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菲亚特动力科技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131)
中国的汽车产业是我国支柱性的产业,从建国之初到经济发展腾飞的今天,汽车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而在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新常态之下,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优化整体的发展效能,也能提升整体汽车产业的生产效能和技术水平,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汽车零部件生产本质上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根基,得益于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零部件产业也在逐渐发展。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都存在较大的发展潜能,但是中国的零部件生产中也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国际贸易化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工作依然受到一定的桎梏,因此,在当今的发展局势之下,也应当做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贸易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做出相关的论述和分析。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当中,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盈利水平在世界上趋于前列,但是在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部件高精尖技术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缺乏属于自身的、先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很多企业经营者重视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丰厚利润,忽略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固定化的思维使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形象固定化,导致我国汽车零部件自主研发水平遇到了瓶颈。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出口结构、贸易结构进行调整,解决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制度中的不合理问题,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际汽车领域的话语权。当前中国车企中传统车企较多,而因为新能源造车势力的加入,传统车企的发展稍显“落后”。
在当前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企业的研发力量是比较薄弱的,同时研发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也相对较少,导致国内汽车零部件技术水平低于世界顶尖水平,最终让国内汽车零部件在出口过程中,缺少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实际上大多数中国的车企存在的问题在于,其更侧重于传统的汽车制造,新兴车企更专注于新能源、自动驾驶和新零售方向,这样就导致了传统的车企本身创新性较弱。以2019年创新汽车奖项为例,其中2018年~2019年,德国车企戴姆勒共创造了115个创新项目,约占全球创新项目的1/10,是宝马奔驰的两倍,但是今年是中国车企第一次上榜。中国车企在生产制造中往往是以经济适用车型为主,尽管当前也有中国车企向着高端发展,但是高端品牌的构建中需要时间的积淀。另外一点是质量问题,相较于德国、日本车企,中国制造车型在质量上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些都需要中国车企在实际发展中坦然面对。
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和西方知名车企相比,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够,特别是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例如,在发动机等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零部件中,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到一成。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汽车企业一直处于工业研发设计中心环节,通过建立汽车品牌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的大部分。然而,我国汽车工业仍处于中下游生产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不足,参与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分工不深,整体的国际化发展起点低。
即将到来的3.0时代是一个汽车围绕出行功能形成跨界产业生态系统的时代,多个产业共同参与创建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市场发展的现状是,一个汽车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竞争产品都赶跑,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汽车生产主导产业趋势为例,未来汽车产业新的价值链是“制造+服务”的整合。新形势下,汽车产业价值链将呈现“总量上升、重心后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汽车产业的价值内涵向服务端的深度拓展,会产生巨大的商业发展空间。当经销商脱离单纯依靠新车销售在整个产业链上赚钱盈利,品牌在未来就有了发展空间。中国目前的研发结构是二元结构,因此整体上研究效能不高,且容易受到外资企业的掣肘。近两年来,中国主要的汽车研发集团逐渐开始了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但是不同车企的创新侧重点不同,也导致了整体的创新研发工作存在较大的成本压力。例如近几年来众多汽车集团纷纷建立汽车研究院,相继推出自主品牌,但是这些产品之间的同质化较为严重,且存在研发资源浪费的情形,因此,整体的研发成费用较高,且得不到较大的研发收益。
新冠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所造成的阻碍是非常大的,在物流方面,因为防疫工作的进行,导致汽车生产零部件的物流运转效率降低,因此同时在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上也略有增加,导致汽车整车企业的原材料供给成本上升,同时,因为卫生防疫成本和人员成本的提升,企业整体上的人工成本再度增加,这样就导致了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为了提升整体的销量稳定市场,也导致了部分汽车企业,降低了利润率,导致汽车产业竞争激烈,且国产和外资汽车企业中的竞争差异性比较大。单论汽车零部件而言,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下,对外出口呈现下降趋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2019年中国出口美国的汽车零部件数量较往年相比减少了1/4,金额在153亿美元左右,同年,美国在墨西哥、泰国等国的进口汽车零部件数量大幅度增长,这无疑表明了一场危机悄然来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将面临巨大挑战,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转型迫在眉睫。
表1 中国汽车整车出口数量及变化
表2 2020年1月~5月汽车商品出口结构
近几年,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我研发能力,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吸引了大批量技术人才的涌入。为了进一步实现汽车零部件行业部分核心领域的突破,我国也在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创新体系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通过多年探索和积累形成的,现有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建议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贸易的转型和升级。
