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米 刘高秀(通讯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衡量保险发展指标有很多,常见的有保费收入、保费赔付、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指标。目前,很多学者也在积极研究更多的新衡量方法,但使用度还不广泛。
(1)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
云南省保费收入逐年增加。至2019年年底,云南省原保费收入已达到742.1亿元,其中财险332.7亿元、人身保险为409.4亿元。从图1可以看出近20年来云南原保费收入的发展情况,自2000年以来,云南省保险保费收入基本都是在增加的,尤其是在2019年,超过了700亿元,保险保费收入一直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过去20年至今,2019年云南省保费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约702亿元。总的来看,云南省保费收入发展一直呈正向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增幅达到了32.37%,2012年之后,增长的幅度较为稳定。
图1 云南省原保费收入变动情况
保费赔付支出也在不断增长。赔付支出体现保险对社会的服务效果,因此当我们在衡量保险发展效益时,应该将赔付支出作为一种衡量标准。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尤为重要,当投保人遭受损失时,保费赔付能够很好的减少家庭遭受的痛苦。从图2来看,2000年至2019年期间,云南省保险保费赔付基本每年都是在增加的,至2019年年末,云南省保险保费赔付总额已经达到260亿元,赔付规模与2000年相比,扩大了近16倍,人身保险赔付支出达到了95.92亿元,财险赔付支出达到了164.73亿元;而且保费赔付增长率变化较大,特别是赔付支出在2005年下降,又在2007年时,突然急剧增加,这之后增加较为平缓,2011年后保费赔付增幅稳定在5%到20%以内,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图2 云南省保险赔付变动情况
(2)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经济保险发展状况,人民对待保险的态度。自2010年以来,保险密度就在不断增长,2011年到2012年增幅变动较大,2011年保险密度增幅为1.62%,2012年为10.59%,2012年之后保险密度增幅一直稳定在5%~20%之内。从图3可知,2016年云南省保险密度破千元大关,同比増长17.41%。可以看到,自2010年来,云南省保险密度一直在增长,自2012年开始,增幅更是大幅度上升,说明云南省居民的保险意识在不断增强。保险深度较为稳定,波动不大。保险深度是保费收入在单位GDP中的占比,这个指标可看出保险业某地社会经济中所处的位置,而且可以看出该地保险业的发展情况。从图3可看出,从2012始保险发展速度增快,使得保险深度极大地扩张。在2017年,保险深度达到了3.83%,之后几年保险深度一直持续在3%左右。整体上来看,云南省保险深度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
图3 云南省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
(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增加,但两者相差较大。自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16065元提升至2018年的33488元,短短近10年时间,增长了17000元左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4440元增加到2018年的10768元。云南省居民消费水平从2010年的6811元增加到2018年的14249.9元,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纵观近10年的变化,可知: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增强,虽然居民消费水平在2018年有下降,但是总体来看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的;另一方面,城乡居民之间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还在大。总体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提高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消费层次。
图4 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在家庭的各项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所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通过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这个家庭的消费层次。其百分比越大,表明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越多,这样的话用于其他方面,例如教育、娱乐之类的消费支出就会减少,这会阻碍消费多元化,降低消费质量。它越小,表明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支出占比越小,就可以在更多的方面消费,优化自己的消费结构。如图5所示,城镇与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在不断地降低,前者从2010年的41.48%下降到2018年的27.03%,后者从47.21%下降到29.47%。通过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云南省城乡居民在食物上的支出占比降低,消费种类增多,消费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体而言,经济的良好变化,居民各方面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朝着优化升级的良好方向发展。
图5 云南省城镇恩格尔系数与农村恩格尔系数
本部分对保险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居民消费的一些衡量指标与保险业发展的一些衡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之前也有学者对居民消费与保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池颖君(2020)用Eviews软件对保险业和居民消费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两者之间的影响是显著的,刘然(2015)通过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联动关系,林雪梅(2018)也分析表明珠三角人寿保险发展在长时间内对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保险发展之间有联系。从理论上看,一方面,保险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多样的理财方式以及防御风险的工具,理财可以增加收入,防御风险损失可以稳定消费,这就可以适当增强居民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那么消费的结构也会更多元化,用于保险消费的比例也很可能会增加。如图6所示,2010年以来,随着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云南省的保险保费收入也逐步扩大,2010年至2020年期间,保险保费收入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了520亿元和15111元。从图6来看,保险保费收入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一致,云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变动与保险发展在描述性统计上有关联效应。徐芷菁(2018)指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保费收入存在因果关系。张节(2018)通过实证分析了长沙市人身保险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陈璐(2020)通过研究河北省的情况发现,保险业的发展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图6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原保费收入
