课程,中方证书。

3.学制划分

从学制划分出发,目前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可划分为“4+0”模式:在国内学习四年不需要去外方院校学习;“3+1”模式,前三年在国内学习,第四年去外方院校学习(或者实习);“2+2”模式,前两年在国内学习专业课,后两年去外方院校学习;“1+3”模式,第一年在国内院校学习,后三年在外方院校学习。采取何种办学模式取决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在面临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我们应当立足长远发展,坚持高质量办学同服务地方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合理设置专业,健全质量保障,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为目标,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合作办学模式。

六、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逐渐步入快车道,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符合地区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理念。贵州和韩国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开展,有助于贵州充分利用韩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自身教育平台提升,为教育改革、理论创新提供借鉴。

本文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方针结合贵州省办学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了贵州中外合作办学多方面的问题,从提升开放办学理念、拓宽合作国别及合作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高合作办学质量的相关建议以及符合贵州高校大学生合理化需求的办学策略。我们建议贵州抢抓国家关于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窗口期,深度融入“一路一带”发展,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和拓展现有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合作对象,积极引入韩国等国外一流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贵州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此外,我们应当在探索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底色,发展“和而不同”的贵州区域特色高等教育,在西部高等教育阵营中探索符合贵州特色的教育对外开放新路。

猜你喜欢
贵州省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