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从高速发展转型到高质量发展,在这一阶段之下,中国汽车厂商更应当做好产业结构发展,提升汽车产业的发展效能,最大限度上开发汽车生产和出口空间,并优化产业链条。企业应当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加速车企和沿线国家的合作,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活力。汽车产业的包含面较广,而为了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提升之外,还需要做好相关的基础产业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在钢铁行业,橡胶行业和电子行业需要不断稳固,其基础做好整体的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加强对高强度钢板、汽车电子等行业的投资与研发才能保障整体工作的稳定进行。在实际的产业发展中,应当做好技术升级,严格淘汰落后的产能,加速高端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推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落地,培养汽车产业发展新动能,集中整体的技术力量,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动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中国汽车产业应当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发展关键技术为目标,以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技术实现企业创新,将技术的推动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德国、美国等车企已经开始依托本国的“工业4.0”“互联网+工业”提升汽车产业质量,中国企业也应当做好技术的布局,通过信息技术、轻型材料、清洁能源等实现汽车行业的技术优化,通过智能制造重塑公司形象,实现对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资源互补和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将制度的创新作为保障基础,进一步完善行业政策,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确保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中,汇集了多种风险因素,所涉及管理幅度比较大,对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存在很多较复杂、高风险、交叉性、综合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保障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国际化立法,相关部门在进行立法的时候可以从检查监管、资金税收、资金保护、政策鼓励等多角度考虑,打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化产业发展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激发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力,同时提高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智能领域以及高新技术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以及良性竞争。政府在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各企业间的合作,如促进汽车企业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优势汽车企业对弱势汽车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手段,从而提高国内汽车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例如:在汽车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政府可以起到一定的组织和推动作用。政府可以对优势汽车企业进行筛选、考核,培养出具备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制造技术的示范型汽车企业。政府应当鼓励汽车企业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帮助其建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打造汽车产业聚集区,同时推进集成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进程、推动计算机技术与新能源技术之间的融合。
积极提升中国企业“出海”的广度,通过汽车产业合资与合作促进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当前已经取消了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的外资股比限制,在2022年预计会全面取消合资企业数量限制和外资股比限制。以合作供应的理念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竞争优势,打造利益共享、协同作战的商业共同体,优化整体的市场布局,并通过资源投入、中外企业合作降低资本投入,达到“1+1>2”的协同发展效应。同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也需要构建联合出海的工作模式,通过技术合作研发、技术攻关等方式,达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外部能源、交通、环保条件需要协调一致,才能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投资的限制也可进一步放宽,不仅需要取消外资合作的限制,也需要尽可能给中国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的空间,提升中国汽车集团的发展动能。
人才的供给对于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好整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加强产业学习和研究之间的联系,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性,在企业和高校之间构建纽带,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建立起高级研发人才培养基地,壮大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研发人才梯队,从而有效提升整体化的产业发展水平。此外,汽车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做好高级产业工人的培养,依赖于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的人才输出,也需要做好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产业工人支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与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办学的关系,定向培养高级专业性人才,打造优质化的人才培养渠道,提升整体化的人才培养效能,积极吸纳汽车行业的顶尖人才,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管理工作,以人才的优势促进整体汽车产业发展效能的不断提升。
作为制造产业的核心,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中,技术含量较低、高端化之路艰难依然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发展的桎梏,在国际贸易发展繁荣之上,应当不断提升汽车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海外市场的发展效能,做好汽车价值链环节的协同发展,能有效拓宽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范围。实际的发展中也需要认识到,虽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不断蓬勃发展,但是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支柱,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类似于生产水平落后,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急需解决,而依靠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发展是很难做到的。尽管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依然存在技术研发效能不高、国际化之路艰难的问题,基于汽车产业研发人员的努力、国家政策的支持、招商引资的扩展,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也能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