保险消费倾向与居民消费水平大致呈同方向发展。保险消费倾向是保险保费收入在保险保费收入、居储蓄之和中的占比,居民保险消费倾向代表了居民的保险消费意识强弱。图7是云南省居民消费水平与保险消费倾向2010年至2018年期间的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到,随着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云南省居民保险消费倾向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保险倾向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幅也呈现出一致的增长趋势。实际上,如果我们的消费水平增加,我们就会将一部分消费移转到保险消费上,这不仅是管理财富的一种方式,也是减小风险算是的一种方法。保险的消费配置使居民获得更多收入保障,反过来又促进居民消费的提高,因此两者之间是存在关联效应的。张力等(2011)认为,保险能够通过降低居民的心理成本来增加居民当期的消费。
图7 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
恩格尔系数变动与保险发展呈现出反方向变动趋势。云南省保险的发展不仅与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动紧密联系,更是在改变着居民消费理念和结构。从图8中可以看出,保险密度在上升,而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在下降,保险密度与这两者之间都呈现出反方向变动的趋势。通常而言,购买保险也是一种消费,当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时,保险密度的提高意味着在保险方面的支出增多,食品方面支出减少,保险能够使我们的消费种类多样化。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它不仅可以保护资金,还可以使资金增值,发挥更多的效能。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种类丰富化,进而优化消费结构。从保险密度与城乡恩格尔系数的对比分析来看,城乡之间的保险差距还在较大,保险的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完善方面有关联效应。牛喆媛(2018)通过实证分析河北省11个地区,发现河北省保险发展在区域上不平衡。赵青等(2018)通过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虽然能够促进居民的消费,但是对不同的群体,它的影响效力是不一样的。
图8 云南省保险密度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
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保险通过各项基本职能在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支出结构方面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云南省保险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确实存在关联效应。如何通过发展保险业以此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呢?结合保险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居民消费结构、保险意识,本文提出自己的三个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发展保险业以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政策方针能够为保险业发展提供方向,起到引导作用。政策方针在一个行业中的作用十分重大,它是引路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推出政策,可以更好发展当地的保险业,更好地推出适宜的保险产品,提高当地的保险覆盖面,若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就可以更多的推出农业保险产品,若是以旅游业为主的地区就可以更多地推出旅游保险产品之类的。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还不长,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例如保险人的形象、人们对保险的意识等。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一定的政策支持,那么对保险业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以及更好地引领保险的发展。
根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乡恩格尔系数来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还有一大段距离。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不管是在教育、消费习惯还是收入之间都还存在着差异,对保险消费的意识程度也不一样。他们从事的事业,接触到的环境都不太一样。多种因素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考虑到客观条件,例如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气候环境等的不一样,保险公司可以推出更多种类的农业产品,因地制宜提高农村保险的覆盖面。云南省气候温暖,高原较多,可以结合当地特点,发展特色农业,除了发展农业,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稀土资源等优势,发展工业、旅游服务业,经济发展起来,根据发展领域特点就可以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若经济提高,那么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提高,进而提高消费能力,缩小城乡相差的距离。
自保险发展以来,由于受固有思想的影响,还有保险自身形象的错误认识,保险在居民态度中不太受欢迎,居民宁愿把资金通过储蓄的方式来存留以应对风险,也不愿通过购买保险来应对风险。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待保险的态度更差一点。居民的保险意识不佳,这使保险业发展缓慢。因此,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来转变居民对保险的态度,提升居民保险意识显得刻不容缓。
首先,对于保险业的政策方针,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居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到保险带给我们的好处,各相关人员应该将政策方针真正落实。其次,充分利用好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优势,正面传播保险的作用,带动舆论,引导居民对保险的认识转变,同时监管好不实的、恶意中伤保险业的言论。最后,保险公司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保险形象。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加快转变居民保险观念、提升居民保险意识,释放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对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